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为什么正月十六“转黄河”?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和《封神榜》有关

“转黄河”又名“九曲黄河灯”,历史非常悠久,据说起源于西周时期,最初是古人排兵布阵的战法,流入民间后,逐渐成为一种拜神祈福的娱乐活动,携老带幼入阵出阵,借助阵法内含的神秘力量,保佑一家平安,来年幸福安康。

按照规矩,主持阵法必须是“黄河阵古图”的传人,选址河滩或者闲置农地布阵。

“黄河阵”以木桩为阵,每根木桩高约一米,全阵共有三百六十五根,木桩上放一个陶瓷灯碗,注入菜籽油或香油,用火点燃,彻夜不熄(如今改良为灯泡)。

这些按照古阵法布局纵横排列,以布条相连形成九曲连环的通道,既盘桓进退,又深奥莫测。

阵中央有一根高大的木桩,高度一般在五米以上,这是阵眼,据说是姜太公坐镇指挥的位置。

在进口和出口处都会用松柏枝扎一个拱洞牌楼,悬灯结彩,横匾大书“春游黄河”四字,两侧楹柱上张贴春联。

民间流传着一首谜语诗,形象地描绘了“黄河阵”的雄伟气势:

“四四方方一座城,住着三百六十兵,天天晚上来操点,个个头上甩红缨。”

“转黄河”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在民间有两种传说。

第一种说法是,“转黄河”起源于西周时代,和《封神榜》有关。

赵公明下山,助纣为虐,结果被姜子牙派出的陆压道人斩杀,赵公明的师妹云霄等三霄道姑为给赵公明报仇、摆下九曲黄河阵,将玉虚门下的十二位真人,全部用混之金斗压入此阵。

无奈之下,姜子牙上昆仑山请出祖师元始天尊,这才破了“九曲黄河阵”,灭绝了赵公明的三姊妹。救出了遭劫的玉虚门人,让他们回去各自重新修行,以求返本回元。

人们为了纪念这件事,也摹仿古人摆起“黄河阵”来。认为能从阵内转出来,象征解除了患难,得到了平安。

第二说法,和战国时期孙膑、庞涓有关。

民间传说,庞涓和孙膑是师兄弟,然而庞涓心胸狭窄,嫉妒孙膑的才华,处处与孙膑为难。孙膑无可奈何,就摆下了一座“黄河阵”,对庞涓说:“你若是能破了我的黄河阵’,我就拜你为师;你若是破不了我的阵,以后握手言和。”

庞涓不知道“黄河阵”的深浅,一心想压倒孙膑,就满口应承,大摇大摆进了黄河阵。没想到进阵之后,正转、倒转、左转、右转,一直转了七七四十九天,也没转出来!

庞涓只好口头认输。后来,人们为纪念孙膑困庞涓这件事,也都仿做起“转黄河”的游戏来。

不管“转黄河”起源于哪种说法,都来自古代战争,既和排兵布阵有关,也和神话传说有关,所以即便如今成为了一种民间游戏活动,依然存在着放炮操练等军事活动,还带有几分神秘色彩。

并“转黄河”活动从十四日晚开始,但这一天只是摆设,不准参加,因为民间传说,要先给鬼神娱乐,也就是常说的“鬼转人不转”。

据说,在这一天,鬼魂会聚集在阵中央高杆下,所以在民间,上年纪的人会在这天晚上进阵烧纸祭拜仙人。

过了正月十四,常人就能进阵了,活动一连持续三天,而正月十六日是整个活动最为热闹的日子,全村男女老少白天黑夜都结伴转阵。

到了夜里,阵法开启的灯光,犹如群星闪烁,与天上的明月遥相辉映。

主持阵法的传人指挥各家各户依次入阵,期间燃放鞭炮,敲锣打鼓,声音震耳欲聋,传出五里地之外。

黄河阵别看占地不大,但曲里拐弯,全部走完大约有两里地,人们扶老携幼缓缓行走,一路谈笑风生,祈求神明保佑一年健康幸福。

据说,在“转黄河”时,大家都要抓一把苞谷粒放在口袋里,一边转一边撒,把这些苞谷粒看做霉运及病患,扔在阵里,可以保证一年到尾不生病招灾。

抛开“转黄河”其中的封建糟粕不谈,九曲黄河阵如今是人们祈求平安幸福的场所,追求更加文明、富裕的象征,作为民间文化的一朵奇葩,必将代代相传,成为永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史册号网友观点:各地民俗各异,共同愿意都是期求和平,健康,国泰民安!

抛开“转黄河”其中的封建糟粕不谈,九曲黄河阵如今是人们祈求平安幸福的场所,追求更加文明、富裕的象征,作为民间文化的一朵奇葩,必将代代相传,成为永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z2022102520540742b1.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