一、八王之乱人物?
①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惠帝司马衷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
八王:
汝南王司马亮、
楚王司马玮、
赵王司马伦、
齐王司马冏、
长沙王司马乂、
成都王司马颖、
河间王司马颙、
东海王司马越。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
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②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统治阶层历时16年(291~306)之久的内乱。
这场权利角逐中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
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临终时命弘农大姓出身的车骑将军、杨皇后(杨芷)的父亲杨骏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
继立的晋惠帝痴呆低能,即位后,皇后贾南风(即贾后)为了让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权,于永平元年(291年)与楚王司马玮合谋,发动禁卫军政变,杀死杨骏,当年六月,又使楚王司马玮杀汝南王司马亮,然后反诬楚王司马玮矫诏擅杀大臣,将司马玮处死。
贾后遂执政,于元康九年废太子司马遹,次年杀之。
诸王为争夺中央政权,不断进行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二、八王之乱的背景?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
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三、中国西晋“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间是什么样的亲属关系?
壹
说到西晋,逃不过的一个名词就是“八王之乱”,但是,每次看到这段历史,总觉一头雾水,只见今日此王打彼王,明日彼王打他王,看得人头晕!
今日,我们就来厘一厘其中的来龙去脉。
话说公元290年5月,晋武帝司马炎的人生即将走到尽头,晋武帝作为一代开国君主,行将就木之际,记挂的是怎么样让他开创的大晋帝业千秋万代。
接班人就司马衷了吧,虽然总有人对太子的智商说三道四,但是自己经过几次测试,智商在线啊。
太子司马衷,就是那位听说老百姓吃不饱饭,反问说“老百姓为啥不吃肉粥呢”的那位,众人皆知太子痴,唯独老爸晋武帝至死蒙在鼓里,奇葩不奇葩?
皇帝临终,常规得托孤。司马炎托孤很隆重,以诏书的形式存放在中书省,诏书明确由汝南王司马亮及外戚杨骏共同辅佐晋惠帝司马衷。
司马亮是司马懿的儿子,是司马衷爷爷司马昭的兄弟。
杨骏是谁呢,杨骏是晋武帝第二任皇后杨芷的父亲,而杨芷是晋武帝第一任皇后杨艳的堂妹,杨艳临终前特意向司马炎推荐的,而司马衷是杨艳的儿子,杨艳的意图很明显,堂妹一接班,可护自己几个儿子周全又可保杨家荣华富贵久盛不衰。
虽说晋武帝指定司马亮和杨骏共同辅政,但架不住杨骏女儿是太后的优势啊,司马亮自知胳膊拧不过大腿,退出首都政治中心,直接跑回自己的封地许昌去了。
司马亮一走,国家大事都出自杨骏杨芷父女之手,皇帝司马衷只负责盖个玺印而已。
杨骏又擅自任命亲信掌管禁军,一时间杨家权势熏天,搞得王公大臣们非常不满。
不过,最郁闷的还数司马衷皇后贾南风。
贰
贾南风其人,史书都说她矮胖黑丑妒毒,总之就是一无是处,想必有后人夸大丑化的成分吧,否则怎么能入选太子妃呢?
贾南风是西晋开国元勋贾充的女儿,西晋立国,贾充功不可没,著名事件如指使太子舍人成济弑杀魏帝曹髦。
贾充有文才,善谄媚,好结党,一直是司马氏的心腹肱股之臣,无德而久居高位,为当时及后世正人君子所不耻。
皇后贾南风算是得了其父厚黑真传,野心勃勃,一肚子坏水。
眼见着太后杨芷一家在朝中飞扬跋扈,气得贾南风怒火中烧,明明贾家才是当朝皇帝的后族外戚,怎么倒成了老太婆杨家外戚的专场?是可忍孰不可忍?
公元291年,为了扭转杨家大权独揽的不利局面,贾南风联络了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命他们带兵进京,讨伐杨骏。
由是,司马玮从荆州带兵进入洛阳。
得到了司马玮、司马亮的支持后,贾南风又设计让晋惠帝下诏书,宣称杨骏谋反。
杨骏其人,也不过是个银样镴枪头,大祸临头毫无决断,最终落了个身死族灭(灭三族)的下场。太后杨芷被贬为平民,囚禁在洛阳郊外的金墉城,不久冻饿而死。
杨骏既灭,按照司马炎的遗诏,还由汝南王司马亮辅政,文臣之首太保卫瓘协同辅政,楚王司马玮任卫将军兼领北军中侯,贾南风的亲戚也担任了若干要职。
但贾南风心里仍极为不满,由她主导的一场政变,结果却让司马亮和卫瓘两老混蛋在朝堂上吆五喝六,简直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而卫瓘老贼,当年曾向晋武帝提议废除司马衷的太子之位;当年选太子妃的时候,卫瓘的女儿也曾是自己的强劲对手,得亏自己老妈郭槐四处活动,自己才险胜坐上了太子妃之位。
一时间新仇旧恨涌上心头,贾南风一不做二不休,当年六月,就以晋惠帝名义密诏楚王司马玮杀了汝南王司马亮与卫瓘。
灭了司马亮和卫瓘,贾南风又不放心司马玮手里的军权。
就在杀司马亮的第二天,贾南风用朝中老臣张华的计谋,以司马玮伪造皇帝手诏害死司马亮、卫瓘之罪,将其处死。
至此,朝政大权被贾南风掌控,她的族亲同党多被委以重任,又起用张华为首的一些朝臣处理政务。
这是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死了两个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历时约3个月,祸事还控制在宫廷小范围之内。
张华是一代文坛领袖,有王佐之才,又尽忠国事,这样,天下有了8年的安定太平。
叁
但是,贾南风有个心病:她只生了四个女儿,没有儿子。
当时的太子司马遹是晋武帝送去教导司马衷男女生理知识的才人谢玖所生,从小聪明过人,深得晋武帝喜爱,一说晋武帝之所以不废白痴司马衷太子之位,与看重孙儿司马遹不无关系,但司马遹与贾南风一向不和。
看着太子一日日长大,贾南风的担忧日益深重,终于于299年,贾南风设计废除了司马遹的太子之位,囚禁于洛阳郊外金墉城。
