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夏朝的代表性物品,三大古文明标志?

金属工具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是促使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文明,是历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

“城市、文字、青铜器”是学术界公认的古代文明形成的三大标志。国外一些学者更是将文字的出现作为界定文明的重要标志,即通常把文字出现后的历史称之为人类文明史。

由是,二里头文化(夏朝)到底有没有文字,成了困惑世人的不解之谜、学术界探讨已久的热门话题。

华夏文明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华夏文明"中的"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华夏也称“夏”、“诸夏”,又称为“诸华”,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朝代(夏朝)的自称。

夏,大也。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一也。

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

总的来说,华夏文明以礼乐为制度、易经八卦、丹书朱文、上古汉语为源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历史上一脉相传。

良渚文明

对于华夏文明,在地理位置上主要为中原一带或者说黄河流域的文明,包括了今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等地。

而就良渚文明来说,则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也即今江浙等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文明。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良渚文明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250——4150年。

在中国众多璀璨的远古文明中,环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是一颗非常耀眼的明珠。

古蜀文明

古蜀文明,是指从远古时期到春秋时期早期,产生于我国今四川地区(包括四川省和重庆市等地)不同于中原文明却又与中原文明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古文明。

目前留存的遗址主要有成都金沙遗址、三星堆遗址等。

与华夏文明、良渚文明并称中国上古三大文明。

其中,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一般认为,金属工具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按照文明发展的程度,学术界将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四国排在首位,号称"四大文明古国"。

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中国长城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 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 ,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

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 。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

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

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 (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 ,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 ,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

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已知的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

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夏朝的存在性始终无法被证实。

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遗迹,不过仍在寻找确凿的依据来釐清。

夏朝的历史有些朦胧,都只是一些个片段而已,出土文物相对也较少,所以世界上的考古专家目前并不认可中国的夏朝,那么,夏朝到底是怎样一个朝代呢?

其实夏朝是确实存在的,夏朝存在的方式与人们的想像不同,夏朝的疆域范围很小,为啥夏朝有传说于世呢?只是因为夏朝在当时的众多国家里面比较强大的缘故。

夏朝就是一个大的部落,其存在就是现在的运城地区,主要都邑在现在的夏县和运城城区一带。在夏朝以前就是尧舜禹时代,这个时代称为华时代,也称华朝,和后面的夏朝合起来统称华夏。

夏朝是一个伟大的过渡王朝,是原始部落过渡到具有国家雏形的一个朝代,所以这个朝代比较混乱,统治中心流动性比较大,保留下来的东西微乎其微。因为各个地方的部落都在转型成为国家,几百年来终于发展到了商朝的国家模式:联邦制国家模式。

夏朝的核心区域就是运城,直到成汤在夏县胜利后,终于结束了夏朝的统治,政治中心也就离开了运城。中条山的铜矿开发也相应转移到了其他地方的。

此时的夏朝创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确立了华夏民族的雏形,而夏朝的统治者却来自于甘肃宁夏一带的小数民族,他们将启的后代代替了,直到夏朝后期,他们才将华文化全部吸收,所以下文化的缺失其实是一种民族融合的过程。

夏朝(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既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可信的朝代,夏朝国号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夏国号的意思,从古到今出现过十几种说法,其中最为传统的、最为普遍的说法,见于《说文解字》,它是中国的第一部字典,作者是东汉的许慎,夏字的解释是这样的:“夏,中国之人也

从交、从页、从臼。

臼,两手.交,两足也。

”甲骨文“夏”有三个部分组成,上部是“页”(读xie),它指的是人头。

两边象手一样(读ju),下面是(sui)是脚的意思。

在《说文解字》里的“夏”,是居住在中国的人,称夏人,夏人有头、有手、有脚。

这不是中国之人独有的特征,而且许慎说,夏为中国之人,其实夏朝还没有出现中国这个名号,中国名号确见于西周武王时期,也可能出现于商朝,既然如此夏国号到底什么意思呢?

