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个事后诸葛亮漫画作文?
①
一看到这颇有讽剌意味的漫画《三个事后诸葛亮顶不上一个实干臭皮匠》,我不禁哑然失笑。
你看,那三个羽扇纶巾的“圣人君子”高高在上,稳坐大堂。
一个微闭双口,对一切都不屑一顾,仿佛口中振振有词地品评着什么;一个横眉立目,一副专门吹毛求疵的面孔,似乎在横加指责着什么;还有一个戴着一副眼镜,表现出悠闲得意的神态。
而堂下的“臭皮匠”却聚精会神地抡锤钉鞋,嘴里还衔着两颗鞋钉。
他那精神专注的形象和那二位“堂上大人”的宁肯光脚闲等而不肯动手的形象,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照啊!
第 1 页
所谓空谈家,即不看现实,一味地兜售空洞的理论,只会说假话、大话、空活,更有爱故“马后炮”的本领。
他们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还有专爱鸡蛋里挑骨头的嗜好。
这种人,别说三人,就是百八十个捆在一起也抵不上一个实干的“臭皮匠”。
空谈家之所以可憎,是因为他们高谈阔论,无所啷诉。
且不说他们“无的放矢”地空发议论,无济于事,就是他们淡的都是正确的意见,可是只在那里动口而不动手,又有什么用呢?这种人对我们的革命事业只能是有害无益的。
实干的“臭皮匠”所以可敬,是因为他懂得“事在人为”的道理,光动嘴而不动手,鞋子不会自动修好。
实干家
第 2 页
之所以可赞,是他们的行为落在“实”字上。他们身体力行,有股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实干精神。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之所以延续万代,源远流长,正是由于世代人民勤劳、勇敢、实干乃至献身的原因。我们至今引为骄傲的万里长城,不是空谈出来的,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实干的结晶。
我赞美实干家,鄙视空谈家。
②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述为一个聪明的人。但是,正是从《三国演义》中,我发现诸葛亮并不聪明。
首先,掌管蜀国军政大权的诸葛亮,每天都陷入具体事务,不分大小。聪明的领导绝不会这么做。难怪司马懿说:“孔明吃的东西少,能长久吗?”(103次)。诸葛亮53岁去世,与他的亲力亲为不无关系。这能说明他聪明吗?
其次,诸葛亮不仅不会用人,而且在关键时刻或重要地方经常用错人,导致严重后果。战争是无情的。赤壁之战如果在华容道上交换关、张或者关、赵的位置,曹操就有可能被抓。但是,他用错了人,用错了关羽。最后关羽被杀,然后刘备被吴栋放火,蜀国元气大伤。
总之,诸葛亮在具体的战斗中是可以取得胜利的,但在关键时刻却常常一错再错,可见他不是一个聪明人!
二、老漫画中的中国史第一章观后感n?
《老漫画中的中国史》第一章让我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漫画形式,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的开天辟地、三皇五帝等重要历史事件。
漫画中的绘画精美,文字简洁明了,让我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同时,漫画还展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等方面,让我对古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本漫画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还激发了我对中国历史的好奇心,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阅读后面的章节,探索更多有趣的历史故事。
三、漫画中外历史对照读后感?
通过漫画中外历史对照的形式,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漫画以幽默而生动的方式呈现历史事件,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同时,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我也发现了各个文化之间的不同和相似之处。
这让我更加珍视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也让我更加意识到历史对人类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四、漫画版鬼谷子读后感?
我的读后感是:
首先,鬼谷子是一部讲述谋略和辩论的书籍,其内容涵盖了政治、外交、商业、伦理等多个领域。在漫画版中,作者通过图像和文字的结合,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得读者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其中的知识点。
其次,漫画版鬼谷子还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生动的描绘,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展开,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漫画版鬼谷子所传递的思想和价值观也是值得深思的。例如,在商业领域,鬼谷子强调了诚信、合作、共赢等价值观的重要性;在政治领域,鬼谷子强调了权力、智慧、道德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和价值观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综上所述,漫画版鬼谷子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书籍,它通过图像和文字的结合,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让读者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知识点;同时,它也传递了重要的思想和价值观,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五、哪吒故里之争漫画作文?
