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壮士断臂的故事?
壮士断臂这句成语出自历史典故,据说当年吴王阖闾即位后,吴王僚的儿子庆忌逃到了卫国,并在那边招兵买马,以图伺机复仇。
庆忌是当时吴国的第一勇士,传说此人有万夫莫敌之勇。
吴王阖闾和伍子胥商量,决定挑选一位智勇双全的勇士去刺杀庆忌。最后他们选定了善于击剑的要离,命他前往行刺。
为了取得庆忌的信任,要离不惜使用苦肉计,用剑斩断了自己的右臂,杀了妻子,逃到了卫国。
庆忌见状,对要离深信不疑,视为心腹,常在左右。
二、八百壮士的真实故事简短?
八百壮士结束于“四行孤军”突破日军防线,撤退进入租界的那一刻,讲述的正是发生在此后的故事。
在我看来,四行仓库保卫战绝不仅仅是一场豪情四溢的悲壮战斗,“八百壮士”是那段压抑的历史中,苦难中国人民的缩影。
“八百壮士”和谢晋元将军并没有全部牺牲在对敌的战场上。
在那四天的高光时刻之后,伴随他们的是长久的磨难和无声无息的湮灭,他们中的许多人,不要说是一张照片,就连一个真实的姓名、一个最终的埋骨所在都不为人知。
三、概括百丈岩九壮士的英雄故事?
1936年10月的一天,闽东特委组织部长阮英平率领闽东红军独立师第三纵队120余人,从连江、罗源一带山区转战宁德,来到宁德虎贝乡东源村。
这里山高林密、群峰环抱,中间低凹如碗,错落着几十座低矮的土屋,居住着40多户贫苦农家。
部队抵达这个根据地小山村时,正值中午时分,寂静的山村顿时沸腾起来。
村民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地迎接红军的到来,并热情帮助部队生火做饭。
突然间,“啪!
啪!
”几声刺耳的枪声划破山谷的宁静。
哨兵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国民党保安队已从桥头方向悄悄向我驻地进袭!
”“敌情不明,不打无把握之战,撤!
”阮英平下达了命令。
部队迅速地从东源村后门山一条通往霍童镇桃花溪的小路撤退。
部队刚抵山岔路口,又冒出一股敌人。
原来,敌人在探明第三纵队驻地后,立即派出省保安团3个连的兵力,分别从桥头、桃花溪、林口三个方向包抄过来,企图把红军部队一网打尽。
激烈的战斗打响了。
从桃花溪方向来的敌人刚和红军交火,来自桥头的敌人也向我方猛烈开枪射击,密集的子弹发出”嗖嗖嗖“的响声从头顶飞掠而过。
敌军在机枪的掩护下,一次又一次疯狂地向红军发起进攻。
尽管红军战士骁勇善战,但敌方武器装备精良且人数众多,这样面对面作战,只会造成更大的伤亡。
阮英平果断地下令:”撤!
快向后山撤!
“战士们向百丈岩方向且战且退,寻找突围机会。
百丈岩与东源村隔着三个小山包,当红军到第二个小山包时,敌人再次蜂拥而上,来势异常凶猛。
危急关头,阮英平立刻作出决定:分出小股兵力突击抢占百丈岩制高点,居高临下吸引敌人火力,掩护主力部队突围。
于是二支队长阮吴近率领20多名战士奋勇突进,战士们像猛虎般向崖顶冲去。
在靠近百丈岩时,突然岩顶上泻下了密集的子弹,几位战士当即中弹,其余战士则被猛烈的火力压在岩石下。
原来,狡猾的敌人早已调遣了一个排的兵力,从百丈岩后坡登上岩顶,埋伏在隐蔽处,等红军撤到这里,就与山下几路追兵一起夹攻。
情况万分危急,若在短时间内不能消灭岩顶敌人,红军战士将处于四面受敌的绝境。
此时的阮吴近心急火燎,只见他怒吼一声:“同志们,跟我上!
