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保加利亚历史版图,保加利亚帝国疆域?

保加利亚帝国直接控制的领土在阿斯巴鲁赫至克鲁姆登位以前都在在多瑙河下游流域附近。

克鲁姆、奥莫尔塔格、马拉米尔和普里西安四汗时至860年代在西北占领潘诺尼亚在蒂萨河以东的地区、西边以贝尔格勒和Srem城为边界与摩拉维亚和那时新兴的塞尔维亚接壤、以南推进至索菲亚和现今塞尔维亚,黑山的南部和马其顿共和国(包括Ohrid和现时斯科普里和科索沃)的地区,并在色雷斯与塞萨洛尼基之间得到出爱琴海的港口。

西美昂一世时期,保加利亚领土再向南推进到埃皮鲁斯地区和包括亚得里亚那堡的色雷斯大部份地区。

以西收塞尔维亚为保护国,并与西方之克罗地亚和西北之马扎儿人接壤。北方曾经名义上控制过後来受马扎儿人影响的特兰西瓦尼亚,又名义上控制过後来受佩切涅格人占居的特兰西瓦尼亚以东至黑海东北岸,约即现今乌克兰西南部和摩达维亚的东南部地区。

二战事情保加利亚加入轴心国,版图的扩大,当时南斯拉夫和希腊遭到了德国、意大利和保加利亚瓜分,其中保加利亚获得了瓦尔达尔马其顿和西色雷斯等地,加上1940年时希特勒强迫罗马尼亚归还的南多布罗加,保加利亚版图达到了其19世纪独立以来的最大规模,几乎尽数收回了一战前后丧失的土地。

一战后,追随德奥集团的保加利亚曾被清算,要求废除义务兵役制,陆军限额两万,且不得拥有海空军。

领土方面则损失了约1/10的国土面积,这使得保利利亚失去了爱琴海出海口,被压缩在相对封闭的黑海。

其实保加利亚一直都存在着将其民族聚居区整合为一体的思想,即恢复保加利亚历史上最强盛时期的版图。

二战后,保加利亚再次成为了战败国,根据1947年和约,保加利亚的疆域应维持在1941年1月1日时的状态。

这样,保加利亚保住了1940年时割取自罗马尼亚的南多布罗加地区,国土面积稳定在了11.1万平方公里的水平。

保加利亚疆域的变迁

保加利亚,濒临黑海的巴尔干国度。11.1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大致被横贯中部的巴尔干山脉分为北部多瑙河平原和南部马里查河谷地。保加利亚民众酷爱玫瑰花,无论在喧闹的城镇还是僻远的乡村,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被奥斯曼帝国统治四百余载的保加利亚,在沙俄掺和下于1878年获得自治地位,但被分为保加利亚本部(北)和东鲁梅里亚(南)两部分。1885年两者合并,1908年脱离土耳其获得完全独立。

1913年6月,反土耳其的巴尔干联盟因分配战果出现分歧而崩溃,塞尔维亚、希腊等遂组团围殴保加利亚。保加利亚丧失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所得的大部分权益,割让南多布罗加予罗马尼亚,包括亚得里亚堡在内的东色雷斯则重归土耳其管辖。

获益最大者当属塞尔维亚,其在俄国庇护下领土增加1倍,人口增至450万,加深了奥匈帝国的恐惧和敌视。而丧权失地的保加利亚则倒向德奥集团,巴尔干裂痕终酿世界大战。

1919年11月27日,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署《纳伊条约》。保方割让濒临爱琴海的西色雷斯,且需废除义务兵役制,陆军限额两万人,不得拥有海空军;赔款22.5亿金法郎,37年内偿清。

战后的保加利亚除丧失爱琴海出海口外,另割让了蒂莫克河下游、斯特鲁米塞和博西莱格勒等地方予南斯拉夫,共计损失1/10左右的领土。由此保加利亚被压缩在相对封闭的黑海,掌控爱琴海及巴尔干进入亚洲桥头堡的梦想破碎!

