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南北朝时期女子的服装,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女性颜色?

在魏晋南北朝的妇女中,仍有人使用传统深衣制,但形式与汉代早期有较明显的差异。魏晋南北朝深衣的特点主要集中在衣服的下摆部位,将下摆裁制成三角,上宽下尖,层层相叠,叫做“髾”。南北朝时,这种髾去掉了长可拽地的飘带,将尖角的“燕尾”大大加长,使两者合为一体。

北朝妇女则喜欢窄袖紧身的衫襦,帔子也是这个时期妇女服饰的特点,它一直流传到隋唐,仍被广泛采用。

妇女还有穿裲裆,起先一般多将它穿在里面,后来才穿在交领衫袄之外。

妇女也有穿袴褶的,值得注意的是:凡穿袴褶的妇女,头上往往戴有笼冠,身上有时还穿裲裆,与同时期的男子装束一样。

六朝时,还有穿对襟长衫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裤,一种是带条纹的小口裤,较窄瘦,是西北少数民族服装式样,曾一度流行于士庶女子或婢仆之中,到隋唐时,贵族女子由于时兴胡服,也多著这种裤;另一种是比较宽阔的大口裤,北方妇女穿此裤时,都把裤腿上提于膝下,用丝带系缚,这种方式大多为劳动妇女或婢仆等所喜用。

魏晋时期,采桑妇女穿袍服、围裳,百姓女子穿上俭下丰服装;南北朝时期的百姓妇女梳丫髻、穿宽袖短衣、长裙,侍女梳环髻、穿对襟衣。

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继汉代遗俗并吸收少数民族服式,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发展。

魏晋时期的妇女服装,都以宽博为主,其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

当时妇女的下裳,除间色裙外,还有其它裙式。

魏晋时期妇女一般上身穿衫、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筒肥大。

裙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美学效果。

并且加丰盛的首饰,反映出奢华糜丽之风 。

《续汉书·舆服志》记叙妃嫔的助蚕服,“纯缥上下深衣制,大手结(髻)、黑玳瑁,又加簪珥。

”大手髻就是在自己头发的基础上,接上一些假发为髻。

黑玳瑁的形制《续汉书·舆服志》里没有说明,《晋书·舆服志》叙三夫人九嫔妃的首饰时,说到“大手髻、七(钿)蔽髻,黑玳瑁,又加簪珥。

”钿是掩饰头髻的短腿簪子,用黑玳瑁制作。

公卿、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的衣服相同,头戴绀色丝帛装饰的帽状假髻“蔮”,插一尺长的簪珥,簪珥的头部饰黄金龙首口衔白珠,或鱼须形的擿(耳挖簪)为饰。

郊庙祭服穿黑色深衣,蚕祭穿缥(浅青)色深衣。

一般妇女也使用假发作各种发式,如灵蛇髻、飞天髻(均系在头顶梳出一些发环,使作凌空摇曳之状)、盘桓髻(以头发反复盘桓然后作髻)、十字髻(头顶作十字形髻,余发下垂过耳)等等。

有的更将假发装在假头上以增加其高度,有的使之自然危、邪、偏、侧,以表现妩媚的风姿。

乐府诗《日出东南隅行》:“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南朝徐陵《玉台新咏·序》:“妆鸣蝉之薄鬓,照堕马之垂鬓。