当时的太子太傅赵王司马伦,因精于谄媚之术,深得贾南风信任,掌管着守卫皇宫的禁军。
太子被废时,司马伦与心腹孙秀等人密谋欲推翻贾南风。
孙秀是一猥琐小人,心胸狭窄,工于心计,担心精明的司马遹复位后不会重用自己这样的小人。
因此,孙秀向司马伦指出要害:司马伦的后党身份人尽皆知,若救出太子,虽能得太子一时感恩,但终究难免有被清算的后顾之忧,倒不如让贾南风先杀了太子再动手为太子报仇。
在司马伦、孙秀的轮番煽风点火下,不久,贾南风杀了囚禁在金墉城的司马遹。
然后,司马伦、孙秀等人伪造晋惠帝诏书,以杀太子的罪名,收拾了贾南风及其党羽,贾南风被废为庶人,先囚禁在建始殿,后被逼喝金屑酒毒杀。
期间重臣张华、裴頠等多人被杀,很多官员都被罢免。
肆
灭了贾南风后,司马伦先自封相国,继而废黜囚禁晋惠帝于金墉城,自立为帝,封孙秀为相国。
但是,司马伦一党无德无能,治国无方,又内讧不断。
看着朝政一片乌烟瘴气,在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联合关中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起兵讨伐司马伦。
司马伦与孙秀举兵反击,战败,死者近10万人。司马伦被囚禁于金墉城,后也被金屑酒毒杀。
公元301年,司马冏杀了司马伦后,迎接司马衷复位,自任大司马,主理朝政。司马颙、司马颖二王也被封高爵,拥兵自重。
但司马冏独揽政权后不可一世,目无皇帝,又沉迷女色,荒废政事。
结果又招来了河间王司马颙和长沙王司马乂的讨伐。
此次讨伐司马顒先发难于外,司马乂响应于洛阳都城。司马乂以奉天子清君侧的名义攻打司马囧,司马囧战败被杀。
接着,司马乂独揽大权。
司马颙见朝政被司马乂独揽,又大为不满。公元303年,司马颙举兵7万联合司马颖20多万大军起兵讨伐洛阳。
司马乂自任大都督,兴兵迎击。战事持续了几个月,司马顒、司马颖联军死伤6~7万,司马乂方也疲累不堪。
正在讨伐联军心生退意时,在朝廷任职司空的东海王司马越乘司马乂军疲惫,勾结禁军将领,连夜捕获了司马乂,并将其交给司马顒处置,结果司马乂毙命。
此后,司马颖官拜丞相,司马颙也官升太宰,东海王司马越为尚书令。
又废皇太子司马覃,以司马颖为皇太弟,并兼丞相职。
如此一来,司马颖就成了大赢家。
眼看着司马颖耀武扬威在邺城遥控朝政,司马越不爽了,于是集结10多万人马带着晋惠帝进攻邺城讨伐司马颖。
结果司马颖打败了司马越,俘虏了晋惠帝,关在邺城。
司马越逃出生天,回自己的封地东海国去了。
司马越吃了败仗又不甘心,唆使其亲弟东瀛公司马腾作乱,又以鲜卑、乌丸等异族作为援兵,攻打司马颖。
鲜卑、乌丸等异族十分凶猛,司马颖不敌,心中十分恐慌,携晋惠帝连夜逃回了洛阳。
此时的洛阳由司马颙的部将张方控制,张方挟持了晋惠帝,司马颙废除了司马颖的皇太弟之位,逼司马颖离京回了封地。
自此,司马颙开始挟晋惠帝以令天下。
不久,司马越就打出“张方劫迁车驾,天下怨愤,欲奉迎大驾,还复旧都洛阳”的名义起兵。
司马顒联合司马颖共同反击司马越,双方你来我往,战事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司马越在鲜卑军队的协助下击败司马顒、司马颖,司马顒、司马颖双双逃亡。
司马越护送晋惠帝回到洛阳。晋惠帝下诏升司马越为太傅录尚书。
司马颖逃亡途中为太守冯嵩所抓获,后被缢死于邺城监狱。
公元307年1月8日,晋惠帝司马衷食饼中毒而亡,其异母弟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
晋怀帝登基后,下诏司马颙为司徒。司马顒没有多想,回京赴任,不想途中被司马越的弟弟南阳王司马模派遣的将领掐死在车内。
此后,晋怀帝就让司马越辅政。至此,东海王司马越貌似成了八王之乱中最终的胜利者。
但是,司马越掌权后,对内诛杀忠良,排除异己,勾心斗角不止,对匈奴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日益壮大和频频侵扰又束手无策,内忧外患使司马越忧惧成疾。公元311年,晋怀帝又发布司马越罪状,要求各方加以讨伐。不久,司马越在项城忧惧而死。
八王之乱人物关系图:带下划线的为八王
至此,八王之乱中的核心人物全都毙命,正是应了张养浩在《山坡羊·骊山怀古》中说的: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伍
八王之乱是司马家族皇室内部为争权夺利而引起的相互间的大屠杀。八王即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但实际参与的王远不止八个,那些对事态发展和转归不起重要作用的王都未计在八王之列。
八王之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贾南风皇后挑起,波及面比较小,属于宫斗性质,以皇后贾南风取胜结束。
第二阶段由司马伦挑起,随着事态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一场祸及全国的大混战,给整个社会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最终以司马越胜出而终。
经过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西晋皇室成员几乎被杀戮殆尽,普通民众死亡人数达四十万之巨,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西晋国力消耗殆尽,国家统治几近瘫痪。
乘着八王之乱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势力却日益崛起,匈奴人刘渊乘机建立汉赵、巴氐族领袖李特也建立了成汉,且民变频发,永嘉之乱接踵而至,但西晋皇朝虚弱如残烛灯影,只得任人蹂躏屠戮,不久西晋灭亡,中原北方进入暗无天日的五胡乱华时期。
追根究底,八王之乱发生的根源还在于晋武帝选择接班人上作的重大失误,一个白痴皇帝的继位,势必会引来无数野心家对皇权的觊觎,偏又选了个野心勃勃的太子妃贾南风,司马家本就得国不正,篡位起家,又不注重对民众子弟实行德治教化,上梁不正下梁歪,引得司马诸王纷纷效仿,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爆发。
八王死甚至百王死都不足惜,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其后引发的永嘉之乱、五胡乱华,此真正万劫不复之罪孽。五胡乱华使当时北方的汉族人口由2400万锐降至400万,几乎置华夏汉族于灭族灭种之绝境!
