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民间故事鱼妻,一个古人抱条鱼的典故?

新聊斋|花鲢鱼妻

永乐年间,汝州府有一文雅书生,名叫沈春。十六岁便生得貌若冠玉,且文采出众,十九岁则中得秀才,备受当地女子爱慕。

这年,沈春独自背着书囊赴考。徒步半月又转乘船几次,来到了一个偏僻渡口,且发现此处江边人烟稀少,无船可渡。

彷徨间看到江畔仅有一户渔家,屋里亮着烛光。沈春便上前敲门,问道:“有人在家吗,小生是赴考的书生,路经此地无船过河,想借宿一晚。”

门开处,走出一个素衣女子,长得五官端正,身子娇柔,说道:“公子有礼,奴家叫翠燕,是一渔家女子,若不嫌这屋子简陋就请便吧!”

沈春听罢甚是高兴,作揖答谢后便随女子入了屋去。

房里陈设简单,泥墙挂着蓑衣、渔具,灶上还冒着蒸烟,飘着菜香。那翠燕,让沈春在火炉边坐下烤火取暖,又端来一碗菜汤予他喝了,让他先暧暧身子。

翠燕接着下厨忙活一阵,弄了几个可口的农家菜。

两人入座,一边吃一边闲话起来,翠燕称父亲出河打鱼去了,只有自己守家,夜里害怕又寂寞,若不是公子前来,怕还得空虚得无法入眠。

沈春听得一阵,已知她心意,见在烛光闪烁中,翠燕的娇容迷人,眉目传情,自己内心一阵冲动,忍不住伸手将翠燕拥入怀里,两者四目相对,立马浓情似火,宽衣解带之后,便云雨起来。

第二天清晨,沈春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抱着一条大花鲢鱼,这鱼足有四尺余长,全身长着湿滑的鱼鳞。沈春大惊,一把将大鱼扔在地上,穿起衣服,拿着行李就要跑。

那花鲢鱼在地上蹦得几蹦,却用翠燕的声音说道:“沈公子,你醒啦?别忙走啊,等等奴家给你烧碗汤喝。”

沈春受惊异常,亦不回话,赶忙穿好衣衫,就此推门离去了。

沈春来到河边渡口,发现还是没船,只见后面渔屋里,大鱼又变成了翠燕,伸头望着自己就要追上来。

沈春看得心底起毛,知是遇到鱼妖了,害怕之余,想走前面又有大河拦路。想得一阵,沈春只好自己动手寻得一根断木头,打算游过河去。

沈春游到一半,只见河里突然冒起一条巨鱼,足有商船般大小,也是一条花鲢,那鱼气势汹汹盯着他。沈春随即吓得个半死,拼命游离。

未料,大怪鱼甩尾拍出一个巨浪,一下就把他推回了岸边。巨鱼说道:“你这登徒子,昨晚玷污我女儿,若不给出个交代,休想过河去!”

沈春听完,便明白这条大怪鱼原来是翠燕的父亲,自己惊恐一阵,冷静下来后,便说:“鱼老爷,小生不知贵千金是鱼妖所变,故而做了苟且之事,道家有言人妖殊途,我俩怕是有缘无分哩!”

大怪鱼听罢,甚是恼怒,拍起一个巨浪,直接把沈春拍弹出数米远,又道:“少说瞎话,你不娶吾女,休得过河去”沈春眼看,赴考时日将至,一点都误不得行程,思来想去,只能施行权宜之计,答应把翠燕娶了。

当晚,沈春又回到渔屋,那翠燕早哭成了泪人,沈春几经辛苦才哄好对方,两者就对着月亮,拜天地成了亲。

次日,沈春带着妻子翠燕来到河边,大怪鱼早在渡口等候,然后将他俩驮在鱼背上过了河。

不久,沈春赴考高中成了举人,随即不少乡绅富贾都来与他结交,在这些贵人的相助下,沈春的日子也渐渐好了起来。无奈,沈春心中却不是很喜欢鱼妻翠燕,每夜都是分房而睡。

那翠燕每月有三日都要泡在水里,不然就浑身脱皮难受,沈春见她如此怪异,更是冷漠。数月后,沈春见翠燕还没身孕,干脆就纳了一小妾婉儿回来。

此后,沈春日夜在婉儿房中过夜,一年后,婉儿给沈春生下一个白胖儿子,令他非常高兴,为此就更加冷落了正房翠燕。

这年,沈春的家乡突发大洪水,水势汹涌,很快淹了村子。

沈春和家人来不及逃,被大水冲了去。就在几乎亡命之际,一条大鲢鱼逆水而来,将沈春驮在鱼背上,送往高处山地,转头又冲入洪水中,救回了沈春的家人与儿子,这大鱼正是翠燕。

