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杭州有哪些民间艺人的故事?杭州有哪些民间艺术?


张小泉剪刀品牌始创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张小泉剪刀选料讲究,镶钢均匀、细,其传统的剪刀锻制磨工精工序共有72道。三百多年来,历代张小泉的继承者一直恪守“良钢精作”的祖训,所制剪刀刃口锋利,开合和顺,式样精美,经久耐用。

富阳竹纸制作技艺

富阳古名富春,素有“土纸之乡”之称,其竹纸制造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富春竹纸以当年生嫩毛竹为原料,有一整套独特的制作技艺,大小工序达72道。富春竹纸品种很多,用途各异,其代表产品元书纸呈淡米黄色,略带竹子清香,柔软耐折,不腐不蛀,为毛笔书写的上佳纸张。富阳至今仍有竹纸传人从事传统竹纸生产,但为数不多。


龙灯富阳民间舞龙,源流较早。直至民国,历代民间舞龙旨在祈雨、消灾、迎祥、喜庆,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

解放后,意识更新,舞龙成为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每逢春节等重大节日或喜庆日子,以村为单位自发组织舞龙队伍,在城乡各地尽情的欢舞。舞龙计有板龙、兜水龙、柴箍龙三类。板友多见于富春江南岸,江北以兜水龙、柴箍龙居多.富春江两岸的龙灯,均戴王冠,俗称”华盖”,为富春江龙灯的一大特色。


1、孟姜女哭长城,是讲述可歌可泣的爱情的故事。

2、孟母三迁,母爱的伟大,为了儿子成才,孟母不惜辛苦,多次搬家。

3、愚公移山,讲述愚公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4、白蛇传,一个千年白蛇与凡人许仙的爱情故事,最后修正正果,共同成仙

5、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个阶级不同的人,为了爱情最后双双殉情,化作蝴蝶。

6、牛郎织女,打破天庭传统,虽然不能长相厮守,但是一年有一次见面的机会。

7、天仙配,神仙与凡人的结合,七公主与大孝子董永。


1、后羿射日

很久很久以前,天帝有十个儿子,每一天都会有一个儿子值班,给人间带来温暖和光明,让人们欢乐的生活。

突然有一天,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原先是值班很好玩,经常会有一些趣味的事发生,天帝的十个儿子都要值班。

十个太阳把大地烘烤得像个大火炉,森林着火了,河水干涸了,人们饿的饿,中暑的中暑,并且死亡人数越来越多。十个太阳是开心了,可人们遭殃了。

之后,人人都明白的神射手—后羿出现了,原先后羿看见人们叫苦连天,于是他准备把太阳射下来,他站在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上拿起弓,又从身后拿来一只箭,只听“嘣、嘣、嘣…

”的几声,九个太阳掉了下来,他正准备射第十个太阳时,心想:如果我把第十个太阳射下来,那么天地间将是一片黑暗,还是留一个太阳吧!

于是,他把最终一只箭给扔了。

之后,后羿成了全世界人都明白的大英雄。

2、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中国十大古代感情故事之一。

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后,又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能够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

有关于嫦娥的神话传说,自东汉高诱注解《淮南子》才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

后羿的妻子姮娥,演变为传说中的嫦娥。

自古以来都有学者认为称为“羿”的有多个,处于不一样时期,从而难以决定嫦娥是何时人物。

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构成。

表现这一情节的嫦娥图,当是世人渴望完美团圆,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感写照。

另外“嫦娥奔月”还是中国此刻进行的航天探月工程的好名称。

3、女娲补天

女娲氏,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象蛇一样苗条。女娲补天的故事和盘古开天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女娲时代,随着人类的繁衍增多,社会开始动荡了。两个英雄人物,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引起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

女娲补天是一个很著名的传说。《红楼梦》的第一回即引用这个传说,女娲为了补天,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但剩下了一块未用。有人认为,不周山暗喻房柱,其实补天就是盖房子,女娲补天的故事,其实是讲女娲这个人很聪明,会炼石盖屋。

4、盘古开天

盘古开天的主角是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吴国徐整著的《三五历纪》。

在太古的时侯,太空中飘浮着一个巨星,形状像是一个鸡蛋。

就在那巨星的内部,有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一向在用他的斧头不停的开凿,企图把自我从围困中解救出来。

