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怎么做,下面小编就以2900字给大家详细介绍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预计阅读需要8分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作为条件,新时代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命脉,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出光明的前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从中华民族“根”和“魂”的高度认识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历史变迁,在传承和弘扬中不断前进,始终一脉相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呈现着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精神印记,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激发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推动着中华民族的不断向前发展。作为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最深的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等文化精髓仍然经久不衰,令人耳目一新,闪耀着永恒的思想光芒。其中,既有随性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有不同的做事方式,有文字中的载道思想,也有不同的做事方式以文化育人的思想,对世界兴衰负责的精神,忠诚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还有治国之道,如民只是国之本,政有其民,礼法之治,以德治刑为辅,政不先于民,治官为先,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的启示,也可以为治国治国提供有益的借鉴。它们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需要我们结合时代特点和要求深入挖掘、发扬光大。
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时代风采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要自觉肩负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要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客观地说,任何传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时空条件的影响,受到当时经济形势、认知水平、地域特点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因此,必然会有过时或已成为糟粕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研究和应用传统文化时,必须坚持古为今用、以史为鉴的原则,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进行辩证选择,坚持区别对待、扬弃传承,摒弃消极因素,传承积极理念,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不是搞古今中外、古今中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具有独特的内核、风格和历史。我们必须清楚地解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趋势,清楚地解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教育人民。应该看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社会治理之间仍有需要协调和适应的地方。如果不能解决这些古为今用的问题,那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就难以实现,因此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应该继续讲下去,而应该继续讲下去,在继承与创新中继续讲下去。对那些仍然具有参考价值的内涵和过时的表现形式进行改造,赋予新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根据时代新的进步和进步,补充、拓展、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提升影响力,提升感召力,激活活力。
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维度向世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民族是一个海纳百川、海洋包容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别人的好东西,把别人的好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这就形成了我们的民族特色,五千多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继续发扬光大,是因为它既坚持本源,又不断与时俱进,既秉持美德,又兼容并蓄,不拘泥于哪一派、哪一派的文化。它积极学习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吸收有益元素,这正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所在,坚持从本国、本民族的实际出发,取长补短、择善而行,通过不断吸收各种文明养分,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着眼当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等于固步自封,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释,弘扬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充满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传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立足本国、面向世界。
向世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现在国际舆论格局总体是西强我弱,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从话语传播上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容易被国外不同受众所普遍接受,是我们想的和国外想听的一个重要结合点。我们可以借助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讲好中国故事。从坚定文化自信的立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本、更广泛、更深刻的自信,是一种更基本、更深刻、更持久的力量。增强文化自信是关系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的重大问题。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归根结底就是增强文化自信。
有充分的理由和底气讲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成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线,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屹立不倒的坚实基础。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偏离符合中国国情已经形成的道路,不能失去我国五千多年来源源不断的文化,要坚定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从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国家发展的伟大成就中汲取精神力量,更加自觉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只有这样,一个遵循古人的规则,打开自己的面孔的文化大国的潜力才能成为一个宏伟的景象。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安徽省凤阳县委书记〕史册号网友总结:“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