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哪些舍己救人的英雄?
①
1、张华英勇救人
1982年7月,张华因跳入化粪池营救一位不慎落入池中的老农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7月11日,西安康复路附近传来呼救声。
一个69岁的掏粪老汉在三米多深的化粪池里工作时,被有毒沼气熏到,跌入粪池。
恰好路过此处的张华赶到现场时,魏志德已经俯卧在粪水里,只有头发露在外面。
张华沿着竹梯下到粪池,一手抓紧梯子,一手从一米外拽过老汉,抱在腰间,向着粪池上的人群喊:“快放绳子,人还活着…
”话音未落,浓烈的沼气也把张华熏倒了。
“扑通”一声,他同老汉一起跌入粪水之中。
当群众把张华救出来送进医院是,他因严重中毒窒息时间过长,年轻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牺牲时年仅24岁。
2、好民兵魏青刚
在青岛崂山海滨广场防海堤坝,一名看海的姑娘被巨浪卷走。正在附近散步的魏青刚知道后,3次跳入海中救人,经过40多分钟与海浪搏斗,在当地民警的协助下,终于将姑娘救出。魏青刚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树立了河南人民和河南民兵的良好形象。
②
这个问题应该是指国内现代或当代舍己救人的英雄吧。
首先向为了解放全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生命的先烈们致敬。
抗战时期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张思德同志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烧窑突然塌方,为了保护战友,自己却被埋在窑洞里,牺牲时年仅29岁。
毛主席参加了悼念张思德同志的追悼大会,并在追悼会上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就这样开始流传下来了。
在新中国成立的七十年历史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舍己救人的英雄故事。
1952年1月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查队战士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英勇献身。
欧阳海,1963年11月18日,部队野营拉练经过铁路时,一列载有旅客的列车突然迎面急驶而来,列车的鸣笛声,惊呆了驮着炮架正在穿过铁道的军马,军马横卧在铁轨上,眼看一场车翻人亡的事故就要发生。
危机时刻,欧阳海毫不犹豫地冲上,用尽全力把惊马推离铁轨,列车和旅客转危为安,他却被火车卷倒在铁轨边。
1965年7月14日,原济南军区装甲兵班长王杰,带领民兵进行地雷实爆训练讲解示范时,炸药包突发意外,生死关头,他毅然用身体压住了炸药包。
1966年3月15日早晨,驻黑龙江佳木斯的23军67师200团重炮连战士刘英俊和他的战友们驾着3辆马拉炮车外出训练,在佳木斯公交车站附近,炮车辕马被汽车喇叭声所惊,突然向人群冲去,这时路边6个儿童吓呆了,孩子的生命受到威胁。
千钧一发之时,他把缰绳在胳膊上缠了几道,猛力一拉,使惊马前蹄腾空,他不顾自己生命危险,手撑辕杆,从辕杆下面用双脚猛跺马的后腿,马突然倒下,车翻了,6名儿童安然脱险,他却被压在翻倒的车马底下,身负重伤。
由于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光荣牺牲。
1967年9月5日,门合在青海一个农场支左时,为掩护27个阶级弟兄的生命,扑向防冰雹土火箭英勇牺牲,时年40岁。
1968 年6月门合被命名为“无限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好干部”,这个称号在党的历史上是唯一的一个。
由于发生在“支左”工作时期,命名题词为当时的党中央副主席林彪所写,后来人们有所避讳,对门合事迹有所影响。
“小英雄”戴碧蓉,1968年9月14日下午,11岁的小碧蓉去捡野菜,在株洲车站调车场,她忽然发现一列车顺着斜坡往下溜,就在溜车编组的几节车厢下,竟有3个儿童在玩耍。
千钧一发之际,小碧蓉向轨道飞奔过去,将一个不满6岁的男孩抱出轨道后,接着又冲上去把一个不满4岁的女孩抱下来。
这时,溜车距另一个小男孩只有两三米远了。
危急之中,她奋不顾身地冲上去,使劲将小男孩推出轨道,而自己却永远失去了左臂左腿,造成终生残疾。
还有当代见义勇为,身中数刀,勇斗歹徒的解放军战士徐洪刚,为了保护自己的学生而导致双腿高位截肢的班主任老师张丽莉…
太多了,还有许多许多,说实话真的数不过来。
老漁要说的是,不论“舍己救人”还是“舍己为人”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图片来自网络)
③
湖南新化县的罗盛教,山西吕梁孝义的军人楷模苏宁,新时期山东武警的烈士王成龙等等一些中华儿女共同谱写了一曲曲英雄之歌!祖国的安宁离不开军人的保护,人民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他们的驻守,和平年代虽然少了一些硝烟战火,但群众的平安仍旧需要一些人的守护,他们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悲歌,这些英雄值得我们铭记。