”就奋不顾身地一手紧握手枪一手挥舞大刀向前冲。
刹时,20多名战士紧跟着支队长像离弦之箭一样,霍地跃起,迎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向岩顶。
勇士们的手榴弹接二连三地在敌群中开花,双方在岩顶展开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恶战。
子弹打光了,英勇的战士就与敌人展开了肉博。
有的紧握枪托砸向敌人的脑袋;有的掐住敌人的脖子往死里扣;有的紧紧咬住敌人的手脚不放;有的与敌人抱在一起滚下悬崖…
然而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剩下九名战士被逼退到百丈岩的悬崖边。
身后是百丈深渊,面前是一群张牙舞爪地狂叫“抓活的,抓活的”的敌兵。
阮吴近等九名壮士视死如归,他们不愿落入敌手,毅然砸烂枪支,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纵身跳下了悬崖。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百丈岩。
1993年,叶飞为“百丈岩九壮士”题词:“百丈英风”。
附:百丈岩九壮士姓名
阮吴近,周宁县玛坑乡东坑村人,时年23岁;
冯廷育,蕉城区洋中镇前路村人,时年34岁;
余深德,蕉城区九都华镜村人,时年23岁;
高细瑶,蕉城区九都赖岭村人,时年20岁;
谢兆量,蕉城区九都赖岭村人,时年19岁;
何帮灿,周宁县礼门乡洋坪村人,年龄不详。
另有三位红军战士姓名不详,成为无名英雄。
四、百丈岩九壮士的故事概要?
此时的阮吴近心急火燎,他怒吼一声:“同志们,跟我上!”就奋不顾身地一手紧握手枪一手挥舞大刀向前冲。
勇土们的手榴弹接二连三地在敌群中开花。双方在岩顶上展开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恶战。
子弹打光了,英勇的战士就与敌人展开了肉博战。
有的紧握枪托砸向敌人的脑袋,有的掐住敌人的脖子往死里扣,有的紧紧咬住敌人的手脚不放,有的与敌人抱在一起滚下悬崖……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剩下九名战士被逼退到百丈岩的边沿。
身后是百丈深渊,面前是一群敌兵。
阮吴近等九名壮士视死如归,他们不愿落入敌手,毅然砸烂枪支,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纵身跳下悬崖。
五、甘孟山跳崖壮士故事?
①
右江岜暮根据地,在五千敌人“围剿”中,涌现出了甘孟山九壮士
前言:
“牙山五壮士”是一个对于中国人来说家喻户晓的故事,它曾经出现在课本里,出现在荧幕上,成为几代人的集体回忆。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壮举之前,同样悲壮,同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在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反“围剩”斗争中发生了十多次,其中最为壮烈的是天峨县岜暮根据地甘孟山九壮士,他们用生命谱写的革命乐章,是红水河畔不朽的英雄史诗。
敌人“围剿”根据地,红军召开紧急会议商讨作战方案
1932年9月10日,国民党桂系军阀在“围剿”韦拔群和西山根据地的同时,派出一个团的兵力和凤山、凌云、东兰、河池、南丹共五个县的民团武装共5000多人,从五个方向气势汹汹地向着右江天峨县岜暮根据地而来。
敌人扬言“茅草要过火,石头要过刀,树木要砍光,草根要铲除”,让根据地成为无生命可存之地。为扭转危局,1932年9月19日,负责驻守天峨一带的中国红军独立第三师六十三团团长韦国英、政治指导员蓝志仁,在都楼村的旧红岗召开了40人的排级以上干部紧急会议,商讨应对方案。
敌人从五个方向汇聚而来,包围圈已经形成,如何迎战十分关键。韦国英和蓝志仁决定以守为攻,一旦与敌人交火,力争尽快击退敌人;如果超过三天还不能破敌,要想尽一切办法分散转移。
随后,一个针对五路敌人的作战方案迅速形成。红军及赤卫队总兵力400多人分成五组,构成与敌人相对应的五道防线,以甘孟山等大山为依托展开较量,一旦被打散就撤入山中。
第一道防线由二连连长黄桂德指挥,第二道防线由三连连长韦明山指挥,第三道防线由团政治指导员蓝志仁指挥,第四道防线由团长韦国英指挥,第五道防线由韦明宣指挥。
在敌人强大的攻势下,五道防线一一被破
面对数量十部于我方的敌人,英勇的红军战士严阵以待。
1932年9月21日早上,敌人开始发动进攻。枪炮声瞬间打破了大山的宁静,战斗开始了。敌人首先进攻岜暮的都楼,第一道防线在敌人潮水般的进攻中坚持了一天,宣告失守。
作战了一天,红军被迫撤回到第二道防线,导致第二道防线压力倍增,在被两股敌人合围后,宣告失守。到第三天,我方最后退守第三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此时已激战三天,他们能创造奇迹吗?
