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史记人物列传十篇,史记有哪些列传?

《史记》之中共有69个列传,从《伯夷列传》一直到《货殖列传》,分别对应着卷六十一到卷一百二十九。

列传是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一般而言,列传记载的是历代有影响的人物的传记,同时也有少数的少数民族和外国也会列入到列传之中。

所以,《史记》不仅仅开列传之始,同时也帮着后世史家,确定了列传写作方法和具体思路,具有开创之功。

文言文言简意赅,这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和优势。

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中的人物传记是用紧凑的语言来概括历史人物的一生经历。这样的作品就必然要求其文字不能太长太过拖拉,所以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力求简短。

史记是一部很值得深入阅读的作品,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提高。

比较短又比较不错的列传,最有名的是《屈原列传》《李将军列传》《伍子胥列传》《管晏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再稍长一点的《孟尝君列传》《魏公子列传》《刺客列传》等也都很精彩

伯夷列传第一 讲的是武王伐纣的时候的事

管晏列传第二 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和晏婴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讲的是老子 庄子 申不害 韩非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讲的是春秋末期齐国的司马穰苴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讲的是孙武 孙膑 吴起

伍子胥列传第六 讲的是春秋末期 伍子胥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讲的是孔子的弟子

商君列传第八 讲的是战国时的商鞅

苏秦列传第九 讲的是战国时纵横家苏秦

张仪列传第十 讲的是战国时纵横家张仪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是战国时秦国的左右宰相

穰侯列传第十二 讲的是战国时秦国贵族魏冉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讲的是战国时秦国大将白起王翦

孟子旬卿列传第十四 讲的是战国时孟子 荀子还有驺衍 淳于髡等等人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讲的是战国时四大公子之孟尝君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讲的是战国时四大公子之平原君 还有毛遂 虞卿等谋士

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讲的是战国时四大公子之信陵君以及他的谋士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讲的是战国时四大公子之春申君

范雎蔡泽列传第十九 讲的是战国时秦国大臣范雎和蔡泽

乐毅列传第二十 讲的是战国时燕国大将乐毅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讲的是战国时赵国将相廉颇和蔺相如以及大将赵奢和李牧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讲的是战国齐大将田单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讲的是战国时谋士 鲁仲连和邹阳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讲的是战国屈原和汉初贾谊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讲的是战国末秦国吕不韦

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讲的是春秋战国时 曹沫 专诸 豫让 聂政 荆轲 五个人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讲的是秦李斯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讲的是秦蒙氏家族

张耳陈余列传第二十九 讲的是秦末汉初的张耳和陈余的事迹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讲的是秦末汉初的魏咎 魏豹 彭越