欧洲战端重燃后,因依靠希特勒的“仲裁”,保加利亚索回多布罗加南部。另外自希腊获取进入爱琴海的通道需借助德国力量,保加利亚国王鲍里斯三世遂在1941年3月加入德意日三国同盟,沦为法西斯集团的附庸。

1944年9月,保加利亚工人党在首都索菲亚等组织武装起义,推翻君主法西斯政权。保加利亚的倒戈及罗马尼亚的投降,为苏军提供了一条从匈牙利边境至爱琴海的长达684公里的战线,使得盘踞在希腊的德军随时都有被关门打狗的危险。

战后的重塑欧洲秩序,保加利亚的疆界被维持在1941年1月时的状态,由此南多布罗加重归保国管辖。成为二战后领土仍增加的前轴心国(罗马尼亚收回1940年割予匈牙利的北部特兰西瓦尼亚姑且也算作一例)。

一战爆发以后,最初阶段,德国连战连捷。这让急于找到靠山一雪前耻的保加利亚看到了希望。它立刻宣布加入同盟国集团,向死对头塞尔维亚展开全力进攻。

可是一战的结果,让保加利亚大失所望。德奥集团一败涂地,保加利亚被迫签订《讷依条约》。不仅完全承认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领土割认,余下的马其顿领土,也被塞尔维亚抢走。

条约还约定,保加利亚废除义务兵役制,陆军限额两万,不得拥有海军和空军。此外还得赔款22.5亿法郎。最悲惨的,是仅剩的色雷斯地中海沿线,也被割让给希腊。保加利亚变成了一个半内陆国,彻底失去了进出地中海的出口

先说结论,保加利亚最鼎盛时期是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以后。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以后,保加利亚获得了历史上面积最大的版图,保加利亚成功的和夏维亚王国,希腊王国,阿尔巴尼亚等国家联合打败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获得了大面积领土。

要论保加利亚历史上的最强阶段,应为保加利亚第二王国国王伊凡·阿森二世统治时期(12181241)。其击败伊庇鲁斯君主国和拉丁帝国,囊括了马其顿、色雷斯和阿尔巴尼亚,东西方直达于海。

保加利亚王国大约在7世纪末建立在多瑙河流域古麦西亚地方。这里的最早居民是印欧人种的色雷斯人。公元初期大部分色雷斯人处于罗马的统治之下。6世纪时斯拉夫人的一支从东欧平原南迁至多瑙河流域,在麦西亚地方形成“七部落联盟”。

保加尔人原为中亚突厥部落的一支,约370年与匈奴人一同来到伏尔加河西部草原。

保加尔人的一支约在460年进抵亚速海北部和东部。

这支保加尔人时常与黑海西岸的斯拉夫人联合共同进攻拜占廷的北方领土。

6世纪60年代,他们受到亚洲来的阿瓦尔人的袭击,不得不寻求拜占廷的援助。从此保加尔人和阿瓦尔人始见于东欧史籍。

7世纪前半期,保加尔人在库尔特(即库布拉特, 605—665年在位)的统治下,建立一个统一的强大的保加尔汗国。

拜占廷人称之为“大保加利亚”,地处于库班河以北地区。库尔特死后,保加尔汗国分裂。大部分保加尔部落西迁潘诺尼亚,甚至到达意大利。

阿斯巴鲁赫(约644—约700年)率领的一支保加尔人部落,渡过多瑙河,定居在拜占廷的多布罗加一带。在反对拜占廷的共同斗争中,保加尔人与当地斯拉夫人建立联盟。

679年联盟军队在阿斯巴鲁赫统率下打败拜占廷,占领多瑙河和巴尔干山脉之间的领土,与北方已有的领土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比萨拉比亚连成一片。

681年,交战双方缔结和约,拜占廷承认保加利亚为独立国家,首都在普利斯卡。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保加利亚王国。