经过一万八千年艰苦的努力,盘古挥出最终一斧,只听一声巨响,巨星分开为两半。

盘古头上的一半巨星,化为气体,不断上升;脚下的一半巨星,则变为大地,不断加厚,宇宙开始有了天和地。

天和地每日加高三尺,盘古也越高大,成了“顶天立地”的英雄。

盘古临死时,全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的左眼变成了鲜红的太阳,右眼变成了银色的月亮,呼出的最终一口气变成了风和云,最终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鸣,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闪烁的星辰,头和手足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高山,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泊,筋脉化成了道路,肌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皮肤和汗毛化作花草树木,牙齿骨头化作金银铜铁、玉石宝藏,他的汗变成了雨水和甘露。

从此开始有了世界。

5、吴刚伐桂

相传在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

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所以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

”吴刚便开始伐桂,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立刻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

所以吴刚在月亮上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6、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的故事,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

相传太阳神炎帝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的名字叫瑶姬,小女儿的名字叫女娃。

因久居天宫无聊,有一天,女娃驾船游东海而溺,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鸟,栖息在发鸠山,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人们便将此鸟叫作精卫鸟。

精卫衔草石由发鸠山飞往东海投入,誓言要填平东海。

晋代陶渊明诗曰: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后人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既定永恒目标,更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后盾。

7、金睛无支祁

中国神话中的水怪。

他的形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

他的头颈长达百尺,力气超过九头大象,常在淮水兴风作浪,危害百姓。

大神禹治淮水时,无支祁作怪,风雷齐作,木石俱鸣。

禹很恼怒,召集群神,并且亲自下达命令给神兽夔龙,擒获了无支祁。

无支祁虽被抓,但还是击搏跳腾,谁也管束不住。

于是禹用大铁索锁住了他的颈脖,拿金铃穿在他的鼻子上,把他镇压在淮阴龟山脚下,从此淮水才平静地流入东海。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四大民间传说故事,但一般还是指《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与《梁山伯与祝英台》。其他还有《天仙配》、《八仙过海》、《嫦娥奔月》、《孔雀东南飞》、《柳毅传书》、《歌仙刘三姐》,成为中国古代十大民间传说故事。

下面列举几个经典的:

牛郎织女

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但是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

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让牛郎织女得以在天河上相会。

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秦朝时,秦始皇徵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青年范喜良和女子孟姜女刚新婚三天,范喜良就被迫出发修建长城了,劳役繁重,不久后他因为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远在家中的孟姜女久久不得丈夫音信,时值深秋,孟姜女亲手缝制了棉衣准备带给丈夫,历尽千辛万苦才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

孟姜女在长城上哭了三天三夜,忽然长城就此坍塌,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骨,这一对可怜的夫妻终于得以相见。


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1、《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有一名叫作孟姜女的女子,他遇到了一位叫范喜良的男子,二人一见钟情、喜结连理。但在结婚之日范喜良却被抓去修筑长城,在修筑期间身亡,孟姜女在寻夫途中听闻消息,在长城上哭了起来,长城竟因为她的哭声而塌掉。

2、《梁山伯与祝英台》

祝英台因为求学心切,便女扮男装来到学堂,从而结识了学子梁山伯。在求学中,因为一次意外梁山伯发现了祝英台的女儿身,二人两情相悦,但事与愿违他们并未修成正果。最后,二人化作蝴蝶翩翩起舞。

3、《牛郎织女》

天帝三女织女奉天帝之命下凡帮助人们,在这个过程中织女结识了牛郎,两个人成了亲。王母知道后震怒,将织女押回了天庭,但喜鹊被他们的爱情感动,形成了鹊桥,因此有了一年一度的七夕鹊桥相会之日。

