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流传一段新会人“三世刺史”冯宝与高凉人巾帼英雄冼英汉俚联姻的段佳话。
从明代起,新会的文化教育就非常发达,曾涌现出不少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是进士、举人和国家两院院士最多的县城之一,真可谓英才辈出,学者如云。
在南、北朝时期,有号称“三世刺史”的冯业、冯融、冯宝。
冯宝,冯融之子、冯业曾孙,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北燕王冯弘的第五代孙。
生于梁天监五年(公元507年)。
他的高祖冯弘是北燕国王,在元嘉十二年(公元436年),北燕王国被北魏侵吞,北燕王冯弘和臣子及其家眷等投奔到高句丽,图谋反攻复国未遂(公元437年)。
冯弘命其儿子冯业率300人浮海南下投奔南朝刘宋,到达宋都建康(今南京)。
宋文帝念业公有功,封冯业为怀化侯,授为新会郡守牧。
冯氏南迁到岭南后开始居于新会。
冯融担任罗州刺史,冯融在罗州为官,尽管努力想使罗州成为一片岭南乐土,但事实上并不理想。
令冯融最头疼的事情就是政令不畅,无法真正实现有效管理。
作为一位好官,冯融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冯宝的父亲,冯融想为自己的儿子找一个好媳妇。
作为“南漂”一族,冯融想让自己的家族在岭南站稳脚跟。
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冯融把目光投向了一个俚族女子,这位女子就是高凉冼氏。
据《隋书》记载,冼氏“世为南越首领,跨踞山洞,部落十余万家。
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
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
”最令人钦佩的是冼氏苦劝兄长为善的事。
冼挺任南梁州刺史,为一方豪强,依仗武力,对周边不断实施抢掠,各部族深受其害但又无可奈何。
冼氏对兄长苦苦规劝,冼挺慢慢接受妹妹的谏议,“由是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
冼氏声名鹊起,自然传到冯融的耳朵里。
冯融觉得冼氏与他的“三思”完全相符,这样才坚决主张让儿子冯宝娶冼氏为妻。
冯融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敏锐地发现了冼氏是儿媳的最佳人选,以“父母之命”雷厉风行促成一段千古佳话。
没有冯融,未必有冯冼联姻。
如果说冯宝在婚姻问题上听从“父母之命”,带有被动性质,那么在结婚以后冯宝对冼夫人从善如流,知人善任。
冼氏嫁给冯宝之后,从部族首领转换成汉官之妻的身份。
冼夫人协助冯宝处理政务,表现出了卓越的行政管理才能。
在日常政务的处理方面,冼夫人采取“依法行政”的方式,对于触犯法规的本族人同样严惩不贷,这样才在“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树立了法律和政府的权威,“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
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
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正是因为冯宝的支持,冼夫人得以在政坛发挥才能。
冯宝是高凉太守,冼夫人是冯宝的智囊。
古往今来,漂泊迁徙到外地的人对长期居留的地方也会产生“原乡之感”。
冯融和冯宝是外来汉官,可以称为“新岭南人”。
“日久他乡即吾乡”,罗州和高凉成为冯氏的新故乡。
尤其在冯宝和冼氏联姻之后,冯氏家族出现了多位赫赫有名的“岭南新人”,如大将军冯盎、高力士(冯元一)。
对于冯氏家族而言,没有冼夫人的支撑,冯氏难以成为隋唐时期岭南最有声望的家族。
对于冼夫人而言,冯融发现了冼夫人的才能,而冯宝充分发挥了冼夫人的才能。
冯融和冯宝是冼夫人成长过程中的两位“贵人”,冯融把冼夫人“扶上马”,冯宝与冼夫人“并驾齐驱走一程”。
梁大宝元年(公元550年),高州刺史李迁仕暗通降臣侯景反梁。
冯宝接到情报后,急忙找夫人商量对策。
夫人早就洞察了李迁仕的阴谋,便说道:“李迁仕留守高州,力量单薄,防卫力量不足,我们应乘虚攻城,消灭叛贼!但攻城时必须讲究策略。
如果你亲自率兵前往歼敌,必然与李迁仕发生战斗,造成损失,不如施展计谋,智取高州。
”夫人让冯宝先派一名使者备了一份厚礼前去稳住李迁仕,消除李迁仕的疑心防备。
接着,她便让一千多名士兵化装成挑夫,把武器藏在礼物中,随她一起来到李迁仕的城下。
李迁仕见夫人只领着一队挑夫,而且个个挑着礼物,欢喜至极,连忙命令守城士兵打开城门,迎接夫人。
进城后,夫人率领士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抢占城池。
李迁仕措手不及,匆匆应战。
最后,他抵挡不住,只好狼狈地带着一些残兵败将,败退到宁都(今江西宁都)躲藏。
夫人率兵乘胜追击,并与兴兵北上援台的高要太守陈霸先部队会师,联合讨逆。
大宝二年(公元551年),他们在宁都擒获了李迁仕,押往南康(今江西赣县西南)斩首。
冼夫人因平定叛乱有功,被梁简文帝封为“保护侯夫人”。
史册号网友观点:冯三公就是冯盎,因为兄弟中排第三,冯宝是他爷爷。
冯三公就是冯盎,因为兄弟中排第三,冯宝是他爷爷。
content:冯三公就是冯盎,因为兄弟中排第三,冯宝是他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