战斗坚持到第五天,第三道防线还是被敌人攻破,红军被迫撤入甘孟山。此时,第四道防线和第五道防线也已被敌人攻破韦国英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带队突围转移。蓝志仁带着80多名战士退守甘孟山拉号岩。
巍峨的甘孟山高耸入云,三面险坡,一面悬崖,因为崖壁上的拉号洞而被当地人称为拉号岩。拉号洞洞口开阔,状如燕窝,只有从一条崎岖小路可以攀登进入。开战之前,为防不测,战士们将20多位红军家属秘密转移到这里隐藏。
蓝志仁带队进洞后,带领大家临时建造了防御工事,严阵以待。
1932年9月26日,天刚蒙蒙亮,敌人的冲锋开始了。一刹那,枪声大作,子弹雨点般向洞口袭来。蓝志仁带领战士们以峭壁为依托,居高临下,痛击来犯之敌。敌人一次次冲锋,一次次被打退,双方拉锯一般,战斗持续了一个上午。眼看强攻不成,敌人下令拘捕红军家属,强迫他们向红军喊话。
还没等到山上的红军战士下来解救,敌人就将拒不喊话的红军家属集体屠杀在山脚。愤怒的红军战们拿出最后的弹药,全力向敌人开火,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伴着雷鸣般的嘶吼声在甘孟山间打响。那一刻,青山鸣咽,天空泣血。
九位红军战士抱住敌人一起跳下山崖,与敌人同归于尽
当时14岁的农军战韦明安,刚刚突围转移到甘孟山对面的一个山坡上。韦明安晚年曾对儿子描述当时他看到的情景。
子弹打光了,石头就是武器。最后时刻,蓝志仁决定诱敌深入,带领16名战友向山顶转移。随后,拉号洞失守,蓝志仁的父亲在洞中牺牲。面对向山顶转移的红军战士,敌人紧随其后,穷追不舍。
流弹袭来,枪林弹雨中,不时有战友应声倒在山间,最终有九名战士陆续到达山顶。再往前走就是万丈深渊,迟疑片刻就会成为敌人的俘虏。来不及多想,他们抱住追上来的敌人一起跳下山崖同归于尽,这九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九名烈士的名字,他们分别是:蓝志仁、陈兴汗、黄文明、李魁、蓝彩娥、韦明甫、岩三、黄德东、宁美娇。
结语:
他们没有留下任何照片,后人只能通过幸存者的回忆,画下了他们的样子。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却拥有同样的理想;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却拥有相同的勇气。
90年过去了,根据地旧貌换新颜,而不变的是对英雄的追忆和敬仰。群山巍峨,九壮士的精神与青山同在;苍松不老,九壮士的容颜伴绿树常青。
②
甘孟山跳崖壮士主要讲的是,抗战时期我们的战士不畏生死,把家国情怀放到第一位 的故事。
六、田横五百壮士的故事?
楚汉战争之时,刘邦一面派韩信灭齐,一面派郦食其游说齐国。郦食其告诉时任齐国最高统治者田广、田横兄弟,只要归顺汉,便可以保住齐国。
于是齐国准备向汉军投降。韩信得知齐国准备投降后,想放弃攻打,却被手下怂恿,于是依旧下达灭齐令。齐军被打的大败,齐国灭亡。田广、田横认为是郦食其不守信用,于是烹了郦食其,然后逃跑。途中田广被杀,田横率500亲兵逃到一座孤岛。
刘邦灭了项羽,建立汉朝后,劝降田横,招其进京。田横怕归降入朝见天子时,郦食其的弟弟郦商会为了替兄报仇而加害于他,所以不敢去(其实是不愿意向一介草民出身的刘邦俯首臣称而找的一个借口)。
刘邦答应绝对保证其人身安全,于是田横带了两个随从上路。在距长安还有几里地的地方停住,对前来迎接的汉使说要沐浴更衣以见天子。随后告诉随从,刘邦召他进京无外乎是想见见他长什么样,他不会向刘邦屈服的,所以他要以死明志,遂自刎而死。
刘邦看到田横头颅后感慨他是义士。田横自刎而死的消息传到孤岛上,岛上的所有田横麾下的将士全部自杀,以死表达他们对田横不二的耿耿忠心。
刘邦得知五百壮士全部牺牲的消息后感慨道他们都是义士。后来人为了纪念田横及其麾下五百壮士,遂将他们避难的那座孤岛名为田横岛。
田横是出身战国齐国的王族。他和兄长田儋、田荣,都是狄县(今山东省青高县东南)的豪族。趁秦末大乱复兴故国,田儋、田荣曾相继自立为王。田氏三兄弟有很高的人望,秉承战国养士之遗风,史称“齐人贤者多附焉”。后来田儋死于秦将章邯之手,田荣也被项羽击败后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