4、《白蛇传》

讲述了一条修成人形的白蛇和一位书生相爱,但人妖殊途,他们的爱情遭到了佛门之人的反对,拆散了他们。白素贞为爱水漫金山,酿成大错,最后迷途知返,被压在了雷峰塔下。

5、《天仙配》

天帝七公主下凡遇到了书生董永,二人一见倾心,喜结连理。但他们的感情受到了上天的阻挡。但是二人不畏阻挡,勇敢地在一起,最后感动了上天,结局圆满。

6、《西湖龙井的传说》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

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

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

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

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

7、望夫石的故事

从前有个渔夫叫海郎,一天,他跟着大伙们 一起去打鱼,天有不测风云,突然阴天阵阵,大海咆哮,风吹日打,大伙被大浪翻打在大海的深处,只有幸运的海郎没死,他躺在一块烂木板上,晕过去了,大海当木板是球,推来推去,最终漂到的一个叫上川岛的地方,海郎孤独一人生活在这片孤岛上。

一天,他出来散步,在岸边救了一条小石斑鱼,并放生了,原来那条小石斑是海龙的女儿,小石斑决定变成人类到海郎哥身边生活,随着风吹日打的一日,小石斑变成了以为聪明美丽的姑娘。

小石斑来到海郎哥的房门,海郎出来,看了看,说:“这位姑娘你是谁,你又是怎样漂到这片孤岛来的?”小石斑:“你还记不记得,你在海边救过一条小石斑?”“记得啊”海浪说。“那是我,我是海龙王的女儿,被你救了我,我想感谢你。”"海龙王的女儿。”海郎惊讶的说。

然后,他们俩慢慢和好,最后沉了夫妻,俩人过着幸福的生活,还生了一位胖娃娃,叫凡龙,非常可爱。

但是幸福的生活过不了多久,海龙王出门回来了到处找不到女儿,打听到他和一位叫海浪的人生活在一起,大发雷霆,然后变成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头,来到海郎家大骂,还说:“女儿,你要是不跟我走,我就叫海郎生不如死,我给你三天时间考虑。”

三天过去了,海龙王呆着虾兵蟹将来到海郎家,海郎和小石斑都不肯分离,海龙王命令虾兵蟹将把海郎带走,小石斑抱着凡龙走出门外,爬上一座高山,望着海郎远走,流下了眼泪,最后小石斑和凡龙变成了石头,大家都叫它为“望夫石”。


盘古开天

在很久很久以前,宇宙好像一颗硕大无比的鸡蛋,里面漆黑一片,没有东南西北,也没有前后左右。就在这样的世界中,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盘古。

盘古在“鸡蛋”中沉睡了一万八千多年,终于苏醒过来。当他睁开朦胧的睡眼时,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他想伸展一下筋骨,但“鸡蛋”紧紧包裹着身子,他感到浑身燥热不堪,呼吸非常困难。天哪!这该死的地方!

盘古不能想象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忍辱地生存下去。

他火冒三丈,勃然大怒,随手操起一把巨大而锋利的斧头,使出浑身气力,大吼一声,奋力挥舞开来。

“哗啦啦啦——”一阵巨响过后,“鸡蛋”中一股清新的气体散发开来,飘飘扬扬升到高处,变成天空;另外一些浑浊的东西缓缓下沉,变成大地。

从此,混沌不分的宇宙一变而为天和地,不再是漆黑一片。

人置身其中,只觉得神清气爽。

天空高远,大地辽阔。

但盘古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担心天地会重新合在一起,于是叉开双脚,稳稳地踩在地上,高高昂起头颅,顶住天空,然后施展法术,身体在一天之内变化九次。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尺,天空就随之增高一尺,大地也增厚一尺;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丈,天空就随之增高一丈,大地也增厚一丈。

经过一万八千多年的努力,盘古变成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而天空也升得高不可及,大地也变得厚实无比。盘古仍不罢休,继续施展法术,不知又过了多少年,天终于不能再高了,地也不能再厚了。

这时,盘古已耗尽全身力气,他缓缓睁开双眼,满怀深情地望了望自己亲手开辟的天地。啊!太伟大了,自己竟然创造出这样一个崭新的世界!从此,天地间的万物再也不会生活在黑暗中了。

盘古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慢慢地躺在地上,闭上沉重的眼皮,与世长辞了。

他的遗体并没有消失,盘古的左眼变成太阳,照耀大地;右眼变成浩洁的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千万缕头发变成颗颗星星,点缀美丽的夜空;而他的四肢和身躯却变成三山五岳,给大地以雄壮;鲜血变成江河湖海,奔腾不息;肌肉变成千里沃野,供万物生存;骨骼变成树木花草。

供人们欣赏;牙齿变成石头和金属,供人们使用;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供人们收藏;汗水变成雨露,滋润禾苗;呼出的空气变成轻风和白去,汇成美丽的人间风光。

女娲造人

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却单单没有人类。这世界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70次。有一天,女娲走在这片苍莽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变得富有生气。

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她一时也想不出来。

她一直走呀走呀,走得有些疲倦了,于是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皱皱眉头,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皱眉头。她猛然醒悟了,这天地之间不就是少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吗?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这个世界呢?

