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明朝版太史公司马迁,明末宦官史家刘若愚与《酌中志》

前言:说起太史公司马迁可谓是无人不知晓,一部《史记》名垂青史。

明朝也有一位如太史公一样的人物,他们的经历惊人的相似。

都是宦官,都深陷囹圄,于狱中而成就一部史学巨著。

他就是明末宦官刘若愚,他的著作《酌中志》,是研究明朝宫廷秘辛、宫廷制度、服饰、建筑等方面不可多得的书籍,极富史料价值。

刘若愚也终因《酌中志》一书被免罪开释。

酌中志

武将世家,却因异梦自宫

刘若愚,本名刘时泰,明光宗时为避讳光宗年号“泰昌”,改名为刘时敏。南直隶定远人,出生于武将世家。

其八世祖刘大海曾跟随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的下级军官,官至延庆卫千户。

其七世祖刘观又曾参与明成祖“靖难之役”,战死于“白河沟之战”,累功世袭延庆卫指挥佥事。

其父刘应祺,万历时曾中武举,历任游击、参将、都督佥事,最后官至辽阳协镇副总兵。

其兄刘茂芳,袭祖职延庆卫指挥佥事,累升为昌平参将,崇祯七年抵御后金入侵,战死于昌平。

刘若愚家族为武将世家,刘若愚从小却不喜兵事,明史称“善书,好学有文”。理论说刘若愚好文,应该走科举路线进入仕途。但是刘若愚却走上另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

万历二十六年,刘若愚“悖父兄之教,感异梦而自宫。”因刘若愚之母胡氏“初产若愚时,梦一老僧云是襄阳人,来借房住,故若愚匍匐时,喜敝垢衣”。笔者到现在都很纳闷,这个异梦也没什么特殊之处,为什么会令时年十四岁的刘若愚做此决定。

历来宦官要么是战役俘虏来的奴隶(如郑和),或是穷苦人家才会如此。刘若愚世袭武将世家,就算科举仕途不顺,以家族的地位在军中混个千户、百户应该不是难事。着实令人费解。

学识渊博的另类宦官

万历二十九年,还算幸运的刘若愚“遇例选入皇城”,正式成为一名宫廷宦官。初入宫廷的刘若愚,隶属于大太监陈矩门下。由陈矩的掌家太监常云负责日常起居及教习。

陈矩,万历时大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兼提督东厂,权势极大。

有明一代,宦官祸乱朝纲屡见不鲜,如陈矩般正派的太监可不多见。

陈矩为人清廉、正直,做人做事时刻谨记“祖宗法度,圣人道理”

如万历三十一年,“妖书案”发生,朝廷权臣想以此为借口打压政治对手,首辅沈一贯想联合陈矩,借机陷害次辅沈鲤等人,被陈矩严厉拒绝。

陈矩还熟读经史,“先监极爱《左》、《国》、《史》、《汉》、《字》、《学》诸书,周、程、张、朱诸集。”著有《皇华纪实》、《香山游记》、《闽中纪述》等著作。无论是学识也好,操守也好,刘若愚一生深受陈矩的影响。刘若愚亦非常敬重陈矩,他在《酌中志》第七卷“先监遗事纪略”专门记载陈矩生平,敬重之心可见一斑。

受陈矩影响,刘若愚为人平和,博学多才、善书文,曾经“购得《十三经》、《二十一史》,日批玩之”。尤熟悉明朝法典旧制,如,崇祯时司礼监太监王体乾,在册封文书上,把崇祯皇后、崇祯生母的徽号次序颠倒,而刘若愚却能根据《皇明诏制》指出其错误之处。诸如此类事件还有很多,刘若愚凭借自身博学,总能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刘若愚在内廷中也算薄有才名,陈矩生前曾向太监金忠(崇祯时秉笔大太监)举荐刘若愚,称“公后来秉政时,我名下唯刘官人善用,公善视之。”天启时,司礼监大太监高时明亦说,“怎得满皇城官人,多好学读书如刘长官,我方喜也。”

