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秦始皇实行郡县制的意义,秦始皇强推郡县制,汉高祖实行一国两制,背后有何深意?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之时,在咸阳秦王宫内却爆发了一场关于帝国未来的讨论,参会人员是始皇帝、廷尉李斯、丞相王绾等帝国高层,面对突然暴增的广阔疆域,如何治理?是推行郡县制还是恢复分封制?

始皇帝在李斯的建议下,在全国范围内强行推行郡县制,全国分为36个郡,设置郡守、郡尉、郡监,直接对皇帝负责。

20年时间弹指一挥间匆匆而过,强大的秦帝国崩溃,新生的汉帝国在秦宫的废墟上建立,一群出生沛县的小吏、游民一跃成为帝国高层,始皇帝曾经面临的难题同样摆在了以汉高祖刘邦为首的统治集团案前。

汉高祖刘邦的选择却是与始皇帝大不相同,汉帝国境内郡国并行,作为大本营的关中之地实行的是自秦帝国传承而来的郡县制,广阔的关外之地则是实行着自西周传承八百年之久的分封制,同处一国之内,却是两种不同的制度并行,一国两制。

那么,秦始皇强推郡县制,汉高祖实行一国两制,背后有何深意?本文由青衫弹史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喜欢的朋友麻烦动动小手指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哦~

始皇帝动漫形象

01 秦始皇与郡县制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国一统天下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王朝。

其实,关于秦帝国到底执行秦国自身的郡县制还是在广大新附疆域推行分封制,秦始皇为此两次召开廷议,召集帝国高层讨论,才最终确定了在全国范围内强行推行郡县制的决定。

秦代郡县制划分

第一次廷议,发生在大约公元前221年,秦国一统六国之时,这一次廷议让秦始皇决定采纳郡县制。

秦帝国攻灭六国而建立,将六国疆域纳入中央的统治之中,远远不是夏商周三代方国诸侯那般部落联盟的薄弱统治,千古未有之大变,前无古人,无先例可遵循,到底该如何统治远比秦国核心统治区域之外新攻克的广袤疆域呢?秦始皇为此很是苦恼,正所谓君王所忧,臣子所思。

丞相王绾首先站出来说,六国刚刚被灭,但是齐国、燕国、楚国地处偏远,非常难治理,何不封自己的皇子为王去镇守,安抚边民,稳定边疆。丞相王绾的建议得到了大多数群臣的赞成,认为这样做很适合秦国的情况。

实质上,丞相王绾建议秦始皇封自己的皇子为王,是对分封制的复辟。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推行郡县,耕战为先,一直孜孜不倦地加强着中央集权,分封制势必将会削弱这种体系下的中央集权。

但是廷尉李斯表示反对,西周分封同姓子弟很多,但是后代关系逐渐疏远,反而互相攻伐,成了仇敌,周天子都无力制止。现在陛下好不容易统一了天下,划归郡县,功臣和皇室只需要财物奖赏就可以,这样更容易管理,不容易产生二心。分封诸侯,是不合时宜的,容易生乱。

秦始皇思考权衡良久,天下苦于战斗不休,就是因为诸侯王造成的。如今天下初定,再分封诸侯国,只会再起纷争,想安宁就不容易了。于是秦始皇正式确定郡县制,决心在全国推行郡县。

大秦帝国

第二次廷议,发生在大约公元前213年,这一次廷议彻底地否决了分封制,并且拉开了焚书坑儒的序幕。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摆酒设宴,博士淳于越趁机进谏秦始皇效仿周朝,分封皇室子弟藩卫中央,以图长治久安。此时,天下稳定,六国攻灭已有近10年,秦始皇也开始考虑如何维持统治,于是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讨论再一次在秦国高层展开。

此时已然高升至秦帝国丞相的李斯,率先提出反对意见,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治理国家要因时制宜。秦始皇深以为然,坚定了推行郡县制的决心,并且彻底否定了分封制,自此之后,秦国再无关于分封制的大讨论。

秦始皇终于还是诸子百家之中选择坚定秦国百年以来的选择,坚定支持法家之策,坚持走秦国特色道路不动摇。

秦始皇与李斯

02 汉高祖与郡国制

4年楚汉战争最终以项羽的失败和刘邦的胜利而宣告结束,昔日不过沛县泗水亭亭长的刘邦华丽转身,从一介小吏一跃成为万人之上的大汉开国皇帝。俗话说江山易得,社稷难守,如何确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国家管理机制,统治广大的疆域,避免重蹈大秦帝国的覆辙?

秦始皇面临的难题同样地摆在了汉高祖刘邦的面前,分封制还是郡县制,到底该如何抉择?

