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隋炀帝荒淫无道,而是他的两个方面!

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隋炀帝荒淫无道,而是他的两个方面!

杨广,即隋炀帝,隋文帝杨坚次子 ,隋朝第二位皇帝。提起他来,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文学作品中的杨广形象,被称为“六短之君”,分别是“鸩兄”,“图嫂”,“欺娘”,“戏妹”,“弑父”,“夺权”,不但如此,本人更是暴虐昏庸,荒淫无道,滥用民力,导致民怨沸腾,引发农民起义,隋朝灭亡。然而,事实真是这样么?

其实杨广文武双全,军政全能,堪为不世之奇才,一时之罪魁,却留下千秋功业,能遗惠于万世。

因此是中国历史地位最重要的君主之一,谈及隋唐盛世时永远绕不过去的名字。

然而,却因天下大乱,国家覆亡,身遭横死,被后来的李唐王朝贬称”隋炀帝"

若说他的那些“六短”,其实放到皇帝身上,并不少见,就说千古一帝李老二,发动政变杀亲兄弟,夺权上位,逼亲爹退位,子纳父妃,这些事不比杨广少。

杨广之所以有后世现在的风评,与李唐王朝的抹黑分不开,正所谓历史总是胜利者书写的。

杨广和魏武帝曹操、梁武帝萧衍、唐太宗李世民这几人一样,同属于在政治、军事、文学、诗词、领域,均分别达到当世一流水准,同时配得上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之名的天才,而不是如清朝皇帝那般,留下几万首文白不通的帝王诗,也能勉强冠以“诗人”之名。

隋朝之所以灭亡,却是杨广的两个举措:对内,功在后世,利在千秋;对外开疆拓土,震慑四方。

杨广对内政治方面最大的贡献,就是奠定科举制度,建进士科,恢复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削夺高门士族权势,提拔平民人才;又营造东都洛阳,让政治重心脱离关陇集团控制。

这一举措,直接将政治人才的选用,从三国时期的颁布的九品中正制,直接变革为了科举制,并沿用至封建时代的结束。

科举制的诞生,从根本上,解决了政治重心一直被贵族门阀垄断的问题,真正做到了,从民间取士,虽然科举制度有着种种弊端,但对于封建时代来说,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政治取士制度。

在公元七世纪初隋炀帝统治后,迁都洛阳。

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隋炀帝于公元603年下令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又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今淮安市)约1000公里长的“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再于公元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当时的对外贸易港)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了改造。

这样,洛阳与杭州之间全长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

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尽管杨广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两大贡献利在千秋,却在当时对他的政治统治产生了诸多影响。

科举制度的颁布和实行,撼动了贵族阶级的政治垄断地位,在贵族阶层引起重大动荡,引发诸多不满。

而开凿大运河,以当时的科技水平来讲,却是劳民伤财,造运河的劳工死伤无数,从而引发平民大众的不满,导致民怨沸腾。

这位之后的各路诸侯纷纷造反埋下隐患。

虽然各路诸侯心有不满,但说造反,却要等时机,而杨广的对外开疆拓土,为这些诸侯创造了时机。

杨广继位后,即开始遣将出兵,陆续攻灭交趾、林邑、契丹、琉球、伊吾诸国,更亲自率军远涉海拔数千米的高原,攻灭吐谷浑,征服了半个西域和整个青海,亦是华夏王朝首次将青海高原划入版图。即位仅仅五年,隋朝国势达到华夏史上空前未有的鼎盛时期,户口数直到数百年后的唐玄宗天宝年间方始超过。

隋朝灭亡的直接导火索,便是三征高句丽失败。

杨广具有出色的政治才干和文学才能,战略眼光也不错,唯独战术指挥能力是他相对最弱的一环。

换句话说,杨广适合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却不适合带队具体实施。

隋朝与高句丽的战争,隋军明明已奋勇杀敌,几次将敌方打得几近亡国,却输在了杨广的荒唐决策和虚荣心上,屡中高句丽拙劣的诈降计,贻误宝贵战机。

三十万府军精兵九军尽陷,仅奔还二千七百骑,如此巨大的损失几乎打断了帝国军队的脊梁。

这才让野心家们嗅得机会,纷纷起兵至天下大乱,局面一发不可收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x2022121422000821e3.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