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方出圣贤,圣贤是谁?
王阳明,孔子,老子。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这片伟大的土地上诞生了无数璀璨的文化之星。
这些人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及传播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明朝时期,王阳明降生于浙江某地一个声名显赫的富贵家族,祖辈都是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更是朝廷大官,这一系列的家庭条件为王阳明最初的学习提供了优越的帮助。
2,作为中国人几乎都认识这位至圣先师,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了。
正是这位先圣将教育从权贵那里带到了平民阶层,打破春秋时期的教育垄断,让无数平民子弟得到了文化的普照,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众所周知,孔子在国内影响甚大,他提倡“仁政”,以至于后世的多个君主奉行孔子推崇的儒家之道,并对其追封封号。
3,与孔子相似,老子亦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还创立了道教,成名之前的孔子还多次向老子询问,求道。
但是让老子能够成为东方三大圣人之首的还要得益于他的传世学说。
老子创立的道教核心学说就是“道”,他主张自然之法,顺应时代发展,潜移默化发生改变。
这区别于孔子的礼法,毕竟境界要更高一些。
二、中国圣贤教诲如何产生?
家训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从各个时期家训著作的思想内涵、主要目标来看,中国传统家训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先秦到两汉时期。这一时期的家训,以儒家经典为基本规范,主要训导内容是完全践行儒家思想。
孔子、孟子为先秦的儒家圣贤代表
先秦家训将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圣贤所设计的社会理想和伦理道德标准、行为举止规范进行提炼,也就是以《易》《礼》《诗》《书》《春秋》和《论语》《孟子》《孝》《大戴礼》等典籍的精华为家训。这种家训又成为中国传统家训中的经典,直接为两汉及其以后人们作为治家教子的价值标准而效法、阐扬。
两汉时期家训作为先秦家训的延续,其特点是,人们直接引用先秦圣贤的语录,在阐释中体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例如,西汉人孔藏在《与子琳书》中反复引用儒家经典训子:"训曰'徒学知之未可多,履而行之乃足佳'","《诗》不云乎?'毋念尔祖,聿修厥德。'"
祭拜孔子图
第二个时期,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
中国宗法专制社会经过几百年旳发展,已经建立起了全社会所普遍遵循的伦理道德体系、行为规范标准、理想追求价值、社会体制以及深蕴于中华子民心中的文化心理结构。
因此,在家训中,一方面以儒家文化为指导,另一方面以当时的价值体系作为家训的内容,专注于宣扬当时社会认可的人生哲学和处世哲学,宣扬儒家文化所崇尚的理想人格和文化信念,宣扬宗法专制社会所认同伦理道德风尚、节操,鼓励人们依照时代价值标准进行自我完善,勤奋好学,立志成才。
家训文化的典型和代表之作《颜氏家训》
这就意味着,由先秦两汉以后,魏晋隋唐时期,家庭教育由主要遵循儒家经典,转变为以儒家价值观念为基础,以现实社会体制及其文化内涵作为家训的主要内容。
这样,魏晋隋唐时期的家训就具有了更为广阔的文化意蕴和文化现实感,它也反映出那时人们已进入到自觉的家庭文化建设阶段。
这一时期家训文化的典型和代表之作,就是南朝北齐人颜之推所撰的《颜氏家训》。
第三个时期,是宋元明清时期。
经过第二个时期对孔孟圣贤家教思想的弘扬,这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对于家庭文化的建设,已经成为一种自觉的文化活动,它虽继续张扬作为文化主体精神的儒家文化,但它也以每一时代的文化内容作为家训的依据。
因此,这个时期的各个时代,家训著作层出不穷,对后世卓有影响者,如袁采的《袁氏世范》、司马光的《居家杂仪》、陆九韶的《居家正本制用篇》、朱熹的《蒙学须知》、陆游的《放翁家训》、高攀龙的《忠宪公家训》、曾国藩的《曾文正公家训》等等。
这些都是在中国传统社会由盛世向衰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反映了一种定型形态和臻于完善的文化形式和内容。
因此,它所宣扬的文化内容更为精细,涉及忠孝节义、礼义廉耻、信爱和平、经世应务、为人处世的各个方面,涉及个人、家庭、国家各个领域。
总之,它反映的是在社会发展已经处于鼎盛并转向衰落的时期,社会的贤达志士如何修身、如何齐家、如何治国平天下的问题。
三、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魅力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老祖宗智慧的结晶,是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最善最美的文化。
它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千千万万的儿女,成就了无数的杰出人物,出现了孔子孟子这样的大圣大贤之人,出现了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乐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千古名臣,中国文化是培养圣贤的文化。
中华儿女勤劳善良,也正是这个传统文化教育成就的结果,我们的民族如此优秀,离不开我们传统文化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