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三让徐州体现刘备的特点,从“三让徐州”的历史典故,看刘备的战略眼光

“三让徐州”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摘自小说第11回,主要叙述徐州太守陶谦为使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把徐州管理权送给刘备的故事。体现了刘备博取仁义忠厚之名、收买民心的良苦用心。

刘备三让徐州这件事既有史实,又有虚构。具体说,“让徐州”是史实,而“三让”则是虚构的。根据正史《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谦表先主为豫州刺史,屯小沛。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三国志原文记载“先主未敢当”,由此说明,刘备谦让徐州是史实。

此时的刘备不但推辞还推荐袁术接手徐州:袁公路近在寿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内所归,君可以州与之。

由于刘备推辞,时任典农校尉的陈登建议: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

孔融也劝刘备“袁公路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

先主遂领徐州。

不管是正史三国志还是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我想刘备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优柔寡断。通读三国,总是替刘备着急:半生颠沛流离,寄人篱下,您要是早有一块自己的根据地,凭借汉室宗亲的身份,手下一班文臣武将,刘备早就成为一方诸侯了。

后来三国读多了,结合刘备集团的发展轨迹,我忽然觉得刘备没那么简单,没那么天真。

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让徐州”,刘备当时为什么不肯痛快地接受徐州?除了正常的谦虚之外,一方面是刘备对当时形势的清醒认识:徐州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野心勃勃的曹操,邻近的军阀如袁术、吕布、袁绍之辈都在觊觎着这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土地,这些潜在的危险刘备一定清楚。

另一方面,即使徐州牧陶谦真心相让,刘备作为一个没落了的宗室,在当时世家大族把持地方政权的时代,他能消化得了徐州吗?后来的史实也证明,刘备领有徐州不久,吕布、曹操先后占有徐州,袁术对徐州的进攻也未停止,陶谦部下曹豹也有过反叛。刘备几次主政徐州,最终被逐出,先后依附袁绍和刘表。

看得出来,刘备在面对诱惑时,头脑是冷静的。那刘备的智慧仅仅止步于此吗?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寥寥数笔,刘备做人做事的风格、优势、志向得到了高度概括,那就是志在天下。虽然那时的刘备身边还没有诸葛亮、庞统、法正等高参为其规划。但他一定清楚,徐州之地虽然富庶殷实,但成就不了他的理想。

在经历了多次失败的努力之后,刘备好不容易找到了新的据点。“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

对于是否接纳刘备,我想刘表集团也一定经历过激烈的讨论,但能让刘表接纳刘备,并给予一定的信任,终究归功于刘备在徐州的表现,即“让徐州”。翻译成现代白话就是“你看看人家刘备,白给他徐州,他推辞,后来没办法接手了又被吕布偷袭,也不往回抢,还继续回小沛驻军,所以刘备来了,也是为我们所用”。

在荆州,刘备起初过的也不是十分开心,“表疑其心,阴御之”,刘表对刘备是又用又防的。

到后来,荆州的局势迅速恶化,刘表病重,遂“托国于备”,顾谓曰:我儿不才,而诸将并零落。

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

大家都劝刘备顺水人情,听刘表的话,然而刘备说:此人待我厚,今从其言,人必以我为薄,所不忍也——《三国志·魏书·裴松之注译》。

央视三国演义刘表、刘备剧照,来源于百度图片

后来,曹操大举南征荆州,刘表去世,刘表的小儿子在荆州大族蔡瑁等人的怂恿和要挟下私自投降了曹操,刘备还蒙在鼓里,得到消息后急忙带着主力赶往襄阳。诸葛亮劝刘备“可先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

每每读到这,又替刘备着急啊,刘备“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刘备果断率领主力攻城,又有很多荆州人士主动配合刘备,说不定荆州可传檄而定。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以襄阳为指挥中心,调集整个荆州的物资,迅速组织防线,曹操恐怕就没那么顺利了。也许历史就不会有后来的孙刘联盟,然后双方为了荆州归属权多次扯皮甚至翻脸,惹出后续那么多麻烦了。

一个团队的操作如果你看不懂,必然有他的深层次原因。

此时的刘备集团再也不是那个创业初期的草台班子了。

刘备身边多了个高参,规划发展部部长——诸葛亮。

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州、益州,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三国志

这让早期刘备集团游击队式的创业方式立刻有了中长期规划,那就是先取荆州,后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这也就解释了刘备为什么在刘表托付荆州于他,武力夺取襄阳也有一定把握,但他还是选择了推辞和放弃。相信很多读者已经明白了刘备的苦心,他要为中长期的规划营造良好的舆论。

后面的历史熟悉三国的朋友都清楚,孙刘联军赤壁之战击败了曹操。孙刘两家又因为共同的利益,孙权一方暂时放弃了荆州归属权的争夺,刘备名正言顺地管理了荆州。

机遇,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善于隐忍的人,不为眼前利益所动的人。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益州牧刘璋听说曹操要进攻汉中的张鲁。汉中与益州唇齿相依,一旦有失,益州将门户大开。