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用饱满的热情记录了军人的点滴,以及自己的思想感悟,他说: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
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1、罗盛教,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国际主义战士。
湖南省新化县人。
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
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1年4月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某部侦察连文书。
除圆满完成本职工作外,经常冒着炮火到前沿阵地为战友送饭,抢救伤员。
一天,连观察所附近的山村遭美军飞机轰炸,他冒着浓烟烈火,抢救出一位朝鲜老大娘和一名儿童。
1952年1月2日晨,4名朝鲜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附近的栎沼河上滑冰,其中一个名叫崔莹的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声呼救。
罗盛教出早操后,路经那里,听到喊声,立即向出事地点飞奔。
他边跑边脱掉棉衣棉裤,冒着-20℃的严寒,纵身跳入冰窟,潜入水中找寻。
他两次把崔莹托出水面,都因冰窟周围冰层破裂,又跌入水中。
几经周折,他冻得全身发紫,浑身打颤,难以支撑,但仍以惊人的毅力再次潜入水中,用尽最后的气力,把崔莹顶出水面。
这时一名战士赶到,遂将崔莹抢救上岸。
他却因气力耗尽,无力浮出水面,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苏宁,1969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65435部队参谋长。
1991年4月21日上午,苏宁现场指挥团队建制连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时为保护战友牺牲,牺牲时年仅38岁。
1993年,中央军委授予他“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
2009年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名单。
苏宁是一位在我国改革开放年代献身国防现代化的英雄,是中央军委决定在全军连以上部队悬挂画像的解放军8位著名英模之一。
苏宁出生在军人家庭,父母都是高级干部。
自1969年参军以后,苏宁在22年里,全身心投入国防科研,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1991年4月21日,在一次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中,他为了战友的生命安全而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于1991年4月29日牺牲,年仅38岁。
苏宁牺牲时任某炮团少校参谋长,电影《炮兵少校》说的就是苏宁的事迹。
3、杜国富“你退后、 让我来” 这么朴素的一句话,代表着战友间的情谊,一声轰鸣,杜富国倒下了,虽然失去了双手和双眼他却用残缺的身体挺起了共和国的脊梁。他们站在离死神最近的地方却把生的机会留给了战友。
4、王成龙
亲爱的战友,我再不能看到你雄伟的身影和蔼的脸庞。
王成龙一个普通的名字,一名来自山东沂蒙老区普通的90后,凭着对军人的崇高理想,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武警工程大学,原本可以留在学校工作,更希望到前线的他毅然选择了回到了家乡,进入了山东武警特战队这个更具挑战性的地方,继续自己的军旅生涯。
原本一切正常进行的实战演练,随着一辆失控货车的突然闯入,他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23岁,她的妈妈在悲痛之余仍不忘说出自己的心声,她说王成龙虽然牺牲了,但是我们为他骄傲自豪,他没给我们丢入,要有多厚重的母爱,才能说出如此令人欣赏的话,这是一位母亲,更是一位伟大的普通妇女,她用自己平凡的人生培养了一位不平凡的儿子,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王成龙!
人在最危险的时刻,总是会本能的保护自己,但王成龙却选择了把活得机会力留给战友,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令人赞扬,但他年仅23岁的生命就此定格,又着实令人心痛,本该奋斗拼搏享受大好年华的他,却永远的离开了爱他喜欢他的亲人,这是一种遗憾,更是一种无可代替的荣誉,希望王成龙在另一个世界安好!
罗盛教、苏宁、杜国富、王成龙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都需要把这种精神一直延续下去,这是我们的军魂,致敬新时代的中国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