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诸葛亮火烧赤壁神机妙算的故事?
①
1、空城计
诸葛亮为实现刘备夙愿,率领大军北伐曹魏,但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袭帆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名士兵在城里。
诸葛亮传令,藏起旌旗,打开城门,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谈笑风生。
司马懿率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状认为,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于是撤退。
2、草船借箭
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命他在十日之内造完十万支箭。面对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孔明有信心的回答说不须十日,三日便可完成,并立下军令状。鲁肃十分担心。孔明却一点也不着急,他请鲁肃借二十条船给他。,每个船上都要三十个人,还要扎草人一千个,并排列在船的两侧。
两天过去了,到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突然派人来请周瑜了,说他一定要同去取箭,周瑜将信将疑地和诸葛亮一起出发了。五更时分,船队接近曹军水寨。孔明令船只一字排开。
军士擂鼓呐喊。曹军水军都督听到战鼓声和呐喊声,心想一定会有埋伏,便让万余名弓箭手在江边一字排开,向江中放箭。
当稻草人上的箭插满时。诸葛亮立即吩咐士兵把船只调头迅速离开了。到了营寨,周瑜有点不相信。派人把草上的的箭数了数,的确有十万多只。从此以后,周瑜再也不为难诸葛亮了。
3、火烧曹营
诸葛亮又与周瑜共同制定了火攻曹营的计划。但连日来江上一直刮西北风,用火攻不但烧不着北岸的曹兵,反而会烧到自己。周瑜为东风之事闷闷不乐,病倒在床上。
诸葛亮知道后,给周瑜开了个药方,周瑜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欲破曹兵,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承认自己的心事被诸葛亮猜中,便问诸葛亮有何办法。
诸葛亮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实际上诸葛亮自己并不会“借”风,但他通晓天文地理,通过勘察地态和生物的变化,早已经推算出十一月二十甲子日有东南风,因此自己到七星坛上装模作样地比划了几下。
到了十一月二十甲子日当天,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拍枣雹更觉得诸葛亮不可留,便派人赶到七星坛去杀诸葛亮。
然而诸葛亮早就料到周瑜会有这一手,事先离开了七星坛,回自己的根据地夏口去了。临走还给周瑜留下这样的话:望周都督好好利用此风大破曹兵,诸葛亮暂回夏口,异日再容相见。周瑜只得作罢。
4、七擒孟获
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蜀汉先主刘备死亡前后,孟获(彝族)追随益州郡大姓雍闿起兵反蜀汉,并诱煽夷人同叛。汉丞相诸葛亮到南中亲征,百战百捷。闻知有一个名叫孟获的人,向来被本地的夷人和汉人所敬仰,于是发兵攻打孟获并在盘东擒获了他。
诸葛亮采纳了参军马谡的建议,赦免了孟获来换取蜀汉南方的民心。后来南中平定,孟获随诸葛亮回到成都,担任御史中丞。此后直到诸葛亮死前,蜀汉南方都没有人敢再次叛乱。
②
诸葛亮在火烧赤壁战争中,首先借大雾曹军不敢出行作战借的十万只箭,然后借东风使得战争的胜利向联军一方倾斜
二、简单介绍一下火烧赤壁的故事?
