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满清四大迷案,清朝时期,清成宗多尔衮的四大迷案,你知道几个呢?

爱新觉罗·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崇德元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但仅仅两个月后,顺治皇帝就剥夺了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在多尔衮短短的一生中,可谓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征战四方,入主中原,最后虽未称帝但与皇帝无二,死后竟被封为清成宗,荣耀无比。

无怪乎朝鲜国王看见清朝送来的国书中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便问“清国咨文中有皇父摄政王之语,此何举措?”清朝来使答曰:“今则去叔字,朝贺之事,与皇帝一体云。

”右议郑太和说:“敕中虽无此语,似是已为太上矣。

”朝鲜国王也说:“然则二帝矣。

然而历史上围绕他四大谜团,却成为了历史疑案。

一、未登帝位之谜

多尔衮十七岁开始带兵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和硕睿亲王。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拥立皇太极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继承帝位。

此后,多尔衮独揽大权,先后被顺治封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为什么他不自立当皇帝,却要甘心辅佐小皇帝福临呢?在皇太极去世的时候。

由于皇太极生前也没有指定过继承人,因此各方势力都对皇位有觊觎之心。

当时多尔衮已经是大清一等一的实权派人物,加上功勋卓著,很多满清宗室都支持他自立为皇帝。

多尔衮的主要竞争者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从合法性上来说,他比多尔衮更具优势。

同时,支持豪格的势力也不亚于多尔衮。

两派势力一度剑拔弩张,双方相争不下。

就在最后关头,多尔衮认为自立条件并不成熟,于是提出了一个让各方都能接受的条件:拥立皇太极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继承帝位。

虽然多尔衮在这次帝位之争中没能当上皇帝,不过他因拥立之功而成为了摄政王。

在他大权在握之后。

当时满朝文武都唯多尔衮马首是瞻,当时多尔衮外出围猎或带兵出征时,王公贵族都要列班跪送。

多尔衮在礼仪排场上也开始向皇帝看齐,“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

凡一切政务,多尔衮不再有谦恭请示之举,未奉皇帝旨意,却一律称诏下旨,俨然如同皇帝。

此时的多尔衮,实际权力已经凌驾于顺治皇帝之上。

但他依旧没有成为皇帝。

从种种迹象来看,多尔衮一直都是有称帝野心的,之所以没称帝,主要还是认为时机不够成熟,不敢贸然行动。

但他的一切行为,都在使自己离皇帝宝座更近一步。

同时,多尔衮当时不到四十岁,他当然认为自己还有大把的时间。

最终,多尔衮的生命定格在了三十九岁。

他一生中多次离皇帝宝座都只有一步之遥,但却终究没能实现梦想。

除了无可奈何地抱怨命不好之外,似乎也没有更恰当的理由来解释多尔衮为什么没能当上皇帝了。

二、太后下嫁之谜

孝庄文皇后究竟是否下嫁了多尔衮,乃清初疑案之一,在史学界是争论的焦点问题。

持下嫁说专家的理由: 1、多尔衮自称“皇父摄政王”,无疑是把皇帝置于儿子的地位,如果太后没有下嫁,皇帝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奇怪的是此事却得到皇帝的默认。

2、据朝鲜史料记载,顺治六年(1649年)二月,清朝廷曾派遣使臣赴朝鲜递交国书,朝鲜国王看见书中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便问“清国咨文中有皇父摄政王之语,此何举措?”清朝来使答曰:“今则去叔字,朝贺之事,与皇帝一体云。

”右议郑太和说:“敕中虽无此语,似是已为太上矣。

”朝鲜国王也说:“然则二帝矣。

”这里说明朝鲜君臣也发现所谓“皇父”的奥秘。

无疑是指太后下嫁一事。

3、明朝遗臣张煌言的诗词《建夷宫词》。

但我认为以上三种说法皆不可信:1、传闻的依据之一是多尔衮“皇父摄政王”之称号。

多尔衮既非皇帝,又不是皇帝之父,既然称“皇父”,肯定是娶了皇帝的母亲。

其实,多尔衮的称号,是一步步抬高的。

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也就是顺治被迎入北京再次举行登基大典后,多尔衮因功高被封为“叔父摄政王”。

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有个御史赵开心疏称多尔衮以皇叔之亲而兼摄政王之尊,仪制宜定,“称号必须正名”,他说原来的“叔父摄政王”不合适,“夫叔父,为皇上叔父,惟皇上得而称之。

若臣庶皆呼,则尊卑无异矣,”建议正名为“皇叔父摄政王”,经礼部等议定批准。

到了顺治五年(1647年)十一月,以南郊礼成,颁布恩诏大赦天下,第一条即称“叔父摄政王治安天下,有大勋劳,宜增加殊礼,以崇功德”。

经部院大臣集体讨论,多尔衮的称号定为“皇父摄政王”。

直到多尔衮病逝,清廷的公文中都是这样称呼的,现存清代档案可为确证。

而且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顺治六年(1648年)二月接到的清朝咨文中已称“皇父摄政王”。