也正因如此吧,对司马皇朝,后人鲜有好评。
汝南王司马亮是司马懿第四子,母亲是伏夫人,也就是说,他是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异母弟,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叔叔,晋惠帝司马衷的叔祖父。
赵王司马伦是司马懿第九子,母亲是柏夫人,于是他也是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异母弟,又是司马亮的异母弟,同时当然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叔叔,晋惠帝司马衷的叔祖父。
楚王司马玮是晋武帝司马炎第五子 ,也就是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司马亮与司马伦都是他的叔祖父。
长沙王司马乂是司马炎第六子,成都王司马颖是司马炎第十六子,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可以参考楚王司马玮。
齐王司马冏是司马昭之孙,齐献王司马攸次子,因为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为子,所以在宗法上他算是司马师的孙子,同时,他也是司马炎之侄,司马衷的堂兄弟,论起来,司马亮与司马伦也是他的叔祖父。
河间王司马颙是司马懿三弟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孙,太原烈王司马瑰之子 ,因此是司马师、司马昭、汝南王司马亮、赵王司马伦的堂侄,司马炎的堂兄弟,司马衷的堂叔伯。
东海王司马越是司马懿四弟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之子,因此也是司马师、司马昭汝南王司马亮、赵王司马伦的堂侄,司马炎的堂兄弟、司马衷的堂叔伯。
以辈分而论,汝南王司马亮、赵王司马伦是一辈,也就是司马懿后的第一代,与司马师、司马昭平辈,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是一辈,也就是司马懿后的第二代,与晋武帝司马炎平辈;楚王司马玮、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齐王司马冏是一辈,也就是司马懿后的第三代,与晋惠帝司马衷平辈。
然并卵,正是这些沾亲带故、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司马氏子弟互相争权夺利,人脑子打成狗脑子,把西晋王朝拖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③
公元290年,晋武帝在重病时下诏,让外戚杨骏(晋武帝岳父)和汝南王司马亮(晋武帝叔叔)共同辅政。结果杨骏几经努力之后,晋武帝同意让杨骏单独辅政。晋武帝死后,晋惠帝继位,贾南风被立为皇后,杨骏专权,司马亮逃往许昌。
贾南风为阻止杨骏专权,与司马亮、楚王司马玮(晋惠帝异母弟)联络,让他们从外向内讨伐杨骏。司马玮就从荆州带兵进到洛阳,贾后宣布杨骏谋反,派兵将杨骏给杀了。
杨骏死后由司马亮和元老卫瓘辅政,可兵权在司马玮手上,贾后又想安排自己人,于是各方又起矛盾。贾后就让司马玮把司马亮和卫瓘给杀了。接着,贾后又设计将司马玮处死。至此朝政大权落入了贾后手中。
公元299年,贾后与太子不和,又将太子毒杀。赵王司马伦(晋武帝叔叔)抓住贾后把柄,将其逮捕毒杀。公元301年正月,司马伦废惠帝,自立为帝。
齐王司马冏(晋武帝侄子)马上联合河间王司马颙(晋武帝堂兄弟)、成都王司马颖(晋惠帝异母弟)讨伐司马伦。四月,司马伦战败被杀,司马冏迎汉惠帝复位。
公元302年,司马颙又兴兵讨伐司马冏,还声称当时驻军在京城的长沙王司马乂(晋惠帝异母弟)是内应。于是司马冏和司马乂先互掐起来,司马冏被杀,司马乂掌握大权。
司马颙还是不平衡,公元303年,他再一次与司马颖联合,讨伐司马乂,双方激战数月。结果在朝堂上任职司空的东海王司马越(晋武帝堂兄弟)趁司马乂疲惫之际,将其捕获交给司马颙,司马乂被火烤死。
到此,八王之乱中的八王都出现了,这只是主要参与者,并不是全部。
这时,司马颖的实力最大,被拜为丞相,后来还废了皇太子,当上皇太弟。
后来司马越又对司马颖越来越不满,就发兵讨伐,结果兵败被打跑。偏是司马越的弟弟又纠集许多势力打败了司马颖。
各方都被打跑,这时司马颙又挟持晋惠帝,掌控了大权。
到305年,逃走的司马越在弟弟的帮助下又发展壮大起来,率兵攻打司马颙,司马颙单骑逃出长安,司马越掌权。307年,司马越害死晋惠帝,立太弟司马炽继位,即晋怀帝。
此时国家已经动乱不堪,四年之后,司马越也在忧惧之中去世,八王之乱到此结束。
④
八王为:
王号 姓名
汝南王 司马亮 司马懿第四子
楚王 司马玮 晋武帝第五子
赵王 司马伦 司马懿第九子
齐王 司马冏 父攸死,袭爵为齐王
河间王 司马颙 司马懿弟司马孚孙
成都王 司马颖 晋武帝第十六子
长沙王 司马乂 晋武帝第六子
东海王 司马越 高密王泰次子
也就是説司马玮、司马颖、司马乂是兄弟;司马冏是堂兄弟。 司马伦、司马亮是上面四人的叔祖背人;司马颙是祖辈司马懿弟弟的孙子。 也就八王最后的司马越离得远一些,但也是宗室之人。
四、贾后专权八王乱主要内容?