这样想着,她顺手从池边抓起一团黄泥,搀和了水,在手里揉捏着,揉捏成了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奇迹出现了,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拥有了生命,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妈妈!”接着就是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对于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乐在心头,喜上眉梢。她给她创造的这可爱的小东西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更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

女娲对于自己这优美的作品,感到十分满意。于是,她又继续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欢呼跳跃,嘴里总是喊着:“妈妈!妈妈!”这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和寂寞了。

于是,她又继续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她一直忙碌着,直到晚霞布满了天空,星星和月亮照耀着大地。夜深了,她只能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她的工作。

她一心想用这些灵敏的小生物来充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广阔了,靠她一个人捏泥人,速度太慢,而她也已经忙碌得有些疲倦了。

得想出一个提高效率的办法。想了好久,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根枯藤,伸入泥潭里,将水搅浑成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小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没有两样。“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许多新的人出现,大地上不久就布满了人。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还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类终究是要死亡的,怎样才能让人类长久地生活在大地上呢,难道要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结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担负起养育婴儿的责任。这样,人类的种子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在增多。

夸父逐日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巨人,他的名字叫夸父。他在地上一坐,就像一座大山他一站起来,不得了,脑袋碰着天上的云彩了。他的两条腿很长很长,一步就能跨过一条大河。跑起来,飞鸟也追不上他。

他看见太阳早上从东边升起,傍晚从西边下山,心里想:要是把太阳搬到地上来,让人们不分白天黑夜,都能得到光明,那该多好啊!对,我一定要追上太阳,把它搬到地上来。

夸父开始追赶太阳,跑得快极了。眼睛一眨,就跑了一千多里路。他跑呀,跑呀,一直追到太阳下山的地方。红彤彤的太阳就在眼前了。夸父多高兴啊,真想一把抱住它。

可是太阳像个火球,呼呼呼地喷着火焰,把夸父烤得口干舌燥。他转身跑到黄河旁边,弯下身子,一口气就把黄河的水喝光了;他又跑到渭河边,一口气又把渭河的水喝光了。

他喝了那么多的水,还是很渴。他想起了北京有一个像大海一样的大湖,他赶快向北方跑去。他越跑越慢了,惭惭地停下来,身子晃了晃,像山一样倒下来,轰隆一声,把大地都震动了。夸父渴死了。

夸父的手杖掉在地上,一会儿就生了根,再一会儿发了芽,抽出了枝,长成了一棵桃树。后来,这地方就长出了一棵又一棵桃树,结的桃子又多又大,一咬一包甜蜜的汁。

这是夸父留给像他一样热爱光明、又很勇敢的后代的。

后裔射日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空曾有十个太阳,他们都是东方天帝的儿子。他们跟他们的母亲共同住在东海边上。他们的母亲经常把他们放在世界最东边的东海洗澡。洗完澡后,让他们像小鸟那样栖息在一棵大树上。因为每个太阳的形象中心都是只鸟,所以大树就成了他们的家,九个太阳栖息在长得较矮的树枝上,另一个太阳则栖息在树梢上。

当黎明需要晨光来临时,栖息在树梢的太阳便坐着两轮车,穿越天空,照射人间,把光和热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十个太阳每天一换,轮流当值,秩序井然,天地万物一片和谐。

人们在大地上生活得非常幸福和睦。人和人像邻居、朋友那样,生活在一起,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生活过得既美满又幸福。人和动物也能和睦相处。那时候人们感恩于太阳给他们带来了时辰、光明和欢乐,经常面向天空磕头作揖,顶礼膜拜。

