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明朝时期女性的地位,明朝的女装称为什么?

明代女性的服装主要是“两截穿衣”,所谓两截穿衣,就是上身穿袄衫,下身穿裙,分作两截。各式或长或短的上衣与裙搭配,被称为“袄裙”或“衫裙”,上袄下裙,也是明代女子着装中经久不衰的典型搭配。

明代的袄服与前代相比要流行的多,适用范围也更为广泛,上至皇后命妇,中至庶民裨女,下至优伶娟妓,皆常服之。初期其等级地位主要通过袄的用料和装饰手法来区分,贵族妇女使用精美的丝绸锦缎织物或者贵重的裘皮,普通妇女则服用质料较差,色调也较为单一的袄。

明朝服饰

相较中华五千年历史,明朝是离我们这个年代较近的一个朝代,我们都知道明朝是一个酷吏时代,政治十分专制,每个朝代的服饰特点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那么,明朝时代的女装主要有什么款式?明朝女装又有什么特点呢?

1、褙子

褙子又简称背子,是大众化服饰,上至皇宫贵戚,下至黎明百姓皆可穿,主要分合领和对襟两种,但是贵服与平民穿戴有一定等级制度,凡对襟.大袖,通常为贵妇礼服;凡对襟.小袖,通常为普通妇女的便服。

褙子样式承袭于宋朝,到了明代有一定的修缮,衣长与裙齐,左右腋下开禊,衣襟敞开,两边不用钮扣,有时以绳带系连。

2、霞帔

霞帔是一种帔子,两条绕过头颈,披挂在胸前,下坠一颗金玉坠子的“披帛”,人们比喻成美丽的彩霞,为此有了霞帔之称。

霞帔有着较严格的穿戴制度,其上的纹路与品级相等:一品、二品命妇霞帔,用蹙金绣云霞翟鸟纹。三品、四品霞帔,绣云霞孔雀纹。五品霞帔,绣云霞鸳鸯纹等。

3、比甲

比甲是无袖、无领的对襟两侧开叉及至膝下的马甲,其样式通常较后来的马甲要长,一般长至臀部或至膝部,有些更长,离地不到一尺。传于元朝,在明朝前期中期流行面不广,直到中叶之后,才得到推广,北方妇女尤为喜爱。

4、衣裙

明代妇女虽无“时式妆“之说,但潮流风气也极多变,上衣和裙的长短贬抑时常,衣式亦窄亦宽。四方服饰,都仿京师。以江南秦淮曲中的装束为最,以淡雅朴素为尚,被认为是当时的世上装束。明代衣衫及领已有用纽扣者。

5、水田衣

水田衣应该算是明朝最为花俏的一种女装服饰了,它用各种颜色的零碎布料缝制而成,显眼的斑斓色彩使其与其他服饰形成很容易区别,简单而别致,所以在明、清妇女中间赢得普遍喜爱。

6、其他常见服饰

1、襦裙、

2、白绫袄。戴狄髻、头面,穿白绫袄、蓝缎裙。明代元宵节有走百病的风俗,即妇女在十六日夜结伴出游走桥摸门钉,一般穿白绫袄(衫)或白裙。

3、半臂(明前期)。起源较早,宋元时仍很流行,明代女子一般穿在袄衫之外

4、狄髻(明前期)。戴狄髻,扎包头,穿交领袄(衫)、马面裙

5、纱衫。绾发髻,穿薄纱(罗)衫子,内穿主腰、马面裙,这是夏天时女性在私人空间里的穿着,并不用来会客或外出

6、主腰(明前期)。盘发髻,戴衔珠插梳等头面首饰,上身穿交领衫(衣襟披开),内穿主腰,也称抹胸,明代女性贴身内衣款式之一。

有一位叫做黄惟德的女官,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了43年,在宫廷里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在她最后离宫回乡的时候仍然还是孑然一身,她自守贞洁过了一辈子,这种一生不被世俗诱惑的坚韧心性很多人都能以做到,确实可敬(是夸她的品格,并不是赞颂贞节牌坊)!

