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故宫太和殿汉白玉台阶介绍,故宫太和殿一共有多少级台阶?

故宫太和殿一共有39级台阶.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内最大宫殿.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重檐庑殿顶,是殿宇中最高等级,为外朝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太和殿建在三层重叠的“工”字型须弥座上,由汉白玉雕成,离地8余米,下层台阶21级,中、上层台阶各9级.

故宫太和殿一共有39级台阶。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内最大宫殿。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重檐庑殿顶,是殿宇中最高等级,为外朝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太和殿建在三层重叠的“工”字型须弥座上,由汉白玉雕成,离地8余米,下层台阶21级,中,上层各9级。

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06年,经历了三次火灾和一次兵燹的毁坏,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清朝建的。四个屋檐上各有一排动物,原来是钉子,用来固定瓦片用的,后来换成了神话传说中的动物。

故宫太和殿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紫金城中央,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是紫禁城中最大的建筑,是目前中国规制最高的殿宇,大殿内有上万条金龙装饰,屋脊是最高规格的十脊兽。太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20年,几经摧毁和重建,现在的太和殿是清康熙时期修建的保存至今。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日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

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

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

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

殿内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00m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

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音录)端、仙鹤和香亭。

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甪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

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

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8.13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理解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

      太和殿是中国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见证了影响历史走向的政治事件,也见证了中国的兴衰与新生。

不仅是一幢较为出名的木构建筑,还是一个见证者。

太和殿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除了奇异、独特的设计布局以及众多的珍宝外,它的坚固程度也较为出名。

太和殿建成以后,遭遇过多次大地震,依然完好。

太和殿,一般称为金銮殿,是明清北京紫禁城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太和殿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

长64米,宽37米,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的御笔,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

原件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已佚。

太和殿又称金銮殿、至尊金殿、金銮宝殿,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故宫博物院内,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是紫禁城中最大的殿宇、东方三大殿之一。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时期宫殿建筑,是故宫三大殿之一,位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重要位置,1420年建成,1683年重建,采用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

太和殿历经岁月的打磨,渐渐的残破不堪,因此从2006年开始大修,2008年7月中旬,重新开放。

太和殿又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重大朝典之地。大殿内外饰以成千上万条金龙纹,屋脊角安设十个脊兽。封建社会皇帝是所谓的真龙天子,他举行盛典的地方,一定要有龙的图案。这是皇权的象征。太和殿下有宽阔的平台,四周有汉白玉栏杆,栏杆下雕有排水用的龙头,每当下雨时,龙头吐水也是太和殿的一景。

是的,太和殿的汉白玉台基是明朝的。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之一,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

太和殿是皇权的象征,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此举行盛大典礼。

其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建成后屡遭焚毁,经历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该建筑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北京紫禁城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

长64米,宽37米,建筑面积2377.㎡,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是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的御笔,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面阔11间, 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

古建筑的“装修”主要是指门窗、陈设、天花等以装饰功能为主的木构造。

在周乾眼中,太和殿的“装修”更是集奢侈与豪华于一体,不仅是古代宫殿建筑装修的最高等级形式,而且代表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粹。

太和殿龟背锦纹槛墙及三交六椀菱花纹槛窗。周乾 摄

比如,太和殿的隔扇门和槛窗采用的是三交六椀菱花纹,属于古建筑门窗纹饰的最高等级。这种纹饰的特点即中间的直棂、两边斜棂交于一点,将立面分成六等分,而每个等分的边界做成菱花纹,总体来看就像六个碗,整体呈现出韵律之美。

再比如,太和殿的宝座为髹金漆云龙纹做法,制作材料为楠木,是故宫现存做工最讲究、装饰最华贵、等级最高、雕镂最精美的宝座。

“髹金漆是中国古代涂漆的顶级工艺,一般木基层上打金胶,用金箔往上贴三次,分别压匀,再罩一层清漆(透明漆),其漆面精美,且不会像普通漆器一样出现断纹。”他解释。

太和殿精致、华美的“装修”在很多细节中都有所体现。周乾说,太和殿内宝座上方即有藻井,全称为龙凤角蝉云龙随瓣枋套方八角浑金蟠龙藻井。

太和殿藻井由三层组成:最下层为方井,中为八角井,上为圆井。这种形式集装饰性与象征性于一体,其繁杂的建筑造型转化为一种优美艺术美感,再加上浑金的色彩,烘托出了皇家宫殿的壮丽与华美。

太和殿的内部有金色和绿色两种色调互相映衬,其中以金色为主,明暗的背景下皇帝的宝座居于正中,它四周的附属物均由金色的巨龙装饰起来,闪烁着耀目的光芒,极大地加强了君权神授的天子气派和景象森严的压抑感。

加之室内袅袅升起的香烟和身披铠甲昂然峙立的卫士,淋漓尽致地渲染了皇帝的威严和显赫,不能不使人联想起古代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力。

太和殿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

太和殿的结构,共有五条脊和六座兽,中间正脊两侧的兽叫正吻。

四条垂脊上的兽叫垂兽。

故宫是我们国家明清时代的皇家宫殿,亭台楼阁到每一处景致都是非常精致的大气的,故宫外的汉白玉栏杆雕刻精美,各种图案丰富,浮雕镂雕等多种工艺结合,故宫汉白玉栏杆展现了古代雕刻师傅的非凡技术,这也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让故宫加气魄、富丽堂皇。

白玉栏杆因其晶莹通透、洁白无瑕,给人一种一尘不染、庄严肃穆的美感,而深受喜爱与推崇,故宫石栏板石栏杆都是汉白玉制作的,这种白色大理石虽不稀有,却很名贵,纯净洁白、质地细腻均匀,易于雕刻,而且产量大。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东方三大殿之一。

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

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屡遭焚毁,多次重建。

为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的御笔,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太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

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为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的御笔,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间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增建和改建。

1813年(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义军攻打紫禁城。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帝退位。但按照与民国签订的优抚条件,仍然居住于紫禁城内。1923年,建福宫发生火灾。

太和殿历经岁月的打磨,渐渐残破不堪,有些构件已经腐烂,起不到支撑大殿的作用,并且梁上的彩画也褪色严重,因此从2006年开始“封闭式”的大修。经过2年的大修,直到2008年7月中旬,太和殿重新出现在游客的眼中。大修后的太和殿金碧辉煌,美轮美奂。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即民间所谓“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中的第一座宫殿。乾清宫面阔9间,进深5间,高20米,重檐庑殿顶。

殿的正中有宝座,两头有暖阁。乃明清十六个皇帝的寝宫: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代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自雍正始移居养心殿)。

雍正帝虽移居养心殿,但还是经常到这里选派官吏、批阅奏文。在乾清宫前露台两侧有两座石台,石台上各设一座鎏金铜亭,称做江山社稷金殿,口语也称其为金亭子。金殿深广各一间,每面安设四扇隔扇门,重檐。

圆形攒尖式的上层檐上安有铸造古雅的宝顶,象征江山社稷掌握在皇帝手中。乾清宫的南庑房有一南书房,据载,年少的康熙皇帝就在这里智擒了鳌拜,去掉了一个心腹大患。虽然故事流传的版本很多,但其确确实实发生在乾清宫的南书房内。

太和殿高35.05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d202305221732092e54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