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东周时期有多少个国家?东周分裂成几个国家?

   东周分裂成109个诸侯国。在这一百多个国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国家,例如齐国、晋国、楚国、秦国、鲁国、卫国、燕国、宋国等等。

   强大的国家都想成为霸主,这就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的局面,最终形成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东周自己也分裂出了东、西周两公国,最终都亡于秦国。

 东周分裂成109个诸侯国。

在这一百多个国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国家,例如齐国、晋国、楚国、秦国、鲁国、卫国、燕国、宋国等等。强大的国家都想成为霸主,这就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的局面,最终形成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战国七雄的七个国家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除了战国七雄之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鲁国等一些大国,还有郑国、卫国、费国等小国,但是他们的实力远远比不上战国七雄,最终这些国家都被七雄所灭

东周本身就是一个分封制度的散装国家,除了周天子直接管控的领土外,一开始就分封了大大小小72个诸侯国,另外还有8个盟友属于平等关系的。这在当时来说利于管理庞大的国土,可是时间一久各地方诸侯强过中央不断吞并周边小国相互战争逐渐形成了春秋战国。

东周时分裂的国家多达13个,但主要是秦楚燕韩赵魏齐被称为七国七雄。

东周分为两个时期就是春秋与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国家就多了,几个出名的大国,秦楚燕齐晋鲁蔡虢卫郑陈吴越) 而战国时期 。主要是七国秦楚燕韩赵魏齐被称为七国七雄。

东周分为两个时期,就是春秋与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的大大小小的国家比较多,几个出名的大国,秦楚燕齐晋鲁蔡虢卫郑陈吴越,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兼并,国家的多少也在不断变化中。

而到战国时期 ,主要是七国秦楚燕韩赵魏齐,这时候的几个主要国家被称为七国七雄。

          东周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春秋时期另一个则是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国家就多了,几个出名的大国,秦楚燕齐晋鲁蔡虢卫郑陈吴越,而战国时期 最主要的是七国秦楚燕韩赵魏齐被称为七国七雄

七国,指战国七雄。春秋末期,韩赵魏灭掉智氏后,进而瓜分晋国建立赵国、魏国、韩国,三晋与秦国、齐国、楚国、燕国七个国家亦称战国七雄,持续时间是前403年—前221年。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东周没有分成几个国家,而是分为了两个时期分别是春秋与战国时期。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继西周之后的朝代,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建立东周,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以别于西周。

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东周的后半期,周天子名存实亡,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加上有弑父之嫌,在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

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边境的外族又乘机入侵,周王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

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则以“尊王攘夷”口号团结自卫。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

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国被秦所灭,同年赧王病死,秦夺九鼎,东周覆亡。七年后,东周国亦被秦所灭。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

分裂成七个国家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周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则“尊王攘夷口号团结自卫。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周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

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践土会盟。

周赧王时,国势益弱,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

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国借道东周攻打韩国,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

东周王城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

至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被秦国所灭,同年周赧王病死,东周覆亡。

七年后,东周国亦被秦所灭。

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

东周列国共计一百零三国。

楚国、越国、赵国、齐国、秦国、魏国、韩国、宋国、鲁国、郑国、卫国、莒国、邹国、周王朝、杞国、杨国、蔡国、郯国、任国、滕国等等。

东周列国华夏大地共有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

而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国、晋国、宋国、陈国、郑国、卫国、鲁国、曹国、楚国、秦国、吴国、越国、燕国等。

东周分为两个时期就是春秋与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国家就多了,几个出名的大国,秦楚燕齐晋鲁蔡虢卫郑陈吴越) 而战国时期 。

主要是七国秦楚燕韩赵魏齐被称为七国七雄。

东周列国共计一百零三国。楚国、越国、赵国、齐国、秦国、魏国、韩国、宋国、鲁国、郑国、卫国、莒国、邹国、周王朝、杞国、杨国、蔡国、郯国、任国、滕国等等。1、楚国:西起今四川省东端,包括湖北省全部,兼有今湖南省东北部、江西省北部,安徽省北部,陕西省东南部,河南省南部,江苏省的淮北中部。

    全境北面和秦、韩、宋、郑接壤,东面是越,西和巴接界,南面是百越。楚国国都是郢;2、越国:自今山东的琅琊台起,沿海而南,有今江苏省苏北的运河以东地区和全部苏南地区、安徽省的皖南地区、江西省东境的一部分,并兼有今浙江省的北半部。

