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曹操令你想到了哪些成语?关于曹操的成语有那些?

成语有望梅止渴望梅止渴、青梅煮酒、对酒当歌等等

望梅止渴

拼音:wàng méi zhǐ kě

解释:

想吃梅子;流出口水;就不渴了。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青梅煮酒

拼音:qīng méi zhǔ jiǔ

词语解释:

以青梅为佐酒之物的例行节令性饮宴活动,煮酒暖酒。

对酒当歌

拼音:duì jiǔ dāng gē

面对着美酒应当高声歌唱。又可指面对着美酒和歌舞。指宴请宾客时赋诗以助酒兴;含有人生应及时行乐的意思。

1、割须弃袍,意思是形容战败落魄狼狈的样子。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操在乱军中,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

”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

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

”操惊慌,掣所佩刀断其髯。

意思是:曹操身在乱军志宏,听见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曹操赶紧脱下了他的红袍,又听见西凉军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曹操又惊又怕,赶紧用他的佩刀将胡子割掉。

2、老骥伏枥,意思是比喻人虽然年老,但仍有雄心壮志。出自三国·魏·曹操《龟虽寿》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意思是: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

3、望梅止渴,意思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意思是: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非常口渴,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梅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了后,嘴里的口水都流了出来,曹操利用这个办法促使部队尽快赶到了前方,找到了水源。

4、赤壁鏖兵,意思是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出自元·无名氏《两军师隔江斗智》第一折:“想他赤壁鏖战,全仗我东吴力气。”意思是:料想赤壁要爆发大规模的激烈战争,全倚仗我东吴的力量。

5、偃旗息鼓,意思是放倒军旗,停止击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比喻休战或无声无息地停止活动;或停止做某事。

出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意思是:赵云退回本寨,将寨门大开,放倒军旗,停止击鼓,曹操大军怀疑有伏兵,就下令撤退了。

望梅止渴、斗酒只鸡、对酒当歌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曹操留给我们的不只是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顶级的政治感官,还有许多四字成语。

关于曹操的成语、俗语、歇后语:望梅止渴 老骥伏枥 挟天子而令诸侯 说曹操,曹操就到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老骥伏枥

挟天子而令诸侯

说曹操,曹操就到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1、傲睨得志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愿望实现。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出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

2、不知丁董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

出自: 清·赵翼《陔余丛考·成语》:“曹操既擒吕布,欲缓其缚。刘备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太师乎?’”

3、长驱直入长驱:不停顿地策马快跑;直入:一直往前。指长距离不停顿的快速行进。形容进军迅猛,不可阻挡。

出自:汉·曹操《劳徐晃令》:“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直入敌围者也。”

4、沉吟不决沉吟:深思吟味,引伸为犹豫;决:决断。形容人遇到难题时,自言自语地决定不下来。

出自: 三国·曹操《秋胡行》:“沉吟不决,遂上升天。”

5、称王称霸王:帝王;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比喻凭借权势横行一方,或狂妄地以首脑自居。

出自: 三国魏·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6、赤壁鏖兵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出自: 元·无名氏《两军师隔江斗智》第一折:“叵耐刘备那厮,暗地夺取荆州,想他赤壁鏖兵,全仗我东吴力气。”

7、除残去秽残:残暴。秽:污秽,比喻恶势力。清除社会上的残暴、腐朽势力。

出自: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待。”

8、斗酒只鸡斗:酒器。古人祭亡友,携鸡酒到墓前行礼。后作为追悼亡友的话。

出自: 汉·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

【成语】: 说曹操,曹操到

说的成语、到的成语接龙

【拼音】: shuō cáo cāo,cáo cāo dào

【解释】: 正说着曹操,曹操就到了。比喻正说着某人,某人就来了。

【出处】:

【举例造句】:

【拼音代码】: sccd

【近义词】:

【反义词】:

曹操行兵途中,失去水源,时值夏日,士兵都是饥渴难耐,军心不稳。曹操见状,心生一计,言说前面有一大片梅子林,结满了鲜嫩多汁的梅子,可以解渴。士兵听说之后,口中生津,继续行军,终于找到水源,解了口渴。

生性多疑、阴险搅诈、一代枭雄、爱惜人才、滔光影囵、好色之徒、有智有谋,曹操的性格特点是大气洒脱、胆识过人、唯才是举,但生性多疑,也有狡诈狠毒的一面。他是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在东汉末年崭露头角,统一了北方地区,创建了曹魏,在历史上是一位枭雄。

乱世枭雄、阴险奸诈 、生性多疑、治世能臣。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对酒当歌,望梅止渴。

魏武帝曹操(155年  ~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宰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政权的奠基者。

东汉末年,面对天下大乱,以汉献帝刘协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中国北方地区,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民、实行“租调制”,促进中原地区经济生产和社会稳定。