可是,这样的日子过长了,这十个太阳就觉得无聊,他们想要一起周游天空,觉得肯定很有趣。于是,当黎明来临时,十个太阳一起爬上双轮车,踏上了穿越天空的征程。这一下,大地上的人和万物就受不了了。

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团,他们一起放出的热量烤焦了大地,烧死许许多多的人和动物。森林着火啦,所有的树木庄稼和房子都被烧成了灰烬。那些在大火中没有烧死的人和动物,猪突狼奔,四下流窜,发疯似地寻找可以躲避灾难的地方和能救命的水和食物。

河流干枯了,大海也面临干涸,所有的鱼类也死光了,水中的怪物便爬上岸偷窃食物。农作物和果园枯萎烧焦,供给人和家畜的食物源断绝了。人们不是被太阳的高温活活烧死就是成了野兽口中食。人们在火海灾难中苦苦挣扎,祈求上苍的恩赐!

这时,有个年轻英俊的英雄大神叫后羿,他是个神箭手,箭法超群,百发百中。他被天帝召唤去,领受了驱赶太阳的使命。他看到人们生活在火难中,心中十分不忍,便暗下决心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帮助人们脱离苦海。

于是,后羿爬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迈过了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了九十九个峡谷,来到了东海边,登上了一座大山,山脚下就是茫茫的大海。后羿拉开了万斤力弓弩,搭上千斤重利箭,瞄准天上火辣辣的太阳,嗖地一箭射去,第一太阳被射落了。后羿又拉开弓弩,搭上利箭,嗡地一声射去,同时射落了两个太阳。

这下,天上还有七个太阳瞪着红彤彤的眼睛。后羿感到这些太阳仍很焦热,又狠狠地射出了第三枝箭。这一箭射得很有力,一箭射落了四个太阳。其它的太阳吓得全身打颤,团团旋转。

就这样,后羿一枝接一枝地把箭射向太阳,无一虚发,射掉了九个太阳。中了箭的九个太阳一个接一个地死去。他们的羽毛纷纷落在地上,他们的光和热一点一点地消失了。直到最后剩下一个太阳,他怕极了,就按照后羿的吩咐,老老实实地为大地和万物继续贡献光和热。

从此,这个太阳每天从东方的海边升起,晚上从西边山上落下,温暖着人间,保持万物生存,人们安居乐业。

精卫填海

帝有个女儿,名叫精卫,性格开朗活泼,喜欢打抱不平。一天,她走出小村,找小朋友玩耍,看到一个大孩子把小孩子当马骑。小孩都累爬下了,大孩子还不肯罢休。

精卫走过去,指着大孩子的脑门怒斥道:“你这个人太不知羞耻,欺负小孩子算什么本事,有力气,去打虎打熊,人们会说你是英雄。”

大孩子见精卫是个小姑娘,生得单薄文弱,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他从小孩背上跳下来,走到精卫面前说:“我是海龙王的儿子,你是什么人?竟敢来管我!”

精卫说:“龙王的儿子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是炎帝的女儿呢,以后你少到陆地上撒野,小心我把你挂到树上晒干。

”龙王的儿子说:“我先让你知道知道我的厉害,往后少管小爷的闲事。

”说着动手就打。

精卫从小跟着父亲上山打猎,手脚十分灵活,力气也不小,见对方蛮横无礼,并不示弱,闪身躲开对方的拳头,飞起一腿,将龙王的儿子踢个嘴啃泥。

龙王的儿子站起来,不肯服输,挥拳又打,被精卫当胸一拳,打个昂面朝天。

龙王的儿子见打不过精卫,只好灰溜溜地返回大海。

过些天,精卫到海中游泳,正玩得十分开心,刚巧让龙王的儿子发现了。

他游过来,对精卫说:哪天在陆地上让你捡了便宜,今天你跑到我家门前,赶快认个错,不然我兴风作浪淹死你。

”精卫倔强地说:“我没错,认什么错。

” 龙王的儿子见精卫倔强,根本没有服输的意思,立即搅动海水,掀起狂风恶浪,精卫来不及挣扎,就被淹死了。

精卫死后,变成一只红爪白嘴的小鸟,立志要把大海填平。她用嘴衔来石头与树枝投向大海,并发出“精卫,精卫”的叫声,像是在激励自己。她年年月月,永不停歇。

在很早很早以前,因为后羿射日立了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遇到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出去打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等后羿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吴刚伐桂