  北面和齐、鲁及泗水上的各小国交错接界,西和楚国接界,东边靠海,南和百越相接;3、赵国:自今陕西省的东北部,过黄河由今山西省的中部,伸向东北部和东南部,兼有河北省的东南部,并涉及今山东省西边的一角和今河南省的北端。

    全境东北和东胡、燕相接,东面和中山、齐相接,南和卫、魏、韩交错相接,北和林胡、楼烦接界,西和魏、韩交错接界。其国都原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在公元前424年赵献子即位时迁都到中牟(今河南鹤壁西)。

  到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到邯郸(今河北邯郸)。

 东周分裂成109个诸侯国。在这一百多个国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国家,例如齐国、晋国、楚国、秦国、鲁国、卫国、燕国、宋国等等。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1]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2]称为战国时代。[3][4]

周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小国,而春秋时共有140多个诸侯国。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团结自卫。

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周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5]。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践土会盟[6]。

周赧王时,国势益弱,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7]。

周赧王八年(公元前307年),秦国借道东周攻打韩国,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8]。东周国与西周国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9]。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西周国为秦国所灭,同年周赧王病死,周亡。七年后,东周国亦为秦所灭[10]。

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11]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剧烈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

东周列国有:有吴国,越国,宋国,秦国(还没崛起)楚国,齐国,郑国,中山国,杞国,鲁国,曹国,晋国等等,都分布在中国中原,华北,华东,华南一带,春秋最后晋国分裂为韩,魏,赵三个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

东周列国有:晋,齐,楚,燕,鲁,宋,卫,郑,秦,蔡,陈国。

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即已被秦国灭亡,所以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在东周王朝里面。公元前334年徐州相王、公元前323年五国相王后,各大诸侯纷纷僭越称王(吴、越、楚三国春秋时代已称王),周王权威进一步受损。

战国时代及之前的春秋时代,都是后世史家对东周这段历史时期的再次划分,“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观点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补充。

在前403年之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和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

目前,《史记》的观点因包括了如上重要的历史事件而得到多数采纳。

而在战国时期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

七国,指战国七雄。

春秋末期,韩赵魏灭掉智氏后,进而瓜分晋国建立赵国、魏国、韩国,三晋与秦国、齐国、楚国、燕国七个国家亦称战国七雄,持续时间是前403年—前221年。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

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东周时期的大诸侯国有晋国,楚国,齐国,秦国等等。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继西周之后的朝代,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建立东周, 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以别于西周。

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边境的外族又乘机入侵,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

有过181个诸侯国

西周灭亡后,东周初起,天下开始大乱,诸侯们彼此疯狂倾轧,所以东周诸侯国数量始终是一个动态数字(并且随着灭国数增多,而不断减少)。

根据儒家经典《春秋》文字里出现过的诸侯国数量,目前公认的有181个,含天子宗亲(比如周、鲁、晋等等)、功臣之后(比如齐、燕、纪等等)、前朝遗族(比如宋、邶、权、许、杞、朝鲜等等)、古代大贤或传说中三皇五帝之后(比如楚、秦、宿、莒、陈、蓟等等)、外族酋长夷狄或附庸(比如吕、 鲜虞、肥、鼓、 骊戎、庸等等)。

但是实际数量肯定是远远超出181,只是文字没有留下记录而已。

答案如下:

公元前771年周平王被迫东迁建立了东周王朝。由于西周时期的兼并和征伐,诸侯国有所减少。大概还有十几个诸侯国。

东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分裂和战乱的时期。东周时期的列国比较多,常常发生战争和联盟的变化。其中,一些重要的列国包括:

1、齐国:位于今天的山东半岛,是东周时期的强国之一,曾经有过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

2、楚国:位于今天的湖北、湖南和安徽等地,是东周时期的一个大国,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南方国家之一。

3、鲁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是东周时期的一个小国,由于孔子和他的学说在这里得到了发展,所以鲁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较重要。

4、秦国: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境内,是东周时期的一个小国,但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始祖。

此外,还有诸如晋国、宋国、赵国、燕国、卫国等列国。这些国家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结盟、并吞等情况,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复杂的时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v2023031303261511d3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