黥布列传 第三十一 讲的是秦末汉初的黥布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讲的是韩信

韩信卢绾列传 第三十三 讲的是韩王信和卢绾

田儋列传 第三十四 讲的是秦末田儋

樊郦滕灌列传 第三十五 讲的是樊哙 郦商 滕婴 灌婴

张丞相列传 第三十六 讲的是文景帝时的一群丞相 以张苍为首

郦生陆贾列传 第三十七 讲的是郦食其 陆贾 和朱建

傅靳蒯成列传 第三十八 讲的是几个刘邦的开国大将

刘敬叔孙通列传 第三十九 讲的是刘邦的谋士 刘敬和叔孙通

季布栾布列传 第四十 讲的是刘邦的名臣季布 栾布

袁盎晁错列传 第四十一 讲的是文景时的名臣 袁盎和晁错

张释之冯唐列传 第四十二 文帝大臣张释之和冯唐

万石张叔列传 第四十三 讲的是汉初名臣石奋和他的四个儿子 都是两千石的高官 所以称万石 还有张叔

田叔列传 第四十四 讲汉初大臣田叔

扁鹊仓公列传 第四十五 讲讲战国时扁鹊和汉初仓公 都是名医

吴王濞列传 第四十六 讲吴王刘濞以及七国之乱

魏其武安侯 列传第四十七 讲窦婴和田蚡

韩长孺列传 第四十八 讲武帝时大臣韩长孺

李将军列传 第四十九 讲大将李广

匈奴列传 第五十 讲匈奴历史

卫将军骠骑列传 第五十一 讲卫青霍去病

平津侯主父列传 第五十二 讲公孙弘和主父偃

南越列传 第五十三 讲南越历史

东越列传 第五十四 讲东岳历史

朝鲜列传 第五十五 讲朝鲜历史

西南夷列传 第五十六 讲西南少数民族历史

司马相如列传 第五十七 讲司马相如

淮南衡山列传 第五十八 讲淮南王刘安等

循吏列传 第五十九 讲子产等五位春秋时的政治家

汲郑列传 第六十 讲汲黯和郑当时

儒林列传 第六十一 讲汉代大儒等 儒学发展史

酷吏列传 第六十二 讲汉代的张汤等几个酷吏

大宛列传 第六十三 讲大宛国的历史

游侠列传 第六十四 讲汉代的几个大侠

佞幸列传 第六十五 讲帝王身边的几个男宠

滑稽列传 第六十六 讲战国时期和秦和汉代的几个人物 淳于髡 东方朔等

日者列传 第六十七 讲观天象的人

龟策列传 第六十八 讲占卜的人

货殖列传 第六十九 讲汉初的经济

太史公自序 第七十 讲司马迁自己家的历史

24传,29至58传,60至70。

1、负荆请罪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廉颇和蔺相如同在赵国做官。蔺相如因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想侮辱蔺相如。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处处退让。后来廉颇知道了,感到很惭愧,就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请他责罚。后来用“负荆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2、鸿鹄之志

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秦朝末年,有个叫陈涉的人,是当时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

陈涉小时候家里很穷,经常被人雇佣耕田。一天,他在耕作休息时,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越想越是气愤,就对一块休息的人说: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富裕了,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同伴听了他的话,都讥笑他是异想天开,白日作梦。他不禁叹息说:唉,燕雀怎能理解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3、毛遂自荐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遂是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的门客。秦兵攻打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毛遂自动请求跟着去。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没有结果。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答应派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后来用“毛遂自荐”借指自己推荐自己。

4、破釜沉舟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史记·项羽本纪》

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团团围住。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派他们率军去救援赵国。

不料,宋义把兵带到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停滞不进。项羽忍不住,一再要求他赶紧渡江北上,赶到巨鹿,与被围赵军来个里应外合。但宋义另有所谋,想让秦、赵两军打得精疲力竭再进兵,这样便于取胜。他严令军中,不听调遣的人,不管是谁都要杀。与此同时,宋义又邀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和百姓却忍饥挨饿。

项羽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勾结齐国反楚,楚王有密令杀他。

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代理上将军。

项羽把杀宋义的事及原因报告了楚怀王,楚怀王只好正式任命他为上将军。

项羽杀宋义的事,震惊了楚国,并在各国有了威名。

他随即派出两名将军,率2万军队渡河去救巨鹿。

在获悉取得小胜并接到增援的请求后,他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

项羽在全军渡河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的船只凿沉,击破烧饭用的锅子,烧掉宿营的屋子,只携带三天干粮,以此表示决心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这支有进无退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军。经过9次激战,截断了秦军的补给线。负责围攻巨鹿的两名秦将,一名被活捉,另一名投火自焚。

在这之前,来援助赵国的各路诸侯虽然有几路军队在巨鹿附近,但都不敢与秦军交锋。楚军的拚死决战并取得胜利,大大地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从此,项羽率领的军队成了当时反秦力量中最强大的一支武装。

5、韦编三绝

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

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联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6、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春秋末年,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只有尝胆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才有“卧薪尝胆”的话)。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7、一言九鼎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

8、一字千金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史记·吕不韦列传》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当时在赵国做质子抵押品)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

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

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提名“吕氏春秋”。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

9、约法三章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史记·高祖本纪》

秦二世是个无能的皇帝,他不但信任奸臣赵高,而且还杀了许多忠心的大臣。老百姓都过得很不好,因此,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而刘邦和项羽就是归属于楚怀王的军队中。

