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怎么讲项羽的故事简短版?刘邦和项羽的故事简短?

刘邦之所以能成大事,是在于他宽厚人心,能识大度,重用人才,而项羽虽然武艺超群,但他残冷凶暴,猜忌心强,友其对百姓和投降士兵坑杀,不的人心,说以项羽必败

       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刘邦兵力虽不及项羽,但刘邦先破咸阳,项羽勃然大怒,派英布击函谷关,项羽入咸阳后,到达戏西,而刘邦则在霸上驻军。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一场恶战在即。

        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

鸿门宴上,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

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拨剑起舞,掩护了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当得知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酒,樊哙立而饮之,项羽命赐猪腿后,又问能再饮酒吗,樊哙说,臣死且不避,一杯酒还有什么值得推辞的。

项羽无言以对,刘邦乘机一走了之。

项羽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率八百江东子弟兵从垓下突围,经东城快战,到达乌江边,身边仅余江东子弟兵二十六人,他拒绝了乌江亭长驾舟渡他过江,言:当年率八千江东子弟打天下,现在仅余二十六人,无颜过江见江东父老。遂将乌追马和霸王枪赠予亭长,返身率部英勇战死。

刘邦和项羽决战埃垓下,项羽兵败,刘邦让士兵唱项羽家乡的歌,造成士兵都投降的假象,项羽不听规劝回江东老家,自刎而死

一下分析。

1、项羽残忍好杀,而刘邦却有长者之风

项羽是绝对的战神,他勇猛过人,在冷兵器时代,他有绝对的优势,这也是刘邦经常败给他的原因。

但是项羽却过分残忍。

比如项羽在进攻襄城的时候,甚至对襄城进行屠城,城中的军民一个不留。

项羽打败章邯和王离率领的秦军,逼迫他们投降,然后他又让秦国的降兵转回头去攻打秦国。

但是当他发现秦兵人数太多,很难节制的时候,居然就把二十万投降的秦兵活埋了。

所以楚怀王的手下都建议派刘邦先进入关中,而不是派项羽,称刘邦有长者之风,而项羽却残暴嗜杀。

刘邦得以最先进入关中。

进军途中,刘邦严令部队不准掳掠,进入咸阳,他接受了子婴投降。

对秦朝府库中的所有珍宝财产,全部封存,秋毫无犯。

刘邦原本喜欢美女,这时候他也极力克制,一个美女也没有占有。

他还跟三秦父老约法三章,使战乱后的秦国故地秩序井然,他一下子就赢得了民心。

相比之下项羽却是另一种做法,他一路屠杀,进入咸阳,他杀了秦王子婴,并火烧秦宫,大火一直烧了三个月不灭。

他烧毁的何止是秦王的宫殿,更是百姓对他的期望。

楚汉最后一战,项羽败逃的时候,只带着一百多骑兵。

在阴陵,他和部下迷了路,就问一农夫,农夫故意给他指错道,让他的部队陷入沼泽之中,使汉军得以追上他。

他之不得人心可见一斑。

所以,可以说项羽最后是栽在了这个老农的手里。

项羽和刘邦,一个失民心,一个得民心,双方的胜负已经有了答案。

试想,一个残暴的项羽跟一个宽仁的刘邦放在一起,老百姓会选择哪一个?

2、项羽只有匹夫之勇,而刘邦的智慧却能甩他几条街

项羽力能扛鼎,其神勇千年不一遇。

他带兵打仗也勇猛异常,他曾创造过巨鹿之战的奇迹,也曾以三万精兵打败刘邦五六十万大军。

但项羽却有勇无谋,比如刚入关中的时候,项羽有四十万兵马,刘邦只有十万人,实力悬殊。

范增献计给项羽,让项羽趁机灭了刘邦,项羽当时接受了范增的建议。

但是当刘邦到鸿门向他谢罪之后,他就放弃了这个计划,错失了消灭刘邦的良机。

在鸿门宴上,范增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就是不听,他更是放弃了一个不费力气除掉刘邦的绝佳的机会。

反观刘邦,却是另一种情况。

刘邦在自己处于弱势的时候,不惜向项羽低头谢罪。

一旦他羽翼丰满,就会向项羽发动攻击。

他善于把握时机,总是进退有据。

在向关中进兵的途中,在包围南阳郡的时候,南阳郡守吕齮派出门客陈恢跟刘邦谈判,告诉刘邦,如果刘邦硬要强攻,一时很难攻下南郡,就会耽误进入关中的时间,而如果放弃南阳向关中进兵,南阳郡就会派兵追击,他建议刘邦不如招降吕齮,授予他官职,这样刘邦不仅不会消耗兵力,还会接收南阳郡的守军,增强自己的力量。

