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中国历史哲学书籍,中国历史哲学经典著作推荐?

1、《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

2、《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

3、《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1、《周易》

古老中国人早在《周易》就开始了人生意义问题的探究。《周易》的哲理,不像古希腊哲学,把世界的意义理解为自然的本原,而把意义归结到人生进路的辩证关系上面。《周易》 不把哲学重心放在追问世界本原物,而在人世间的命运,在于追问人生的吉凶祸福上面。

2、《论语》

孔子的《论语》被西方人称为中国人的“圣经”。

《论语》的精华只有一个“仁”字。

仁的具体内容是“忠恕”,仁的具体表现是“克己复礼”,行“中庸” 之道。

仁的最高境界即为“成人”。

而达到成人的惟一途径就是学而不止,自强不息,死而后已。

可以说,孔子思想从头到尾都体现着一种人文精神。

无论是从个体人生还是从人类社会的角度上讲,《论语》 都有其巨大的贡献。

3、《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

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4、《庄子》

《庄子》一书在战国诸子百家中占有重要地位,历代归于道家,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世间、出世间的重要观念法则和人生修身养心之道,是中华文化最伟大不朽的经典之一。

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

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

1、中国古代哲学拥有丰富的哲学体系,包括道家哲学、儒家哲学、释家哲学以及法家、墨家等等学派哲学,共同构成了中国经典哲学体系。

2、在道家哲学方面,代表的哲学著作有《道德经》、《管子》、《列子》、《庄子》、《淮南子》、《抱朴子》等等。以《道德经》为例,提出了道法自然的思想,至今,这一思想对整个人类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3、在儒家哲学方面,代表折哲学著作有《大学》、《论语》、《孟子》、《荀子》等等。以《论语》为例,提出了“仁”的核心思想,成为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和个人普遍追求的思想状态。

4、在释家哲学方面,代表的哲学著作有《心经》、《百喻经》、《金刚经》、《六祖坛经》等等。以《心经》为例,提出了人生性悟,在全世界哲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5、此外,还有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思想、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以《公孙龙子》为代表的名家思想,以《传习录》为代表的王阳明心学思想,以及《菜根谭》等为代表的处世哲学等等著作。

1、《四书》

 二、《易经》 

3、《书经》

 四、《诗经》

 五、《礼记》 戴圣编 著

6、《左传》 左丘明著

 七、《老子》 老聃著 

8、《墨子》 墨翟著 

9、《庄子》 庄周著 

10、《荀子》 荀况著 

1、世界名人百传:十大文豪

2、中国历史哲学智慧

3、中国哲学十讲

4、思想的爆发力

5、经典国学必读:国学之史学精粹

6、曾国藩经典国学合集

7、经典国学必读

8、北大哲学课

9、新青年文选

10、东晋门阀政治

历史类:丝绸之路(以经济为线讲述的大历史)枪炮病菌与钢铁(挺适合现在疫情看的,从环境的角度讲述了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发展的过程与不同)。

哲学类: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哲学的故事;中国哲学史

可以大致了解下哲学的发展,看你喜欢哪个人的观点,或者是哪个观点比较好奇可以再去专门看看。

推荐历史研究,中国哲学简史,理想国,历史的观念,西方哲学史,明朝那些事儿,万历十五年,苏菲的世界,历史与阶级意识,真理与方法,曾国藩家书,资治通鉴等书籍。

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有:

《周易》、《诗经》、《道德经》、《论语》、《庄子》、《孟子》、《史记》、《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

《周易》

群经之首, 学会顶级思维模式姬昌(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

《周易》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周易》将中国文化引向了“天人合一”的大方向和终极高度。普通人以为只有卜筮之用。其实周易最伟大的正是它的太极、阴阳、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符号系统。通过研究卦爻符系统中的位置、关系、转换等去理解体悟其中的高明哲理和人事之道,才能真正体会其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诗经》

中华诗经瑰宝,领略诗歌魅力. 作者不详收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诗经》不仅创立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有形的历史阶段——四言诗,且这种体式影响波及了后世各代的诗歌创作...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思无邪,这正是诗情的本质。

夫子又说:“不学诗,无以言。

”不读《诗经》,言语不能从粗鲁变得文雅,文化无法从粗野上升到文明,又说出了诗情对于人心的滋养、对人群的教化之用。

《道德经》

万经之王

大道至简,悟在天成老子 (春秋生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道是道理、规律、理论之类,名是名称、语言、符号系统。有什么样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就能认知和表述什么样的道。读《老子》,便是读那份道、德一体的天人合一之境

《论语》

儒家经典著作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孔子

(春秋公元前551-前479)

《论语》作为记载孔子思想和言行最为权威的一部著作,是儒家学派和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

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庄子》

道家经典著作

感悟人生智慧

庄子

(战国约公元前369-前286)

《庄子》庄子所著,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

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

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

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

《孟子》

心志统气

孟子 (战国约公元前372-前289)

《孟子》为孟子所著, 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孟子认为现实世界是道德的世界,而道德根源背后的标准,便是天。

天表现于人,便是性。

人若能有足够修养,便能知天,达致天人合一.《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史记》

二十四史之首

读史明智, 司马迁 (西汉约公元前145-前87年?)

《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榜样,仿效这种体裁修史相继而起。

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六祖坛经》

禅宗经典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慧能 (唐代638-713)

《六祖坛经》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弟子法海等集录的一部禅宗经典之作。

它完整记录了慧能的一生事迹及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

全书没有一点宗教色彩,说的全是般若之智和禅宗妙谛。

是一部纯粹而上乘的大智之作。

《六祖坛经》的问世是南禅顿教形成的标志。

它的出现是佛教史上的一次革命。

《六祖坛经》倡导人间佛教,主张和谐相处的思想和传统,为营造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支柱。《六祖坛经》的禅文化还是联结海内外、教内外的特殊纽带.

《近思录》

儒家思想代表作

明天理,正道统

朱熹 ( 南宋1130-1200)

《近思录》是南宋朱熹所著, 此书按照朱、吕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然后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近思录》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文化发展成熟的理论形态,代表着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水平;对当今的教育者、读经者均有指导意义、借鉴价值;读经当然不应舍弃之。

《传习录》

哲学著作

修身养性

知行合一

王阳明 (明代1472-1529)

《传习录》是哲学著作,明代王守仁所著,世称阳明先生。

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

“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传习录》包括了王学所有重要观点。

知行合一、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意之所在即是物、格物是诚意的功夫等观点,强调圣人之学为身心之学,要领在于体悟实行,切不可把它当作纯知识,仅仅讲论于口耳之间。

《传习录》集中反映了王阳明的心性之学,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直到当代,王阳明的思想在当代新儒家中仍有其深刻的影响。在社会飞速发展,欲望和内心无法相互妥协的今天,研读传习录,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x202405050952091288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