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关于楚庄王的成语故事,楚庄王三年不鸣的典故?

“一鸣惊人”这则成语源于楚庄王励精图治、振兴楚国的故事。

《韩非子·喻老》记载这件事说:“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

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有所暗指的话称‘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土山),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

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韩非子的记载是这则成语最早的典源。

余音绕梁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列子·汤问》,跟楚庄王无关。

成语出处:

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yù)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方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忭(biàn)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列子·汤问》)

其实余音绕梁的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檷,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余音绕梁是什么意思了,这是用来指遗留下来的乐声绕着屋梁打转转。常用以形容优美的歌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余音绕梁的故事

古时候,秦国有个喜欢唱歌的人名叫薛谭,他非常仰慕远近闻名的歌唱家秦青,打老远来拜他为师。

学了一阵子,薛谭自以为把秦青的全部技艺都学会了,便向老师告辞,准备回家。

秦青明知薛秦青明知薛谭还有许多歌唱技巧尚未学过,但没有劝阻他,_亲自到送客亭为薛谭饯行。

这时,春风习习,桃红柳绿。秦青先说了几句惜别话,然后击节(一种竹制的乐器,上合下开,拍之成声)引吭,悲歌一曲,唱得声情并茂,感人肺腑。歌声传入林中,林鸟为之静听,行云为之不去。

薛谭见此情景,十分惊讶,当即向老师承认自己不知高深、浅尝辄止的错误,请求继续深造,跟着师傅学一辈子。

秦青见薛谭有所省悟,十分高兴。为了让薛谭明白他比名歌手还差得远,又给他讲了个故事:“从前,韩国有个韩娥,东去齐国,一天经过雍门这个地方时,干粮吃光了,就卖唱谋生。

“她的歌声清脆婉转,异常动听。歌唱完了,人也走了,可大伙觉得她的歌声还在绕着屋梁打转转(‘既去而余音绕梁橘’)。过了三天,那美妙的歌声仿佛还在,以致人们以为她还没有离去。

“韩娥来到一家客店,店主人嫌她穷,不仅不让她住,还骂了她一顿。

“韩娥遭此侮辱,加上食宿无着,不禁悲愤交集,伤心地痛哭。周围的大人小孩听了,都被她那哀怨似歌的哭声所感动,相对流泪,三天吃不下饭。

大家同情韩娥的困境,乘驿车把她追了回来,送给她大量盘费。这时,韩娥转悲为喜,敞开美妙的歌喉,唱出了悠扬悦耳的欢歌。

男女老少听了,都被她优美的歌声所打动,翩翩起舞。从此,这一带的人们唱和哭,都仿效韩娥的声调,十分动听。”

薛谭听完这个故事,受到启发,决心攀登艺术的高峰,要象韩娥一样,唱出的歌能够“余音绕梁”。后来,在秦青的指导下,薛谭也成了当时著名的歌唱家。

答案:以一当十 [yǐ yī dāng shí]

以一当十(拼音:yǐ yī dāng shí)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

以一当十,指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以寡敌众,奋勇作战。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以一顶百

反义词:一夫之用、卵与石斗

竭泽而渔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为了援助宋国,和楚国在城淄(今山东淄县南)打了一仗。当时,论实力楚国占着明显的优势。晋文公见楚军来势汹汹,就问他的舅舅狐偃说:“楚兵多,我兵少,这一仗该怎样打才能取胜呢?”狐偃回答说:“我听说善于打仗的人,不厌欺诈。你就用欺诈的办法对付楚军好了。”

晋文公又去征求另一个大臣雍季,并把狐偃的话也告诉了他。

雍季不大赞成这样做,就打了个比喻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蔽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意思是说:把池塘里的水弄干了才捉鱼,哪还有捉不到的?但到明年就没鱼可捉了;把山上的树林烧光了再去打猎,哪还有打不到的?但到明年就将会没有野兽可打了。

欺诈的办法虽然可以偶尔用一下,但以后就不能再用,这不是长远之计啊!

当时也想不出更好地制胜楚军的.办法的情况下,晋文公还是采用了狐偃的计谋,假借遵守自己流亡时向楚庄王许下的“退避三舍”的诺言之名,连续三次后撤,以避其锋芒,为自己选择了有利的时机和歼敌的地形;而楚军呢,见晋军一退再退,误以为晋文公胆怯,不敢与之交战,就紧逼不舍,结果被晋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这场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终以楚国的失败,其领兵大将成得臣被迫自杀而告结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x202307301120148d87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