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文观止-管晏列传》讲述了管仲和晏子什么事情?
简析《管晏列传》是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和晏婴的合传。
司马迁描写这两位春秋中后期齐国国相,能抓住其特点,并选取典型细节加以生动地表现,如写管仲,着重写其同鲍叔牙的交往,以及任政相齐、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谋略,写晏婴则通过对重用越石父和御者的典型事例的详细叙述来突出其“贤”。
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比如对管、鲍之间的真挚友谊及晏子任用御者缘起的叙述极为详细,而对管仲生活的奢侈等不太重要的方面则一笔带过。
传记之末“太史公曰”以后的简短议论与评价更是深化了对管、鲍二人的认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司马迁自述写作《管晏列传》之缘由:“晏子俭矣,夷吾则奢,齐桓以霸,景公以治,作《管晏列传》第二。
”指出虽然管仲的奢华与晏婴的节俭形成鲜明对比,但是二人同为齐国杰出政治家,管仲辅佐桓公成就霸业,勋业彪炳,晏婴协助景公成就治世,政绩显赫,一霸一治,泽被当代,垂范后世,二人虽隔百余年,但他们都是齐人,都是名相,又都为齐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将二人合传写成《管晏列传》。
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成为五霸之一,晏婴辅佐齐灵公、庄公、景公,使齐“三世显名于诸侯”。
并在出使楚国后得到重要的关注。
重要的是,在本文所记的轶事中,都分明贯穿了一个“知”字。
管仲的“任政相齐”,是仗仰于鲍叔牙的知人善任;写晏婴的赎贤、荐贤,则更是他知人爱才,礼贤下士的必然结果。
二、管晏列传讲的是什么主题?
《管晏列传》是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和晏婴的合传。
三、嘉言懿行典故?
①
嘉言懿行,嘉、懿: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出自:《尚书·大禹谟》:“若允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贤宁。”
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五》:“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记录之。”
②
“嘉言懿行”一词出自《史记》中的《管晏列传》。典故讲述的是管仲为齐桓公谋划攻打鲁国的战略时,与另一位谋士晏子意见不合,两人互相攻击,但管仲最终还是听从了晏子的建议,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嘉言”指的是高尚的言论和建议,“懿行”则指的是高尚的行为和作为。故事中,管仲能够听取晏子的意见,是因为他认为晏子的建议确实是高尚的、符合大义的。这种相互尊重和合作的精神被称为“嘉言懿行”。
“嘉言懿行”这个词后来成为一种文化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鼓励人们在言行中尊重他人,遵循道德规范,体现高尚品格和良好行为。
四、仓足而知礼仪解释?
仓足而知礼仪是一个成语,源自《论语·公冶长》。其中,“仓足而知”意为仓促、匆忙;“礼仪”指的是人们行为举止的规范和规定。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能够在短暂的接触中,就能够判断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礼仪规范。也可以理解为对一个人的修养和教养作出快速评价的能力。
仓廪足而知礼仪[cānglǐnzúérzhīlǐyí]1.释义(百姓的)粮仓充足才能知道礼仪。
2、注释仓:谷仓。
廪:米仓。
3.出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管仲之口,在《管子·牧民》的原文里是"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的引文中改动了一个字:"则"改成了"而",就有了为后世津津乐道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现一般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史记·管晏列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释义为: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亲就紧紧依附;礼、义、廉、耻的伦理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
颁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