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汉朝历史小常识大全,两汉的文化及发展原因?

1、两汉文化

两汉文化的形成较之中国上古时代文化的形成是起步比较晚的,它的形成基础则是以华夏文化为核心,从西部到中原,在汲取了华夏八方百族的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汉朝文化主要内容及其基本要旨大致为:“无为而治”奠定了汉王朝的立国之本;“独尊儒术”造就了汉王朝的长治久安;“龙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博大精深的汉朝文化是一个集萃八方百族文化的整体。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心理,是融合和汲取了各种类型文化精髓的“大一统”文化,因而也就显示出十分的广泛性和适用性。

它既具有各民族文化的基本共性,又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和鲜明性,是使民族统一、国家统一、多元文化走向一元文化的光辉典范,其功绩之大、影响之深是任何一种文化都无法比拟的。

因此,作为华夏民族“核心文化”的汉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它凝聚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仍将会对中国、对世界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汉朝汉人注重渊源于古代华夏的先世血缘传承,积极发展和周边民族的交融。汉朝汉人不同的地域风俗文化,不仅巩固了不同地域上的汉人团结统一,而且也对周边民族起着有力的吸引和聚合作用。

在封建统治者的策动下,通过儒家思想的统理,汉朝形成和出现的汉人不同地域风俗文化,“随君上之情欲”而对周边民族进行着“移风易俗”的教化,成为周边的一些游牧民族,及江南和东南沿海的百越民族,学习、接受汉人汉文化,逐步融合于汉人汉文化的便捷途径。

汉朝汉人不同的地域风俗文化,推动了汉人汉文化与其周边民族文化的交融,促进了汉人和周边民族的融合,使汉朝成为历史上汉族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

2、汉朝文化发展繁荣的主要原因:

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外交流频繁;继承、发扬前代传统等。

两汉文化是在百族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

汉字、汉语、汉文化都是在悠悠的历史岁月中,经过长期的交流融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

特别是经历了秦始皇、汉刘邦两次“大一统”的改进之后,基本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雏型.经过文、景、武帝的实践锤炼,使之成为较为稳定的民族文化。

加之两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文化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形成了“汉人、汉语、汉字、汉文化”的特定称谓。

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亦有以西汉与东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

汉代被称为“炎汉”。又因皇帝姓刘而称“刘汉”。前202年高祖刘邦建汉,定都长安。文景之治后,汉武帝时期达到极盛,昭宣时期再次复兴。公元九年,王莽篡夺政权,西汉结束。

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开创了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汉朝时期,许多人将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

其疆域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南至日南郡,东至临屯郡,西至葱岭。

西汉平帝时期(公元元年),全国人口达6000万左右。

且文化的统一,为华夏民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

华夏族因此逐渐被称为“汉族”。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

西汉 ( 前206-8,计215年)

公元 年号 皇帝 备注

---- ---- ---- -----

前206 高祖(刘邦, 前256- 前195)即位

前206 鸿门之宴

前202 项羽(前232- 前202)乌江自尽

前197 韩信(- 前197)被杀

前196 彭越(- 前196)被杀

前195 惠帝(刘盈, 前194- 前180)

前195 高后吕雉(- 前187)专政

前195 黥布(- 前195)被杀

前193 萧何(- 前193)逝

前189 樊哙(- 前189)逝

前188 少帝恭(刘恭,- 前184)

前184 少帝弘(刘义,改名刘弘)

前180 文帝(刘恒, 前202- 前157)

前180 贾谊( 前200- 前168)为国学博士

前178 陈平(- 前178)逝

前177 甲子年

前157 景帝(刘启,- 前141)

前154 吴楚七国之乱

前141 武帝(刘彻, 前156- 前87/86)

前141 年号使用开始

前140 建元

前139 张骞(- 前114)通西域( 前139- 前132)

前134 元光

前129 卫青(- 前108)伐匈奴

前128 元朔

前122 元狩

前119 霍去病( 前140- 前117)击匈奴于祈连山

前119 李广(- 前119)自杀

前117 甲子年

前117 司马相如( 前179- 前117)逝

前116 元鼎

前110 元封

前105 乌孙公主嫁乌孙王猎骄靡

前104 太初

前104 董仲舒( 前176?- 前104?)逝

前100 天汉

前99 李陵(- 前74)降匈奴

前98 司马迁(Ssu-ma Ch'ien, 前145- 前85)受宫刑

前97 <<史记>>问世

前96 太始

前93 东方朔( 前154- 前93)逝

前92 征和

前88 后元

前88 李广利(- 前88)被杀

前87 昭帝(刘弗陵, 前94- 前74)

前87 霍光(-68)摄政始

前86 始元

前81 苏武( 前140?- 前60)归汉

前80 元凤

前80 桑弘羊(- 前8)被杀

前74 元平 宣帝(刘询,- 前49/48)