大鱼救完沈家人后,再回到水里,将村里不会游泳的人,一个个救回岸上。

之后,大鱼累得实在不行了,这救下全村人的义行,让她自己损耗过度。她用最后的力气游到沈春所在的身边。沈春跪下身子,看着鱼妻万分后悔,伸手摸它的鱼头。

大鱼轻轻地摆动尾巴,用鱼嘴去含住沈春的手,不一会翻了白肚,就这样死了。沈春痛悔万分,将鱼妻葬在河畔,还为她竖起一块墓碑,经常去墓前祭奠。

这个故事叫《花鲢鱼妻》,来源于《静月斋民间故事》,作者:唐有时

卧冰求鲤,

是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最早出自干宝的《搜神记》,讲述晋人王祥冬天为继母在冰上捕鱼的事情,被后世奉为孝道经典故事

明朝永乐年间,鄱阳湖边一个叫古柳湾的村子,住着一个叫古勇的人。

他家靠着湖边的几十亩藕田为生,日子也还过得不错。三年前,古勇娶了邻村的唐木匠的女儿唐氏为妻,夫妻二人很恩爱,日子过得也挺幸福。

唯一的大问题,就是唐氏过门三年了,都还没能生下一男半女,这让夫妻二人也很头痛。古勇的母亲对他们很是不满,让他纳妾来生儿子,妻子也同意,可古勇坚决不愿。

后来和父母闹了矛盾,古勇就搬出了老宅,在湖边不远盖了几间新房,自己和妻子单独居住。

一天,唐氏到湖边的石矶岩洗衣服,天黑了也还没回家。

古勇很着急,去湖边找了个遍,也没有找到人。当天晚上,村民们都帮着寻找,可唐氏踪迹全无,只在湖边找到了几件衣服。第二天早上,古勇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唐氏多半掉入江中淹死,然后被水冲走了。

古勇痛苦不已,就算妻子不生娃,可自己一点不怪她呀,怎么就遭了这大难呢?第三天早上,古勇难过之时响起敲门声,他开门一看,妻子回来了。

夫妻相见抱头痛哭一场,人回来了,没事就好。

唐氏回来后不久,竟然带来了大惊喜,她竟然怀孕了。全家都惊喜不已,他母亲知道了,连忙送好吃的过来,终于盼到一个孙子了,真不容易啊。

村里人却窃窃私语,有个长舌妇恶语中伤,说唐氏不是失踪了几天嘛?回家就怀上娃了,这娃是谁的,可还很难说呢!这让古勇大怒,找到那个传出流言的王家婆子,打算修理她,若非邻居们拉开相劝,保不准还要出事。

十月怀胎,唐氏生下一白白胖胖的儿子,她终于可以抬起头做人了。

古勇也更努力干活挣钱,妻子在家带娃做家务。父母都劝他们搬回去,可是他们也不想回家一起住。但该尽的孝,夫妻俩都还是会尽的。

一晃四年过去,这天,村里来了个年轻的和尚。他托着钵盂化缘,到了古勇家时,唐氏正在屋侧洗衣服,她看见和尚后马上进屋关上了门。

这和尚也怪,就赖在门外不走。唐氏只好从米缸里装了一碗米,拿出来打发化缘和尚。唐氏一直低着头,不敢看和尚。

但这和尚太不知趣,唐氏端着碗走近身边时。这和尚大宣一声佛号,叫道你个大胆妖孽,还不束手就擒?唐氏吓得一哆嗦,一碗米洒了满地。

古勇正好干活回来,看见这和尚欺负他妻子,提根扁担前来,想要打那和尚。可没想到,唐氏转身就朝着大湖跑去。

和尚从后面追赶她,古勇气极了,也快步从后面追上去。唐氏来到湖边,突然伏在地上痛哭起来,和尚停住了脚步。

古勇连忙跑到妻子身边护住她,不让和尚近前。他脑子一阵迷糊,这臭和尚咋回事呢?妻子在村中,一直是贤惠又善良,深得邻居们夸赞的。刚才明明拿着米来施舍,这和尚却如此无礼!

和尚念了声阿弥陀佛,看着古勇说,施主一直还蒙在鼓里吧,你的妻子,早不是你真正的妻子了。不信,你拉着她到湖边,看看湖水中她的影子?