随着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映,一些城市开始趁势宣传自己的“哪吒基因”。有媒体发现,四川宜宾、江油,天津陈塘庄,河南西峡,均宣称是哪吒的家乡,并在当地政府官网上发布了不少证明此地为“哪吒故里”的证据。
哪吒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最早起源于印度或中亚佛教神系,是北方天王毘沙门的子系,“哪吒”一词本身就由梵语音译而来,而哪吒“三头六臂”的特征也更符合印度神话造型。到了佛教盛行的唐代,有关哪吒的故事开始传入中原,并融入本土宗教元素,哪吒逐渐成为道教护法神,这几乎已成学界共识。
一个完全虚构的神话人物何来“故里”?敲锣打鼓的“故里”之争,背后隐藏着地方经济利益的博弈。借神话资源吸引人气,带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醉翁之意”在此也。
近年来,各地名人故里之争此起彼伏,抢完赵云抢貂蝉,抢完悟空抢哪吒,从现实争到神话,从“地面”打到“太空”,连西门庆这一臭名昭著的虚构人物也成了各地争抢的香饽饽。
对这种看似闹剧的行为,固然不能一概而论,倘若真能借此传承历史文化、推动经济发展,让当地群众日子更舒坦,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然而,罔顾事实的宣传、浮于表面的造势,带来的往往却是负面影响,“哪吒故里”之争,再一次引发我们对这一现象的深思。
打造地方文化名片,政府部门要作风严谨。
陈塘关、翠屏山、九湾河,原本是《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神怪小说中的艺术想象,偶与现实地名巧合,如翠屏山全国就有多处,中国幅员广阔,几个地名与小说相同或相近,实属正常,若以此为据,是不是也可以说高老庄是猪八戒故居?当地百姓受神话影响,由地名而联想、衍生出有地域特色的哪吒文化,是相对合理的逻辑。
没有任何证据足以证明当年吴承恩或许仲琳是受某一地的启发创作了哪吒故事,“哪吒故里”如果说存在,也只存在于作家的头脑中。
地方政府官网不同于民间组织,要有一定的权威性、科学性,岂能牵强附会,自欺欺人?早在2010年,原文化部与国家文物局就联合下文,要求不宣传有争议、未认定的名人故里,不命名虚构人物故里,“故里”是假,文化却是真,与其既悖常理又违规章去推销“哪吒故里”,不如脚踏实地、扎扎实实打造好地方“哪吒文化”。
文化资源的开发,不能止于低水平建设。
开发包装粗糙、后期管理欠缺,赢回了“称号”,输掉了开发,是一些文化“故里”的普遍尴尬。
仅仅满足于圈块土地、建个庙宇、修个公园、办个经贸洽谈会,难以实现以景区景点发展经济的目的。
尤其河南各县市,伸手摸秦砖,抬脚踢汉瓦,各种人文景观、神话资源随处可见,客观上面临一个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好比一个人,中午吃了肯德基,晚上一般不会选择再去麦当劳。
简单的“复制”“粘贴”显然无法打开市场,让文化资源释放最强魅力,还得不断为其注入创新血液、时代内涵。
这些年,少林寺、清明上河园之所以愈加兴旺,在厚重历史文化基础上创新推出《禅宗少林》《东京梦华》,功不可没。
同时也要看到,更多的文化富矿仍处于沉睡阶段,我们有功夫,有熊猫,然而却没有《功夫熊猫》,如何唤醒这些沉睡的宝藏,值得好好研究。
文化产业的春天,并不等同于文化事业的春天。
神话也好,历史也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载体,它具有文化功能、教育功能,经济价值只是衍生产品。
当前一些名人故里之争,首先着眼于轰动效应,最后落脚于经济目的,往往忽视了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发扬。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曾坦言,“我觉得一个人一生的经历、评价并不是由他的出生地确定的,一些地方其实不用非得确定这些人出生在什么地方”。
没有人知道荷马出生地在哪里,但这并不影响人们从《荷马史诗》中汲取智慧;我们探寻杜甫故里,更重要的也是从杜诗的沉郁顿挫中感悟忧国忧民的情怀。
静下心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是新时代文化事业的必答卷和主打歌,心态浮躁的“名人故里”之争,乃至子虚乌有的“神人故里”之争,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