早在夏商时期,分封制、宗法制已经开始有了雏形,王族特权阶层成了分封制的受益者,世世代代承袭贵族身份,占据统治地位。周武伐商成功之后,大赏功臣,近400多个诸侯分封建国,其中周王室出身的姬姓子孙多达55人,镇守地方,拱卫周王室,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等级制机构。

观古之历史,春秋战国之际,诸侯争霸不休,天下动荡不安,根本原因在于周天子失去了号令天下的权力,分封制度下诸侯国失去对周天子的敬畏之心,权力下放到地方,由此可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分封制并不能给一个王朝带来长久的安定。

春秋初期诸侯国

有远见之人,很容易便会明白分封制的弊端以及郡县制对于中央集权的好处,可令人奇怪的是,汉高祖在灭掉秦国建立汉帝国后,并没有完全废除分封制,反而既实行郡县制又实行分封制,开创了一国两制的先河,这背后有何深意?

秦始皇与汉高祖,这位开国帝王,虽然有着不同的选择,却是出于同样的目的,那便是维持帝国的统治。

秦帝国以法家为国策,推行商鞅之法确定了耕战体系,以军功爵形成社会阶层的流动,一旦推行分封制,贵族世袭罔替之下首先崩溃的是秦帝国赖以强大的军功爵制度,进而推翻的是秦帝国赖以生存的法家治国思想。

秦灭六国,齐楚燕赵魏韩六国土地新附,民心浮动,推行分封制之后,六国遗民再次回归春秋时代的统治状态,那么,秦国一统六国的意义何在?秦帝国的正统性何在?所以秦始皇坚持郡县制,其本质上是为了维持帝国统治不得不为之!

汉高祖刘邦,则没有这样的顾虑,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先有六国贵族响应,后有西楚霸王项羽分封诸侯,刘邦不过汉中王,偏居一隅之地,在楚汉战争中赢得胜利,得以登基称帝为天下共主,对于广阔的疆域并不存在统治基础,若是强行统治,势必又是一场龙争虎斗,民心思定的情况想要发起战争,必然损失惨重。

得之我幸,失之淡然,大概是汉高祖刘邦推行郡国并行的心态吧,汉高祖刘邦推行一国两制,也是为了快速安定帝国建立统治而不得不为之的妥协!

即使是一国两制,汉高祖刘邦推行的分封制与西周初年也是有着很大的不同,诸侯国内有着中央派驻的丞相掌握实际大权,防止诸侯国做大做强,并且在汉高祖称帝之后,狡兔死走狗烹一顿操作下,异姓王被剪除,剩下的只有刘氏宗亲,对于中央的威胁大大降低。

并且刘邦在关中大本营推行的郡县制,这些地方没有任何一个封国,由中央直接统治,充实着中央力量,这也是为何七国之乱时,汉景帝能够轻松镇压诸侯国的原因所在,也是汉武帝实现推恩令的底气所在!

一国两制

03 一国两制背后的东方智慧

秦国推行法家之策,汉初盛行黄老之学。法家重权势,对于分封制这种有可能削弱君王权威的政策,自然不在其选择范围内。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源自道家,道分阴阳,三生万物,辩证地看待世界,所以才有一国两制的创举。

这其实也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承至今仍活力无限的原因所在,儒道墨法兵等诸子百家,同出一源,相互包容融合,有时候看似彼此冲突,却是在中华文化的基因下彼此交融,如同太极阴阳鱼图中的一阴一阳,既泾渭分明,又彼此交汇。

太极阴阳鱼图

汉初一国两制背后的东方智慧,正是西方社会看不懂也学不会的古老传承,这也是为何西方社会对于中国多有误解的内在文化原因。

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大约不过5000年,近代之前,人类文明的发展始终围绕在三大中心运行,这三大中心分别是:以古代中国中原王朝为核心的东方中心、以地中海沿岸帝国国家为核心的西方中心、以两河流域为核心的中东中心。

西方中心源自希腊文明,极盛于罗马帝国时代,罗马帝国崩溃之后,虽有查理曼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等帝国的昙花一现,却始终陷入四分五裂之中,直到大航海时代之后,经工业革命之后,一跃成为世界中心,在世界范围重新构建了一整套以西方文明为核心的世界史体系,流行至今。

中东中心,地处亚非欧三洲交汇之地,各种文明交织,古埃及、古巴比伦、亚述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等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数百年之久,造就辉煌一时的文明,又在后起之秀的进攻下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这三大中心唯有以古代中国中原王朝为核心的东方中心始终传承不绝,千年以来一脉相承。我们常说文以载道,中国古代先民们通过文字将对世界的大道思考通过文字传承,融入血脉,代代相传,最终形成几乎本能的民族特性,让中华民族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透过历史的迷雾找到对应的案例,以古思今,从而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这便是所谓的智慧,经历千年沉淀的古老传承。这种东方智慧,是西方社会所看不懂也学不会的,所以在外人看来,古老的中国总是被一种神秘的面纱所笼罩,在我看来,这种神秘面纱大概就是古老的东方智慧吧!

本文由青衫弹史原创,全文3600字,感谢您的阅读,未得允许,不得转载,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哦~,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荣幸~

本文图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d202212050420065a56.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