刘璋十分恐惧,时任别驾的张松别有用心的建议:刘豫州(刘备),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仇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

刘璋就这么轻易相信了张松的建议,立刻派法正带着四千部队和军需粮草迎接刘备,这些行为也就应验了诸葛亮《隆中对》里对刘璋的评价:益州士民殷富,今刘璋暗弱,却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说白了就是但凡有点想法的下属觉得和你这样的领导混没前途,没希望,没意思。这些人早在此前,就已经和刘备“眉来眼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每个人为了自己的前途随时更改自己服务的领导,是普遍的现象,有着那个时代的特殊背景。

那刘璋集团有没有看到危险并给刘璋提个醒呢?《三国志·刘二牧传》载:(刘璋)遣法正请先主。璋主簿黄权陈其利害,从事广汉王累自倒县于州门以谏,璋一无所纳,敕在所供奉先主,先主入境如归。

《三国演义》这一段演绎得更为传神:听说刘璋要亲自到涪城会见刘备,从事王累“自用绳索倒吊于城门之上,一手执谏章,一手仗剑,口称如谏不从,自割断其绳索,撞死于此地”。刘璋观毕,大怒曰:吾与仁人相会,如亲芝兰,汝何数侮于吾耶!王累大叫一声,自割断其索,撞死于地。

好个与仁人相会,如亲芝兰,刘备是饿狼啊!这么多忠臣良将以死相劝,刘璋还在天真地做着美梦,这一切既源于其自身的愚蠢,更得益于刘备经营多年塑造的良好形象,演好了自己的角色:在徐州帮忙,屯小沛;寄寓荆州,屯新野,老老实实为地方诸侯当挡箭牌。

有那么多次机会唾手可得的领土,就是坚辞不受。

刘璋实在找不出让自己怀疑刘备的理由。

完全被刘备忽悠了的刘璋,影视形象的呆萌十分经典,感谢梁振亚老师的演绎,来源于百度图片

刘备来到益州之后,并没有按照刘璋的命令进攻张鲁,“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他还在耐心等待,等待他和刘璋翻脸的理由,一个导火索。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明年(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公征孙权,权呼先主自救。先主遣使告璋曰:“曹公征吴,吴忧危急。孙氏与孤本为唇齿,又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于鲁。鲁自守之贼,不足虑也”。乃从璋求万兵及资,欲以东行。璋但许兵四千,其余皆给半。

虽然正史三国志没有对这段内容进行评论,但我们分析前因后果,怎么看怎么觉得是刘备自导自演的一出戏。“曹操要攻打孙权啦,还派了乐进在青泥这个地方和关羽对峙,情况危急程度可比张鲁的威胁更大,我得赶回去,顺便您再借我点兵和粮草吧,至于汉中张鲁,就是条看家的狗,不用担心!

刘璋再愚蠢,心说我请你干嘛来了?一年没动静,我这好吃好喝养着你,居然还找我要人要东西,去给你打仗。刘璋的内心是十分不爽的,但仍没好意思撕破脸皮,只是把人员和物资都减半。

而此时张松却没有看出刘备欲擒故纵,找理由开战的阴谋。张松赶紧给刘备写信: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释此去乎!结果不小心被张松兄长张肃得到消息, 因怕殃及自己,赶紧报告刘璋,于是“璋收斩松,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复关通先主”。

此时,那个见到地盘就辞让,甘心为地方诸侯做炮灰的刘备,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獠牙:好嘛,老子放着自己的大本营荆州不好好经营,带着自己的兵将给你打头阵,我有了难你不帮,还听信谗言和我直接翻脸?史载“先主大怒,召璋白水军督杨怀,责以无礼,斩之。乃使黄忠、卓膺勒兵向璋”。

央视三国演义刘备剧照,来源于百度百科

终于不用再装了。刘备大举南下,后又抽调诸葛亮、张飞、赵云从荆州赶来增援,还招降了马超。刘璋见大势已去,只能出城投降。后刘备又在建安二十年,公元217年发起汉中之战,历时三年,最终打败了曹操夺取汉中。实现了跨有荆益、北连汉中,天下三分有其一的目标,刘备终于有了“可图中原,志在天下”的资本。

今天我们再读三国,那些谦虚、隐忍,看似淳朴、善良乃至柔弱的外表之下,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真相。

古往今来,能够成就自己,实现伟大人生理想的人,都是那些在面对诱惑和眼前既得利益时保持忍耐和清醒,不到最后关头不表露自己的实际想法乃至于喜怒的人。

陶歉让徐州,刘备“未敢当也”;刘表病重想把荆州托付,刘备“所不忍也”;曹操大军压境,众人劝刘备攻打襄阳占据荆州,刘备“吾不忍也”。看似优柔寡断心地善良而失去一次次机会的刘备,用自己的成绩证明了自己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一位战略家。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当年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说白了就是关起门来吹牛。但笑到最后的,还真就是这两个人。刘备无愧于那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皆不足虑也。

我是器与不器,都是人生。爱玉,爱历史,爱生活。希望与您分享更多的知识和有趣的话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a202209250815068949.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