这时,唐氏停止了哭,竟然自己来到了湖水边上。古勇过去一看,天哪,妻子水中的身影,竟然是一尾大鲤鱼,这鱼足足有六尺余长,在水里轻轻摆着尾巴。古勇又抬头看着唐氏,完全懵掉了。

唐氏这时平静了下来,她看着古勇说,相公对不起,这几年,我实在是欺骗了你。我本是河中鲤鱼仙子,四年前,你妻子在河边洗衣时垂泪,难过得想要跳河。我当时正好碰着,问明缘由后,就和她做了一个交易。

鲤鱼仙子说,具体就是你妻子自己同意,让我吸收两年寿命,我则变成她的样子,到你家去住两年,帮她生个娃。而她则变成鲤鱼,在湖里生活两年。等两年后,我再来到湖边,神不知鬼不觉的将她换回来。

可是,从到你家后,我感觉到相公对我的深情,又舍不下生下的福儿,所以这两年,我都不敢来到湖边,怕对你的妻子无法交待。可今天,被大师识破了,这该怎么办呢?

鲤鱼仙子痛哭起来,那和尚知道了原委,在一边不吭声了,这事儿可真复杂。最后鲤鱼仙子说,我先召回相公妻子吧!

鲤鱼仙子来到湖边,嘴上不停念起咒语,不一会,大湖深处游过来一尾鲤鱼,也有四五尺长。这鲤鱼往岸边一跃,就变成了另一个唐氏。两个女人长得一模一样。古勇连忙上前抱住妻子,她为了家里有个孩子,可是煞费苦心啊!

最后,那鲤鱼仙子来到和尚面前,让他一掌劈死自己。古勇连忙过去挡住,求大师开恩,说她也没什么大错。那和尚最后摇摇头,径直离去了。

唐氏见鲤鱼仙子伤心,又为自己生了儿子,实际上也成为丈夫的妻子了,便劝丈夫将她留下来,二人结为姐妹,今后三人一起生活。

鲤鱼仙子大喜,感动得连忙上前拉着唐氏叫姐姐。

后来,村里人见到古勇家出现两位一模一样的妻子,都很惊奇。问她们到底怎么称呼,古勇说他的两位夫人,一位是唐夫人,一位是李夫人,但没人能区分得开。连古勇自己,也经常把李夫人叫唐夫人了。

她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可太贪婪,否则,过度贪婪的话,一切都将会失去。

故事讲的是很久以前有一个忠实善良的渔夫,他在大海里捕到了 一条具有魔法能力的比目鱼,好心的他把它放回到了大海。但是,渔夫的妻子知道后十分愤怒, 便一次又一次地让渔夫去求放回大海里的比目鱼,以满足她无穷无尽的要求。故事生动形象地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就是做人不能太贪心,如果太贪心了,反而会得到失败的报应。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

一天,庄子和朋友一起出游,在回家途中,看见路旁有一座新坟,坟旁一年轻漂亮女子正用力用扇子扇坟。

庄子顿感困惑,讯问得知,原来丈夫生前和女子十分恩爱,丈夫去世前曾给妻子留下遗言。

须等坟土干了,女子才能改嫁。

女子见坟土新鲜潮湿不知何时能干,心急之下故用扇子扇坟。

庄子修道之人,略施道法,坟土瞬间变干,女子十分感谢,千恩万谢而去。

庄子回到家里,心情郁闷。其妻田氏问他因何不乐。庄子便把路遇美人扇坟的事告速了妻子。田氏听后很是不屑,道:“知人知面不知心。”

又过了几天,庄子忽然生病,且越来越重。田氏悉心照料,不厌其烦。庄子对妻子说:“我将不久于世,缺未能留把扇子给你。”田氏哭泣道:“妾知书达礼,从一而终,绝不改嫁。”庄子道:“娘子有此高志我死而瞑目。”说完便撒手人寰。田氏抱着尸体号啕大哭,悲伤欲绝。随后张罗后事。

七日后,有一英俊少年,自称楚国王孙,曾与庄子有约,特来拜访。见庄子已故,便要求为庄子守丧百日。田氏见楚王孙风流倜傥,心中已是十分喜爱,便答应了他的要求。

俊男靓女,整日耳鬓厮磨,自是一拍即合。

又过几日,田氏便与楚王孙拜堂成亲,宾客散后,刚要入洞房就寝时,楚王孙忽然倒地不起。

田氏大惊,楚王孙道,“自幼有头疼病,需要用人脑和热酒吞服,人死后未满四十九天的人脑也可以。

”田氏救人心切,便自己提把斧子劈开了庄子的棺木。

只见庄子从棺材里坐起来,说道,“娘子快去壶热酒来。

”…

原来庄子用道法假死只是为了试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上有永远的婚姻,确没有永远的爱情。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无所谓忠诚,只是诱惑不够大,无所谓背叛,只是筹码不够高。如果人生如戏,我们又何必演的那么逼真。

