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中国民间故事冬至吃饺子的由来,民间故事《冬至吃饺子》和我国古代的一位名医有关

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学家,是我国十大古代名医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他广泛收集医方,辩证论治病理,写的《伤寒杂病论》,是传世之作,为我国中医辩证施治的理论打下基础,为中医的发展扩大起到了很大作用。

张仲景做太守时在大堂上给百姓治病,是史上唯一的“坐堂医生”,后人为了纪念他,都愿意把诊所起个带“堂”的名字,比如同仁堂,朴元堂,鹊仁堂等等,都是为了弘扬张仲景的医德而起的,是医者仁心的提现

今天讲的是他的另一个故事

东汉建安初年,张仲景任长沙太守,那个时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又经常爆发瘟疫,大街上随处可看到死人,有的人走着走着就倒地,有的人躺地下挣扎,结果也死了,那荒凉悲惨的景象,人间地狱一般,仲景看到悲痛欲绝,他说“我是大夫,医者仁心,我怎么能眼看着老百姓在水神火热中挣扎呢,我要解救他们”,于是辞去太守之职,来到百姓之中为百姓祛除病痛

这时正是数九隆冬,天寒地冻,他来到了一个地方,看到百姓为了活命到处奔波,衣不附体,有的人脸耳朵都冻烂了,而且已经有人感染伤寒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心想得想个办法救救劳苦大众

他叫来几个衣衫褴褛,耳朵上冻伤的村民,也不嫌脏,亲自给他们号脉,发现都是因常年吃不饱饭,脾胃伤寒,再加上冰天雪地,体内阳气不足,脾胃亏虚

他想:人太多,不可能一个个的施治,而且天寒地冻,也找不到草药,只能用普通食材,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他翻阅古籍,寻访民间,终于有了解决办法

他先让人搭起了大鹏,支起十几口大锅,把有补脾功效的羊肉大枣和一些草药放到锅里,又放了能散寒的辣椒,还有提升阳气的生姜,熬了十几大锅汤,让难民们免费喝,难民们喝了汤,身上热乎了,耳朵也红红的,不感觉冷了,

张仲景一看,挺好,正要广泛推广呢,有人反应说,喝了汤虽然不感觉冷了,但肚子空,过一会就又冷了,不解决太大问题

张仲景又不淡定了,想点啥法子,能顶饿又能驱寒呢,这时候家人说,赈灾的面粉到了,张仲景一听,眼前一亮,小麦本身就是健脾养胃的材料,把面粉利用起来,事半功倍

于是,他命人把面粉和了,揪成小剂子擀成面皮,把羊肉捞出来剁碎,包到面皮里,边上捏紧,就像耳朵一样,又放到锅里煮熟,用碗装了连汤一起分给难民们,难民们问这是啥药啊,张仲景说这是祛寒娇耳汤

难民们吃了这祛寒娇耳汤,身体发热,浑身暖和,脸和耳朵也不冷了,难民们都高兴说张仲景是个仁慈的大夫

人们从冬至到春节,一直吃张仲张仲景给的祛寒娇耳汤,耳朵好了,身体也强健了,躲过了瘟疫,

后来,张仲景一直到处游走行医,给百姓解除瘟疫,治病救人,直到老年。

他病入膏肓时,徒弟问他有啥遗愿,他说:“吃过长沙水,不忘长沙父老情,生于南阳地,不忘家乡养育恩”,等我死了,就把我装在棺材里,用绳子绑了,从长沙往南阳拖,拖到哪绳子断了,就把我葬在哪。

张仲景死后,人们依照他遗嘱,用绳子拖着棺材走,当走到他施舍祛寒娇耳汤的地方时,绳子断了,人们就挖了墓穴,把他葬在那里了,那里的人也都没忘他的恩情

张仲景给难民做祛寒娇耳汤是冬至那天开始的,他又死在冬至那天,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冬至这天吃顿娇耳,后来因为娇耳绕嘴,就成了现在的饺子,也有了冬至不吃饺子冻耳朵的传说

史册号网友观点:故事感人,谢谢好文章的讲解,知道了饺子来自温暖的故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z202401051720258196.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