有一天,楚怀王对刘邦和项羽说:“你们谁要是先进入关中,谁就可以称王。”于是,刘邦和项羽分别带着军队像西路和北路出发。

一路上,刘邦没有受到什么阻力,还打了几场胜仗,顺利进了关中。不过,刘邦一进入咸阳城后,显现原本贪酒好色的本性,一直待在宫里不肯出来,完全忘了自己的目的。等到张良去劝他,他才恍然大悟,赶快召集关中父老、英雄们开会,和他们做了三个约定─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剩下的都可以废掉秦朝法律。

所有的官吏和以前一样平安无事,百姓们得知也都很高兴,四处宣传:“如果刘沛公可以回到关东,那么我们老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因此,刘邦很顺利地收买了关中的人心。

10、纸上谈兵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奢是赵国名将,为赵国屡建战功。可是赵奢的儿子赵括却不像父亲。赵括从小的确读了不少兵书,谈起用兵之道那简直是滔滔不绝,连他父亲都不如他。于是,赵括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是了不起的军事家,他狂妄地认为自己在军事上已经是天下无敌了。

然而赵奢却不这么认为,他不但从未赞扬过儿子的夸夸其谈,反而却常常担忧地说:“日后赵国不让赵括带兵便罢,如果让他带兵打仗,那么断送赵国前程的将必是赵括无疑。”

卧薪尝胆——史记中的经典故事

春秋末年,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只有尝胆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才有“卧薪尝胆”的话)。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中国史记成语故事1

一言九鼎

秦昭王十五年,秦军攻打赵国邯郸,赵国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援,楚王不肯答应。

最后平原君手下一向被人瞧不起的门客毛遂仗剑上殿,开诚布公地为楚王分析时局,说明利害之所在,终于说服了楚王。

毛遂因此立了汗马功劳。

平原君开诚相见地称赞毛遂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国重于九鼎大吕。

毛先生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这段话的意思是:“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我们赵国的地位提高到像九鼎大吕般的重要。

毛先生的三寸不烂之舌,比百万军队的力量还要强大。

中国史记成语故事2

釜底游鱼

东汉顺帝时期,有一个小官吏名叫张纲,此人为人忠诚,刚直不阿。

当时的大将军梁冀独断专行,张纲看不惯梁冀贪污腐化、残害忠良的行为,便上奏皇上揭露梁冀。

满朝的文武百宫为之举动震惊,但因为梁冀的势力实在太大,最终皇帝对他也无可奈何。

此后梁冀对张纲恨之入骨。

于后来,广陵张婴造反,梁冀想要借刀杀人,派张纲去广陵当太守。

张纲胸有成竹,上任后便前去说服张婴归顺朝廷,并表示要坚决惩办贪官污吏。

张婴被说服了,他开诚布公的说:“为了生计我们才聚在一起起事,就好像鱼儿游在锅里,很快就会死亡,我们心甘情愿的归顺朝廷。

”从此广陵太平无事。

中国史记成语故事3

恩怨分明

战国晚期,张仪赴楚国宰相家喝酒,结果被怀疑偷了楚相的一块玉璧,他抵死不认,被拘起来掠笞数百。

张 仪当发秦国宰相后,他开诚布公的写信警告楚国宰相:“那一日我陪你喝酒,你却找个理由鞭打我。

你守护好你 的国家,我要攻打你的城池了!

”疑神疑鬼是个坏毛病,自个儿苦恼活该。

为官狐疑很麻烦,小不忍则误国。

国 事、家事、私人恩怨,杂七杂八分不清楚,做不到恩怨分明最终都会有因果报应,前有楚相乱施家法,后有张仪 公报私仇,楚国因此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境地,丢城失地。

