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历史上最悠久的印刷方式?(精选7条)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时期的印刷术。

印章在先秦时就有,一般只有几个字,表示姓名,官职或机构。

印文均刻成反体,有阴文、阳文之别。

在纸出现之前,公文或书信都写在简牍上,写好之后,用绳扎好,在结扎处放粘性泥封结,将印章盖在泥上,称为泥封,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这是当时保密的一种手段。

纸张出现之后,泥封演变为纸封,在几张公文纸的接缝处或公文纸袋的封口处盖印。

据记载在北齐时(公元550~577年)有人把用于公文纸盖印的印章做得很大,很像一块小小的雕刻版了。

佛教徒为了使佛经更加生动,常把佛像印在佛经的卷首,这种手工木印比手绘省事得多。

碑石拓印技术对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很有启发作用。刻石的发明,历史很早。

中国的木活字印刷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技术之一,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发明的。

大的方式就两种,凸印和凹印,常见的说法是:丝网印,胶印,柔印,移印

1、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时,用圆柱形平底刷蘸墨汁,均匀刷于板面上,再小心把纸覆盖在板面上,用刷子轻轻刷纸,纸上便印出文字或图画的正像。将纸从印板上揭起,阴干,印制过程就完成了。一个印工一天可印1500~2000张,一块印板可连印万次。

2、活字印刷

活字制版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

3、凸版印刷

历史最悠久最普及,版面图像和文字凸出部分接受油墨,凹进去的部分不接受油墨,当版与纸压紧时,油墨就会印在纸上。

印刷版材主要有:活字版、铅版、锌版、铜板,感光树脂版等。有些书刊、票据,信封、名片等还在使用凸版印刷;需特殊加工的例如:烫金、银,压凹凸等,一般也使用凸版印刷。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北宋庆历间(1041年-1048年)中国的毕昇(970年—1051年)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的铅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

最早出现于唐朝。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朝虽然出现活字印刷术,但并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术。

中国发明的活字版印刷术,在国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成为现代印刷术的主流。对中国古代活字版印刷术,有突出改进和重大发展的是德国人谷登堡,他创造的铅合金活字版印刷术,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直到现在,仍为当代印刷方法之一。

扩展资料

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而建立这一伟绩殊勋的莫大光荣属于中华民族。

印本的大量生产,使书籍留存的机会增加,减少手写本因有限的收藏而遭受绝灭的可能性。由于印本的广泛传播及读者数量的增加,过去教会对学术的垄断遭到世俗人士的挑战。

宗教著作的优先地位也逐渐为人文主义学者的作品所取代产读者们对于历来存在的对古籍中的分歧和矛盾有所认识,因而削弱了对传统说法的信心,进而为新学问的发展建立了基础。

毕升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术,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

这就是最早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种胶泥活字,称为泥活字,毕升发明的印书方法和今天的比起来,虽然很原始,但是活字印刷术的三个主要步骤一制造活字、排版和印刷,都已经具备。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所著的《梦溪笔谈》里,专门记载了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但是,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他死后,活字印刷术仍然没有得到推广。他创造的胶泥活字也没有保留下来,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却流传下去了。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至迟到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公元172-178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

雕版印刷术的盛行 在唐代发明的雕版印刷术,宋、元时期有了更大的发展,趋于鼎盛。

971年于成都开始版印全部《大藏经》计1076部,共5048卷。

历时12年才雕印完工,雕版多达13万块。

1132年在湖州刊刻佛藏5400卷,一年内即告完工。

宋代雕版良工多荟萃于杭州,刻印了大量的经书、史书、子书、医书、算书以及文集等。

金代雕版印刷中心在平水(今山西临汾)。

元代的雕版印刷中心在浙江的杭州和福建的建阳,经久不衰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

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

手抄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

既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又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印章和石刻给印刷术提供了直接的经验性的启示,用纸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

共有八种印刷方式,其中,前三种印刷方法是运用比较普遍的

1、 凸版印刷;

2、 凹版印刷;

3、 平版印刷;

4、 丝网印刷;

5、 照相复印;

6、 热转移印刷;

7、 静电复印;

