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名片简约设计,手稿 | “天价“名片

特约撰稿人:中国民俗收藏家、全国纸品收藏联盟副主席牛双跃

1990年著名的索斯比拍卖公司就以145万美元的惊人记录拍卖了伟大的戏剧天才莎士比亚亲笔签名的名片,被称为世界上最名贵的名片。

名片的历史

名片收藏在我国早已有之,可以说,自她出现,就有人对她情有独钟。我国著名文史掌故专家郑逸梅就是一位很出色的名片收藏家,他不但收藏了许多社会名流如康有为、谭嗣同、曾国藩、叶德辉等名人名片,还收藏了他们的亲笔札语。如今,名片收藏之风已在我国蓬勃兴起,成为很有影响的大众收藏。

***生前一直珍藏着***给他的一张名片。现这张名片保存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它的来历可以上溯到1945年***和***重庆相逢。

1945年8月,***、***和***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和平谈判。

***对中共代表团和的到来由衷表示欢迎。

早在大革命时期他就与中共党员频繁接触。

他翘首企盼国共两党“化干戈为玉帛”,携手共建民主统一的***。

8月28日代表团飞抵重庆,***鉴于环境不便前往,特派夫人去机场迎接。

而***等风尘未洗,立即去看望了他。

***感动之余决定回拜。

30日下午他带着女儿去***的临时住所——重庆桂园***军政部部长***公馆,不意毛三人因事外出,但特地给***留下各自的名片,***的名片是他亲自用毛笔书写的。

***在***、***的名片背面分别写上“卅日下午四时住张部长公馆”,并把这三张名片贴在当天的日记页中珍藏起来。

第二天,***与***和各界代表集会并赴宴,***深深为中共对和平谈判、民主建国的诚意打动,夜不能眠并赋诗一首。

名片属特殊档案,亦是礼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史书记载,名片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清人赵翼《陔余丛考》卷“名帖”条有详细考述。

原来它的形式、尺幅、质地、风格以及在称呼上,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

在秦汉时期它被称为“谒”(谒见之意,即拜帖);后来称为“刺”;唐朝称为“膀子”;宋代谓之“门状”;元朝叫“名”;明朝唤为“名帖”;到了清代又称之为“名刺”,也称作“名片”。

随着现代信息商品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名片作为一种方便的交际工具,不但在款式上有了质的突破,在材质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纸质之外,另有黄金、白银、不锈钢、光纤维等,真是美在传情处,“贵”在不言中。

名片的收藏价值

名片的收藏价值取决于名片艺术的本身。越是古老的名片,越是名人的名片,越是特殊材质的名片,越是签名、题语、稀少的名片,就越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1990年著名的索斯比拍卖公司就以145万美元的惊人记录拍卖了伟大的戏剧天才莎士比亚亲笔签名的名片,被称为世界上最名贵的名片。

另外,一些制作比较特殊的名片,也会成为收藏界的佼佼者。如:清朝政要李鸿章出使美国期间而特制的一枚2米长的名片,被世人称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名片。

清朝时期高丽宰相李银为求索“杨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字画而呈来的高40cm、宽16.5cm、厚1.7cm的名片,被称为世界上体积最大的名片。

日本三菱公司别出心裁,用厚1.5微米,重一克的纯金制成了豪华型装帧礼仪名片,被称为世界上最贵重的企业名片。

著名作家冰心老人96华诞特制的立体仿竹紫砂名片,由于构思奇妙,材质考究,手工雕刻,所以被称为世界前所未闻的名片。

而当今最大的名片是被社会誉为“当代活板桥”的著名秦砖汉瓦收藏家王一新先生的名片,该名片长26cm、宽18cm,整齐排列着48个职务,并配以图片、手稿、瓦当和化石的拓片,被世人称为“名片王”。

扑克名片,亦作名片扑克。

即是名片形式的一种演变,亦是其扑克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和具象的升华。

名片扑克的种类虽颇为稀少,但其外形却见有长方形、菱形、扇形等多种。

就其收藏而言,如若得到一副名片扑克,并不难,但要得一副全部签名的扑克名片,却不那么容易。

笔者自1999年始集《收藏家》名片扑克的大签名,后又相继开始了《中国票券收藏家风采》扇形名片扑克和其它方形名片扑克的签名收集,然至今日不但拆散扑克十余副,且无一集成,由此可见,集成大全之艰难。

因此也就注定了,名片扑克,特别是签名之大全者,其市场价值该当深具巨大投资潜力。

目前,在名片收藏家族中,早期名片已很难寻觅,一般都在万元以上。

明清以后的名片较为常见,但也要百元以上。民国的名片一般价值在50元左右。

当代的黄金名片一般都在1500元上下。

近年来港澳地区较为流行的光导纤维名片和音乐名片,正常成交价在50元左右。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名片收藏界最难寻觅、价格也是最昂贵的当属名人签名名片,这些名片可遇而不可求,往往一枚名片就是一段难忘的故事。

而有的名人由于种种原因不去制作名片,你去索要,他随手就地取材,不拘形式地制作一番来送与你,这样往往巧夺天工,其价值更无法估计了。


多宝笑谈,谈笑古今,请多多支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y20240321191006aad2.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