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向历史人物借智慧,向诸葛亮借智慧能学到什么?

向诸葛亮借智慧,我们可以学习到他在战略决策、组织协调、人心洞察等方面的智慧。

诸葛亮以智慧著称,他的谋略和智慧对于我们处理复杂问题、应对挑战以及解决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学习他的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制定战略、如何协调团队、如何洞察人心,从而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近年,“争先恐后”仿佛成为一个热词。无论是“路怒症”司机,还是为了小升初费尽心思的家长,无不是其代名词。而侥幸得利之人,往往暗自得意,以为尽得生活之智慧。

只是,如此这般景象,真的可以称之为“智慧”吗

恐怕不然!这般猴急刻意,反倒暴露出些许自私与猥琐来。这一点点小聪明,如何承载“智慧”之广博与厚重?

极喜欢简女贞的一句话:“树木不向天空起誓,荣枯随缘;海浪不须对沙岸承诺,遇合尽兴。”不争不抢,不急不躁;该我的,尽管伸手去拿,不是我的,任它随风飞去,也不留遗憾。

生命的景象如此,方可称得上“智慧”二字。

文化又何尝不是如此?

有汉一朝,国土开辟,四方来朝,何其威武。如此壮阔之景。文人也纷纷追逐膜拜,却只产生了词藻华丽、语言空洞的汉赋。朱熹的评价很中肯:“以浮华为尚,无实可言矣。”而反观唐朝,一壶酒,一支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为何?皆因境界不同。汉的追求太过急切,反而丢了应有的从容与智慧;而唐的面目似永远不急不躁,透过历史的尘埃,仍可窥见春江花月夜一般的从容微笑。

这一切的智慧,智慧的一切,皆源自热爱,热爱天空的每一朵云,路旁的每一簇花,身边的每一个人。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借斯特里克兰德之口说了这么一段话:那不断低头寻找六便士银币的生活太空洞了,唯有艺术的月光才能体现生命的真正价值。

曾一度思考是什么让已过中年、鲜衣怒马的斯特里克兰德放弃优渥的生活,去体验那样苦痛的艰辛?如今了悟,那是热爱,是心口不灭不熄的炽热岩浆。

如此,有谁能去讥讽嘲笑他的不智慧?即便最终画作不成功又如何?有了热爱,有了那纯粹追求的过程,结果又有何差别?剩下的一切对于兰德而言,都只是顺乎天然罢了。

泰戈尔说:“且看我头置簪花,一路走来一路盛开,频频遗漏一点,又深陷风霜雨雪的感动。”荣枯随缘,遇合尽兴,我们也终将窥得生活的洞天。

周思源《正说三国人物》、赵玉平:《麻辣说三国之<向诸葛亮借智慧>、<跟司马懿学管理>》 , 于涛:《走近曹操》

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还少了一个,人的名字我记不到了!有说关羽的,是一个穿白衣服的家伙还有就是说岳飞传记时,也有说到三国!

善借者赢天下,比如刘邦,他借助别人的智谋谋略,终于打败了项羽,赢得了天下。

聪明的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他们在世界多个领域一直都是领跑者,占尽了先机和风流。

汉朝时,吕后和戚夫人为自己的儿子争夺皇位,因为刘邦偏爱戚夫人,打算改立戚夫人的儿子为太子,吕后请出了“商山四皓”作为太子宾客,高祖认为刘盈为人恭敬仁孝,天下名人慕名而来,终于打消了废去太子的念头,吕后也保住了儿子的皇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刘备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w202404031032091e27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