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或许无法像人类一样进行抽象思考和创造性的想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什么也"想象"不到。 与其说想象,不如说是感受和反应:树木“想象”着阳光的温暖、土壤的肥沃、水分的充盈、风雨的侵袭,及周遭生物的互动,并以此来调整自身生长和生存策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棵树几十上百年的生长过程本身便是一种"想象"的具象化。它以缓慢却坚韧的方式,回应着环境的变化,不断延伸枝叶,向下扎根。“想象”着如何更好更有效地获得阳光,躲避暴风雨。它“记住”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随着季节推移改变叶子的朝向最大化光合作用。干燥的土壤,或许让它“想象”着更深入地寻找水源(表现成长途寻水的根系);如果周边有竞争性的树木,它或许会“想象”如何更快速的成长而最终胜出(加宽枝冠争夺阳光)!
并非所有树的成长都是一路顺遂,经受雷击,面对病虫害都是它们无法轻易克服与“放弃选择的命运”。而即便风摧雨虐,绝境求存亦可看做一种更加极致且顽韧的结果。或许树木感受不到“恐懼”或“喜悦”,但是,树轮的年轮清晰地记录着它们的“过往“。那每一圈的纹理,代表不同的年景、雨季,甚至是火灾旱災造成的痕迹,这种由无言的环境因素组合而成的经历就是它们最为深刻的“想象”的刻录呈现!
再联系到庞大的森林群落乃至生态系统尺度之上,树木可以彼此联络, 通过真菌网络传递信息(诸如害虫侵袭预警系统之类)。某种意义上,这可以说是森林尺度上的“集体想象”,一个整体在适应乃至进化层面的协同回应!
所以,树虽然不拥有抽象意识,却活活展现着万物对生生不息之道的本能“想象",以生命的诗行写就一曲关于时间、自然,以及自我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隽永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