刘邦当即接受这个建议,并封吕齮为殷侯,开创了“和平解放”的先例。

之后刘邦再向西进兵,很多郡县望风而降,甚至连高武侯鳃和襄侯王陵也向他请降,刘邦全都欣然接受,他不费刀兵,使自己的力量迅速壮大。

项羽虽然也曾接受过秦兵的投降,但他后来却把降兵坑杀了。

3、项羽有了好处独占,刘邦却跟部下利益均沾

刘邦当上皇帝以后,大宴群臣。

席间刘邦对臣下们说,今天大家都说说真心话:我为什么能打败项羽夺得天下呢?高起和王陵的回答还是很有道理的,他们说,刘邦攻占土地城池,就把它们分封给功臣,而项羽却有功不赏,占领了土地喜欢独吞。

应该说这个总结还是很有道理的。

刘邦不仅在夺得天下之后封王封侯,而且在战争年代也是随时封赏。

比如刘邦跟项羽划定了楚河汉界以后,接受张良、陈平的建议,发兵攻打项羽。

刘邦曾经跟彭越、韩信约定夹击楚军,但是彭越和韩信却没有按约定出兵,刘邦因此吃了败仗。

刘邦于是问计于张良,张良建议刘邦给彭越和韩信增加封地,刘邦依计而行,彭越和韩信果然出兵攻打楚军。

相比之下,项羽的手下虽有大功,但项羽却迟迟不予封赏。

刘邦对人性有深刻的了解,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所以深知物质刺激的意义。在项羽穷途末路的时候,他悬赏捉拿项羽。为了封赏,多少汉军将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最终项羽还是在物质鼓动下的汉军的洪流冲击之下,绝望自刎。

4、项羽刚愎自用,刘邦却从谏如流

项羽本来智谋不高,却又喜欢专断,范增给他出的好主意他又常常不用。而刘邦本来就长于谋略,手下的好建议他总是采纳。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单是张良一人给刘邦出的主意就举不胜举,这里就不再赘述。

5、刘邦人才济济,上下一心,项羽虽有人才却用不好,而且离心离德

刘邦手下有三杰:韩信、萧何和张良。

这三个既有能打的将军,又有一个好后勤,还有一个天才的谋士。

刘邦手下的战将就更不用说了,这些人的积极性都被刘邦调到起来,他们全心全意为刘邦打江山。

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刘邦让陈平略施小计,项羽就不再信任范增。

项羽手下也有一些能打的将军,但是他对他们却不信任,最能打的钟离眜,因为受项羽猜忌,在项羽垓下被困的危机时刻,离开了项羽集团。

鸿门宴上,项羽不听范增的建议,杀掉刘邦,范增安排项庄借舞剑刺杀刘邦,项伯却保护刘邦,最终让刘邦逃脱。

项羽集团完全是离心离德,形不成合力。

而刘邦集团武有樊哙勇闯宴席,威慑项羽,文有张良,筹划逃脱计策,帮刘邦安全脱身。

刘邦集团是上下一心,拧成一股绳。

鸿门宴可以说是两个集团争霸的一次预演,项羽的失败早已埋下了伏笔。

6、刘邦输了,能从头再来,项羽却输不起

楚汉之争,起初刘邦处于劣势,双方作战虽然互有胜负,但前期刘邦却是败多胜少,有好几次刘邦几乎陷入绝境。

刘邦被围荥阳期间,亏得纪信化装成刘邦,向项羽诈降,他才得以带领几十骑逃脱。

彭城之战,刘邦只带十几骑逃走。

但刘邦能输得起,他输光了可以从头再来,重新跟项羽争斗,因为他有个了不起的后勤部长,帮助他重新招募新兵,押运粮草。

而项羽一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只有一次大败,就是在垓下。

但是这一次失败,他的意志就被彻底击垮。

他其实是有机会乘船度过乌江重头再来的,但是他是个输不起的人。

他一生只输了一次,却输了个精光。

在战术上,刘邦常常输给项羽,但刘邦却凭着上述几个方面的优势,逐渐做大做强,终于灭了项羽,成为大汉天子。认真研究一下这段历史,对于刘邦的崛起,项羽的覆灭,不应该感到惊奇。那决不是如项羽所说,是什么天意,而完全是人力所为。

项羽一生极具传奇色彩,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其中以下七个很有代表性:《项羽举鼎》,《巨鹿之战》,《四面楚歌》,《弑杀义帝》,《分封诸侯》,《鸿门宴》,《乌江自刎》。