在汉朝的时候,吴刚出外学仙,三年未归,把老婆媳妇一个人留在家里。等吴刚学完归来,发现家里竟然凭空多出了三个孩子。原来在他学仙的日子里,媳妇一直和一个叫伯陵的家伙私通。吴刚当时勃然大怒,找到伯陵大打出手,估计吴刚也学了些真本事,出手比较重,三拳两脚之下伯陵就一命归西了。

吴刚的气是出了,但祸可闯下了。

这伯陵可不是普通人,他是太阳神炎帝的孙子,他***炎帝能答应吗?但是按古代法律来说,丈夫打死奸夫乃是维护纲常,判不了重罪,只能想点别的办法治他。

这炎帝是太阳神,整天生活在高温之中,比较怕冷,觉得苦寒之地肯定是惩罚人的好去处,再加上他知道“要把一个人搞臭,最好让他在男女关系上犯错误”的道理,所以最佳方案就是把吴刚放到一个容易和单身女子发生故事的场所。

月亮无疑是一个好去处:这里一年四季气温都很低,又有一个孤身女子,最适合发配吴刚。而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炎帝和嫦娥有仇,想当年后羿一连射下九个太阳,害的人家十兄弟只剩一个,后羿又没死在太阳家族的手上,炎帝肯定早就想在嫦娥身上报复。

不过炎帝是太阳神,管不到月亮,必须要有另一个能管到月亮的神仙给他帮忙。上古月神本是女娲,但她早就退居二线。

现在也就是王母能管到月亮,因为她是女仙的统领,而月亮上就住了一个女仙嫦娥。王母也因后羿之死对嫦娥怀恨在心,炎帝来找肯定是一拍即合,就把吴刚安排到了月亮,给了一个砍树的差事。

苦役的内容大体上和他的希腊同胞西绪福斯差不多——他必须去完成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砍一棵并没有多大经济价值的桂花树。

天庭并没有给吴刚上镣铐,相反,为了显示宽大,还赠送了他一把锋利无比、据说是削铁如泥的斧头。当吴刚锋利的斧头接触到桂花树的一刹那,突然间变得锈迹斑斑,迟钝无比。

这是因为斧头的锋利性,与吴刚思想的单纯度有关。他想得愈简单,手中的斧头就愈锋利。反之则愈钝。要命的是,吴刚一开始意志坚定,头脑敏捷,目标清晰,但是越到后来越无法控制自己的优柔寡断与心猿意马。在整个这个动作的轮回中,吴刚总是由心如止水变得思绪万千。斧头就这样迅速地变钝了。

因此,吴刚无法完成工作的关键,并非那棵桂树本身难以征服,而是这位悲惨的苦役工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磨砺斧头。


《白蛇传》。

杭州有个西湖,风景如画,名扬天下。峨眉山上修炼了千年的白蛇慕名而来,变成姑娘和小医生许仙同乘一舟游西湖,正好天下雨了,许仙把自己的油纸伞借给了白素贞,借着还伞之约,两人定下了百年之好。


《白蛇传》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就发生在西湖断桥。他们缠绵悲怆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徐仙在雨中打伞的一幕令人念念不忘。

济公(1130-1209)出生于天台,是南宋禅宗高僧,法名道济。他的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驸马、镇国军节度使。李家世代信佛。父亲李茂春和母亲王氏住在天台北门外永宁村。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无嗣,虔诚拜佛终求得子。济公出生后,国清寺住持为他取俗名修元,从此与佛门结下了深缘。

少年济公成长在赭溪畔,读书于赤城山。

由于受天台山“佛宗道源”和李府世代积善信佛家族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萌生了方外之念。

弱冠之年,皈依佛门,先入国清寺,后至临安(今杭州)投奔灵隐寺瞎堂慧远,这位“佛海禅师”为济公授具足戒。

济公出家后,一反常态,言行叵测,难耐坐禅,不喜念经,嗜好酒肉,衣衫褴褛,浮沉市井,常行救死扶弱之事,状类疯狂,人们称他为“济颠僧”。

在一般僧俗眼里,道济的言行出格,被认为不是正常的人。

所以有的僧人向方丈告状,说道济违犯禅门戒规,应责打并逐出山门。

谁知,方丈慧远一边口宣:“法律之设原为常人,岂可一概而施”!