然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刘若愚的学识渊博,也为他后来的入狱埋下伏笔。

裹挟加入魏党,深陷囹圄

天启四年,魏忠贤核心骨干秉笔太监李永贞,听闻刘若愚才学过人,“李永贞取(刘若愚)入直房,主笔札”,刘若愚“不敢不应承趋赴”。就这样刘若愚被裹挟加入了“魏党”。

刘若愚虽然身处“魏党”的核心部门工作,耳濡目染“魏党”的恶行,刘若愚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只是尽可能地做好自己的文书工作,“目击耳闻,无可奈何,复改今名若愚,暗埋苦心二字也”

而且魏忠贤、李永贞等人也不过是看中他的文采学识,并没有视他为心腹。

对刘若愚是处处设防,“视若愚如仇,而猜防间谍,无所不至”,让刘若愚进退不得。

天启七年八月,明熹宗朱由校病逝,思宗朱由检即位。“魏党”势力开始受到思宗的打击,刘若愚的顶头上司李永贞感受到危机,辞去所有职务,刘若愚也趁机逃离“魏党”。

天启七年十一月,刘若愚被御史杨维恒弹劾,刘若愚被一纸发配,“御马监厂外太监刘若愚,着降作净军,发去孝陵卫种菜”。

崇祯元年,“李实诬奏案”被重启调查。

天启六年,苏州织造太监李实与南直隶巡抚周起元相互攻讦,事涉“魏党”,李实害怕魏忠贤,遣人持空印奏本入京辩白。

魏忠贤、李永贞等人利用李实奏本,诬陷“起元为巡抚时乾没帑金十余万,日与攀龙辈往来讲学”

此案导致周起元、高攀龙、周宗建等东林党人被“魏党”诬陷投入诏狱,惨死狱中,史称“后七君子”。

可以看出,这是东林党人对于“李实诬奏案”的报复行为,能牵连一个宦官就多牵连一个。刘若愚本已被发配孝陵卫种菜,却被东林人诬陷为李实的奏本由他来书写的,甚至有御史上言“暗地运筹者,刘若愚也。”崇祯元年五月,刘若愚被“逮入刑部狱”

崇祯二年,定“魏党逆案”,“首逆魏忠贤与客氏”“首逆同谋;崔呈秀、李永贞、李朝钦、魏良卿、侯国兴、刘若愚,依谋大逆,但其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

刘若愚不仅被划入“魏党”,而且更是仅次于魏忠贤、客氏的罪责,被判死刑。

而不少真正的“魏党”的核心成员如王体乾、涂文辅等人却以重金贿赂朝臣,仅被革职藉家。

从此侧面也能看出晚明吏治腐败程度。

狱中著成《酌中志》,及其史料价值

投入大狱的刘若愚,日夜嚎呼冤枉:“此冤不更稀有呼!”刘若愚在狱中拒不认罪,反复申诉。直到崇祯八年,刘若愚的死刑被改判,暂缓死刑,一直被囚禁于刑部大牢。

囚禁期间,悲愤不平的刘若愚,欲效仿太史公司马迁,著《酌中志》以此来自辩。愚无以自解,乃备陈当时之始末,著其书曰《酌中志略》,欲皇上追念于前时,上览之,戚然改容,有悯若愚之色矣。

刘若愚从崇祯二年入狱始,至崇祯十四年,历时十三年终成《酌中志》,刘若愚最终“久之得释”

《酌中志》保存有万历、泰昌、天启三朝宫廷史料,弥足珍贵。同时期的明末史学家,《三垣笔记》作者李清称:“叙大内规制井井,而所记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诚如李清所言,《酌中志》记载大量宫廷秘闻,天下士人争相传阅,“士大夫宝为异闻,后流传稍广”

而《酌中志》一书可不单单是宫廷秘闻这么简单。

刘若愚常年身居大内,以普通宦官的视角呈现出明代宫廷建筑、服饰、饮食、宫廷机构职能等方方面面。

而且很多重大历史事件都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如万历三十一年“妖书案”,就连正史都少有记载,而在《酌中志》中却有详细记载。

还有魏忠贤、客氏的发家史;东林诸党党争;阉党乱政;熹宗、思宗幼年轨事;司礼监掌印太监更替;等等,比正史记载更为详细。

刘若愚在自序中称:“文章家必笑其俚,在史家自存其质也”

好一个“自存其质”,好书,好书,好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v202211011928069bd9.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