要想明了这一点,最好能找到“夏”字最初的写法,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没有看到公认的夏朝的字,但是晚一些的字是有的,这就是商朝的甲骨文,非常幸运的是在商朝的甲骨文中,找到了一连串这样的字,其实他一个字的不同写法,文字发展的早期,一个字有不同写法是正常的,象形稍微有一点差距也是正常的。

这个字象什么,学者解释很多,有人说是蟋蟀,有人说是天牛,有人说是蝗虫,还有其他说法。

其中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些字都是画的蝉的象形,也就是知了的样子,它就是春夏秋冬的“夏”,主要有两点理由:1、形似。2、义合。

形似:商代的甲骨文有很多象形字,不是图画,象形就是把字,要指代的事物的特征把它表现出来,比方说要表现牛,就画一个牛头,要表现羊,就画羊角,按照这个原则,去认甲骨文上很多字,就能判断出来。

具体到蝉,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它有触须,宽宽的额头,另一个特征是网络状得、纱一样的薄翼,这一批字已经具备了这两个特征。

义合:蝉在夏天是常见其形,唱闻其声一种昆虫,作为夏天的特征之一,确实可以用蝉来表示夏天,甲骨文的“春”字,表示的草出生的样子,“秋”是庄家成熟的样子,“冬”是枝果折落的样子,“夏”是蝉的意思。

表示四季的,都是用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来表达的,具体到夏,就是在夏天里叫着得知了,这也符合我们所说的蝉鸣夏的意思。

时代早于夏朝的辽西红山文化中,江南良渚文化中,已经有了玉蝉,可能当时人们意识到了,蝉——蛹,这种周而复始的,不断循环的神秘现象有关系,这种神秘现象,无疑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不断。

在商周时代,在青铜礼器上,大量地雕缕蝉纹图像,按照清朝冯云鹏兄弟所写的《金石索》的解释蝉纹的意思是取居高饮清之义。

两汉时期,在丧葬的仪式中往死者嘴里放玉蝉,以寄托生命如蝉,获得再生的希望。

从很久远的时代,蝉能够蜕变、转生,蝉处于污秽而化成高洁,蝉居高而鸣远,蝉饮露而清高等等,已经逐渐的丰富和明显了起来,如此我们可以推断,启以蝉形的夏字作为国号,大概正是看中蝉代表这些神秘而美好的意义,反映了启仿佛秦始皇帝嬴政那样,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愿望。

也可以反映全新意义上的,确立了世袭制的夏朝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崇高地位。

那个君王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延绵不绝、世代永存、居高鸣远呢?

展开全部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

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早在大禹治水之后,由于大禹深受拥护,根据“禅让”制而做了舜的继承人。

他在位时,曾经将当时的中国划为9个州,这大概就是“九州大地”的来历。

大禹还制定了各种制度,为夏朝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权位。

启在与伯益争夺权位的斗争中获胜,而且杀死了伯益。

而伯益本来是大禹按照禅让制选定的传位的对象,启的即位,打破了禅让制,成了历史上王位世袭继承制的开端。

也就是“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启在位期间,完成了夏朝的建立,而且使夏朝走上了鼎盛时期。

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

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将夏朝定性为一个奴隶制国家。

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王朝,依据史书记载,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

此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所以其文化及文明程度高于新石器晚期文化。

美国历史学会最新出版的高校教科书《新世界史》(杰里.本特利编著)已经对夏朝经济生活和社会形态做了全面详细的论述和承认。

由于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遗址的出现,历史学家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便是夏朝遗存。

对夏王朝记载比较多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据《史记》记载,夏王朝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初到公元前16世纪初,前后大约有500余年,经历了5个世纪,有17个帝王先后作为统治者。

但是由于迄今为止在考古学上还没有找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文字依据(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出于商朝),因此其真实存在性没有得到正式确认。

但许多中国历史学家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便是夏朝遗存。

他在位时,曾经将当时的中国划为9个州,这大概就是“九州大地”的来历。

夏朝统治的范围大约以今天河南省的西部为中心,北到河北,南到湖北;东到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的三省交界处,西到山西南部。

可是,启死后,继承王位的太康在东夷族的进攻下丧失了权力,经过3代的争斗,直到少康继位以后夏朝才得以巩固稳定。

这就是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的过程。

以后的统治者都善于控制东夷,或是同东夷搞好关系。

可是到了桀统治的时候,却一味地讨伐边国,耗费了大量财力。

而且,桀是一个昏庸无能、贪图享受的暴君,残害百姓,重用奸佞。

在夏王朝陷入内外交困时,商汤对它进行了讨伐。

桀被商汤战败,被放逐以后就死了,夏王朝被商朝所取代。

夏王朝的各种制度和经济文化上的发展,尤其是在农业生产、铸铜技术、天文历法等方面的进步都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由于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所以,长期以来对其了解还主要依赖古代文献的记载,包括夏朝的国王、官吏、军队以及刑狱情况。现代以来,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遗址中大型宫殿、墓葬以及许多青铜器的出土,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作为奴隶制的晚期部落联盟夏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

