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与儿子一起读傅雷家书随感作文,与儿子一起读《傅雷家书》随感

儿子的寒假作业有一项是读书笔记,其中就有读《傅雷家书》,这是父与子之间交流的家书集,我以前只是略略翻过,没仔细读,就这个机会我和儿子一起读。

按照小学学课文的习惯,我想归纳总结一下这本书,读书特别是读经典,书前书后的序和跋里一般都有总结概况的文字——这是取巧的办法,大家可以推广一下。

我手头这本《傅雷家书》已经记不得哪年在什么地方的旧书摊淘到的了,品相不好,但不妨碍阅读,版本是(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一九九四版)。

在这本书的扉页上有这样一段话:

辑印在这本集子里的,不是普通的家书。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谨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的内容包括从1954年到1966年6月,累计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

从日常生活、为人处事,到艺术修养、自我能力的提升,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因此,在读傅雷家书的时候,更需要的是用心,用心去感受,去感受一个父亲的谆谆教诲和无微不至的爱。

舐犊之情,本是人之常情。然而,作为一名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有着严谨的工作态度,他也把这种“爱”带入了对下一代的教育过程中。对于傅聪的爱,傅雷先生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没有骄宠,没有溺爱,但父母对子女的殷殷期望,却源源不断地从笔端流淌而出。

“……你对艺术的领会又可深入一步。

我祝贺你有跟自己斗争的勇气。

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小我之上。

……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所以孩子,我很高兴你这种蜕变的过程,但愿你将来比我对人生有更深切地了解,对人类有更热烈的爱,对艺术有更诚挚的信心!”(1954年4月20日)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像是灯塔,始终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在孩子人生扬帆起航时,父母就是坚实的岸,始终用平静的怀抱,等待着归航的船。

儿行千里母担忧。

虽然远隔千里,空间的距离却扯不断思念的长线。

傅聪留学后,母亲在给他的回信中这样写道:“你临走前七日发的信,到十日下午才收到,那几天我们左等右等老不见你来信,焦急万分,究竟怎么回事?走了没有?终于信来了,一块石头落了地。

原来你是一个人走的,旅途的寂寞,这种滋味我也想象得出来。

”(1954年7月15日)此时,也只有母亲才能够补偿父亲角色里所缺失的温暖的颜色。

但无论如何,父母永远都在那儿,倾其所有使子女幸福快乐。

在面对挫折时,敢于正视现实,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能越来越坚强。

也就是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控制情绪是非常必要的。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1954年10月2日)“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法、态度、语气、声调。

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缓和,声音越柔和。

坚持真理原是一件艰巨的斗争,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法、方式、手段,还有是耐心。

”(1956年4月29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傅雷先生把自己对人生的深刻体悟,深深融进了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之中,让每一个读者能深切地感受到一颗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赤子之心。

这是傅雷对儿子深深的父爱。

另外家书大量篇幅是艺术上的讨论,有对绘画、戏剧和音乐的评论,也有对音乐家的关注和分析,可见傅雷确把傅聪作为艺术交流伙伴了。

除了做翻译工作,傅雷先生还是一位有极深造诣的艺术评论家,他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也是一部经典,几年前我的那本书不幸丢失,近期还要买一本新的,至少在儿子成年之前得了解一下什么是经典艺术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d202210300410076c38.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