这是保加尔人和斯拉夫人联合建立的国家。两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

保加尔人由游牧转向定居,接受斯拉夫人文化和生活习惯,共同采用斯拉夫语。国家名称仍沿用“保加利亚”,但实际上已成为斯拉夫化的国家。

封建制度的确立 8世纪时,保加利亚正处于封建化的过程中,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当尖锐。在对拜占廷的关系上时战时和,互有得失。792年,保加利亚人在卡尔达姆大公领导下打败了拜占廷军队;利用拜占廷帝国因圣像破坏运动两派斗争混乱之机,为保加利亚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张奠定基础。

克鲁姆大公统治时期(808—814年),国势强盛,领土大为扩展。

克鲁姆本人可能出身于潘诺尼亚保加尔人,英勇善战,威震四方,曾打败过阿瓦尔人。保加利亚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农业经济在社会中的作用愈益加强,封建关系也随着发展起来。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克鲁姆的政策也发生微妙的变化。

大公竭力贬抑保加尔贵族,抬高斯拉夫贵族的社会地位。

大公的权力在新兴贵族的支持下得到不断加强。

809年,克鲁姆夺取了拜占廷北方重镇萨尔迪卡(即后来的索非亚)。

保拜两国之间又爆发了四年大战(809—813年)。

拜占廷军队在809、811年两次攻掠保加利亚首都普利斯卡。811年克鲁姆在山区大败拜占廷军队,皇帝尼基福鲁斯战死。

812年,保军乘胜夺取黑海西岸要塞麦森布里亚,并不断向南方推进,抵达君士坦丁堡城下,顺势劫掠了色雷斯和阿得里亚堡。保加利亚在巴尔干崛起,其版图不仅囊括了今保加利亚大部,而且也包括今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一部分。

克鲁姆之子奥莫尔塔格在位时期(814—831年),保加利亚向南扩张的势头遭到遏制,拜占廷终于打败保加利亚人,夺回麦森布里亚和阿得里亚堡,迫使保加利亚人退出拜占廷北部地区。

