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百家讲坛教授对于丹跌落神坛评价,于丹怎么跌下神坛的?

于丹跌下神坛,主要因为:1.于丹语言犀利,伤害别人,有一些得理不饶人。

2、于丹过于追求利益,变得狂妄,失去了本心。

 3.于丹耍大牌,做不到知行合一。

 4.于丹的知识有硬伤。

于丹因为在《百家讲坛》讲《论语》而被人熟知,她在节目中讲述了自己研读论语的心得体会,她独到的见解让观众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位才华横溢的女人。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老师到一位众人熟知的文化名人,于丹火了。与她有相似成名史的就是蒙曼,她是因为参加了《中国诗词大会》而一夜成名。

成名之前的籍籍无名与成名之后的众星捧月,两者之间的差距太大,以致于有些人开始迷失了自己。忘记了自己原本只是一个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人们喜欢她们是因为她们所传承的文化,并非她们本人。

这两位女性一度成为了国学大师,但好景不长,很快她们就沦为了“文化小丑”,因为沽名钓誉注定不会长久。

于丹成名以后不甘心再坐学术的冷板凳,她开启了自己的财富人生。刚开始的时候她热衷于举办文化讲座,后来又开始担任各式各样节目的评委,还兼职很多社团和协会的职位。

整日忙于挣钱的于丹早已经忘记了自己原本的身份只是老师,一位游走在各个商业场所的老师,又怎么会有时间去研习学问。

学习是一个常学常新的过程,忘记了本分的于丹也早已将学术研究抛诸脑后,没有新知识和新见解,她的老本很快就吃完了。不仅在学术上没有进益,于丹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她的脾气也越来越大,屡屡被网友曝光一些不雅的行为。

德不配位,于丹逐渐失去了她的观众,社会是如此的残酷,没有了观众的于丹很快就被网络和媒体忘记了,加上她之前的言行不端,于丹***的消息也一度传的沸沸扬扬。

很难想象,一位因讲述《论语》心得体会而火起来的人,却因为自己的不良言行被忘记。《论语》中讲的“仁义礼智信”,于丹仅仅是做了解读,并没有融进自己的做人做事中。这才是最大的讽刺!

与于丹败在了品性上不同,蒙曼被拉下神坛,则有阴沟里翻船的意思。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的这首《悯农》诗,是很多儿童的启蒙诗,浅显易懂地表达了一个农民辛苦,珍惜粮食的主题思想。

谁也没有想到,蒙曼这位诗词信手拈来的才女居然会因为这首诗而翻车。诗中描写的是烈日炎炎下的农民辛勤劳作,是在铲除田间的杂草,而蒙曼却解释成是春日农民在播种,稍具农村尝试的人都知道,播种是不可能在烈日下的。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蒙曼的这一个不经意的解释,即刻引起了广大观众的热议。其实这个错误在笔者看来算不上是致命的,寻常人有一些知识盲区,导致个别的失误实属正常。

这个错误之所以在蒙曼的身上被无限地放大,皆因为名人效应。从于丹到蒙曼,她们有相似的成名经历,从国学大师沦为“文化小丑”,也说明了一个道理,沽名钓誉注定不会长久。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于丹和蒙曼都被冠以国学大师的头衔,那么大众对她们的要求就自觉高于一般人,因为他们是文化的传播者,是我们学习和教育孩子的典范。一旦她们的言行出现了问题,大众对她们是没有丝毫容忍度的。

成也萧何败萧何,于丹和蒙曼都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能够走进大众的视野,若想持续这种光环,唯一的途径是保持读书人的本心,并且谨言慎行。因为大众想在她们身上看到一位文化人应有的学识、风度和修养,一味地沽名钓誉注定不会长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c202404021908218445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