中国史记成语故事4

胆大如斗

三国时期,蜀国的姜维是个不可多得的要才,他对蜀国忠心耿耿,得到诸葛亮的器重,委任他为征西将军,并且竭尽全力地培植他,诸葛亮死后,蜀国的兵马就由他统率。

姜维的胆量极大,他继承诸葛亮的遗志,九伐中原,可是都没有取胜。

后来魏国派遣钟会、邓艾征伐蜀国。

蜀国寡不敌众,惨败得一塌糊涂。

姜维带着兵马在剑阁坚守,但是后主刘禅已经投降,他也只好被迫投降。

不久,魏国的钟会背地里谋划叛变魏王,姜维认为机不可失,使假意与钟会勾结,想乘机恢复蜀国。

可是东窗事发,他被魏兵杀害。

传说魏兵剖开他的肚子,发现姜维的胆囊大得像斗一般,感到惊慌失措。

这件事情渐渐传开,后来便形成了“胆大如斗”的成语。

中国史记成语故事5

不屈不挠

汉成帝时期,丞相王商为人实事求是,刚正不阿,敢于向恶势力作斗争,后人用“不屈不挠”评价他。

有一年京城长安传出谣言说大水要冲进城了。

汉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听到风声信以为真,劝汉成帝躲到船上去。

大臣们随声附和,只有王商极力反对。

他认为大水进城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如果皇上带头上船,百姓们更是像惊弓之鸟一样,会惹出麻烦。

汉成帝派人调查,果然根本没有大水。

皇帝很赞赏王商力排众议的胆识,对王凤惊慌失措的表现十分不满,王凤对王商怀恨在心。

后来王凤的亲戚琅呀太守杨彤玩忽职守,王商坚持罢免了杨彤的官职。

王凤更加怨恨王商,卑鄙地诬谄王商,汉成帝最终听信谗言,将王商革职为民。

中国史记成语故事6

出类拔萃

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和孟子谈论孔子。

公孙丑问孟子:“孔子与伯夷、伊尹相比怎么样?”孟子说:“伯夷的态度是不是他理想的君主他不侍奉、不是他理想的百姓他不役使;天下太平他做官,不太平就隐居;伊尹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君主他都侍奉,什么样的老百姓他都役使、天下太不太平都做官;孔子的态度是可以做官就做官,可以隐居就隐居,可以干就干下去,可以走就马上离开。

他们都是德高望重的圣人,我要学习孔子。

公孙丑又问:“他们不是一样的吗?”孟子推心置腹地说:“从来没有像孔子那样伟大的人物。”公孙丑又问:“他们有相同的地方吗?”孟子说:“假如让他们做君王他们都能够使诸侯口服心服。但要他们去做一件不合道理的事情而得到天下,他们都不会干的。”

公孙丑又问:“他们不同又在什么地方呢?”孟子实事求是地说:“孔子的学生是这样评论孔子的。

宰我说:‘我的先生比尧舜高明。

’子贡说:‘一百代以后的君王也不会背离孔子之道。

’有若说:‘圣人对于百姓也是同类,孔子远远超过了他的同类,自从有人类以来,没有哪一个能像孔子那样伟大的。

’”成语“出类拔萃”就来源于孟子对孔子的评价。

中国史记成语故事7

近朱者赤

晋代时期,赫赫有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傅玄曾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这四句话,实事求是地指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一个人生活在好的环境里,能受到好的影响;生活在坏的环境里,也能受到坏的影响。

后两句更以形和声为比喻,进一步作了说明:形体端正的,“影”一定直而不歪;声调和谐的,“响”一定清而不乱。

这是说,同品德高尚的人相处在一起,一定能受到良好的影响。

这两句,不但比喻得巧妙,而且还分别用上了“影”、“响”二字,是很有意思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两句,后来流传而成为成语,或简称“近朱近墨”。

中国史记成语故事8

各如其意

西汉时期,有一位赫赫有名的文学家叫贾谊。

孝文帝知道他学富五车,口齿伶俐,便封他为博士。

博士在汉初是掌管古今史事及典籍的学官。

皇帝每次下诏令让博士考证古今曲籍的时侯,那些老博士们说不出的问题,贾谊却引经据典,对答如流,把老博士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

从此孝文帝更加器重他,提升他为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汉朝建立二十多年,应该制定新的法律,重新确定官名,重兴礼乐,又建议重农抑商,加强边防,禁止匈奴掠夺。