817年,双方缔结三十年和约,并在色雷斯边境修筑土垒城墙,以防止保军的进攻。

保加利亚开始在普利斯卡西南方修建新都大普列斯拉夫(821年)。

双方缔和以后,保加利亚的扩张转向克罗地亚、潘诺尼亚和塞尔维亚等地。

9世纪中叶,鲍里斯大公(852—888年)宣布以希腊正教为国教(865年)。

部分大贵族反对大公的宗教政策,掀起叛乱,但遭到大公的镇压。

885年,继西里尔、美多德之后,正教当局派希腊传教士到保加利亚传教,并用斯拉夫语作礼拜。

9世纪是保加利亚封建关系迅速发展的时期。

王公贵族和教会都成为封建大土地所有者,许多农民失去土地,处于依附和半依附状态。

在封建关系形成过程中,直接牵动封建贵族和农民之间、新旧贵族之间的利害冲突。

这种冲突往往披上宗教外衣。

反对鲍里斯的贵族叛乱打的是恢复异教的旗号;反对弗拉基米尔(鲍里斯之子)的贵族集团,依然如法炮制,以恢复异教信仰作号召,再次掀起叛乱。

鲍里斯从隐退的修院中复出,迅即平息了贵族叛乱。

9世纪保加利亚的激烈斗争是封建化过程中阶级矛盾和新旧势力矛盾的集中表现。

一次次叛乱被镇压使保加利亚的封建关系得到不断发展。

到10世纪初大公西蒙一世时期(893—927年),封建制度基本确立,国势臻于鼎盛。

10世纪的强盛 西蒙也是鲍里斯之子。

自幼就在君士坦丁堡受希腊文化教育,喜爱古典学术,奖掖古籍翻译。

首都大普列斯拉夫和西蒙皇宫,气势宏伟,富丽堂皇,反映了希腊文化的影响。

文化上与希腊兼容并蓄,政治上与希腊兵戎相见,这就是西蒙政策的特点。

西蒙在位期间,为争夺贸易权和王位继承曾与拜占廷进行过多次战争。

西蒙继位不久,于894年便与拜占廷爆发战争,希腊人战败。

拜占廷皇帝立奥六世与普鲁特河流域的马扎尔人勾结,唆使他们从北方进攻比萨拉比亚,使保加利亚腹背受敌。

但西蒙先后战胜马扎尔人和希腊人,于897年迫使拜占廷媾和,皇帝被迫纳贡。

拜占廷皇帝立奥六世于912年逝世,因皇位继承问题发生内讧。

立奥生前指定其子君士坦丁为同朝共治皇帝(911年),但在立奥死后其弟亚历山大继承帝位,翌年也去世。

时年7岁的君士坦丁得嗣大统,称君士坦丁七世,由大主教尼古拉斯摄政。

保加利亚大公西蒙,自称罗马人皇帝,于913年进军君士坦丁堡,企图夺取皇位。

摄政王尼古拉斯为了安抚西蒙,决定少帝将娶西蒙之女为后。

联姻的许诺换取西蒙退兵。

宫廷中许多人认为这个许诺无异于出卖国家,因而酿成宫廷政变。

母后佐娅夺取了摄政大权,使西蒙的计划遭到挫败。

914年,西蒙再次进攻拜占廷,侵入马其顿、帖撒利和阿尔巴尼亚。

917年,当西蒙即将在安奇亚卢斯打败拜占廷时,受希腊人策动的佩彻涅格人侵入瓦拉几亚,使这个战争持续多年不分胜负。

919年,拜占廷海军司令罗曼努斯·莱卡佩努斯把女儿嫁给少帝君士坦丁;翌年他本人又称帝,与君士坦丁同朝共治。

后来罗曼努斯又把摄政太后送进修院,使君士坦丁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919年之后,西蒙利用拜占廷宫廷内争,加紧进攻。

他在919—924年的5年间曾4次进抵赫勒斯滂和君士坦丁堡,都因缺乏海军未能夺取首都。

924年西蒙再次逼近君士坦丁堡,会见了共治皇帝罗曼努斯,双方决定缔结和约。

925年,西蒙自称“罗马人和保加利亚人皇帝”。

拜占廷虽提出抗议,但罗马教皇予以承认。

随后西蒙又在首都普列斯拉夫设立总主教,取代君士坦丁堡的宗教地位。

波高美尔派的传播 保加利亚是基督教异端波高美尔派(又译鲍格米勒派)的策源地。

古斯拉夫语Bogomili,意为“爱上帝者”。

这一派于10世纪前半期开始出现于保加利亚,11世纪初传到塞尔维亚和拜占廷。

信徒主要是农民。

它受流行于拜占廷的保罗派的影响,主张二元论的学说,认为上帝生了两个儿子,即耶稣基督和撒旦。

基督是善的代表,撒旦则是恶的化身,善与恶经常斗争,善势力终将消灭恶势力。

压迫和暴力是恶的产物,认为有形的物质世界是魔鬼撒旦创造的,因而他们反对教会的特权和剥削,主张没收教会财产分给群众,废除教阶制度。

因此该派在教义上否认道成肉身之说,反对关于上帝通过物质施恩于人的基督教教义。

他们也反对洗礼、圣餐礼以及正教教会的全部组织体系。

在社会伦理方面也是坚持二元论的观点。

凡是使人接触物质的活动,尤其是婚姻和酒肉,他们都一概反对。

波高美尔派提出了消灭一切压迫的口号。

因此保加利亚农民的反封建斗争多半集结在波高美尔派的旗帜下。

波高美尔派运动就是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人民反封建压迫的运动。

波高美尔派号召人民积极和压迫者斗争,摧毁压迫和剥削制度,恢复早期基督教公社的普遍平等。

很明显,这些主张完全符合农民的要求,因而传播迅速,形成声势浩大的人民运动。

10世纪的一个教士说:“他们教导自己的门徒拒绝服从政权,谴责富人,痛恨皇帝,咒骂长老,责备领主,认为替皇帝卖力的人是卑鄙的;他们教各种奴隶不要替自己的领主做工”。