并在首座呈上的单纸上批了:“佛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

此后无人再敢诟逐。

瞎堂圆寂后,道济去净慈寺投德辉长老,后来做了书记僧。

济公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颠,实际上却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

他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

他曾经带着自己撰写的化缘疏,外出募化,修复被火烧毁的寺院。

他经常游方市井,拯危济困,救死扶弱,彰善惩恶。

所以,在人们看来,“济颠”的“济”字也包含着扶危济困的意思。

道济善走围棋,喜斗蟋蟀,更写得一手好诗文。

他每写一篇疏状,临安满城争相哄传。

他徜徉山水,自得其乐,游履所至,挥毫题墨,文词隽永。

济公性狂而疏、介而洁,不同凡响。

有与他同时代的诗僧居简及其诗文选集《北涧集》为其作证。

居简是济公的师侄,在游览赤城山时把山上的一块摩崖称作“书记岩”。

济公圆寂后,居简写了一篇《湖隐方圆叟舍利塔铭》,这“湖隐”、“方圆叟”都是济公的别号。

济公身为禅宗高僧,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

他跟唐代隐士寒山、丰干、拾得(即“三贤”)一样,既受到佛教禅宗的熏染,也受到了道家隐逸之风的影响。

不同的是,他还具有民间游侠的色彩,从而使他在众多的佛门弟子中独树一帜。

这与他从小就在佛道双修的赤城山攻读,并受到“台州式硬气”的民风陶冶有关。

有关济公的故事传说,在南宋时代即已开始流传。

先是凡俗神童李修元或是得道高僧道济的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片断故事在民间耳闻口传,后来通过说书人的话本说唱,内容逐渐丰富。

在济公故乡天台一带流传的多是他的出世、童年生活、戏佞、惩恶、扶困济贫的故事,其中如“济公出世”、“小济公芥菜叶泼水救净寺”、“利济桥”、“棒打寿联”、“赭溪救童”、“修元出家”等广为流传。

而在杭嘉湖一带流传的故事内容更为广泛,这是因为那里是济公出家后的主要生活和活动场所,其中以“飞来峰”、“古井运木”、“戏弄秦相府”等故事最为脍炙人口。

直至明末清初,出现了一部描写济公传奇事迹的《济公传》。

济公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既“颠”且“济”,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人们怀念他、神化他。

神化就从他的出世开始。

《西域志》载:“天台山石梁桥古方广寺,五百罗汉之所住持,其灵异事迹往往称著。

”而济公诞生时正好碰上国清寺罗汉堂里的第十七尊罗汉(即降龙罗汉)突然倾倒,于是人们便把济公说成是罗汉投胎。

黎民盼望救星,社会呼唤英雄,当人民十分需要圣贤的时候,高僧就成了“活佛”,凡人道济成为历代供奉祭祀的神灵,其成佛后的尊号长达28个字:“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罗汉阿那尊者神功广济先师三元赞化天尊”,集佛道儒于一身,堪称神化之极致。

这也就说明济公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人民心中的“活佛”,反映出济公形象的广泛亲和力。

台州仙居花灯,仙居花灯是仙居县特色传统工艺品,元宵节节日习俗。历史悠久,分布很广,种类繁多。每逢元宵佳节,各地花灯竞彩,热闹非凡。犹为奇妙的是仙居皤滩“针刺无骨花灯”,被人们誉为“灯海明珠”。

杭州钟山石雕 钟山乡位于杭州市郊桐庐县中南部,这里石材资源丰富,石材加工业成了钟山乡的一大支柱产业。钟山的石雕经过祖祖辈辈的传承、发扬和光大,雕刻技艺日臻完善,在当地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宁波象山竹根雕

象山竹根雕是利用毛竹的竹根及其天然形态,通过艺术构思、造型,雕刻成各种造型生动的传统工艺品。中国竹根雕艺术,起源于唐代,兴盛于明代。

温州泰顺木偶戏  泰顺木偶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剧艺术。剧目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武打戏、文戏、审案戏等样式,戏剧内容主要可分为包括“神戏”与“史戏”的传统剧和现代剧。


瓯塑、黄杨木雕、细纹刻纸、瓯绣、木偶戏、米塑、石雕、温州彩石镶嵌、夹缬、瓯瓷......