项羽身上发生的故事以下几个比较出名。

第一个是破釜沉舟,他与秦军交战时两随行的锅灶都打破了,让队伍士气大振最终击败了秦军。

第二个是十面埋伏,项羽中了韩信的计策“十面埋伏”,大败后被杀。

第三个是四面楚歌,韩信包围了项羽,为了瓦解军心,唱起楚国的歌曲,让对方军队人心涣散。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在杜牧笔下,项羽是不会忍辱负重的男儿,面对颓势毅然决然的选择赴死,却不知道卷土重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李清照的笔下,项羽是义薄云天的好男儿,不肯苟且偷生。

“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至今还在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有人赞美他,也有人贬低他。

那么他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一.出身名门,勇猛无畏

对比后来的汉高祖刘邦,项羽的出身非常的高贵。

用现在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他,项羽是生下来就在罗马。

他是名将之后,妥妥的贵族后代。

即使后来家族败落,可到底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的出身是刘邦所比不了的。

除了家室优越以外,项羽本人也很英勇,骁勇善战。

司马迁就曾说项羽力能扛鼎,可能有点夸大的成分,但也足以证明项羽的力气很大。

项羽在军事谋略方面也很有才华,我们所熟知的破釜沉舟就是项羽通过自己的军事谋略最终以少胜多战胜秦军的一次著名战役。

二.正气重义,谦谦君子

世人常说项羽是大丈夫,真男人。

当年刘邦与项羽开战,楚军实力雄厚,一路所向披靡,而汉军被打的狼狈不堪,几乎全军覆没。

最终,刘邦带领部下撤退,慌忙逃走。

而当时吕雉不幸被楚军所俘获,通常来说败军的女眷都生活的很凄惨,不是倍受虐待就是被霸凌。

但是项羽没有这么对待吕雉,他认为称霸天下是男人与男人之间的战争,不应该把这一切牵连到无辜的女人身上。

这与刘邦逃跑时抛妻弃子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说项羽是个光明磊落的谦谦君子。

项羽也很多优秀的精神品质,所以后世的人们敬佩他称赞他。然而人性都是复杂的,连孔圣人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项羽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也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那么项羽又做过哪些让后人诟病的事情呢?

一.自负自大,心慈手软

我们都很熟悉《鸿门宴》的故事,亚父一再劝说项羽杀掉刘邦,以绝后患。

所以才出现了后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故事。

但是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亚父,项庄刺杀刘邦的决心,却唯独少了项羽。

他曾经几次三番的改变要刺杀刘邦的决定,后来更是对“沛公离席”表现得一派淡然。

由此可见,他的妇人之仁,心慈手软。

甚至在最初范增劝说他杀掉刘邦的时候,他认为刘邦不会成大器,根本没有将他放在眼里,自恃勇猛盖世所以没有将刘邦放在眼里,我们能看出他的自负和自大。

设想一下,如果当初他直接就杀掉了刘邦,还会发生后来的乌江自刎?

二.残暴多疑,心狠手辣

我们都说项羽英雄正气,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性格太过于暴虐了。

他可以放过被俘的吕雉,却不愿意放过被俘获的战士们。

项羽少年意气,大败秦军。

面对降军,他的做法太过于残暴了。

一夜坑杀二十万秦军,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此结束了。

这样的事情不止发生过一次。

在当年入咸阳之后,刘邦做的是安抚民心,好好安顿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们。

相同情况下,项羽的做法却是烧杀抢掠。

可以说,项羽一步步的失去了民心。

甚至在当年垓下之战失败后,项羽思考的是他的美人和宝马该怎么办,而对于身后将士们的死活却不关心。

项羽一生发生了许多轰轰烈烈的故事,有受人称赞的也有被人诟病的。人无完人,我们应该用更客观的眼光去看待他。

项羽的故事是很悲情的,但其历史意义警醒着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积极意义:

其一,项羽出身大地主阶级,名门望族,但当天下苦秦久矣,农民遍地揭竿而起的时候,他顺应时代变革的需要,积极加入推翻暴政的洪流;

其二,他鲜活的历史教训,教育了后辈,无论你能力有多大,地位有多高,老子天下第一,背离初衷,照样被人民大众所唾弃;

其三,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大众才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项羽生于乱世,成长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世家,少年勇武轻狂,心存大志,起兵之后杀伐谋断,征战连连,一生金戈铁马罕遇敌手,灭秦后拥立天子,自封霸王,在那个时代几乎无敌于天下。