波高美尔派运动使保加利亚的统治集团惶恐不安,诬指波高美尔派为异端邪说,施以拷打,处以火刑,并勾结拜占廷进行联合镇压。

但是波高美尔派运动并未被消灭。

许多人逃亡国外,把他们的教义和主张传播出去。

传到西欧成为阿尔比派异端的先驱。

第一保加利亚王国的灭亡 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地方封建主的势力大为加强。

在西蒙的儿子彼得统治期间(927—969年),内忧外患与之俱来。

贵族之间发生内讧,造成分裂割据;以波高美尔派异端形式出现的农民反封建斗争在国内迅速传播;马扎尔人和佩彻涅格人的入侵直接威胁国家的生存。

彼得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并娶拜占廷共治皇帝罗曼努斯的孙女为后,在一定时期内与拜占廷保持和平关系,以对付内部的分裂和外部游牧民族的入侵。

967年,罗斯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侵入保加利亚,是应拜占廷皇帝之请从腹背打击保加利亚的。

保皇彼得策动佩彻涅格人于968年进攻罗斯首都基辅,迫使斯维亚托斯拉夫立即从保加利亚撤军。

在罗斯大公战败佩彻涅格人之后,于969年第二次入侵保加利亚,夺其首都普列斯拉夫,俘获保皇鲍里斯二世(969—972年)及其全家。

罗斯人企图长期占领保加利亚。

希腊人为之震惊,拜占廷皇帝尼基福鲁斯迅速与保加利亚人媾和,转而与罗斯人作战。

拜占廷军队在阿卡迪奥波利斯打败罗斯人(970年)。

971年,皇帝约翰·齐米西斯率军队海陆并进,攻打罗斯人。

他们从斯维亚托斯拉夫手中夺取普列斯拉夫,并把它摧毁,随后又在德里斯托夫把他包围;斯维亚托斯拉夫兵败负伤,被迫接受以放弃保加利亚为条件,缔结和约。

罗斯人撤退后,多瑙河流域的土地尽为拜占廷所有。

保皇鲍里斯二世被迫退位,总主教也同时被废。

保加利亚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实际上已经灭亡。

保加利亚西部未被拜占廷占领的地区仍然作为保加利亚国家而存在。

西部一总督之子萨缪尔自立为王(976—1014年)。

以奥赫里德为中心逐渐将其领土扩展至索非亚,并重建总主教管区。

保加利亚的势力到10世纪末又扩张到帖撒利、都拉斯,东端和西端都到达海滨。

拜占廷皇帝巴西尔二世(963—1025年)于996—1014年对保加利亚发动了几次大规模进攻。

1014年,双方会战于巴拉西斯塔,保军大败,1.4万官兵被俘。

巴西尔下令尽行挖出战俘的双目,每百人中只准一人留一目,令其引导失明官兵重返保加利亚。

巴西尔因此获得“保加利亚人刽子手”的称号。

1018年,保加利亚全境被拜占廷占领,第一保加利亚王国彻底灭亡。

第二保加利亚王国的兴起和衰亡 第一保加利亚王国灭亡后,其国土在拜占廷的统治下将近170年。

拜占廷统治集团残酷剥削和压迫保加利亚人,强制推行同化政策。

保加利亚人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斗争连续不断。

波高美尔派在这个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1185年,保加利亚东北部的第诺伐人民,在贵族出身的伊凡·阿森和彼得·阿森兄弟领导下,掀起了大规模反抗拜占廷统治的起义。

