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望夫石的最经典的故事,桂林望夫石的故事谁知道啊?

关于望夫山有多种传说,其中一种是:相传,曾有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刚出生的孩子撑船路经此地时,船不幸搁浅。

眼看口粮只剩下最后一斗米,丈夫于是爬上山顶四处了望,以便发现救援的船只。

一直守在那里,始终未能等到,心一急便化做一块石头。

妻子见丈夫久去不回,便背着孩子上山寻找,刚走到山腰,望见丈夫已变成石人,顿时伤心欲绝,一同化做石头。

清代诗人李秉礼曾赋诗:江头望夫处,化石宛成形。

两洗髻鬟湿,烟横黛眉青。

离魂悲壮宇,积恨感湘灵。

何事远游客,征帆去不停。

还有一种说法是:以前,有一对撑船为生的夫妻,正值数九寒冬,他俩逆水行船,倍受辛劳。

傍晚,夫妻俩泊船江边,遇到一个老妇人,拖儿带女的来向他们讨米。

夫妻俩 见她们实在可怜,就把仅有的一斗米送给了老妇人。

夫妻俩断粮后,只盼上下游有船往来接济。

可那时偏偏没有往来船只。

正是 屋漏更遭连夜雨。

于是,丈夫便天天爬上山去了望船只。

有一天,妻子见丈夫久不下山,就上山去找,结果 发现丈夫已被大雪冻僵,饿死在山上。

妻子一急,也死在丈夫身边。

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对好心肠的夫妇,就把他们泊船的地方称作“斗米滩”。

后来夫妻俩化为石头,人们便称 丈夫为“仙人石”,妻子为“望夫石”。

1、相传在4000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连续发生特大洪水。黄河改道南流,夺取了淮河中下游河道,黄河夺淮入海使得整个民族陷入空前深重的灾难当中。人们一致推荐有治水传统的夏族首领鲧也就是禹的父亲主持治水。

2、禹继承父志,决心根治水患,造福黎民,禹娶了涂山氏女,婚后不久便离家治水去了,一别十三年不回家园。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他开渠排水、疏通河道,把洪水一路引向了黄海。为了疏通淮河,禹劈开荆、涂二山,从此这两座山便夹淮河而对立了。

3、而此时他的妻子涂山氏也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从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佳话就此流传。

4、涂山氏女日夜向丈夫治水的方向远眺,但望穿秋水,也不见禹的归来。她朝思暮想,最终精诚所至,化作一块望夫石,端坐在涂山的东端,后人把它叫做启母石。而涂山氏女这一望,就望了4000多年。

相传古时,夏河湾湖边住着一对贫穷而又恩爱的夫妻,过着男耕女织的农家生活.因外敌入侵,丈夫应征入伍.妻子每天都爬上家屋后的山上,盼望丈夫能回来.年复一年,结果等到的却是丈夫的死讯.她大哭过后就坐在了山上,长久望着丈夫出去的方向,最终化成了一块石头——“望夫石”

望夫石的典故是关于夫妻的故事。

传说古代有女子送丈夫远行,站在山头望夫归来,竟至身化为石。这种传说在许多地方都有流传,如辽宁兴城有传说是孟姜女化的望夫石,湖北武昌、宁夏德隆、江西分宜等等也有托名的望夫石。后以此典表示女子对丈夫的坚贞和思念。

-

广东肇庆望夫石位于西江羚峡之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渔夫为了谋生出海打鱼,不料遇上狂风暴雨,船只覆没了,人也没能回来,他的妻子站在高山上等他,日复一日,沧海桑田,她便成了化石。

相传很久以前,广东有条村庄,住着一对十分恩爱的年轻贫苦夫妻。男的叫黄十五,婚后一年,生了一个孩子,活泼又可爱。就在这一年,这一带遇上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黄十五为了养活妻儿,只好离家外出谋生。他听说广西容易赚钱,便伙同几个乡里一齐前往广西。

去广西的头几年,黃十五还有些钱寄回家,以后便音信全无了弄得十五娘在家里日夜牵肠挂肚。等十五娘托人四处去寻他,他才寄了一封信回来。信中诗句十分特别、十五娘读了全然不解,便找同村的一位老学究请教。这老学究花了半天工夫,才把信的意思弄懂了,于是读给十五娘听:

“离娇一香,思亲三黄。千家招饭,百户帮忙。日间“演戏《竞渡》平岗。安居四月,幸福长廊。衣云带竹,帽海鞋江。百色广茂,招入西床。朝出为马,晚出敲梆。金针掘鲩,‘四起’荷包。倘有便帆,起旱回乡。”

老学究读完之后,还逐句解释给十五娘听:“‘香’字是一千八百日,他(黃十五)说离开你已经五年了,每想念到家里亲人,心里苦得像吃了中药‘三黄’(黃岑,黄柏,黃连)一样。但是因为找不到工作,只得替百户人家做工。他又曾日间挨户唱龙舟化钱,到了桂平和大渔江的地方。

在大渔江的幸福长廊住了四个月,这时候衣服破了像白云一片片似的,衣带断了,一节节续回来像竹枝一样,帽子已经破烂到像大海无边,鞋底已穿了,像长江深不见底。到了百色之后,广茂商店的老板招他做工,晚上住到放柴的西床上。这西床’不是‘东床’,西床是一个典故:“竹枝在西床”。

日间像牛一样挑水,晚上又要敲更守夜。在西床睡的是稻草,像金针菜、皖鱼那样,因为荷包里没有钱,使人‘四起’;打开来火起(怒),掉在地上跳起,系在身上卷起(瘪),丢在水里浮起(轻)。如有帆船方便,他一定行路回乡。因为没有路费,宁愿帮人做纤工,从峡山旱路回家乡来。”

老学究把书信讲解完之后,十五娘听呆了。从此,十五娘更盼望丈夫回来,担心着丈夫在外面受苦。但是盼来盼去,总不见丈夫回家,十五娘朝思暮想,终于有一天,她下定决心,要亲自前往广西寻找亲夫。

带着孩子,挽着竹篮,她上路了。

每日早行夜宿,日复一日,干粮吃完了,就行乞度日。

行了几个月,来到了羚羊峡。

她记住丈夫信中的“倘有便帆,起早回乡”这句话,便天天到峡山旱路眺望,只要有帆船从峡中经过,她就大声问:“我夫归来了吗?”好心的船工纤夫为了安慰她,便回答她说:“你夫在后边这只船。

”但是,日复日,十五娘声嘶力竭了,丈夫还没有回来。

有人对她说:“你登上山顶吧,站在那里就可以望见广西了。

”她听人这么一说,顾不得疲劳,拖着孩子,挽着竹篮,爬上山顶,向着西边望呀望,望得发呆了,一动也不动。

不知过了多少日子,这位盼断肝肠的十五娘,在风南侵凌中死去了。

天地也为之动容,雷雨大作,顷刻之间、十五娘化成了石头,永远屹立在山顶上。

“我夫归来了吗?”她那凄惋的声音,还似在峡谷回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x20231129090610f364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