晋惠帝即位以后,外戚杨骏用阴谋手段,排挤了汝南王司马亮,取得单独辅政的地位。
一些诸侯王当然不甘心,只是一时没有机会动手反对他。
晋惠帝不懂事,但是他的妻子贾南风却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
她不愿让杨骏操纵政权,秘密派人跟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联络,要他们带兵进京,讨伐杨骏。
楚王玮从荆州带兵进了洛阳。
贾后有了楚王玮的支持,就宣布杨骏谋反,派兵围了杨骏的家,把杨骏杀了。
杨骏被杀后,汝南王亮进洛阳辅政。
他想独揽大权,可是兵权在楚王玮手里。
两个人之间就闹起矛盾来。
贾后嫌留着汝南王亮也碍事,假传晋惠帝的密令,派楚王玮把汝南王亮抓起来杀了。
楚王玮本来是贾后的同党,但是贾后怕他连杀两王之后,权力太大。
当天晚上,又宣布楚王玮假造皇帝诏书,擅自杀害汝南王,把楚王玮办了死罪。
楚王玮知道上了贾后的当,大叫冤枉,已经没有用了。
打那以后,朝廷上没有辅政的大臣,名义上是晋惠帝做皇帝,实际上是贾后专权。
贾后掌权七八年,骄横跋扈,胡作非为,名声坏透了。
太子司马遹( yù),不是贾后生的。
贾后怕他长大起来,自己的地位保不住,就千方百计想除掉太子。
有一回,贾后事先叫人起草一封用太子口气写的信,内容是逼晋惠帝退位。
贾后把太子请来喝酒,把他灌得烂醉,趁太子昏昏沉沉的时候,骗他把那封信抄了一遍。
第二天,贾后叫晋惠帝召集大臣,把太子写的信交给大家传看,宣布太子谋反。
大臣们怀疑这封信不是太子写的。
贾后要大家核对笔迹。
大家一看果然是太子的亲笔,不敢再说。
贾后就把太子废了。
朝廷大臣对贾后的凶狠本来十分不满,现在见她废掉太子,背地里十分气愤,议论纷纷。
掌握禁军的赵王司马伦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想起兵反对贾后,但他又怕让太子掌了权,也不好对付,就在外面散播空气,说大臣正在秘密打算扶植太子复位。
贾后听到这个谣传,真的害怕起来,派人毒死了太子。
这样一来,赵王伦抓住了把柄,派禁军校尉、齐王司马冏(jiǒng)带兵进宫逮捕贾后。
专门玩弄阴谋的贾后,这一下也中了别人的计。
她一见齐王冏带兵进宫,大吃一惊,说:“你们想干什么?”齐王冏说:“奉皇上的诏书,特来逮捕你。
”贾后说:“皇上的诏书都是我发的,哪里还有什么别的诏书!
”她大叫大闹,指望惠帝来救她。
赵王伦把她抓起来杀了。
赵王伦掌握了政权,野心更大。
他当了相国还不满足。
过了一年,干脆把晋惠帝软禁起来,自己称起皇帝来。
他一即位,就把他的同党,不论文官武将,或是侍从、兵士,都封了大大小小的官职。
那时候,当官的戴的官帽上面都用貂的尾巴做装饰。
赵王伦封的官实在太多太滥了,官库里收藏的貂尾不够用,只好找些狗尾巴来凑数。
所以,民间就编了歌谣来讽刺他们,叫做“貂不足,狗尾续”。
各地的诸侯王听说赵王伦做了皇帝,谁都想夺这个宝座。
这样,在他们之间就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厮杀。
参加这场混战是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 yóng)、长沙王司马乂( yì)、东海王司马越。
加上已经被杀的汝南王亮、楚王玮,一共有八个诸侯王,历史上称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前后延续了十六年,到了公元306年,八王中的七个都死了,留下的最后一个东海王越,毒死了晋惠帝,另立了惠帝的弟弟司马炽,这就是晋怀帝。
五、八王之乱,八王指哪八个,下场如何?
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 冏、成都王颖、河间王顒、长沙王乂和 东海王越。
西晋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起的 社会动乱。因先后参与者主要是汝南王 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成都王
颖、河间王顒、长沙王乂和东海王越八 人,故史称“八王之乱”。
惠帝是一个白痴,最初政权掌握在 皇太后父杨骏手中,引起皇后贾氏的极 端不满。
贾后权欲极盛,心狠手毒,永 平元年(291)乃勾结楚王司马玮等,借 口杨骏谋反,诛杀杨氏亲党数千人,迫 使杨太后绝食而亡。
八王之乱由此拉开 了帷幕。
永兴三年(306)越毒死惠帝, 另立司马炽为帝。
至此,八王之乱才降 下帷幕。
八王之乱造成极大破坏,北方 地区广受战火,历史名城洛阳、长安被 夷为丘墟,广大农村生产凋蔽,生灵涂 炭,死者不可胜数。
八王之乱还引起一 系列连锁反应,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 族矛盾,直接导致270余年南北分裂的 局面。
六、八王之乱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八王之乱带来的严重后果第一个就是直接导致了西晋王朝虚弱至极,给了北方五个外族进攻西晋王朝并且最终覆灭西晋的机会,第二个结果就是使得北方的汉族人陷入了难以预料的遭遇,国家沦陷,人民在乱世中大量死亡,甚至差点导致了汉族人的灭亡,可以说是汉族第一个灭族危机。
八王之乱有多惨其实也不好形容有多惨,反正就是死伤无数,前后打了16年,百姓民不聊生,东晋势力锐减,最后被灭国,导致的后果就是五胡乱华。所以你说有多惨,在历史上其实也没有几个朝代能像这么惨的。
八王之乱是西晋统一后第二个皇帝晋惠帝司马衷在位时期爆发的一场皇室内部的权力角逐!