他们打败了拜占廷驻军。

1187年,拜占廷政府被迫承认保加利亚的独立,此即第二保加利亚王国(或后保加利亚王国),首都先在普列斯拉夫,后迁第诺伐。

13世纪,保加利亚的封建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

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有所增加,总数约达70个。

它同拜占廷、意大利、波兰、罗斯等国的贸易也有发展。

国王伊凡·阿森二世时期(1218—1241年),国势最为强盛,版图最广。

它首先打败了拉丁帝国,占领马其顿、色雷斯和阿尔巴尼亚北部,东西方直达于海。

阿森二世死后,国势渐衰。

1242年又遭到蒙古军的侵袭。

1258年阿森王朝被推翻。

1277—1280年爆发了伊瓦依洛起义。

起义军捣毁贵族庄园,占领地主土地,声威显赫。

镇压起义的官军被击败,国王被击杀。

起义军拥戴伊瓦依洛为王。

1278年占领首都第诺伐。

部分贵族乘机钻进起义队伍,使伊瓦依洛与前王王后结婚。

起义队伍在分化,矛盾在加剧。

1279年2月,拜占廷攻占第诺伐。

1280年,起义军失败,伊瓦依洛逃到那海(亦作诺盖)汗处,旋被蒙古人杀害。

农民起义失败,封建内讧不止。

1330年,保加利亚沦为塞尔维亚的属国。

14世纪中叶以后,保加利亚分裂为多布罗加、维丁和第诺伐几个小国,1396年前后全被奥斯曼帝国所吞并,第二保加利亚王国遂亡。

它存在约210年(1187—1396年)。

保加利亚是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东南部的一个国家,与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北马其顿、希腊和土耳其接壤,东部滨临黑海。国土面积为11.1万平方公里。2019年,人口总量为695万人,

它在中国的西边,南接土耳其和希腊,东边是黑海,北边是罗马尼亚,西接南斯拉夫

保加利亚的国土面积并不大,它位于欧洲的东南角,与罗马尼亚共同组成了巴尔干半岛的东北部。北方与罗马尼亚接壤(基本上以多瑙河为界),西部与塞尔维亚和马其顿为邻,南部又紧临希腊及土耳其的欧洲部分。从地图上看,被周边国家包围着的保加利亚,完全是在夹缝中艰难求生。

保加利亚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东南部。

北面与罗马尼亚接壤(多瑙河当边界),东南面毗邻土耳其和西南面 希腊,西北面邻接塞尔维亚(以前南斯拉夫的成员国)和西南面毗邻马其顿(以前南斯拉夫的成员国),东濒黑海。

面积111001.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78公里。

多瑙河是保加利亚与罗马尼亚的界河。

巴尔干山(意为“多山的地方”,在保加利亚境内称为“老山”)将保加利亚分为北部的多瑙河平原和南部的色雷斯低地。

保加利亚世界地图位置:

保加利亚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东南部,北邻罗马尼亚,西北邻塞尔维亚,西南邻马其顿(北马其顿),南邻希腊,东南邻土耳其的欧洲部分。正东方向,保加利亚濒临著名的黑海。在地理概念上,保加利亚属于南欧国家,但在国际格局中,保加利亚属于东欧国家。

保加利亚面积不大,11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江苏省与天津市的面积总和。保加利亚的面积不大,人口更少,现在只有700万人。而在1950年,保加利亚的人口已有725万。近70年后,保加利亚的人口不增反减。

保加利亚不像利比亚,面积虽大,因为沙漠面积多,所以人口稀少。保加利亚的面积基本上都是“实用面积”,沙漠、戈壁、荒地,在保加利亚是找不到的。

保加利亚的轮廓,基本上像一个长方形的盒子。与保加利亚边界线最长的国家,是保加利亚以北的罗马尼亚。但是,保加利亚与罗马尼亚的陆地边界却非常短,只在靠近黑海,两国才有陆地边界,也就100公里左右。两国之间的边界,主要是以多瑙河划分的。

保加利亚在欧洲东南部,意大利的北边?