从时间上看,这一称号的确定,比传闻太后下嫁的时间早了一年多,因为多尔衮的妻子是顺治六年十二月去世的,传说下嫁是在顺治七年初。

显然,“皇父摄政王”之称号实为崇显表彰其功德,绝非多尔衮真的做了顺治小皇帝的继父;2、太后下嫁之说流传甚广,但在清代档案和史籍中却没有任何记载。

有人认为是因为后来清朝统治者觉得此事不光彩,就销毁了有关档案,删改了史籍中的记录。

这种推断也很牵强,因为我们在当时朝鲜李朝的《实录》中同样也找不到“太后下嫁”的任何记载。

如果太后下嫁是公开的,并且诏告天下,那自然也会颁诏给朝鲜,朝鲜《实录》中肯定会收录,或有所记载与议论。

即使这件事是秘密的,每年几批来华进贡、谢恩及陈奏的朝鲜使臣也会得之街谈巷议,因为在明清鼎革的非常时期,这些朝鲜使节都负有多方收集各种情报的任务,回国后要向国王报告,其《实录》中载清朝之事甚详,就是这样得来的。

在清初很长一段时期,朝鲜看不起清朝,认为他们是未开化的夷人,对清朝抱有敌意,在其《实录》中常见对清朝的不满和蔑称,在公开场合奉清朝正朔,但其官员告身等内部文件却只署年月而不书年号。

如果太后下嫁实有其事,朝鲜必然载之史册,事后也不必有删除销毁之举;3、张煌言确实写了那首《建夷宫词》,但不能奉为信史。

张煌言本为抗清名将,后来兵败被俘,誓不降清,惨遭杀害,他的许多诗文都是表明反清复明志向的。

或许,顺治七年正月,多尔衮娶了其侄妇肃亲王豪格之妻也姓博尔济吉特氏,与两宫皇太后同姓,而且是孝庄的妹妹,以讹传讹,张煌言听说后,就信手写入诗中,甚至有意歪曲,借以讥讽贬斥清宫没有伦理道德,也未可知。

总而言之,“太后下嫁”这桩疑案虽广为流传,却没有任何的证据。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即使贵为国母皇太后,也免不了流言非议。

三、突然暴死之谜

顺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行猎时坠马跌伤。十二月初九(公元1650年12月31日),多尔衮薨于古北口外喀喇城,年三十九岁。多尔衮戎马一生,怎么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坠马跌伤而要了性命呢?

明末清初谈迁的【北游录】记载:顺治七年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堕马受伤,膝受重创,涂以凉膏,太医傅胤祖用错了药。

至十二月初九日卒于喀喇城(在旧热河境)。

用错了药?大家都知道多尔衮已经俨同皇帝,太医又是在医学领域的佼佼者,怎么会用错药呢?也许多尔衮的死,就是一场有预谋的政治暗杀。

政治舞台的幕后,隐藏的是鲜血淋漓的残杀,以权力争夺为中心内容的宫廷矛盾。

在多尔衮死后不久,他的贴身侍卫苏克萨哈就多尔衮的贴身侍卫苏克萨哈向顺治皇帝递上一封检举信,揭发多尔衮生前曾与党羽密谋,企图率两白旗移驻永平(今河北卢龙县),“阴谋篡夺”;又说他偷偷地制成了皇帝登基的龙袍服装,家中收藏着当皇帝用的珠宝。

顺治皇帝召集王爷大臣密议,抖数多尔衮的罪状,剥夺多尔衮的封号,他的母亲及妻子的封典全都被削夺了。

随后,身为贴身侍卫的苏克萨哈却没有受到任何处理,还加官进爵,在顺治死后,还成为四辅臣之一,使人们不得不产生怀疑苏克萨哈是否与多尔衮的死有关?

四、死后掘墓之谜

在多尔衮死后的第十七天,清顺治皇帝追尊其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葬礼亦完全依照皇帝的规格办理。

顺治八年(1651)正月,多尔衮夫妇又以义皇帝、义皇后的身份享太庙。

同年二月,清顺治皇帝却宣布多尔衮的十四条罪状,追夺一切封典,毁墓掘尸。

让人产生了疑问?是什么让顺治帝这么大的转变呢?要想知道顺治为什么这样做?看看多尔衮生前是如何做的就知道了。

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多尔衮被封为叔父摄政王后,俸禄、冠服、宫室之制均超过一般亲王。

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多尔衮称“皇叔父摄政王”,重新规定了各项仪注,如跪拜等等,几同于皇帝。

顺治四年,他又根据群臣的意见,元旦朝贺时不再对福临跪拜。

到顺治五年十一月,又“加皇叔父摄政王为皇父摄政王,凡进呈本章旨意,俱书皇父摄政王”。

至此,他的权势地位已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多尔衮大权在握,“凡一切政事及批票本章,不奉上命,概称诏旨。

擅作威福,任意黜陟。

凡伊喜悦之人,不应官者滥升,不合伊者滥降,以至僭妄悖理之处,不可枚举。

不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办事,竟以朝廷自居,令其日候府前。

大家可以看到,多尔衮生前,看似荣耀无比,一步步的登上权力的巅峰,但却是一步步的给自己挖坑。

顺治帝默默的忍受着多尔衮的嚣张跋扈,当多尔衮突然死去,也许顺治帝还没想好下一步如何做?也许多尔衮集团的力量依然很强大,不得已在当多尔衮的灵柩运回时,亲临东直门外5里相迎。

其连跪3次,亲自举爵祭奠而痛哭失声,并追尊其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葬礼亦完全依照皇帝的规格办理。

但当多尔衮集团的其他人员处置之后,便将心中攒积多年的怒火,如同火山一样喷发出来,不仅撤去其帝号,而且命人毁掉位于今北京东直门外多尔衮之陵,掘墓、鞭尸。

这一切,也许是多尔衮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多尔衮一生南征北战,战功卓著,在他的领导下,清朝入主中原,统一全国,辅佐年幼的顺治帝建立清王朝,是清开国的第一大功臣,但最后却被顺治掘墓鞭尸,身败名裂,实在可悲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z2022110802100651c7.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