公元208年,曹操挥军100多万南下,意欲扫平当前最后两个军阀——刘备、孙权,孙刘慌乱不已,最后决定两家联盟,共退曹军。
庞统巧献连环计,将曹操战船连为一片,于是诸葛亮先是利用地利草船借箭,再是利用天时巧借东风,周瑜让黄盖派人送了一封信给曹操,表示要脱离东吴,投降曹操,黄盖假降乘机举起烈火。
火烧赤壁,燃烧了曹操所有战船,十条火船,好比十条火龙一样,闯进曹军水寨。
那里的船舰,都挤在一起,又躲不开,很快地都延烧起来。
一眨眼工夫,已经烧成一片火海。
水寨烧了不算,岸上的营寨也着了火,曹军一大批兵士被烧死了;还有不少人被挤在江里,不会泅水,马上淹死了。
曹操被封在了华容道,却被关羽念及旧情而释放,曹操虽未死,但挫其锐气,毁其精锐,三足鼎立之势便成。
扩展资料: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来东风,帮助周瑜火烧赤壁。
诸葛亮作为有名的术数家,天文地理知识无一不晓,诸葛亮由于家住赤壁不远的南阳(今湖北襄阳附近),对赤壁一带天气气候规律的认识,比曹、周两人更深刻、更具体。
他知道“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的气候规律,每年的十一月时期,节令正是冬至节令,在冬至这一天,因为一阳来复,原来以阴风西北风为主的江面,必定刮起以阳风为主的东南风,这是大自然的气候规律。
诸葛亮天文地理知识无一不晓,“赤壁之战”诸葛亮巧妙地利用了这一气候规律,设坛糊弄了周瑜,打败了曹操,并且从此确立了刘备的地位。
三、诸葛亮的火烧赤壁故事?
诸葛亮当然是帮东吴的孙权和周瑜火烧赤壁,他在南屏山借来东南风,周瑜和黄盖使出苦肉计阚泽献诈降书,庞统献上连环计才使得赤壁之战火烧曹操战船的成功,曹操83万大军被大火烧得所剩无几,最后曹操率领残兵败将在曹家众多武将的保护下,逃出了重围向华融道方向逃去。
曹操二十万大军南下,水军大约有数万,船只至少数百上千,即便船只全被铁环锁住,但想要二十条火船在风力帮助之下短时间内点燃全部船只,怎么看都不太靠谱。
第二,火起之后,黄盖中箭落入水中,周瑜舰队突然失去敌前指挥官,增加了曹操军舰撤退的机会,因此不太可能尽烧北船。
第三,曹操船只是“首尾相连”,犹如一字长蛇阵,先烧前面再烧后面,这就给后船提供了撤退的机会。
第四,面对黄盖火攻,曹操大军不可能无动于衷,不去撤退剩余船只。
这一年12月,曹操新编水军及新附荆州水军难以磨合,士气明显不足,初战被周瑜水军打败。曹操不得不把水军“引次江北”与陆军会合,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操练水军,等待良机。需要说明的是,赤壁之战实际发生在对岸乌林,用乌林之战来说明更为准确。
“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曹操也知道这一道理,但水军初战失利,让曹操知道无法用荆州水军对抗吴军。于是,曹操迫不得已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人马在船上如履平地,以此让中原陆军也来参战。我们都知道,这一招看似解决了北方人坐船问题,但却留下了一个致命隐患——火灾!
果然,黄盖指出:“如今敌众我寡,难以长期相持。曹军正把战船连在一起,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击败曹军。”于是,选取蒙冲战船十艘,装上干荻和枯柴,在里边浇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边插上旌旗,预先备好快艇,系在船尾,准备以诈降的办法靠近曹营,然后乘风火烧曹营。
诈降之日,黄盖在离曹营二里地之处,突然点燃火船,着火的船队乘风快速向前飞驶,冲向曹营,当时东南风正急,《资治通鉴》记载是“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刻之间,浓烟烈火,遮天蔽日,曹军人马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
于是,周瑜刘备趁机追杀,鼓声震天,奋勇向前,曹军大败,只能败走华容道。曹操撤回江陵之后,担心因为赤壁之战的失利而使后方政权不稳,所以立即回到北方,曹操第一次南征就此落下帷幕,三国鼎立大势慢慢形成。
③
公元208年,曹操带20万大军南下,刘备退守湖北武昌,刘备只有军士两万多人,在诸葛亮建议下,他决定与孙权共同抗曹。诸葛亮向孙权指出,曹操虽人多,但其中有刚投降的荆州水军,是作战主力,但不是真心服从曹操。而北方曹操士兵,不善水战,长途来此生病居多。这些分析使孙权看清形势,同意派周瑜带三万军士一起抗曹。
曹军驻扎赤壁,曹操下令用铁索把战船锁在一起,以便北方士兵在船上行走。
诸葛亮和周瑜都决定用“火攻”的方法进攻曹操。
一天夜里,刮起东南风。
周瑜派黄盖假装投降曹操,带十艘灌了油的柴草战船,向曹军驶去。
接近曹军时,同时点火,火船顷风向曹操的战舰驶去,曹军战舰锁一起,烧成火海。
火又烧到了岸上,曹军死伤很多,曹操无耐退回到了北方。
这就是著名的“火烧赤壁”。
赤壁之战: 曹操统一了北方之后,刘备退守湖北武昌。
军师诸葛亮建议与孙权共同抗曹。
曹操虽然人多,但主要是水军,是作战的主力,但他们不一定真心服从曹操。
周瑜带领三万军士与刘备一起战斗。
以便北方士兵在船上行走下曹操令用铁索把战船锁在一起。
夜里刮起东南风。
黄盖假装投降曹操,带着十艘战船装着灌了油的柴草,他们同时点火,火船顺风向曹操的战舰驶去,不一会便成了一片火海。
四、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赤壁?