内心骄傲而敏感,性格刚愎自用,做事只执于虚名和自己心中的所谓快意,属于那种干了再想的莽夫,甚至说只要不违背自己心中的道义,有些事情即便是干了都不想。

这样的人,他是不会承认失败的,也不会甘于失败,更不会反省自己的过失以及可能对他人造成的影响。

所以说项羽也只能是个英雄,或者说豪杰,而如果你都不同意的话,至少,这还是个值得让人尊敬的男人。

虽然说大丈夫能屈能伸,但是项羽心中的尊严和理想和骄傲显然不允许他这么做。他心中的正道是宁折不弯,坚毅刚正的,所以他才会和厚黑的范增最后分道扬镳,所以他才会在鸿门宴上放过刘邦,所以他才会相信了刘邦与他平分天下的决定,换句话说,所以他最终才会被张良和刘邦阴了一把,然后,阴沟翻船了。

1、鸿门宴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在咸阳。项羽率军攻破函谷关,驻在鸿门准备袭击刘邦。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结交项羽的叔父项伯从中给予调解。宴会上,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庄舞剑,意图刺杀刘邦。但项伯拔剑掩护住刘邦,而刘邦的部将樊哙带剑执盾闯入,这才让刘邦得以脱险。

2、霸王举鼎

秦朝末年,项羽和叔父项梁在江南起兵,为了扩大力量,项梁派项羽去联络桓楚一起反秦,但桓楚趾高气扬地让项羽举鼎,项羽先让桓楚的4名健壮大汉一起举鼎,然而大鼎却丝毫未动。然后,他自己握住鼎足,大鼎被高高举起,而且三起三落,于是,桓楚满口答应,合兵从羽起义。

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了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这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

1、破釜沉舟

巨鹿之战时,项羽率军渡过漳水后,下令把船全部凿沉,把做饭的器具全部毁坏,只带着三日粮草与秦军作战,项羽士卒因此以必死之心奋勇向前,项羽军因此战斗力得到大幅提升,个个以一挡十,杀的诸侯军人人胆寒,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2、鸿门宴

即范增劝项羽杀刘邦所摆的一场宴会,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由此而来。

3、四面楚歌

项羽兵败垓下后被刘邦军四面围定,刘邦军在晚上高声唱起了楚地的歌,项羽军听到歌后都非常的伤心,以为刘邦已经平定楚地,项羽军的军心也因此被瓦解。

4、霸王别姬

项羽有一美人叫虞姬,常常陪伴项羽左右,但项羽要率领精骑准备突围,不得已作歌与虞姬诀别,虞姬也作歌附和,表必死之心,与项羽泪别。霸王别姬后又被改编为戏曲、影视、小说、歌曲等文艺作品。

5、作壁上观

由章邯带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围攻赵国于巨鹿时,赵王派人向各地诸侯求救,虽然各地诸侯都有引兵前来,但是都惧怕秦军的强大,而躲在自军修筑的壁垒里不敢出来,与秦军长久相持,但不能解巨鹿之围。

项羽率领英布、蒲将军等几万楚军主动向秦军发起进攻时,诸侯还是只敢躲在壁垒里观看,直到项羽杀败秦军之后,诸侯才敢从壁垒里出来。作壁上观现指让自己置身事外,不协助任何一方。

6、锦衣夜行

项羽率军破咸阳之后,看到秦朝宫室都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又思念家乡想回去,就说:“富贵不回故乡,就像是穿着锦绣衣裳在黑夜中行走,有谁能知道呢。”

7、沐猴而冠

项羽攻占并烧毁咸阳之后,想要东归彭城。韩生听到后说:“人说楚国人像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项羽听见这话,便把韩生扔进锅里煮死了。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 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

鸿沟和议

项羽在范增的建议下,与范增合围荥阳,打算把刘邦消灭,刘邦非常害怕,采取陈平的计策,离间项羽和范增,项羽于是剥夺了范增的权利,范增没有想到项羽竟然会怀疑自己和刘邦有勾结,十分气愤,于是告老还乡,但在途中病死。

项羽将荥阳的刘邦四面围定攻打,刘邦军势非常危急,部将纪信于是引两千军乘黄车假扮刘邦出城,说刘邦愿意投降,项羽赶来见到纪信问刘邦在哪,纪信说刘邦已经逃走了,项羽于是将纪信烧死。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

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

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

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啦。

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大战,刘邦一方由韩信指挥作战,项羽方战事不利,韩信再让士兵们唱楚歌,让项羽的士兵思乡厌战,最后项羽军大败,携800骑往南边逃跑,等到项羽跑到了乌江边上时,项羽觉得自己没有颜面去见江东父老,于是自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w20231102150208ab36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