先后八个王参与其中,它们分别是: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
开始于291年到前306年结束,历时十五年时间,最终以东海王司马越胜出!
起因是晋惠帝本身智力缺陷,同时缺乏良臣辅佐,身边又有野心皇后贾南风!导致宗室觊觎皇位,最终爆发!这场动乱严重削弱了东晋实力,结束十年后,西晋就灭亡,开启五胡乱华时代!
五胡乱华又有多乱呢?
五胡乱华,可以说是华夏地区最混乱,最黑暗的一段时期。因为是胡人入侵汉人故地,而胡、汉之间又有文化和族群认同之间的差异,所以,胡人与汉人,以及胡人不同部族之间的杀戮,达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地步。
所谓的“五胡”,其实是一个泛指,主要指以匈奴、鲜卑、羌、氐、羯五个主要胡人部落联盟,另外还包括乌桓、丁零、卢水、铁弗等等较弱小的游牧部落。
自西汉武帝时期开始,一直到西晋,都在大量将周边少数民族部落迁入华夏地区,补充人口和兵源。
三国乱世时。
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军中,均有异族人组成的军队。
最大规模的一次异族迁入,发生在曹魏司马昭主政时期。
魏主曹奂诏书中曾说,“前后至者八百七十余万口”。
这个数字应该存在夸张的成分,但是可以看出当时胡人大量内迁的事实。
据史料显示,三国末年,关中的胡人占当地人口的一半。
西晋时期,已经有数百万胡人与汉人杂居。因为胡汉文化、风俗传统之间的差异,胡汉之间必然会发生一个融合的过程。由于西晋统治者的无能,导致了“八王之乱”,胡人趁机开始作乱,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大幕。
五胡乱华,最早起自304年冬天,氐族首领李雄占领成都,自称“成都王”,建立成汉开始;也有一说要从“永嘉之祸”后,西晋灭亡的316年算起,一直到439年,北魏统一北方为止。
割据政权非常多,比三国时期的还多,不同势力之间互相攻打,简直就是一锅浆糊。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先后出现过近60个割据政权,随便一个草头王,拉起一支队伍,就可以称王称霸。
除了前后赵、前秦、前后燕等十六个比较大的政权之外,还有无数的小政权。
其中一些,根本就没有固定的地盘,被打的到处流窜,可能刚刚称王,屁股还没坐热,就已经被灭了。
所以,如果真要穿越,还想过过皇帝瘾,那就去五胡乱华时期吧,拉几个人就可以自称皇帝了,而且还是合理合法的,说不定还能完成统一大业了。
百姓流离失所,天灾人祸不断,无人管理救助。
三国之后,原本就是经济凋敝,需要恢复元气的时期,可是西晋连续来了八王之乱,永嘉之祸,经济发展几乎停滞。
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很多地方发生旱灾,继而蝗灾,“草木及牛马毛皆尽”,能吃的全被吃光了,接下来只能被饿死或者食人了。
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大瘟疫的爆发,惨到一个什么程度,“流尸满河,白骨蔽野”。
五胡开创了大规模将人当军粮的先河。在五胡乱华之前,以人为粮,多出现在非常惨烈的守城战中,而日常作战即使有以人为军粮的情况,规模也并不大。但是,到了五胡乱华时期,作战不带军粮,而以人为食,就是常态。
前秦苻登就将在作战中杀死的敌军都叫做“熟食”,他激励他的手下,说早上奋勇作战,黄昏就能吃饱肉了。吓得后秦君主姚苌急招救兵,再不来,就要被苻登给吃光了。这苻登吃人比蝗虫吃庄稼都厉害呀。
这还算是好的,毕竟吃的是敌军阵亡士兵的肉。还有更可怕的,鲜卑人攻入中原后,见到男人就杀死,见到女人就俘虏,然后带着俘虏来的女子一路强奸一路杀,杀掉的就被当做军粮吃掉。
胡人政权多将灭亡其他部落为目的,特别是汉人,更是惨遭屠戮。羯人石勒、石虎,大肆屠杀汉人。据《晋阳秋》载,石勒最多的一次,屠杀百姓数十万人。而石虎,除了将汉人男子杀死,还将数万汉人女子都收集到了自己的宫中,编成女子军,天天供自己玩乐。等于是要灭绝汉人的血脉,没有女人,如何有传承。
北方的士族,看到如此境况,多数选择南迁,十不存一,造就了史上有名的“衣冠南渡”。北方的汉人最后仅余不足400万,而北方胡人却大量增加,达到了600余万人。
在北方汉人生死危亡之际,一位大英雄横空出世,他就是冉闵。
原本北方的汉人是任人屠戮,但是冉闵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
冉闵灭羯赵政权,建立冉魏,在全国范围发布了“灭胡令”,开启了五胡的噩梦模式。
仅仅开始的数天,就杀胡人20余万,冉魏存在的两三年内,杀戮胡人无数,深深震撼了各个胡人政权。
虽然冉闵很快战死,却让胡人对汉人产生了恐惧与敬畏,自此之后,胡人再也没有对汉人展开过大规模的屠戮。
