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类诞生以来,战争一直是一个重要话题。从早期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等人的战争,到后来轩辕皇帝与蚩尤的大战,甚至是两次***。人类的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而战争也带来了很多社会与变革以及人类的反思。
其实回顾这些战争,我们会惊讶地发现,每一场战争都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有的时候实力碾压固然可以取得胜利,但也有的时候一些小小的细节就会导致战争的扭转,进而引发一场社会反思。
例如,在春秋时期就爆发过一场尴尬的战争。郑国和宋国展开大战,本来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结果却因为一碗羊汤而导致宋军统帅华元被抓,战争失败。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一事件被记载于《左传》,大概发生于公元前607年。故事的主人公名字叫做华元,此人的来头可不小。根据史书记载,此人乃是宋戴公的五世孙,本身因为家族缘故,担任宋国六卿之一。
之后他又连续经历了昭公,文公,共公,以及平公4代君王,历史称之为四朝元老,长期执掌国政。
关于此人的故事历史上记载,有很多一般都认为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政治新人物,一方面他在天下大乱之际,为宋国撑起一片青天,但另一方面,他又曾经干过很多有违春秋礼法的事情,例如他担任过刺客,而且还当过败军之将。
可以说此人在宋国有着无上的光芒,一度被当成是全民政治人物,但在他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却也有很多的出糗。这些出糗的事件中,最让人不忍直视的就是因为一碗羊汤引发的失败。
史书记载,当时在公元前607年,郑国作为强敌环绕之下的肥肉,因为不遵从楚国的命令,结果遭到了郑国的讨伐。从当时的背景来看,宋国和楚国的实力差距很大,不过和郑国的实力差距有限,所以,华元带着军队与之对抗,想要通过战争打出和平。
就在双方整顿军队进行比拼之前,为了鼓励士气,华元杀羊犒劳将士,希望士兵能够一鼓作气打败强敌。
本来这个想法是好的士兵吃了羊肉以后,斗志昂扬,而且感觉浑身充满力量。
但一有意思的是,由于出站人员较多,偏偏华元又是一个明星人物,讲究身体力行,亲自给大家分汤。
所以忙碌的有些过头,于是就忘了一份名额。
这份名额就是华元自己的马夫羊斟。
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来看,一个统帅忘记给一个马夫分羊汤,好像不是什么大事情,毕竟战场是由士兵说了算,绝不会因为马夫而改变。
但事情却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因为古代社会的马夫可不仅仅只是架马的,而是春秋时期驾车的重要驾驶员。根据中国通史的解读,春秋战国时期战车是主要作战工具,两国的战斗往往是排好战车,进行厮杀较量。战场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士兵的作战能力和力量,更取决于司机的驾驶技术。
很明显,华元漏算了这一点留下了一个致命隐患。
果不其然,等到第2天开战之时,双方约定好了作战时机,然后摆好了战车战阵。就在这关键时刻,羊斟突然拉住了马车,然后对华元说: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御,我为政。
翻译过来就是说,分羊肉汤的时候你说了算,但今天如何驾驶战车就只能是我说了算了。
于是,羊斟直接开着车一路狂奔,冲向了郑国军队。由于战国时期战车都有严格的规定,士兵不得私动,所以大家只能眼睁睁看着主帅狂飙冲入敌营。
就这样,宋国的主帅被人轻松俘虏,这场战争以郑国轻松获胜。
回顾这段历史,作为现代人读来觉得不可思议,认为一场大战居然因为一碗汤而结束,实在是太离谱了。对此有的人认为,华元好心办坏事,的确是出丑到家。但也有的人认为,羊斟是一个妥妥的叛国者,是一个奸佞小人。仅仅因为没有喝到一碗汤就背叛自己的主人,这样的人简直是不可理喻。
对于当年的历史我们不好评价,但是,当我们了解了当时的背景,以及《左传》这本书的侧重点,就会明白当年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根据当时的背景来看,自从西周建立的国度,就一直强调国家以礼乐为根基。这点最明显的就是孔老夫子一直强调仁义礼智信,并且为此奋斗了一生。所以说东周时期就已经出现李奔月坏,但是各个国家和诸侯还是有人强调坚持。
例如宋国的宋襄公,他就一直讲究战国礼仪,当年他和楚国博弈的时候,明明自己的实力不如对方,所以士兵请求他在楚国渡河的时候进攻对方,但是宋公表示拒绝。之后楚国人渡河列阵之时,又有人请求进攻,宋公依旧表示反对,并且指出对方没做好准备就偷袭是不道义的行为。
除此以外,孔子的徒弟子路在面临国内政变时,虽然彼此之间已经杀得头破血流,但有人打落了他的帽子,他居然停下了打斗,指责对方不应该打掉他的帽子,然后正衣冠,结果被人杀死。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依旧有很多人坚持礼乐,所以,华元不给自己的马夫羊汤,这在现代人看来只是个小事件,但在战国时期的人看来,尤其是宋国人看来,这无疑是对其荣誉的侮辱,其仇恨程度简直不共戴天。所以这位马夫才会干出如此荒唐举动。
此外,《左传》这部作品也有自己的特点,他在讲述战争的时候,往往强调三个方面,一个是战争理由,一个是国内支持,还有一个是国际支持。
所以,这部作品中讲述到了很多的战争,往往要师出有名,往往要强调礼乐规矩。
除了这场这荒唐的战争以外,还有当年秦国和晋国之间的战斗,齐国和楚国之间的大战。
里面都强调了,秦国和齐国因为不合礼法,因为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战争都失败了。
所以以上这个故事也体现了《左传》的特色,名不正,言不顺,则战争容易失败。
不过,虽然当时有这样的认知,但是历史对于这一事件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后来历史将这一事件浓缩成了一个成语,叫做羊斟惭羹,一般用来指代因为个人私事来损坏公事的人,并以此来警示后人。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认知,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来看,不管出于何种考虑,任何人都不能因为个人私利而背叛国家,这也是故事带给我们现代人最直观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