”就是这类髻型的写照。

发髻上再饰以步摇簪、花钿(用金、银、珠、玉等做成的花朵形,用以掩饰头髻的短腿簪子)、钗、镊子,或插以鲜花。

少女则梳双髻或以发复额。

女子还戴巾子,即晋陆刿《邺中记》所说石季龙常以女骑千人为卤簿,皆著紫纶巾,熟锦袴,金银镂带,五纹织成靴。

传统的深衣,在魏晋时男子已少有服用的,女子深衣在下摆部位加髾。

在衣服下摆施加相连接的三角形装饰,就称为髾。

在深衣腰部加围裳,从围裳伸出长长的飘带,称为襳。

这种装饰始于东汉,走动时可以起助长动姿的作用。

这种形式的出现,也和中国丝绸原料轻柔的质感有关。

南朝宋、齐皇后谒庙穿袿(guī音圭)(shǔ音蜀)大衣,用刺绣加金银为饰。

《释名·释衣服》:“妇人上服曰袿,其下垂者,上广下狭,如刀圭。

”这种形式在传统绘画中可以看到。

《隋书·礼仪志》六说:“袿大衣,盖嫁衣也。

”可见已更普及。

帔是始于晋代,而流行于以后各代的一种妇女衣物,形似围巾,披在颈肩部,交于领前,自然垂下。

《释名》云:“披之肩背,不及下也。

”庾信《美人春日》诗曰:“步摇钗梁动,红轮帔角斜。

”简文帝“散诞披红帔,生情新约黄”。

描绘出其披戴后的形象,延至后代又有所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装特点可以概括为:紧身、圆领、开叉。其中:

1、男服服饰

1、礼服:除了北周以外,最大礼服祭服,仍只有一种,与汉代大致相同,惟衣裳主色稍有差异。

2、平冕服:各级的形式、服色大致相同,唯衣裳上的章纹,天子用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等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等七章,天子用刺绣文,公卿用织成文。

3、委貌冠服:为公卿行卿射礼之礼服。衣黑而裳素,中衣以皂缘为领袖。

4、朝服:同于汉代,天子与百官之朝服以所戴之冠来区别,亦都有五色朝服,魏晋南北朝以绛朝服为主。

5、通天冠服:魏晋南北朝,各王朝均以此服为天子的朝服,也是次等的礼服。着绛纱袍,皂缘中衣,黑鞋。

2、魏晋南北朝妇女服饰,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并吸收少数民族服饰特色,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

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打到俊俏潇洒的效果加上丰盛的首饰,反映出奢华糜丽之风此图为穿汉化衣裙的贵妇。

南朝服制规定:皇后谒庙,服袿,谓之袆衣,其余服饰仍旧。

北齐服制规定:皇后助祭朝会以袆衣,祠郊谋以褕狄,小宴以阙狄,亲蚕以鞠衣,礼见皇帝以展衣,燕居以衣。

首饰假髻、步摇、十二钿,八雀九华。

内外命妇从五品以上蔽髻,惟以钿数花钗多少为品秩。

二品以上金玉饰,三品以下金饰。

内命妇、左右昭仪、三夫人视一品,假髻、九钿,服褕翟。

九嫔视三品,五钿蔽髻,服鞠衣。

世妇视四品,三钿,服展衣。

八十一女御视五品,一钿,服衣。

外命妇:一品、二品七钿蔽髻,服阙翟。

三品五钿,服鞠衣。

四品三钿,服展衣。

五品一钿,服衣。

北周服制规定:皇后之服有十二:翚衣、苍衣、青衣、朱衣、黄衣、素衣、玄衣等。诸公夫人九服,无翚衣、苍衣及青衣。

魏晋服制规定:后夫人之服,魏初因袭秦汉旧制。皇后谒庙服,皂上皂下。亲蚕则青上缥下,用以文绣。至晋元康六年,改皇后蚕服服纯青,以为永制。三夫人、九嫔助蚕,服纯缥,皆深衣制。其首饰:三夫人太平髻,七蔽髻,黑玳瑁,又加簪珥。九嫔及公主、夫人五,世妇三。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后,皆以蚕衣为朝服。

根据《木兰诗》为南北朝乐府民歌,那就说下南北朝时期女子服装的特点。

南朝服式以襦裙为主,妇女尤其以着裙为正统,平民妇女以襦袄为常服。

女子头上包白纶巾,一种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江南衣式比北方短小,但当时却流行戴小帽穿大衣的风气,有时将一只袖分成两只,一条裙截成两裙,有的款式大领大带,有的衣窄袖小,有的裙长曳地,有的衣长蔽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u20230410031411c0f5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