夏朝都城位于安邑,即现在的山西省运城市夏县。

直至夏的最后一个国王桀,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桀虽然有智有勇,但很残暴凶残,杀人成性,加上酗酒好色,劳民伤财,残害百姓。东边的商部落便趁机骑兵伐桀,灭掉了夏朝。

夏自禹至桀,历十四世十七王,存在了将五百多年时间。

夏朝(约前2070~前1600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

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

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

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最后一位夏朝统治者桀只顾自己享乐,不顾民众疾苦,大约在前1600年,商部族首领汤率领着方国部落讨伐桀。

灭了亲夏部族韦、顾、昆、吾后,在仓皇与桀开战。

汤的势力大,桀抵挡不过,边逃边战,最终败于有娀氏旧址。

桀逃至鸣条(今山西安邑),汤追之,又在鸣条展开了大战。

桀再次被击败,被汤放逐于历山(一作鬲山),与末喜氏同居,最后又跑到了南巢之山(今安徽省巢湖市 )并死于此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政权夏朝 ,共传13世、17王, 历时472年, 公元前1600年灭亡。

铜的化学性质最稳定,冶炼最容易,所以人们先炼出来的是铜

铁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冶炼比铜难,所以后炼出来的是铁

铝的化学性质比前两者更活泼,冶炼更难,最后应用的是铝

自然界中获得的最大的天然铜重420吨.

在古代,人们便发现了天然铜,用石斧将其砍下来,用锤打的方法把它加工成物件.

在我国,距今4000年前的夏朝已经开始使用红铜,即天然铜.

3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从铜矿取得铜的过程.

在自然界,游离态的铁只能从陨石中找到,分布在地壳中的铁都以化合物的状态存在

铁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但人类发现和利用铁却比黄金和铜要迟.

由于铝的活泼性强,不易被还原,因而它被发现的较晚.180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创建电池后,1808~1810年间英国化学家戴维和瑞典化学家贝齐里乌斯都曾试图利用电流从铝钒土中分离出铝,但都没有成功.1825年丹麦化学家奥斯特发表实验制取铝的经过.

同最容易冶炼 他的活动性较弱,拿木炭混合烧一下就出来了,而铝活动性太强,无法用火冶炼出来,铝只能电解,这就是当初铝比黄金还要贵的原因.

汉朝的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界

汉朝在科学技术,文学,历史,社会制度,军事等等各方面都很强,汉朝当时的科学技术已经远远领先于世界,有的技术比欧洲领先1000左右.

我觉得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尤其是现代社会;

虽然在冷兵器时代科学技术对军事的贡献不多,但当时科学技术对老百姓的生活来说贡献巨大,也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巨大,这充分说明了汉人的聪明才智,这样的科学文明在唐朝和宋朝继续被延续,可惜后来遭到了破坏,没有继续发展和创新,基本停滞不前,而后来很多技术传到了欧洲,这也是导致欧洲工业革命开始的原因之一.

1、思想成就:“龙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继承和发展了夏商文化的一个部分,是炎黄先祖所尊崇的图腾。夏朝、商朝之后,龙凤的形象在华夏民族的心理上越来越伟岸丰彩,诗词歌赋、器皿饰物无不体现出龙凤呈祥的吉瑞之象。

2、文学成就: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蔡邕的《述行赋》等是这方面的名作。他们的创作突破了大赋原有的体制,对以后魏晋时期的抒情小赋和唐宋时期的散文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 生活成就: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张骞奉命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陆路通道,成千上万匹丝绸源源外运,历魏晋隋唐,迄未中断,史称“丝绸之路”。

4、艺术成就:汉代的艺术活动,继承和发扬先秦多种形式艺术与技术的基础,造形意识从萌芽逐渐趋于成熟;西域与佛教外来艺术的传入,更丰富汉代绘画与雕刻的题材与技法,表现出极高的原创性 。

5、科技成就:西汉时期已经开始使用丝絮和麻造纸,是纸的远祖,而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造纸术成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东汉张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够预报地震的候风地动仪。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y202404051408134563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