8、 喷墨印刷。

在每年生产的印刷品中由前三种方法进行生产而得到的印刷品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

下面,针对每一种印刷工艺,进行简单的描述。

凸版印刷

当油墨涂于凸起的表面并且用一张纸覆压在这涂过油墨的表面上时,油墨就转移到纸上了。运用这个原理进行印刷的方法被称作凸版印刷。

凸版印刷是最古老的印刷方法。现在有多种不同的印版被用在不同类型的印刷机上来印刷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产品,包括报纸、书籍和杂志等。

凹版印刷

凸版印刷把油墨从一个凸起的表面传递到纸上,而凹版印刷过程正好与此相反。在凹版印刷过程中,油墨从一个凹陷的表面传递到纸上,凹版上的图文部分低于或陷入印版表面。

印刷过程中,先在整个印版表面涂上油墨,然后把版面擦干净,这样在印版的凹陷部分就留下了油墨,接着将纸张压在印版上,油墨也就随之传到了纸上。

一般认为是Karl Kleitsch在1879年发明了凹版印刷工艺。

1894年,他设计了一种印刷机——用腐蚀的铜滚筒而不是平台印版来印刷。此后的二十年中,凹版滚筒一直被用来印刷多种产品。

今天,平台和滚筒型印版都被使用在多种不同的印刷机上来印刷报纸的星期日副刊、杂志、大宗函购定单、邮票、甚至纸币等等,许多的印花织物也是凹版印刷的产品。

平版印刷

平版印刷基于油水相斥原理,其印刷工艺过程如下:

首先,在平版上形成着墨的图像部分。图像能够直接用油性铅笔在平版上画出,也可用照相方法形成。

其次,给印版供水。因为油水相斥,水被图像所排斥,所以水覆盖了印版的非图文部分。

再次,给整个版面覆盖一层油墨,因为油水相斥,油墨被着水部分所排斥,所以油墨黏附到油性图像上。

然后,纸张被压印在平版表面,着墨的图像也就转移到了纸上。

平版印刷通常也被称为胶印。与凸版印刷及凹版印刷不同,平版印刷的印刷图像仅仅平置于印版表面上。在印刷过程中,纸张和图像相摩擦,图像很快就会被磨损,当印版用于高速运转的印刷机上时尤其如此。为了减少印版上图像的磨损,图像首先应被转移到橡皮布上。

据有关资料显示,平版印刷术是德国人Alois Senefelder在1798年所发明的,他是把涂在一块笨重石灰石上的油性图案直接印到纸上的。

而现在各种不同的平版被用于高速胶印机和小胶印机来进行印刷,其产量比其他任何一种印刷方法都要多。

丝网印刷

有一种印刷方法是通过把油墨挤压过孔版的孔来进行印刷的,而普通的用孔版印刷方式就是丝网印刷,这种方法也称为孔版印刷和网版印刷。

丝网印刷的过程是:将纸张放在网版下之后,把有着漆状黏度的油墨施加于网版上。最后,打匀并挤压油墨而使其通过孔版的孔到达网版下面的纸上,这个步骤是通过在网版上拉动橡皮刮板来完成的。

用丝网印刷装饰物体的方法是很古老的,有资料表明,丝网印刷技术在中国广泛用于陶器和其他物品的装饰。

早在20世纪早期,丝网印刷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后来许多年中,又相继开发出大量不同种类的模版材料。现在几乎任何不同形式或大小的物体表面都可用丝网印刷的方法来印刷。

热转移印刷

热转移印刷也称升华印刷,其实它并不是什么新的印刷工艺,只是最近,这种工艺方法才得到迅速的发展。

现代热转移印刷首先要用特殊的油墨,在某些情况下,还要用特殊的纸张。我们把经过干燥的印刷图文放在织物上并进行加热,大约达到199℃时油墨由固体变成蒸气(升华)。这样就使得燃料进入织物纤维内并使其染上了颜色。

喷墨印刷

喷墨印刷属于非接触印刷工艺,它不需要像活字、由照相方法制作的印版或软片那样的印刷表面。

欲印刷的原稿直接由计算机给出,喷墨印刷机上的微计算机控制了印刷头上的墨流,根据指令,油墨微粒由喷嘴喷出并形成字符或图像。

油墨微粒是在喷墨系统中产生的。它们既可以被喷射在运动中的纸卷上,又可以在不印刷时发生偏转进入储墨器中,偏离的油墨可以被再次使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v202211241542117e89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