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七大友谊典故,求找几种友情的古代称谓与典故?

知音之交

知音也成为知己是指非常了解、能赏识自己的知心朋友。

最初知音之交形容历史上的俞伯牙和钟子期。

相传俞伯牙是著名的音乐家,而钟子期只是一介樵夫。

有天,俞伯牙在一个山下,突然琴兴大发。

专心致志的弹起琴来,一首又一首,突然他发现有个人一直在停着关注他,俞伯牙心想,一介樵夫,能听懂吗?那个人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先生志在高山啊。

”俞伯牙非常惊讶,认为唯一能听懂的就是钟子期了。

后来就和钟子期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

后来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非常伤心的摔坏了琴,说“子期一死,我弹琴给何人听”后来,就用知音之交形容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关系。

1、 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2、 刎颈之交——廉颇相如

3、 胶膝之交——陈重雷义

4、 鸡黍之交——元伯巨卿

5、 舍命之交——角哀伯桃

6、 生死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

7、 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8、 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 (范云和何逊)

9、 泛泛之交——普通的交情,未达到知心的朋友

10、金石之交——比喻坚定的友谊。金石,以其材质之坚硬,来形容坚定不变的事物。

以下是一些古代关于友情的典故:

1、 管鲍之交: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友谊。两人年轻时曾一起做生意,鲍叔牙知道管仲家境贫寒,每次分钱的时候都多分给管仲一些,从不计较。

2、 知音之交:春秋时期楚国音乐家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友情。俞伯牙弹琴,钟子期听琴,两人互相欣赏,结为好友。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弹。

3、 刎颈之交: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友情。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立下大功,被封为上卿,地位超过了廉颇。廉颇不服,想要羞辱蔺相如,但蔺相如不与廉颇计较,还故意躲避廉颇。廉颇知道后,感到惭愧,于是负荆请罪,与蔺相如结为好友。

4、 鸡黍之交:东汉时期,范式和张劭是太学里的同学,两人感情深厚。毕业后,范式约定两年后去拜访张劭。两年后,范式果然如约而至,两人相见后,范式杀鸡做黍,招待张劭。

5、 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为兄弟,发誓共同生死,共同富贵。他们的友情历经千年,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这些典故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友情的珍视和推崇,也表达了人们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和追求。

1、高山流水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管鲍之交

释义: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出处:《列子·力命》:“生我者也,知我者鲍叔也。”

3、刎颈之交

释义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出处 《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4、忘年之交

释义: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出处:《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南史·何逊传》:“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5、 范张鸡黍

释义:范:范式;张:张劭;鸡:禽类;黍:草本植物,指黍子。范式、张劭一起喝酒食鸡。比喻朋友之间含义与深情。

出处:《后汉书·范式传》载:“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6、八拜之交

释义: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旧时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

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后录》:“丰稷谒潞公,公着道出,语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得已,只拜之。”

7、生死之交

释义:同生共死的交谊。

出处:元·郑德辉《绉梅香》:“晋公在枪刀险难之中,我父亲挺身赴战,救他一命,身中六枪,因此上与俺父亲结为生死之交。”

8、胶漆之交

胶漆之交,,形容朋友之间深厚不移的友情,古时就有“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之说。出自《鲠直张千替杀妻》。

9、杵臼之交

解释:交朋友不计较贫富和身份

东汉时,山东胶东书生公沙穆隐居在东莱山求学,为筹集求学经费,穿上粗布衣服到陈留郡长官吴祐吴大人家做舂米雇工,吴大人见其谈吐非凡,就与他结交为好友,并资助他继续求学。后来公沙穆学成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正义官员。

10、莫逆之交

解释:情投意合的朋友

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讲到子祀、子兴、子犁、子来四人交谈说:“谁能以无为头脑,以有为脊背,以死为屁股,知道死生存亡为一体就可以成为朋友。”四人相视而笑,觉得莫逆于心,就相互结为好朋友

关于友谊的成语典故有: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高山流水)

2、高山流水,应该算友情的最高境界了。高山流水是两个人友谊的典故

3、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4、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

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

”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

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

”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

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高山流水:

相传春秋时期,俞伯牙弹琴为一绝。

一日,他坐在高山之上弹奏,路过的樵夫钟子期驻足倾听。

俞伯牙原本内心对其有些许不屑,心想着一个樵夫怎么会懂得我的琴声。

结果,钟子期很容易就猜出了他的心思:“琴声慷慨激昂,先生志在高山”;“琴声清澈婉转,先生志在流水”。

俞伯牙万分惊讶,于是与钟子期成为知心好友。

后人也说是“高山流水遇知音”

比喻知己或知音。比喻乐曲高妙。

管鲍之交

是说鲍叔牙和管仲之间深厚的友情的故事。

比喻交情深厚的友情。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友情典故:

1、 管鲍之交:春秋时,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是好朋友,两人彼此了解、相互信任。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2、 知音之交:春秋时,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认为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后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知己朋友。

3、 刎颈之交: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

”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后比喻能够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1、管鲍之交:管仲、鲍叔牙最初见于《列子·力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是极好的朋友,鲍叔牙是齐国的贵族,而管仲家境贫寒,生活很窘迫。

两人尽管身份悬殊,但鲍叔牙非常欣赏管仲。

他对管仲十分真诚、宽容,总是在经济上帮助管仲。

后来,正是由于鲍叔牙对齐桓公举荐管仲,才使得管仲有机会成为齐国的国相。

常言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2、知音之交:俞伯牙、钟子期出自《列子·汤问》。

春秋时期,俞伯牙精通音律,琴艺高超,却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

一次他于江边乘兴弹琴,引得岸上的樵夫钟子期驻足观望,钟子期赞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

俞伯牙惊讶不已,终于找到了理解自己的知音。

后来两人相约次年的八月十五再次相会,然而造化弄人,第二年钟子期去世,俞伯牙伤心不已,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以纪念知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v2024021217440900a8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