以暴制暴多数时间并非上策,但是在某些时刻,也只有枪杆子才管用。五胡乱华时期,恐怕就是派遣数百个诸葛亮,到处去游说胡人,也要对方英明才好,否则,那就是对牛弹琴。不然,士人还为何要衣冠南渡。
汉人最终在五胡乱华的黑暗乱世之中延续了下来,而原本最强的匈奴人,在骚扰了汉人数百年之后,终于消失了,其中一大部分被汉人所同化,另外一部分融入了鲜卑,还有一小部分西去中亚、欧洲。
而五胡中最残暴的羯族,遭到了冉闵的毁灭性打击,一部分北逃,被鲜卑族所灭,另外一部分南下,被南朝陈霸先杀光。从此,世上再无羯族。
氐族的残暴,仅次于羯族,但是由于氐族大首领苻坚信任汉人宰相王猛,所以,对汉人百姓并没有太多虐待。氐人最后大多被鲜卑人屠杀,仅仅留下了一小部分被汉人所接纳融合。
五胡中另外一个比较大的族群羌族,最后也基本灭族。氐族苻坚建立前秦后,大规模屠杀羌人,羌人领袖姚襄跑回故地,纠集了剩下的所有羌人杀回关中,杀了苻坚的后人复仇,建立了后秦。氐人自然不会放过羌人,鲜卑的入侵,也攻打羌人,然后么,就没有羌人了。羌人仅留的少数血脉,被汉人所接纳,完全变成了汉人。
五胡中的鲜卑人,相较其他胡人部落而言比较温和。毕竟他们入侵中原是在冉闵发布杀胡令之后,虽然他们灭了冉魏,还是被汉人的能量给震撼到了。这也证明了,只有强者才会被另外的强着所尊重,否则,只会是被屠杀的对象。
鲜卑人历经了前燕、后燕、南燕,最后建立了北魏,结束了五胡乱华的大乱世。鲜卑人入主中原后,一直主动汉化,学习汉文化,所以,大大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最终,鲜卑归于大隋,并在唐朝逐渐融入了汉人的大家庭。
历史上最牛的家族,一门三朝(北周、隋、唐)皇后的鲜卑独孤氏家族,正是鲜卑与汉人融合的最好的证据。李世民绝对是汉人,因为古时的鲜卑人也已经是汉人了。五胡乱世,自此也彻底结束。
看完五胡乱华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如果没有这八王之乱,是不是就没有后面这个五胡乱华的事情了,所以这八王之乱真的罪魁祸首。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因皇族争夺中央政权引发的内乱。
公元265年,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却种下了祸根。
晋武帝死后,晋惠帝无能为力治理朝政。
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引发八王争权夺利,最终晋朝大权落入司马越手中,八王之乱至此结束。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使当时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
八王之乱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后果。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给了迁居中原的少数民族以可乘之机,引发了著名的五胡乱华事件,给中华文明造成了巨大伤害。西晋末年,晋惠帝皇后贾南凤专权,引起西晋宗室内部争权夺利的八王之乱。八王之乱严重消耗了西晋的国力,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更为严重的是,早在东汉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开始迁居中原,势力逐渐壮大。八王之乱给了他们以可乘之机,五胡纷纷在中原建立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这就是著名的五胡乱华,对中国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⑤
在历史上八王之乱造成的后果还是很严重的。
1、因为八王之乱波及全国,镇守四方的军队全部参加内战,匈奴人和鲜卑人更是直接作为外援被引进国内。
2、导致五胡乱华,汉人南迁,半壁江山沦陷。
3、进一步导致了南北朝的形成。
4、附带四百年的战祸连年和民不聊生。
⑥
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
七、八王之乱张方下场?
永兴二年(305年),东海王司马越西进关中。张方奉命往讨,屯兵灞上,司马颙听信参军毕垣之谗,将其杀死。
司马颙即送张方的头颅给司马越请求和解,但遭司马越拒绝,而且大军更逼近长安,又利用张方的头颅诱降司马颙的其他兵将,最终让司马越成功击败司马颙。
张方,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市)人,西晋时期名将。
