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谁是本国的古代第一武将?想必大家心中都会有不同的答案。可如果让韩国人来回答,那么他们必定会毫不犹豫地说出李舜臣的名字来。的确,在今天的韩国,李舜臣可谓是最为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之一。
韩国牙山的显忠祠,就是供奉李舜臣灵位的祠堂。
前几年韩国研发的最先进导弹驱逐舰KDX—Ⅱ级(当然目前其最先进的地位已被KDX—Ⅲ级取代),也被冠以“忠武公李舜臣”之名。
不仅如此,近年来的韩国电影《鸣梁海战》,片中讲述了李舜臣在鸣梁海战中凭借单舰击退日军水师百余艘战船的“神话”,该片在韩国观影人次达到了1760万,精算下来平均3个韩国人里就有1个去观看了《鸣梁海战》。
上图_ 鸣梁海战是壬辰倭乱中的一场海战,发生于1597年
在许多韩国人的心目中,李舜臣不仅是古代半岛第一战神,更是亚洲第一名将。在很多由韩国出炉的亚洲古代名将排行榜中,李舜臣毫无疑问稳居第一,其风头远远超过了诸如中国的兵圣孙武、军神韩信、武神项羽,以及日本的织田信长、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等战国诸雄,被韩人誉为是“所向披靡,无所不克”的存在。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在今天的半岛拥有崇高地位的李舜臣,当真是一个无往而不胜的战神吗?
上图_ 李舜臣(1545年4月28日-1598年12月16日),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 ,朝鲜王朝中期武臣
胜绩虽多,但败绩也不少
对照中朝双方的史料,我们不难得知,李舜臣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才出任朝鲜全罗道水军左使,故而其一生的主要征战生涯均发生在万历朝鲜战争期间(1592—1598年,半岛称其为“壬辰倭乱”)。
万历二十年(1592年)五月至七月,李舜臣率领水军先后在玉浦、泗川、唐浦、栗浦、闲山岛五次海战中五战五捷,共计击沉、缴获敌船150余艘,给予日军以极大震撼。
可在当年九月,李舜臣率军进攻釜山浦,本欲一举荡平日水军的釜山基地,但在日军的顽强抵抗下无功而返,自身反而损失惨重,大将郑运战死,吃到了与日军交锋以来的第一个败仗。对于这一战,朝鲜史料中也毫不隐晦,认为李舜臣在连胜之后轻敌冒进,以致“不克而还”(《宣庙中兴志》《宣祖昭敬大王修正实录》)。
此后,因为日军逐渐摸透了李舜臣的战法,致使其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二月到万历二十三年(1594年)九月先后在熊川浦、见乃梁、唐项浦、长门浦等地与日军作战中遭遇失败。
至此,李舜臣与日军对阵五胜五负,胜率仅为50%。
其后,日军第二次大举攻朝,李舜臣因对敌情判断失误,未能成功截断日军登陆舰队而被罢职下狱(后世朝鲜史书为塑造李舜臣的完美形象,说其被下狱是因李氏朝廷中了日军的反间计,对照同期日本史料便可知此说纯属子虚乌有)。
上图_ 鸣梁海战 -- 朝鲜军的弓弩手
在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宣祖三十年)七月的漆川梁海战中,朝军大败,朝鲜不得不重新起用李舜臣。
九月,李舜臣临危受命,集中残余战船12艘,外加100余艘改装的民船,击退了拥有133艘战船的日本水军,取得鸣梁海战的胜利。
所以真实的历史中,鸣梁海战时两军战船数量相当,根本不是电影《鸣梁海战》中所展现的李舜臣单舰退敌那般神奇。
但好景不长,来年他就在顺天城之战中失利,而且还是在部将的拼死相救下才得以逃脱。到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十一月,李舜臣参加了他一生中最后一场战役——露梁海战,并配合明军水师大败日军,但他自己也此役战死沙场。
由此可见,李舜臣在万历朝鲜战争中一共参与了13场海战,战绩为7胜6负,胜绩刚刚超过败绩。故而,用“所向披靡,无所不克”来形容他,确实是非常不合适。如果单论53%的胜率,恐怕他连“名将”的边都很难沾上。
上图_ 露梁海战 ***
战功卓著,但不是一个人的功劳
不可否他,尽管李舜臣戎马一生的胜率并不十分理想,但他确实打过不少漂亮仗,比如闲山岛海战,一战就击沉日舰48艘,使日军遭受了侵朝以来的最大失利;再比如鸣梁海战,他在形势十分不利的情况下战退强敌,还击毙了日水军主将来岛通总,这是战争期间被击毙的唯一一个日本大名级别的将领。
但依史而论,这些战果李舜臣都不能将其据为己有。
李舜臣在战争伊始的官职只是全罗道水军左使,全罗道还有一个水军右使李亿祺。
实际上在李亿祺战死前,两人一直并肩作战、无役不与。
而在李舜臣最初的玉浦、泗川、唐浦、栗浦、闲山岛五战五捷中,他还得到了庆尚道水军右使元均的鼎力相助。