巧借东风的情节:赤壁之战前夕,周瑜作好火烧曹军战船的准备,但火攻对风向的要求很高,隆冬时节长江中游一带多刮西北方,没有东南风。
诸葛亮答应周瑜借东风,让人搭建一座七星坛,诸葛亮装作上坛作法,借东风。
到了作战那天,果然东南风大起,周瑜乘机发动,火烧曹军战船,获取赤壁之战大捷。
巧借东风、火烧赤壁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章节。也是小说中最精彩的章节之一。说的是三国时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由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借东风火烧了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比喻有效的借用外力,达到自己的目的。形容做事时灵活、机动,不拘于形势而利用形势。
五、关于诸葛亮的五个著名历史故事?
1、 三顾茅庐
据传,刘备想请诸葛亮出山为自己出谋划策。但是,诸葛亮不愿轻易与人交往。为了得到这位神奇的谋士,刘备三次去拜访他,结果都被拒绝。最后,刘备发现诸葛亮住在茅草房里,便前往拜访他。诸葛亮应允出山为刘备效命,并为他设计了战略。
2、 火烧赤壁
在曹操统治下的三国时期,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对抗曹操。战争最终在赤壁上展开,赤壁之战是三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战役。在这场战争中,诸葛亮就是刘备的军师之一,他为了让敌人分散注意力,提出了火攻计策,诱使曹操的船只全部被烧毁。这场胜利彻底改变了三国的局势。
3、 绝命书信
诸葛亮去世前,写下了一封绝命书信,寄托了他的一生理想和追求,也揭示了他提出的“董卓政治”的反对意义。这封信被后人传为佳话,也成为诸葛亮的一段佳话。
4、 鞠躬尽瘁
诸葛亮去世时,虽已是国家重臣,但仍保持着朴素的生活态度,生前最后一句话是,“我无人后我。你们多多保重吧!”总之,他的一生用心良苦,为国效力,最终达到了他一生的理想,将自己的张良之志融入到了三国历史中。
5、 未成的诗篇
据传,诸葛亮去世时还留下了一件事情未解决:他在世时写出了一首名为《白帝城下瞻望歌》的诗,其中有一句“以我才智,宁待在此,为死而投人与否?”已经无法判定是否是诸葛亮真实想法,这也使后人充满了关于这位军师的期望,他的智慧和才华令世人景仰。
六、诸葛亮隆中对策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分别讲了什么?
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三个故事。故事大意是说诸葛亮出山后,在很短的时间里连续三次用火攻曹军,获得了天下闻名的威望。
第一次是在博望坡烧得夏侯惇十万军惨败;第二次是在新野用火烧、水淹的方式退却曹洪、曹仁的十万人马;第三次是孙吴联手在赤壁用火烧曹军连环战船,致使曹军几十万大军所剩数十人狼狈逃窜。
从此以后诸葛亮成为了“智谋”的代名词,一举成名。
虽然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为蜀汉政权一直克己奉公、战战兢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汉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美名远扬,受人崇拜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