张方出身低微,得河间王司马颙的赏识,官至振武将军,八王之乱时,齐王司马冏要讨伐赵王司马伦,司马颙支持司马伦,派张方打败了响应司马冏的夏侯奭,司马冏被长沙王司马乂打败后,司马颙联合成都王司马颖讨伐司马乂,张方率七万兵马攻打洛阳,烧死司马乂,荡阴之战后,张方进驻洛阳,劫持晋惠帝和司马颖到长安,东海王司马越讨伐司马颙,张方率军前往,后来司马颙听信毕垣谗言,杀死张方。
八、八王之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八王之乱主要有二个时间线,一是291年,杨骏、贾南风、司马亮、司马玮斗争。
二是301年开始,司马伦称帝,遭六王讨伐,司马乂和司马囧持续争权,至司马颖集团与司马越集团转为南北战争,末尾司马颖失势,演变成为晋怀帝司马炽与司马越的斗争,正式开启五胡乱华。
十年的时间里主要人物已经换了一批,我倾向于八王之乱的重心从301年开始,前期阶段的战争剧情不多,所以登场人物应该以后来的混战时期为主。
王佐之才——张华,贾南风的首席谋臣,早年为司马炎灭吴出谋划策,贾南风专权之时由张华执政,使西晋政权维持了十年稳定,堪称一代良相。直到太子司马遹被杀,局势才彻底失控。
义信凉王——张轨,前凉奠基人,受张华赏识,被认为是九品之第二品里的精英。张轨早就预见局势会失控,阴谋割据凉州,一切行动都有长远的规划,最终在天下大乱之际使凉州成为一片稳定的疆土。张轨虽在远方,不忘匡扶晋室,是当时少有的正面人物。
西凉军神——北宫纯,张轨势力的传奇将领,西凉骑兵的王者,奉张轨之命率军去洛阳暴击匈奴,但后来跟司马模拒守长安战败被俘,投降了匈奴。
仗义行仁——刘弘,刘馥之孙,疑是汉室宗亲。倾向于拥护西晋正统,推行仁义安抚疆土。刘弘本为幽州监督,后因张昌在武汉起义,刘弘转任南蛮校尉,率军入荆州讨贼,并安抚荆州混乱的局势,给南方治安奠定基础。为北方士族南渡营造稳定局面的首功在刘弘,而非王敦。
见人就怼——刘暾,西汉城阳景王刘章之后,即是刘邦长子齐王刘肥之后。刘暾为人正直,五度被任命为司隶校尉,掌管监察大权,多次站在他认为正义一方与奸邪做斗争,若非后来委身于王弥,经历可算完美了。不过就算是委身于王弥,他还是挑拨王弥跟石勒反目,实不像抛弃晋室。
汉室之英——刘乔,汉室宗亲。早年随王戎伐吴,又先后参与讨伐杨骏、贾南风势力,跟刘弘相似,倾向于拥护司马氏正统,对维护领土稳定有莫名的偏执,跟张轨、刘弘是一类人物。后支持司马颙,与司马越对抗。
河北望族——刘沈,疑是汉室宗亲。
曾受命节假统领益州刺史罗尚、梁州刺史许雄等人的军队去讨伐李特势力,但被河间王司马颙扣下来做军师,后来司马颙与司马乂交战,刘沈倾向于听从拥有天子的司马乂号令,集结七郡兵力讨伐司马颙,原本已经打赢,但刘沈的部下皇甫重被秦州刺史张辅偷袭战败,被司马颙生擒后遭到腰斩。
刘沈跟司马颙本是朋友,但刘沈认为尊奉天子号令才是正义。
皇甫重、张辅也算是有脸人物,却也不算太重要,张辅就是发明地震仪那张衡的后代,亦是刘乔的表哥。皇甫重自然是东汉名将皇甫规、皇甫嵩的同族。
中流击楫——祖逖,历任司马诸王的部下,倾向于拥护西晋正统。不过此人在八王之乱中不算重要角色,但有成为诸侯的可能,领袖技能不会少。
中兴名将——周访,严格来讲不算八王之乱的人物,不过此人的重要性跟祖逖、陶侃一个等级,不可没有。他们是守境安土的名将,王敦谋反前最忌惮的也是这三人,因周访、祖逖先后死去,王敦才敢起兵。
广州市长——陶侃,刘弘的得力战将,于张昌平定战中展露锋芒,被刘弘认为是安定荆州的第三代名将,第一代是羊祜。
当时有毛、邓、刘、朱四大猛将,其中朱伺出场较早,跟随陶侃平定江南。
刘遐号称勇比关、张,毕竟都是河北人。
但这人出场较晚,可能用不到。
邓岳追随王敦出身,后随陶侃入岭南征讨,成为了新一任广州市长。
其实邓岳不算什么特别强的人物,他的儿子邓遐勇冠当时,是桓温手下的悍将。
老毛登场较晚就不介绍了,此人到苏峻之乱才出场。
狼贪虎视——罗尚,蜀臣罗宪之侄,与刘乔辅佐王戎攻打孙吴立功,太康末年升任梁州刺史。随着益州刺史赵廞谋反,罗尚被晋廷任命为益州刺史,领兵讨伐赵廞,只是消灭赵廞后,他的贪暴统治激起益州流民反叛,罗尚与李氏在蜀地激战多年,至罗尚去逝后蜀地才尽为李雄所占。
才若江海——潘岳,贾南风的党羽,尽管长得很英俊,文采很好,极爱老婆,但参与谋杀太子的罪名。
富可敌国——石崇,石苞之子,潘岳的基友,潘岳写了一首诗里面有一句话叫“白首同所归”,就是希望两人可以白头偕老的意思。石崇富可敌国,家里有很多美女,经常让美女给客人劝酒,如果客人不喝,就把美女砍死。王敦去他家玩,就是死活不肯喝酒,石崇就当场砍死三个美女给他看。
镇靖夫人——李秀,宁州刺史李毅之女,曾祖是蜀臣李朝,随刘备伐吴不久后病死。李秀代父领兵守境安土,至隋唐时期名声很大,被杨坚、李渊、李隆基封为神,故事较花木兰还早,也许是花木兰原型之一。不知道李渊之女李秀宁此名是不是宁州李秀的意思。
凶孽彭祖——王浚,魏司空王昶侄孙,与张轨、刘琨、刘弘、刘乔、李秀、罗尚等人在同时期并列为诸侯,但他有明显要割据称帝的野心,借助鲜卑精兵纵横一时,最得意的是率军打入邺城大破司马颖。初期阶段本已压制石勒,末了被石勒反杀。石勒杀他罪名是不忠晋室........