历经六代帝王的大明第一女政治家——诚孝昭皇后张氏。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以后,规定后妃不得干政,这一制度基本上得到贯彻执行。但明代后妃并没有完全与政治绝缘,相反在各个阶段都发生过影响,明初的马皇后、徐皇后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太祖、成祖的决策。尤其是仁宗的张皇后影响力最为深远。

辅佐三代帝王,堪称杰出女政治家

诚孝张皇后,河南永城人明仁宗朱高炽原配,她在洪熙、宣德、正统年间的政治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张氏还是太子妃时,已展露出她的政治才干,时为太子的朱高炽,因“体肥硕不能骑射”,加之其弟朱高煦和朱高燧的离间,使得成祖对他极为不满,储君之位岌岌可危。

《明史·后妃列传》记载,张氏“内宽仁宗,而外事成祖及仁孝皇后甚谨,重得仁孝心。仁孝每言成祖,成祖亦意解。”正是张氏的精明周全,从中调和、极尽孝道,赢得公婆欢心。成祖虽不喜欢太子,但对于如此贤惠的儿媳,连连夸赞:“此佳妇,他日当承我家。”

在明代的后宫中,有一类女性被称之为“朝天女”。这种女人是指给皇帝陪葬的女人,“朝天女”主要是皇帝后宫的嫔妃或宫女,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大家都想尽一切努力成为皇帝的女人。

但是这些女人在宫殿里却很少真正受到青睐,有些女人甚至从未见过皇帝的真实面目,更不用说宠爱了。他们生活在宫殿里已经非常难熬了,没想到在皇帝死后他们还要成为皇帝的陪葬。

不管他们是否曾得到皇帝的宠爱,他们最终都难逃陪葬的命运。皇帝习惯了高高在上的地位,即使死后,他也不会放开这些女人,而是让这些女人继续在阴间为他服务。这样就有了所谓的“朝天女”。

如此残酷甚至是野蛮的陪葬制度早在原始社会就已存在。当专家对原始社会进行古墓考古时,他们在古墓中发现了三个骨骼,其中只有一个人是正常去世,而另外两个都是所谓的陪葬品。

这种趋势在先秦时期达到顶峰,当时几乎每个贵族陵墓都有陪葬的人。在殷墟王墓的考古发掘中,专家们发现了两百多个坟墓,每个坟墓都包含八个以上的陪葬人员。

仅国王的坟墓就发掘出两千多名陪葬的尸骨,而且并不是所有的遗体都是女性,还有大量的男性陪葬人,很可能是奴隶。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陪葬制度仍然很普遍,但是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受到了相对控制。后来秦献公认为这种陪葬制度十分残忍,于是下令将这项制度废除。已经执行了三百多年的残酷行为,突然被废除了,秦国的百姓对此都感到十分高兴。

可惜的是,秦献公之后的国王们并不像他那样善良,他们再次实施了原本难以约束的制度,并大力推行这一制度,以至于掀起了陪葬在一时间火热起来。

仅秦穆公就有七百多人陪葬,其他陵墓也有许多陪葬人员,其中大多数是女性。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要求将所有没有后裔的妇女与秦始皇一同埋葬。

此外,为了确保秦始皇墓地位置的绝密性,避免盗墓者前来盗墓,所有参与墓葬建设的人都死在其中,包括造墓者在内的成千上万人被埋葬了,这个数字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惊人的墓葬规模。

如果与他一起被埋葬的人能够在他死后继续为他服务,那么他在阴间也一定是高高在上的。后来,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这种野蛮制度终于在汉代得到控制,基本上不再使用。

但是在明太祖执政时期,他又再次打开了邪恶的大门。朱元璋的第二个儿子朱樉逝世之后,朱樉的两个嫔妃成了他的陪葬人员。明代太祖死后,建文帝朱允炆还下令将所有未生后代的后宫妇女全部一同埋葬。

朱棣死之后,对“朝天女”有了非常详细的描述:他们在宫殿里享受了自己的最后一次用餐,在用餐结束之后,将他们聚集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房间里挂着很多白绫,下面是小床。

嫔妃们把头放在紧结的白绫布上之后,太监们再拿走下面的小床,这样嫔妃们就会活活被吊死。曾经有一个女人逃脱出来之后寻找朱高炽,恳求他挽救她的生命。

然而,朱高炽却无情的拒绝了这名女子的请求,最后还是成为了陪葬人员。通常,当这些“朝天女”丧命时,新皇帝会赔偿其家人,例如给他们一定数量的真金白银。

同时,这些“朝天女”的家人还可以得到世袭的正式职位,借此来抚慰他们的家庭。当朱祁镇成为皇帝时,他做了很多令人鄙视的事情,但是他却废除了这个残酷的制度,让人赞不绝口。

因此从朱祁镇开始,残酷的用活人陪葬的制度就至此结束了。可能有人以为他废除了该制度只是为了保护钱皇后,由于钱皇后也没有生育,如果不废除这一制度,钱皇后也将成为陪葬人员。

古代能够称为朝的是由武则天从李唐手里夺来的并建立的朝代: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v20221215023646e804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