瓯塑 温州历来以传统手工业发达而著称,被人们称之为“百工之乡”。温州手工业很发达,仅民间工艺美术品种类就有七十种之多,浙江三雕温州就占了两雕。其中一雕就是瓯塑。瓯塑俗称油泥塑,它是在泥塑和漆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原来主要用于制作家具,后来也用于制作屏风、壁画等装饰品。

细纹刻纸 细纹刻纸源于乐清的民间剪纸——龙船花。乐清的陈余华和林邦栋被评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细纹刻纸的传承人。

木偶戏 木偶戏在温州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泰顺县被誉为“木偶之乡”。温州的木偶分药发木偶、布袋木偶和提线木偶三种。药发木偶在2007年被评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温州石雕 温州石雕是“浙江三雕”(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青田石雕)之一。

温州石雕是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青田石雕”支派,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从青田传入。

温州石雕主要取材于青田的优质叶蜡石,叶腊石温润如玉,质地细腻,能工巧匠因材施艺,依色取巧,采用圆雕、浮雕、浅雕、镂雕等技法、雕刻出山水花卉、五谷瓜果、神仙人物、禽兽鱼虾、寺院亭台及各种器皿等。

名艺人潘雨辰,擅长青田石雕,所作《罗盛教》、《铁骑奔腾》、《幸福时代儿童》由国内外有关部门收藏其中《罗盛教》,被北京军事博物馆收藏。

温州彩石镶嵌 温州彩石镶嵌,系石雕和木雕相结合的工艺美术。

2007年,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光绪八年(1882),永嘉老艺人潘阿明开始用青田彩石片镶嵌在红木和花梨木上。

以后,艺人不断革新创造,除做挂镜、小屏工艺品外,还增加对联、小屏工艺外,还增加对联、挂屏等。

其采用的石料,从单一到多种天然色彩的叶蜡石,发展到玛瑙、牛角、人造或天然宝石;木料相继开始用花梨木、樟木等高档材种,创造了平嵌、高嵌、满地嵌等多种技法,内容扩展到神话故事、民俗风情和现代生活;制作工序分稿、形、排、刻、砑、配、木、漆、嵌、粘、雕、蜡、理、描、装15道。

温州艺雕厂老艺人王培珍、吴振德等人创作《中国古代八大发明家》被陈列于北京***。

瓯绣 瓯绣是温州地方传统艺术,是中国六大名绣之一。

它是在本地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吸收了沪绣和苏绣的技法发展而来的。

瓯绣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锦衣。

兴盛于明清时期,当时多用于庙宇中的刺绣花纹。

清咸丰三年(1853年)温州就开始设有专业绣铺。

早期工艺美术家蔡墨笑、金静芝的刺绣作品,曾在巴拿马、加拿大和美国展出。

夹缬 夹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印染艺术,是使用有花纹图案的夹版入染的一种工艺。它和“扎染”、“蜡染”同属我国古代三大织品印染方法。

上世纪末,夹缬尚存浙南山区的消息传出后,很快引来国际印染界的关注,在温州苍南宜山镇八岱村和乐清中雁村,至今仍保留这种古老的印染技术。“苍南夹缬”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苍南宜山镇八岱村,盛产夹缬印染产品。用药草蓝靛在织物上印花染色,是当地具有特色的传统手工艺。

瓯瓷 温州制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今已查明的古窑址达二百多处。

晋杜毓《苑赋》所谓:“器择陶拣,出自东瓯”。

品定茶器东瓯瓷为最好,“东瓯”指的就是浙江温州一带。

瓯瓷以其釉色淡雅, 制作精湛和造型装饰丰富多变曾享誉国内外。

由于温州人善作陶器,喜欢制作一种盛器,状似小盘,被称之“瓯”,瓯字从“瓦”,因此而得名,被后人称之“瓯人”、“瓯地”,温州话也叫“瓯语”,而后当地生产的瓷器也被称作“瓯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a20231226152419fd07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