       庄子休跟随神仙师父修仙未成既回家,在途中遇见观音菩萨变化的年轻寡妇扇坟。询之始知为其夫生前曾嘱其在坟头土干后改嫁。庄子休助其扇干。回家后对其妻田氏说知,田氏斥此女急于改嫁丑行。

       庄子想试田氏,即诈作死去,却化作年轻之楚国王孙来吊丧。楚王孙风流调悦,田氏竟欲嫁之。临合否时,“楚工孙”突然患病,需人脑医治。田氏劈棺取脑,庄子复活,田氏羞而自隘,庄子被观音菩萨点化得道。

渔夫的妻子是一位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主,不实际,眼高手低,最终一切成为泡沫

以前,有一个渔夫捕到一条金鱼,这个金鱼居然会说话。

金鱼和渔夫说,如果把它放生就能满足渔夫愿望。

渔夫的妻子很贪婪,向小金鱼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要求。

老太婆因为自己的贪婪,最终一无所有。

从最初的清苦,继而拥有辉煌与繁华,最终又回到从前的贫苦。

庄周试妻的故事主要讲的是,庄周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个扇坟的女子,问其原因才知道原来是丈夫留下遗言要妻子等他坟头的土完全干了才能改嫁。

庄周回到家把见闻跟妻子一说,妻子对女子急于改嫁嗤之以鼻。

于是庄周想试一试妻子,就假死,后又扮作有权有势的公子过来吊唁,表示很想跟庄周的妻子在一起,在喝合卺酒的时候,这个公子猝然倒地,说需要人脑为药,于是庄周的妻子开棺取脑,发现庄周原来还活着,于是她羞愤自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性是经不起试探的,同时也说明很多人对别人的行为评头论足,结果到了自己这里甚至还不如别人。

庄子试妻的故事乃后人意淫产物。

庄子本齐物,无论生死,他去试探妻子是否忠贞这件事的真实性几乎为0。

如果一定要说这件事说明了什么,只能说后人的意淫能力过于强大,若是真正的庄子知道后人改编的这出剧,恐怕亦会讪笑。

庄子早已看淡人世间的感情,又何必去试妻呢?

这个以假死来考验妻子的故事,是典型的男性单边主义,要求女人从一而终,但却很投和旧式男人的趣味,近代被改编为京剧《大劈棺》,又被搬上银幕,叫《庄子试妻》,是最早的港片。

现在又有美国版的话剧,德国版的歌剧,都叫《庄子试妻》,据说表现的是东方式的夫妻幽默。

庄子对生死的思考,他貌似滑稽却寓意深刻的行为艺术,也化为了笑谈。

原来,庄子“鼓盆而歌”是“行为艺术”,他在淡化甚至消解生死之间的界线,将生死视为春夏秋冬式的季节循环,让人能坦然面对生老病死的烦恼与恐惧,视死如归,回家休息。庄子这种自然的生死观,是大智慧,匪夷所思,于是被后代通俗小说家演绎为很恶俗的故事。

中国人原来没有“彼岸”“天堂”“地狱”等观念,用著名学者李泽厚的话说,生活在一个世界,就是“此岸”,就是今生。人能快乐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最大的幸福。但有生必有死,这个问题,让古人很纠结。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不探讨死的问题,这后来也成了儒学的一个盲点。

海边一栋破旧的茅草屋里住着一对老夫妻,他们无儿无女,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

老头每天出海打鱼,早出晚归,妻子在家纺纱赚钱补贴家用。

有一天,渔夫出海打鱼,撒了好几网,都一无所获。最后一网打上来一尾美丽的金鱼。

金鱼不仅会说话,还开口惊人:我是大海里的金鱼公主,求您把放回大海,我会报答您的,无论您有什么愿望,我都会帮您实现的。

渔夫空手而归,被妻子埋怨。渔夫向妻子说了金鱼的事情,想洗脱冤屈,却迎来更加严厉的指责,因为渔夫什么都没有向金鱼要。

渔夫受不了老婆的职责,向金鱼公主要了新的木盆,愿望实现了。渔夫老婆不满足,又要了新房子。愿望再次实现后,她又想要城堡要当女王。

这些愿望都实现了,这位妻子却想要金鱼公主过来服侍她。这次,宫殿消失了,城堡消失了,新房子没有了,木盆也没有了,一切回到了从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z202306211944095b79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