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胸有成竹成语故事的词语有哪些?胸有成竹成语的来历?

胸有成竹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最早出自宋代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

胸有成竹指画竹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比喻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打算;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竹子的寓意和象征非常丰富。竹子代表着挺拔向上和生命顽强,同时也代表着高风亮节和正人君子。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四君子”之一,代表着君子之气。

《清閟阁墨竹图》是元代著名书画家柯九思所作,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郑板桥也是古代十大墨竹画家之一。

胸有成竹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据说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吴王阖闾的国君要向楚国进攻,他的大将姜子牙准备了一套完美的计划,但是他想要更加确保胜利,于是他到了一片竹林,仔细观察竹子的分枝和生长情况,然后他从容地回来,告诉吴王阖闾:“已经在竹林中画好了一个完美的计划,因为我怀中有一支成竹!”

后来这个成语就表示一个人有完备而有把握的计划和想法。

胸有成竹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意思原指画竹子时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了主意。

“胸有成竹”:

著名成语“胸有成竹”,出自文同、苏轼两人间的一次绘画交流。

宋熙宁八年(1075年)10月,文同调赴陕西洋州任知州。洋州城北有篔筜谷,茂林修竹,文同暇日常携妻来此悠游,观竹、画竹,品尝竹笋,“自谓偷闲太守,人呼窃绿先生。

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

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

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

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是他就跟没事儿似的。

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对竹子作了细微观察,比如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光影……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他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盐亭县府志》载,一次,文同在与苏轼的绘画交流中说道:“画竹者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

文同画竹的至理名言,经苏轼《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一文转述而广为流传,后被衍化为成语“胸有成竹”“成竹在胸”。

胸有成竹,比喻熟练有把握。“胸有成竹”和“心中有数”都是“心中已有打算”的意思。但“胸有成竹”偏重于事前对问题已有全面的考虑和解决办法,或者因心中有了主意而办事神态镇定、沉着;“心中有数”偏重于对客观情况已有所了解,十分有把握。

示例:◎革命大家庭的暖暖春意更加反衬出在严重态势下我军指战员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的气概。

◎画竹要求落笔之先,成语“胸有成竹”的意思就是指作者画前要有充分的谋划,不要想一笔,画一笔,勉强凑成。

◎胸有成竹,指的是在艺术创作中,动手作画之前,应先在心里构思出要描绘的完整的形象,当审美意象在胸中孕育成熟,呼之欲出时,必须抓时机“振笔直逐”。

◎唯有他在自己的一生中,完全自发地、胸有成竹地玩弄绘画技巧,像魔术师似不断变幻招数,画出无数杰作。

◎胸有成竹者自然对竹子认识深刻,能够落墨不多,而雨态风姿,各得其妙。

1、胸有成竹成语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做好一件事要预先做好充足的准备的道理。

2、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拼音]xiōng yǒu chéng zhú。

3、[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b202306101550075f55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