建安十八年(213年),获封魏公,建立魏国,定都邺城。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册封魏王,权位在诸王之上。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曹操去世,谥号为武,安葬于高陵。其子曹丕称帝,追封皇帝,谥号为武,庙号太祖。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东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鲁迅称赞“改造文章的祖师”。擅长书法,被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妙品”。

后世给予曹操的评价不一,有如下:乱世枭雄、阴险奸诈 、生性多疑、治世能臣。

曹操的成语故事,有一个是望梅止渴。

故事是曹操与士兵行军途中,行走很远的路程,没有水喝,士兵都是饥渴难耐,军心不稳。曹操见状,心生一计,言说前面有一大片梅子林,结满了鲜嫩多汁的梅子,可以解渴。士兵听说之后,口中生津,继续行军,终于找到水源,解了口渴。

草船借箭 曹冲称象 老当益壮

一代枭雄,性格多疑。回答完毕

望梅止渴。成语望梅止渴与曹操有关。意思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1、说曹操,曹操到。

正说着曹操,曹操就来了,形容对方出其不意地出现在说话人面前,常给人惊喜。

汉献帝在李傕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但李郭二人合兵一处后,继续追拿汉献帝,于是有人推荐了曹操,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

然而信使未出时联军已杀到,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惇奉曹操之命率军“保驾”成功,后将李郭联军击溃,曹操被加封官爵。

因此有“说曹操,曹操到”之说。

民间说曹操主动前来护驾,与三国演义略有不同(见《三国演义》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2、望梅止渴

源于《世说新语·假谲》。曹操带兵攻打张绣时,行军途中没有水,士兵们又热又渴,曹操急中生智,以“望梅止渴”的方法鼓励士兵继续行军。“望梅止渴”比喻空想中得到安慰。

3、割发代首

建安三年夏,曹操亲率大军兵发宛城讨伐张绣,命令官兵们不准践踏麦地,如有违反则要杀头。

因此,官兵们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翼翼地踏过麦田,没有一个敢踩麦子。

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有的看着官军的背影,还跪下来拜谢。

曹操骑马正走着,忽然,有只鸟飞来惊吓了马,马一跃而起冲进田里,踏坏了一片麦田。

他要求法官定罪,执法官不敢执行。

曹操要举刀自杀,受到众人的劝告。

于是,他用剑割下自己的头发说:那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

众军皆惊,没有一个敢违背曹操的命令。

这个典故曾被当作曹操严于律己的事迹而流传,这就是以发代首的故事。

不过从现代的眼光看,这也是特权的彰显。

4、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袁曹开战之前,袁绍为了师出有名,便令建安七子之一的账下谋士陈琳写讨曹檄文,列举曹操罪状,大骂曹操祖宗。

官渡之战,曹操获胜,陈琳等众人被俘,曹问陈琳为什么写那篇檄文,陈说那是袁绍逼迫所为。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地回答,堪为经典。

陈琳此时的生死全凭曹操的一句话,但他以区区九个字化险为夷,并趁机投靠了曹操。

“箭在弦上”比喻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做的时候。

5、挟天子而令诸侯

夹持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在隐喻是以领导的名义,按照自己的意愿指挥他人。

挟天子以令诸侯,经常出现在曹操的事迹中。这个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汉献帝登基过后,经过一系列波折逃到外地,后来曹操得知后,将汉献帝迎回了许昌。在许昌的时候,曹操就借汉献帝的名义,对各地的诸侯施加号令。这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来历。

6、煮酒论英雄

“煮酒论英雄”一般用来单纯地表示谈天论地,或对某类事物或人进行品评。

《煮酒论英雄》这一故事并不见于正史,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根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的相关记载改编而成;此节被史学界称之为“衣带诏”事件。

建安四年袁曹官渡之战前,掌控朝局的曹操以酒宴试探刘备是否有称霸天下的野心,最终被刘备巧言瞒过的故事。

7、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曹操《龟虽寿》中的名句,创作时间比《观沧海》稍晚。

即在曹操平定乌桓、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荆州定刘表、赤壁之战之前。

从初平二年至建安十三年,曹操先后消灭了董卓、袁术、袁绍、吕布等一大批较强的地方势力,曹操历时十七年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

此时的曹操已年过半百,老骥伏枥,这里指曹操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英雄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不减当年。

割须弃袍

【释义】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派大将钟繇攻蜀未成,退守潼关,就改派曹洪、徐晃驻守潼关,才九天时间曹洪丢了潼关。曹操率军亲自攻打潼关,结果被马超打得大败,为了逃命,曹操割掉自己的胡须,丢掉自己的战袍,化装逃回到自己的大本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v202311120848081c010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