辽西公——段务勿尘,作为王浚的女婿,手下的鲜卑部队为王浚效力。事实上此人并不著名,他的几个儿子更厉害,但此时讲的是八王之乱要登场的人物,他的儿子在此时刻还没登场。
师君——孙秀,司马伦的首席谋士。因为司马伦素质太低,很多计策谋划都是孙秀所为,但孙秀本人亦不怎么高明,因此搞得司马伦势力恶名昭著。有一点很厉害,作为五斗米教徒,他打仗的时候也坚持使用道法。
秀绝当世——陆机,吴丞相陆逊之孙,司马颖手下大臣,都督二十万大军去讨伐司马乂,可惜战败后被司马颖灭了全家。要是陆逊有二十万指挥权,指不定能北伐破局。害死陆机的牵秀也是个有脸人物,他是刘备结义兄弟牵招的孙子。牵秀跟刘琨兄弟又是好友,这帮河北人就是排挤江南人。
五部单于——刘渊,作为君主扩张意志强烈,朱军,我喜欢战争。早期在司马颖麾下办事,如果不让他独立的话,可是非常有用的人才。
魔王二世——张方,与董卓一样可怕的军阀人物,张方之恶较诸王为尤甚,是进一步摧残西晋中枢的祸端。张方奉司马颙之命率军攻打洛阳,却纵容士兵劫掠,更抄袭董卓策略把洛阳洗劫一通,挟持皇帝西迁长安,如果不是有卢志劝阻,他还打算把洛阳给烧了。
士族谋士——卢志,司马颖的首席谋士,东汉大儒卢植的曾孙。司马颖刚开始能得到全国归心都是听从卢志的计策,后来司马颖不再听从卢志建议,执意要进攻司马乂,招致战败,此后司马颖势力就一直下滑。卢志在司马颖死前都一直为主效忠,在大量士族南渡之际,他选择前往太原投靠刘琨,毕竟是同郡人。
赤日人屠——祁弘,当时的悍将,手下拥有精锐的鲜卑、乌丸骑兵,后期转为王浚的大将,统领段务勿尘等人的部队。张方洗劫洛阳,祁弘不仅屠戮长安,王浚在邺城屠杀的惨案里祁弘也有参与。
大赵天王——石勒,司马颖派系将领,司马颖在河北失势后,石勒还意图起兵为司马颖声援,但被苟晞打的全军覆没。八王之乱中的戏份大概也就如此,至于他后来做了什么就是另一个剧本的事情。这人的特技应该很强,是抢手武将。
乱世枭雄——王敦,虽然一直参与八王之乱事件中,可明确算来只能是司马越派系,跟曹操类似是擅长权术一类人物。
神锋太俊——王衍,名门望族出身,擅长纵横术和鉴人,却也仅此而已,误天下苍生者就是此人。
鸡你太美——刘琨,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历任司马诸王的部下,八王之乱末期奉司马越之命进入并州,成为一方诸侯。凭借鲜卑兵跟匈奴交战,固守北方防线,安抚百姓捍卫一方安宁。然刘琨信用奸臣徐润,误杀奋威将军令狐盛,招致其子令狐泥谋反,引匈奴进攻,使刘琨彻底失去了并州。
白起再世——苟晞,历任司马诸王部下,最终受司马虓指派成为兖州刺史,期间数次大破石勒等人军队,被时人比作白起、韩信再世。
受司马越拉拢,两人结拜为兄弟。
然司马越受河南尹潘滔挑唆,跟苟晞关系破裂,晋怀帝司马炽趁机拉拢苟晞,任命他做大将军、大都督、督青、徐、兖、豫、荆、扬六州诸军事,起兵讨伐司马越,事前司马越已经被气死。
苟晞在司马炽政权下位高权重,原本甚有作为,但他满足于淫欲,又施政苛刻,导致众人离心,最终被石勒所擒。
陇上健儿——陈安,此人应该不太陌生,有人考究说三国没有大刀和蛇矛,然史书记载西晋的陈安就是一手持大刀,一手持蛇矛作战,三国故事的演化有可能是受陈安影响,才诞生出关羽用大刀、张飞用蛇矛的故事,但这只是个假设。
总的来讲陈安是西晋悍将,在他的上司司马模死后成为一支军阀势力,拥兵十多万,自称大都督、大将军,雍凉秦梁四州州牧、凉王。
随作为军阀然名声很好,受陇西地方人士怀念。
无冕吴王——周玘,三定江南,洁身自退,若非天不假年,他还想驱逐晋贼,还南方人一个纯江南的政权。
周玘在东晋一门五侯,影响力甚重,他早期淡漠名利,一旦江南安定就回家自守,因为后期南方士族遭到北方士族歧视,才产生不服的心理,打算起兵推翻东晋政权。
毕竟其父周处是被司马家和夏侯家的人害死,而晋元帝司马睿恰恰就是司马家和夏侯家的孩子。
太平王朝——赵廞,作为巴西人,赵廞据蜀称帝,虽只有三个月之久,在西晋之时依然举兵谋反,还是非常勇敢一个人物。一百年前在起兵反抗刘璋政权的赵韪也是巴西人,赵廞可能是赵韪同族。
夺命书生——杜弢,跟龚都、何仪、黄邵几个龙套不同,秀才杜弢是民选的流民领袖,部队转战益、梁、荆、湘、广各州,跟陶侃、甘卓、周访等多位晋将交战数十次之多,打了好几年才被陶侃镇压。
武昌起义——张昌,红军领袖,在武汉地区起义,连攻荆、江、扬、徐、豫五州,拥护汉室宗亲刘尼为帝,意图匡扶汉室。遭刘弘、陶侃、刘乔、陈敏、周玘合力镇压。
勇冠三军——杜曾,新野王司马歆手下的南蛮司马,是骁勇善战的猛将兄,并且善用计谋去骗取兵权。后来起兵与陶侃交战,把陶侃打的溃败,另一位猛将朱伺则数次跟杜曾交手,还击杀了晋将赵诱、朱轨,但被周访用计击败。
天地太师——范长生,成汉政权的丞相,通过宗教掌控政权实权,
忠烈将军——谯登,蜀臣谯周之孙,其父被李雄任命的巴西太守马腕所杀,谯登为报仇向刘弘借兵。终斩杀马腕,食其肝。但在讨伐李雄的战斗中得不到罗尚支持,孤军作战而兵败被杀。
投机者——陈敏,疑是吴将陈武同族。奉命参与镇压张昌叛乱,却想着趁北方大乱之际割据江东,但遭到江东士族集体抵制而败亡。
仇池国王——令狐茂搜,仇池国开国君主。
九、关于八王之乱的电影?
关于八王之战的电影是全面战争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