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日山的传说及故事?
九日山“高隐”毫无疑问,指的是曾寄寓此山的唐代高士秦系与谪相姜公辅。秦系,字公绪,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此人年少既有诗名,却因赴举不第,漫行吴越。
50岁后买棹南行,入闽至泉。
后登南安九日山,见此山“峰峦映发,奥衍明秀,溪流演漾,隐为一区”,特别是山巅岭下有晋代古松百余章,偃蹇蟠屈,蚪枝翠发,顿时心花怒放,遂于九日山西峰岩顶结庐隐居。
此后,他便过着“日有溪山长相伴、夜听松涛暂入眠”的日子,人称“烟霞老人”。
贞元八年(792年),秦系隐居九日山12年后,宰相姜公辅被贬谪为泉州别驾,也来到了九日山。他与秦系相见如故,二人饮酒赋诗,评史论文,投契无比。
姜公辅当下就决定在九日山的东峰结庐居住下来,这样他就能和秦系朝晚共对,研诗挥墨。一位是杰出诗人,一位是著名政治家,两位唐代的名士贤人不约而同地来到九日山上隐居,并结下深厚情谊,真可谓旷世奇缘。
由唐而下,游咏九日山的名人实在多不胜数,以张云翼的观点来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朱文公(即朱熹)、陈休斋(陈知柔)。
朱熹于此地留下《赠岩僧》《题廓然亭》《寄题廓然亭》等诸多诗篇,其中《题廓然亭》一诗云:“迟留访隐古祠旁,眼底樛松老更苍。山得吾侪应改观,坐无恶客自生凉。”
相传九日山廓然亭为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无可禅师所建。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大儒朱熹首游九日山时写下这首《题廓然亭》,也是为思念这位高僧而作。
后再作《寄题廓然亭》一诗:“昨游九日山,散发岩上石。
仰看天宇近,俯叹尘境窄。
归来今几时?梦想挂苍壁。
闻君结茅地,恍复记畴昔。
年随流水远,事与浮云失。
了知廓然处,初不从外得。
遥怜石上翁,鹤骨双眼碧。
永啸月明中,秋风桂花白。
”对廓然亭惦念不忘。
后来,元代泉州路总管、书法家李倜也作一诗《步朱熹廓然亭韵》以和:“清晨出西郊,危径甃滑石。徐登九日山,眼观天地窄。沧溟渺无涯,云林森削壁。徙倚极遐观,感今怀往昔。而我遂幽寻,尘事忽如失。颀然隐君子,未审果何得。磨崖古题名,半含苍藓碧。日夕促归鞍,青山云乱白。”廓然亭成了追忆先贤的“地理坐标”。
九日山号称“山中无石不刻字”,摩崖纪胜石刻众多不在话下。不过因年代久远,业已湮没的不乏其数。现存石刻尤以78方宋以来的摩崖石刻最为珍贵,其内有10方12—13世纪的祈风石刻,是世界仅存的为往来商舶祈求顺风和平安的文字记录,也是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城市记忆。
二、写顺德历史现代诗?
写顺德历史的现代诗是,
1、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脁楼。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2、人人心欢笑妙韵声声颂华年,眺望花灯朔从前,历遍浮世忆佛山,沧桑数百年,世代虔诚奉献,奋力全城共勉,每天唱颂传粤韵歌声响不断。
风吹古灶熊熊烈焰,清晖幽雅,红荷艳,樵山飞翠,皂幕绵。灿烂前程人人乐见,改革开放,笑傲明天新挑战!东风轻吹新景再添新信念,同建佛山心不变!
呈英姿鼓朝气迈向新纪元。名城花开遍,共创小康美丽宏图谱新篇。同心同德同建!今天阔步快马加鞭同步去,普天欢庆快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