这五次胜利,其实是李舜臣、李亿祺、元均三人共同指挥的,这一点当时朝鲜方面无论官方史料还是私家史料都记载得很清楚。
只是元均最后因党争而名声极差,李亿祺又过早牺牲,所以这些功劳便被一些后人记在了李舜臣一人账下。
上图_ 陈璘(1532年3月3日—1607年6月2日),字朝爵,号龙崖
至于最后决定性的露梁海战,其胜利更是得益于明军水军主将陈璘的出色指挥,李舜臣在这场海战中从头到尾都只是配角。显然,真正靠李舜臣一人力挽狂澜的,就只有鸣梁海战这一回。
由此可见,李舜臣的很多战功,都不是其一人所为,而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结果,但却被后人阴差阳错地记载到了他的账下,所以就给了旁人造成了一种“这些大战都是李舜臣打的”的印象。
上图_ 朝鲜龟船
龟船虽好,无奈太少
至于李舜臣改良发明(李舜臣之于龟船应该相当于瓦特之于蒸汽机,他不是龟船的第一发明人,应是集大成者)的所谓龟船,虽然在网上被吹得神乎其神,但平心而论,龟船尽管拥有强大的防御力和凶悍的攻击火力,可在当时的海战条件下,其作用恐怕十分有限。
为提升防御力,龟船的上部覆盖着一个用硬木制成的外壳,上面再铺以铁板,整个被糊得死死的,这种构造的好处是可保护桨手及水手免于遭受火枪与弓箭的攻击,但也导致官兵只能通过船身上所开小孔对外观察,视野极差。
故而龟船在战时只能按照战前规划的路线行进,也就是一股脑地直插入敌舰队之中,凭借其厚实的装甲扛住敌火力打击,而后发炮还击,将敌舰队阵型搅乱,为己方其余战船创造出有利的进攻条件。
上图_ 万历朝鲜战争中的日本安宅船和朝鲜龟船
所以,龟船仅仅是起到先锋破阵的作用。
要想取得整场海战的胜利,必须要有其余战船来与其配合才行。
而且,龟船因需要布置较其余战船更多的火器与装甲,故而造价高昂,消耗的资源也更多。
据朝方史料记载,整个万历朝鲜战争期间,朝军建成的龟船不超过10艘,一次投入到战场的最多不过3艘,朝鲜水军的主力战舰仍然是与日军安宅船类似的板屋船。
从这个角度看,区区几艘有缺陷的先进战船,并不足以决定整个战场形势。毕竟打赢战争从来都不是单靠一两件“黑科技”装备,要不然二战笑到最后的就是拥有喷气战机、***、自动步枪等划时代发明的纳粹德国了。
上图_ 李昖,初名李钧,朝鲜王朝第十四代君主
可称为一时之名将,但战神显然言过其实
纵观整个万历朝鲜战争,与日军作战的主力,无论陆上海上,其实都是明军。
正如经历了整个战争的朝鲜宣祖大王李昖所说:“平贼之事,专由天兵(指明军)。
我国将士不过或随从天兵之后,或幸得零贼之头而已,未尝馘一贼酋、陷一贼阵,其中如李(舜臣)、元(均)二将海上之鏖,权栗幸州之捷,差强表表。
”(《宣祖昭敬大王实录》)可见,当时朝方高层认为如果无明军相助,则半岛必被日军夺占无疑。
上图_ 《乱中日记》中的《壬辰日记》,作者李舜臣,大小为36.2cm×26.5cm,国宝第76号,藏于牙山显忠祠
然而在这种日强朝弱,尤其是朝军在陆上作战基本上均是一触即溃的情况下(除去晋州、幸州山城等少数战役),李舜臣能与元均、李亿祺等将领通力合作、以少敌众,并取得一定胜利,也属不易。
虽然他们的胜利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朝军的被动局势,也无法对日军造成“伤筋动骨”的打击,但这种主动出击、敢打敢战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其还能取得闲山岛大捷、鸣梁海战击毙来岛通总这种胜利,就更值得称道。
对此明将杨镐便评价道:“(李舜臣)收拾战船于散亡之余,能立大功于摧败之后,极可嘉奖。
”(《宣祖昭敬大王实录》)算是较为中肯。
总之,李舜臣确实是那个时代的一员海战名将,但称其为“战神”就显得非常言过其实了。
作者:林森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明史•陈璘传》《明史稿•李如松传》
[2]《宣祖昭敬大王实录》《宣祖昭敬大王修正实录》《宣庙中兴志》《李忠武公全书》
[3]孙卫国《明抗倭援朝水师统帅陈璘与露梁海战》
[4]朱尔旦《万历朝鲜战争全史》
[5]梁晓天《万历朝鲜战争》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史册号网友观点:最多张大彪的水平,团参谋时哦,师参谋时他可比不上!
一个弹丸之地,在明朝的帮助下守护住了村子。
嗯,他是第一战神,历史上真实李舜臣什么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民族主义的韩国需要打造一位战无不胜的猛将天神来满足自己的荣耀。
文章我一个字没看,但是我认为他们不说是世界第一武将,就已经很收敛了。
只是一个下级军官而已,但是确实是有一把子力气,文章我一个字没看,但是我认为他们不说是世界第一武将,就已经很收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