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浅谈中考历史高效备考方案

一、制定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是中考历史总复习中一根无形的“指挥棒”。

初中历史内容繁琐,涵盖面大,所以我们在开始全面复习之前必须制订好详细地、科学地复习计划,把每一堂复习课的内容都安排好,同时也要把复习计划告知所有的学生,让学生也做到心里有数,每一堂复习课都很充实,都能及早准备,跟上老师的节奏,做到有的放矢,忙而不乱,不至于对历史复习产生畏难情绪。

这是全面掌握历史知识,决胜中考的前提。

在制定历史复习计划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好以下几个方面:

(1)学情分析到位。

一个专职的历史老师一般在学校中要担五个班的教学工作才能满工作量,在你的教学工作中,同一个班内学生基础不同,不同的班级基础也可能不同,因此,你在制定复习计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个班级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切不可一个标准到底。

(2)时间分配合理。

根据你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课时安排,结合考标上各历史阶段的分值分配,合理安排好你的复习时间,教学进度不可过快,也不可过缓,要时时询问学生的学习感受,根据学生的学习体会适当的调整好自己的教学进度。

(3)活动安排得当。

在复习过程中,要适当的添加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抢答赛、问答题背诵比赛等,也包括考试,但在安排过程中,要结合实际需要,切不可盲目泛滥。

(4)方法措施给力。

你在总复习中所运用的措施也要结合不同的学情来制定,切不可好高骛远,盲目随从,要有点真正的实际作用,不能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

二、牢牢抓住复习过程的三个阶段

中考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逐步深入的分层复习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更牢固地掌握细碎的历史知识。一般来讲,中考总复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第二:专题复习,纵横串联。

第三:模拟练兵,全面提高。

在这三个阶段的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到以下几点:

(1)紧扣课标与考标。课标与考标中没做要求的不要纳入复习范围,以免增加学生负担。

(2) 循序渐进,依据教科书和《毕业考试指南》逐节、逐章、逐册进行全面复习。每个考点都要清理到位,决不能留知识死角。

(3)在复习过程中,要明确各考点的层次,是属于识记、理解、运用三者当中的哪一层次,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层次给予点拨。

(4)关注社会热点,体现时代特征。

(5)深入研究近三年以来的中考试题,熟悉试题的题型并掌握命题的风格。

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1、口决记忆法

口诀记忆是把记忆的内容编成口诀、顺口溜等来记忆。

此法记忆时生动轻松、朗朗上口,久久难忘。

特别适用于初中学生,因为初中学生理解记忆能力还比较欠缺,侧重于机械记忆,如果把一些枯燥的知识编成顺口溜、歌诀,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可以把每一课的内容总结为几句顺口溜,这种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记忆效果大有好处,例如:记忆《马关条约》的内容可用一首顺口溜来概括: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争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

既简炼的概括了《马关条约》的内容,又对腐败落后的清朝政府给予了莫大的讽刺。

在讲洋务运动的知识中,很多学生对那几个有代表性的洋务企业很吃力,我就为他们概括出这样的一副对联:“安江福,曾李左,军事工业办红火;轮开汉,双李张,民用企业煤和钢。

”只要开动脑筋,很多的历史知识都是可以编成口决、顺口溜,用这种方法记下来的知识往往会终生难忘。

2、数字归纳记忆法

数字归纳记忆是将所记忆内容按不同属性加以归纳,然后分门别类地记住这些内容及其属性。

例如: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即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可归纳为“四三二一”来记忆。

即:四次重大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个主要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次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一条主线──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3、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是通过读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例如:“1851,金田起义”,“1898,戊戌变法”,“儒道墨法兵,孔老墨韩孙。”这种方法,既省时,又省力,记起来就方便多了。

4、精简浓缩法

精简浓缩法就是化繁为简,去粗取精,紧扣关键字眼,把繁杂的内容进行压缩、整理的过程。

例如:隋朝大运河记住“永、通、邗、南”。

记忆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只要记住两个成语就行,“开天辟地”,“焕然一新”;如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可将其简化为“一厂,二亿,三岛,四口”。

内容整理的过程就是深加工的过程,一定会加深印象,提高记忆力。

然后将其还原为完整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方法,既便于记忆,又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5、比较记忆法

有时在记忆一个历史知识时,往往采用比较的办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有这样一道题,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进一步给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有一个学生提了这么样一个疑问,他认为,《南京条约》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而《马关条约》只开放了四个,在这点上,是不是《南京条约》要显得更严重?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简单的示意图,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把两大条约所开放的通商口岸标记出来,让学生仔细对比,学生在比较中很快就找到了答案,他们发现《马关条约》所开放的四个口岸已经深入内地了,然后我用一个最形象的比喻总结了这个问题,《南京条约》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相当于一个人得了“皮肤病”,而《马关条约》的四个通商口岸相当于一个人得了“心脏病”,孰轻孰重,通过比较片刻之间就一目了然了。

四、培养学生的备考能力

1、看清题目,审清题意,题目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后看,重点关注关键词,如“不正确”,“不属于”“不可能”等,切不可“扫视”和“跳视”。一个题目只看一半就下笔的学生是往往是很容易出错的。

2、要减少最愚蠢的失误。如“选择题留空白”、“多选”、“试卷上做对,答卷上填(涂)错”。最后一种毛病甚至很多优秀学生都时常出现。

3、检查时要注意调整顺序。不能每次都是从第1小题往后检查,用这种方式检查5遍,实际上只检查了一遍。因为你运用的是你做题时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很难检查出问题的。有时换种方式,你从后面开始往前面检查,或从中间开始,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妨一试!

4、判断题不要被“半对半错”的考题蒙骗。如:岳麓书院是北宋时期的著名书院,它位于岳阳市。前面一半是对的,后一半受《岳阳楼记》的影响,很容易诱惑你上当的,千万要小心。

5.格式规范,字迹工整,层次分明,语言精炼,“一针见血”。问什么则答什么,切不可画蛇添足。

6.每个小题后的分值和答卷上所留空白的多少是给你最好的提示。

7.答题应做到以教材为准。2011年中考试题中有一道题: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凡是写成了“电力时代”的全算错,正确的应该为“电气时代”。真是“一字之差,差之千里。”

8.主观题坚决不能留空白。主观题只要写了,一般都能多少给点“同情分”。说不定写“准”了,写“好”了还能得高分,这种“一举两得”的事大家又“何乐而不为”呢?

9.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碰上难题,不要急,更不要紧张,“我难则别人比我更难。”冷静分析,先缩小范围,此知识属于中国史还是世界史?是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哪一时段?是属于政治经济、科技术还是思想文化知识,缩小范围后再去作答,要轻松的多,答案100%是历史考点中的核心知识,尽量不要往偏、难方向考虑。

10.加强学生的写字训练。包括把字写好和写对,不要写错别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x20230822132010d721.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