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中的“绝”指的是竹简的编绳断了三次!
韦编三绝的故事
“韦编三绝”的故事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故事讲述了孔子熟读《易经》,反复研读,以致于编联竹简的绳子断了三次。 此处并非指竹简本身断裂,而是指用来串联竹简的编绳多次断裂。 这展现了孔子对学习的孜孜不倦和求学精神。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年代久远的竹简,一卷卷装裱妥当的需要由韧性十足的编绳穿缀起来。孔子不断地翻阅,查看着大量的注释和内容,编绳便由此摩擦受到磨损最终断裂,这生动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执着追求。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也有着一百册不同著作需要反复查阅,日复一日的阅读势必会使绳子面临损坏和磨耗。“韦编三绝”用很普通的现象来反应一种极端的状态 – 孔圣读经典的废寝忘食令人印象深刻 ,这个例子被代代沿用也就不足为怪了!
常见的疑问及解答
问1:为什么不用“丝”?
答:古籍多以竹简为载体,韦,指的是某种皮革编绳。古人不常用细软的丝线捆扎结实的竹简,皮质的绳索则耐久且结实程度高。
问2:除了说明孔子好学,韦编三绝还能表示什么其他含义?
答:“韦编三绝”现今常用来比喻学习刻苦、钻研努力, 也常用于形容学问精深或对一件事的深入研究!
问3:现在还有“韦编三绝”的典故吗?
答:虽然如今人们已经不用竹简保存典籍, “韦编三绝”仍然是一个常用的比喻性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认真学习、精读典籍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