公元1018年~公元1185年保加利亚基本是在东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

虽在1040年、1071年、1084年保加利亚分别举行过起义,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东罗马帝国征服第一保加利亚王国后,即复制军区制到保加利亚。

拜占庭人把保加利亚分成保加利亚军区、帕里斯特隆军区(帕拉顿纳翁军区)、塞尔米乌姆军区和达尔马提亚军区。

同时,东罗马帝国把保加利亚原先的实物税改为货币,各军区军队薪资由地方直接供给。

公元1185年,保加利亚人趁东罗马帝国陷入与库曼人战争中无法脱身,起义成功建立了保加利亚第二帝国。

保加利亚人的祖先系古保加利亚人和斯拉夫人的纯血统后裔。古保加利亚人属于古东欧民族系统,公元2世纪从东部地区迁到东欧南俄草原,居住在里海和黑海之间,过游牧生活。7世纪初组成部落联盟,称“大保加利亚”。

不久,联盟瓦解,其中一支在首领阿斯巴鲁赫汗率领下,侵入多瑙河三角洲北面,随后超过多瑙河,进入今保加利亚东北部。当时,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居民大多是刚刚从多瑙河北岸迁来的斯拉夫人。在同拜占廷人作斗争的过程中,斯拉夫人和古保加尔人逐渐联合,于681年建立斯拉夫保加利亚王国。

他们还同化了原来居住在这一地区的色雷斯人。这为保加利亚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一保加利亚王国 在拜占庭帝国统治时期,保加利亚领袖阿斯巴鲁赫逐渐征服了多瑙河附近的斯拉夫人"七部落",并于公元670年左右形成了从多瑙河到黑海的一个斯拉夫--保加利亚联盟

第二保加利亚王国 1185年保加利亚人起义,建立第二保加利亚王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保加利亚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早期统治 1396年被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侵占。 民族觉醒

第三保加利亚王国 独立运动 1877年俄国对土耳其宣战,土耳其战败。第二年,1878年2月俄土战争结束后,保加利亚摆脱土耳其的统治获得独立,曾一度实现统一。但由于因战争

保加利亚历史,全称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中部和东部,北部与罗马尼亚毗邻,西部和南斯拉夫接壤,南部同希腊和土耳其相连,东部濒临黑海,面积约110912平方公里,人口 910.8万(1982),保加利亚人约占88%,其他还有土耳其人、吉普赛人等。

主要信奉东正教。

保加利亚语为国语。

首都索非亚。

据大量拜占庭学者而言,保加利亚人的起源并不很明确。

即使是现在我们也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来源。

但是根据考古资料显示:保加尔人很可能原属于西伯利亚的突厥种族,原本为突厥族欧诺古尔(Onogurs)人的一个分支部落。

他们是库特里格斯人(Kutrigurs)或乌提格尔人(Utigurs)的近亲部落。

后来由于天气变冷,这些人一起迁徙到了东欧的亚速海一带,伏尔加河的名称就来源于保加尔人的栖息地——库班河谷与亚速海之间的地区,但并未建立国家(据我自己考证草原帝国所说的国家是欧诺古尔人建立的,并不是保加利亚人建立的)。

后来在匈人帝国崩溃以后,一部分匈人联合了保加利亚人建立了新的匈人国家,国王姓杜罗,即阿提拉的幼子埃尔纳克作了保加利亚人的王。

公元500年左右,一部分保加利亚人作为斯拉夫人的奴隶迁徙到了多瑙河的中下游,在阿瓦尔人的指挥下一起进攻拜占庭的巴尔干领土。

并在东哥特人衰败后正式成为了巴尔干半岛的新客人,而另一批新客人则是斯拉夫人。

由于他们不是自愿和阿瓦尔人联合而是被迫的,因此在635年还曾经一度独立过。

(这时的匈人帝国已经彻底土崩瓦解,也就是吉本认为的那批被灭亡的保加利亚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d202301270730197236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