孝文帝很重视贾谊的意见,想再提拔他为公卿之位,却遭到达官贵人们的反对。

他们开诚布公地说:“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理。

”于是孝文帝让他离开京城,去做长沙王的太傅。

中国史记成语故事9

才疏意广

东汉末年,孔融小时侯就被称为才气无双的奇才,成年后志向虽然远大但缺乏实际才干。

《汉书.孔融传》中称他“才疏意广”。

当时黄巾军起义声势浩大,占领好几个州。

孔融触犯董卓被派到黄巾军要攻击的北海郡为相。

孔融到北海后一边表彰儒家,一边集合民众,迎击黄巾将领张饶,但很快被张饶打败,只好收拾残兵败将退保朱虚县。

黄巾再次攻打北海时孔融溃不成军,移兵都昌县,又被义军包围,无可奈何只好向平原相刘备求救,刘备派出三千人马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后来袁绍、曹操势力越来越大,孔融揣摩两人野心勃勃,立志平定这两股势力,但最终毫无成效。

建安元年,袁谭攻打孔融,孔融最后仅剩几百人,孔融却依旧凭桌读书,谈笑风生,直到夜间城被攻破,才惊慌失措地逃到东山,后来孔融死于曹操之手。

中国史记成语故事10

一顾之荣

春秋时期,有一位赫赫有名的相马专家名叫孙阳,神话说天上有管天马的星,叫做“伯乐”,所以人们称他为伯乐。

有一次,伯乐路过虞坂(现山西平陆县东北)看见一匹拉着盐车的马。

这马是一匹良骥,可惜老了,被盐车主人折磨得不成样子。

伯乐觉得它太委屈下车迎上去。

那马见了伯乐长啸悲鸣,好像向知音诉苦一般。

伯乐脱下衣服盖在它的身上,一边抚摩它,一边掉下泪来。

又有一次,有一个卖马的人牵了他的马三次出现在市上,没有一个人理他。

伯乐经过见到这匹马,走回来看了一看,又回头望了望。

于是这匹马立刻被重视起来,售价一下子破天荒地涨了十倍。

这就叫做“伯乐一顾而马价增”。

后来人们都借它来比喻因被名人赏识而地位骤然提高,因贵客光临而引以为荣。

谢请。

《史记》中有列传的总共70篇,全都是名人传记,是值得弘扬和传承的宝贵精神。

伯夷列传第一

管晏列传第二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伍子胥列传第六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商君列传第八

苏秦列传第九

张仪列传第十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穰侯列传第十二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

乐毅列传第二十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

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田叔列传第四十四

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

韩长儒列传第四十八

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匈奴列传第五十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东越列传第五十四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

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汲郑列传第六十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西汉司马迁著有《史记》,其中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其中列传有:

伯夷列传,管晏列传,老子韩非列传,司马穰苴列传,孙子吴起列传,伍子胥列传,仲尼弟子列传,商君列传,苏秦列传,张仪列传,樗里子甘茂列传,穰侯列传,白起王翦列传,孟子荀卿列传,孟尝君列传,平原君虞卿列传,魏公子列传,春申君列传,范睢蔡泽列传,乐毅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田单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屈原贾生列传,吕不韦列传,刺客列传,李斯列传,蒙恬列传,张耳陈馀列传,魏豹彭越列传,黥布列传,淮阴侯列传,韩信卢绾列传,田儋列传,樊郦滕灌列传,张丞相列,传郦生陆贾列传,傅靳蒯成列传,刘敬叔孙通列传,季布栾布列传,袁盎晁错列传,张释之冯唐列传,万石张叔列传,田叔列传,扁鹊仓公列传,吴王濞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韩长孺列传,李将军列传,匈奴列传,卫将军骠骑列传,平津侯主父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司马相如列传,淮南衡山列传,循吏列传,汲郑列传,儒林列传,酷吏列传,大宛列传游侠列传,佞幸列传,滑稽列传,日者列传,龟策列传,货殖列传,太史公自序。

本纪谢帝王,世家写诸侯,列传写其他人。

当然也有例外,如项羽本纪、陈涉世家,因为司马迁欣赏他们就把他们提拔了。

书、表不是记人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x2022110715441499410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