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在一片小树林里住着一只猴子,它每天最爱做的事情就是蹲在路边的一棵树上,观察从路上经过的行人。
一天,这只猴子像往常一样蹲在树上,把身体掩藏在枝叶中,从枝叶间的缝隙往这大路上看。它一边看着路过的行人一边嘀咕着:他们身上裹着的那些五颜六色的树叶,也不知道是从哪儿采来的,还有他们两只脚上踩着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怪不得没见过他们爬树,只是在地上走,脚上踩着那两个东西,怎么能抓住树干,怎么能使上劲呢?
猴子看着那些行人走远,突然在心中生出一个念头来:我每天在这儿看人,什么样的人都见过。
我看他们和我长得挺像,都是一个脑袋,四条腿,除了我身上没有那些五颜六色的树叶之外,和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也可以像他们一样站着走路。
我今天就跟在他们后面,跟着他们进到县城里去,看看他们都会做些什么,吃些什么。
想着,猴子就从树上跳了下来,大摇大摆地跟在人们的后面。
走在猴子身后的人觉得有趣,笑着说:“哎,快看,一只猴子,你瞧它走路那样子可真逗啊。
”猴子听到背后有人说话,回头看了一眼,正好看到人们指着它笑。
猴子很纳闷,心想:他们笑什么呀。
我在这树上看他们的时候,从来没见他们指着前面的人笑啊,现在怎么单单如此对我呢?哎,难道他们认出我来了,知道我不是个人?猴子下意识挠挠胳膊,挠挠头。
这时,走在后面的人看了,笑得更厉害了。
猴子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身上,它恍然大悟,他明白了,自己身上没有裹着那些彩色的树叶儿,难怪这么容易被他们发现。
它一抬眼,发现自己已经跟着前面那个人走进了县城。
它就赶紧躲起来,自言自语道:只要我也裹上人们身上裹的那些彩色树叶儿,就和他们一模一样了。
这时,猴子趁后头的人不注意,一闪身,溜进了一条小巷。
猴子走在小巷子里,左顾右盼,一眼就盯上了一户人家凉在屋外的衣服。
它说:这不就是人们身上裹着的彩色树叶么。
我得赶快把这个彩色树叶给裹上。
它就把这人家晾的衣服从那杆上偷下来,胡乱的裹在自己身上。
虽然觉得不太怎么舒服,但它还是忍耐着,心想:这样就没问题了,我如此打扮,坐在人群中就一定不会被发现了。
猴子想着,就抬头挺胸走出小巷,人模人样的来到了人来人往的大街上。
路上的行人看到它后,围着它笑:“哟,这哪来一只猴子呀,还穿着人的衣服,快看,这猴子太逗了。
”猴子身边一下子围上了好几个人,都在看着它笑。
这猴子一惊,连忙又跑回了那个小巷子里。
郁闷地想道:这是怎么回事儿,我已经裹了彩色树叶,我和人都没有什么不一样了呀。
猴子一拍脑袋:对了,对了,我怎么把人们脚上踩着那个东西给忘了。
猴子就开始沿着小巷从这头走到那头,终于在一户人家的窗台上,发现了一双还没晾干的鞋子。
它模仿着人的样子,把鞋穿在了脚上。
又重新看了看自己,为了保险起见,这次它没有急着走到大街上去,而是悄悄从窗户往人家的屋子里看,它开始学着人们身上的彩色树叶如何裹得平整。
它就把自己身上衣服好好整理了一番,心想这下应该可以了吧。
这时它突然看见屋里的一个人正在用一盆水仔细的洗头。然后,那个人把头发擦得干干的,梳理得很整齐,还戴上了一顶帽子。猴子乐了:哈哈,原来是这样,都怪我之前观察的不仔细,落下了这最关键的一步,想要和人一样,还要把头洗干净,然后带上那不知道叫什么的东西。
猴子等屋里的人出了门,纵身一跃,从人家的窗户跳进屋里去了。
它学着人的样子,认认真真地用那盆水,把头洗干净,然后,又用旁边的一块布把头给擦干。
它还用手指把头上的毛发好好的梳理了一番,最后才在架子上挑了一顶帽子,自己给扣在了头上。
心想:这下好了,我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大街上了,再也不会有人认出我来了。
猴子学着人的样子,背着双手,踏着方步,一步三摇地走上了大街。
谁知道,人们看到猴子戴上帽子,一本正经的样子,更加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有人指着猴子笑道:“这猴子也简直太可笑了,你看它那样。
”猴子以为自己戴上帽子,穿上衣服,穿上鞋,就能变成和人一模一样了,让别人认不出来。
可其实,只要人们看上一眼,就能认出它还是只猴子。
后来人们就用“沐猴而冠”这个成语比喻一些人装扮得像个人物一样,其实并非如此,他们只是虚有其表,实际上却是愚鲁无知的。
其实,做人也是一样,自己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那就是真实的自己。
而那些外表光鲜亮丽,看着人模人样的,但是实际上都是不干人事的,这样的人就叫沐猴而冠。
这样的人早晚会被别人发现破绽,露出马脚,最后被人们所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