前73 本始

前69 地节

前65 元康

前61 神爵

前59 郑吉(- 前49)动员渠梨,龟兹诸国数万人出迎匈奴日逐王

前57 甲子年

前57 五凤

前53 甘露

前49 黄龙 元帝(刘爽, 前75- 前33/32)

前49 王皇后( 前71- 前13)外戚势力抬头

前48 初元

前43 永光

前38 建昭

前33 竟宁 成帝(刘骜, 前51- 前7)

前33 王昭君(王嫱)嫁匈奴王呼韩邪单于

前32 建始

前28 河平

前24 阳朔

前20 鸿嘉

前16 永始

前12 元延

前8 绥和

前7 哀帝(刘欣,- 前1)

前2 元寿

前1 平帝(刘衎, 1-5)

1 元始

4 甲子年

6 居摄摄 孺子(刘婴,6-8)婴

8 初始 西汉( 前206-8)结束

---------------------------------------------------------------------------------

新莽 (9-23,计15年)

9 始建国 王莽(Wang Mang, 前45-23)即位

14 天凤

18 赤眉之乱(18-27)起

20 地皇

23 新莽结束

更始帝 (23-25,计3年)

23 更始 更始帝(刘玄,-25)即位

25 更始帝结束

-------------------------------------------------------------------------------------

东汉 (25-220,计196年)

25 建武 光武帝(刘秀, 前5-57)即位

56 中元

57 明帝(刘庄,29-75/76)

57 倭奴国王遣使至洛阳

58 永平

58 邓禹(2-58)逝

64 甲子年

65 派蔡愔往天竺求佛典佛僧(65-67)

68 洛阳建白马寺

75 章帝(刘[火旦],57-88)

76 建初

77 班超(Pan Ch'ao, 32-102)抵西域边境

84 元和

87 章和

88 和帝(刘肇,79-105)

89 永元

89 窦宪(-92)破北匈奴

92 <<汉书>>作者班固(32?-92)死狱中

97 王充(27-97?)逝,著有<<论衡>>

100 许慎(58-147)著<<说文解字>>

105 元兴 殇帝(刘隆,105-106)

105 宦官蔡伦(-121?)献纸

106 延平 安帝(刘祜,-125)

107 永初

114 元初

120 永宁

121 建光

122 延光

124 甲子年

125 少帝(刘懿,-125) 即北乡侯

125 顺帝(刘保,-144)

126 永建

132 阳嘉

136 永和

139 张衡(78-139)逝,发明候风地动仪

142 汉安

144 建康 冲帝(刘炳,143-145)

145 永嘉 质帝(刘缵,138-146)

146 本初 桓帝(刘志,132-167)

147 梁太后(-150)摄政

147 建和

147 安息(伊朗)安世高至洛阳

150 和平

151 元嘉

153 永兴

155 永寿

158 延熹

166 第一次党锢之祸

167 永康 灵帝(刘宏,156-189)

167 月氏支娄伽谶至洛阳

168 建宁

169 第二次党锢之祸

172 熹平

178 光和

184 甲子年

184 中平

184 黄巾起义

189 光熹 少帝(刘辩,175-189) 即弘农王

189 昭宁 何太后(-189)专政

189 永汉

189 中平 献帝(刘协)

189 董卓(-192)拥献帝

190 初平

194 兴平

196 建安 曹操(155-220)挟献帝自重

198 吕布(-198)被杀

200 官渡之役,曹操(155-220)破袁绍(-202)

200 郑玄(127-200)逝

207 刘备(162-223)三顾茅庐,请诸葛亮(181-234)

208 赤壁之战,刘备,孙权(182-252)破曹操

210 周瑜(175-210)逝

217 鲁肃(172-217)逝

219 孙权(182-252)斩关羽(160?-219)

219 吕蒙(178-219)逝

220 延康 曹丕篡汉,东汉(25-220)结束

汉语,汉字,汉服……这一切,都与曾经统一中国的大汉王朝有直接的关联.

汉王朝与唐、清等王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帝国,它影响到中国历史发展的方方面面.第一个是文化,儒家思想代替了道家的“无为而治” ,在国家治理当中居于统治地位.秦朝统一的文字小篆难以认别,汉隶由此走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文字演变过程中重要的章节.

不论是张骞出使西域还是班超“投笔从戎”都护西域,都是积极向外拓展的典范,体现出汉王朝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再一个就是人才的选拔,在汉以前,包括秦在内,尽管在战国时期曾出现过以才能博得官位的现象,比如张仪苏秦等,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成为载入史册的人物,但人才的选拔,更多的还是从皇室贵族当中起用,位居社会底层的人才很难有机会被选出来.到了汉朝,政府推行“举孝廉”的措施,让底层的人才有了出头的机会.

在对外关系上,汉朝具有创新精神,开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和西亚、欧洲等地区的交流.

汉族正是在汉朝奠定了民族形成的基础,只是当时没有这个提法罢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b202208301410450025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