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时期,张良绝对算得上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大智大慧让人敬佩。关于他的故事,就不多说了,这里拨开历史的迷雾,只说说真实的张良与真实的楚汉故事。
一,张良是韩国人吗?
在楚汉影视剧中,都说张良是韩国人,很多人就此认为,原来张良并非中国人啊。其实并非是这样的。
张良的故里,在河南郏县,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张良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他所在的韩国,只是秦始皇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我们不是都知道齐楚燕韩赵魏秦嘛,这个韩国,是中国的一部分,与现在的韩国,没有丝毫的关系。
张良出生在韩国的贵族世家,爷爷是韩国的丞相,父亲也是丞相,如果秦始皇没想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话,那么,张良凭他的才干与智慧,也会成为韩国的丞相。结果呢,韩国说灭就给秦国灭了,作为贵族的他,不得不流亡异地,如此灭国之恨,让张良没齿难忘。
二,张良为什么选了刘邦而非项羽?
对于这个话题,其实与诸葛亮的选择如出一辙。三国时期,虽然呈鼎立状态,其实曹操的优势是十分突出的,营中人才济济,即便是司马懿这样的人物,还被边缘化了。所以,诸葛亮不愿意辅助曹操,只是做一名替补谋士,他选择了刘备,直接进入了管理层,权力的大道上,谁都愿意一步登高。
谋士在今天,好比是足球教练,如果你不是主教练,就很难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你的才干就得不到发现。张良就是看到了这一点,项羽身边的范增,那也是大智大慧的人物,才干不在他之下,当时刘邦手下却缺少这样的人才,所以,张良去了就可以直接荣升主教练,一步登天。
这么综合比较一下,张良的选择就合情合理了。
三,张良到底刺杀过秦始皇吗?
张良其实是一个很有计的人物,刺秦只不过是他的一个江湖事件营销而已。作为一个不够知名的人,如何一出山,就被世人认为你有威望?如何一露面,就有人称你为不世之才?你得让江湖有你的传说。
张良就借着自己的身世,以及对秦国的痛恨,编了这么一个刺秦的故事。故事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他找了一个大力士,大力士力大无穷,可以将铁锤扔出一百米,埋伏在路上,将秦始皇锤杀。可惜秦始皇太狡猾了,让人坐在他的轿上,而自己坐在后面,所以避开了刺杀。
如果这个事是真的,刺杀失败后,秦始皇会不清理现场?那么多的兵士,会连埋伏在附近的张良和大力士还抓不到?
要说大力士这么有力气,能将沉重的大铁锤扔出一百米,那太玄乎了。我们来看看铅球运动员,专业的选手,打破世界纪录的,是7.5公斤的铅球,扔出了23米,还抵不上大力士四分之一的能耐。
这个刺秦的故事,真的漏洞太多了,不过,幸亏张良生于乱世,大家都忙于打仗,忙于逃命,忙于生计,谁还有闲心去思考这事呢?
四,张良遇到了白胡子老头传授兵法?
据说,张良拜师于黄石公,源于一个故事。
刺秦失败的张良,躲到了乡下隐姓埋名。
一天闲游野逛,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坐于桥上,鞋子掉桥下了,让路过的张良捡上来。
张良就捡上来了,还给他穿上。
穿上后,老头又将鞋脱了,扔到了桥下,还让张良去捡。
张良为人善良,就又去捡了给他穿上。
这样折腾了好几次,老头对他的考验满意了,不再扔鞋了,对他说,明日五更天来桥头等他。
见了面之后,送了张良一本《太公兵法》,是兵法秘籍。
原来,白胡子老人,叫黄石公,是个世外高人,神仙一般的人物。
这件事还被载入了史书典故。
其实,这件事,也是张良营销出来的,并不存在。为什么他敢编出一个白胡子老头?因为当时的人们,是比较迷信的,不像现在文化普及率高,大家都信神,听了白胡子老头的事情,并不疑心。毕竟张良真的不一般,并非常人所及,要不是学了太公兵法,怎么可能如此高明呢?
张良学的就是陈胜吴广的招数。
为了让世人相信他们天生就是王,就在鱼肚子里藏书,让人吃出了鱼肚里的纸条,上面写着:陈胜王。
大家一见这,就相信是天意授予陈胜为王。
起兵初期,陈胜吴广就是靠这个招数忽悠起了人气。
那么,陈胜吴广为什么没有最终成事?两个原因,一是响应的人群还不够多,二是他俩本身是农民出身,目光狭隘。
五,功成名就,张良为什么不接受册封?
大家都认为,张良大智大慧,辅助刘邦建功立业,立下不世之功,成就了一代帝王,但是看到了刘邦是个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的人,便激流勇退,明哲保身。
事实并非是这样的。简单说来,张良并没有得他想要的。虽然他被刘邦封为了万户侯,但是从地图上来看,所封的只不过是微山湖上的一个小岛,连百户人家都没有,还不如一个村长的管辖权大,还被湖水包围,一旦涨潮,就容易淹到湖底了。所以,张良十分不满。
书上说,张良不愿接受刘邦的册封,只想放弃名与利,回到和刘邦相遇的地方,垂钓为生,安度晚年。这也是没有的事。举个例子,你跟着马云创业,阿里巴巴终于光彩耀眼,就要上市了,你会在此时提出,放弃股份,归隐深山?世间千变万化,但人性深处,对于权力的贪恋,永远不会变,一旦沾染,难以戒除。
刘邦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虽然张良是有才干的,但是内心并没有肯定他的价值,也怕他日后对自己带来威胁,就有意对外界宣扬说,张良是个高人,视名利如粪土,给他一座金山他也不要,他只想解甲归隐,修行大道。
张良就是被刘邦的大帽子给压实了,再加上不满意于对自己的册封,便提出了归隐,正中刘邦下怀,于是便稀里糊涂地,真的归隐了。
张良预料到了韩信的下场了吗?这倒是没有。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世事每天都在变化着,他并不能看到更远的事情。
就好比是夫妻俩,当年是多么的恩爱,恨不得将心掏出来给对方,可多年之后,却闹起了离婚,又恨不得将对方掐死为快。
世事都是有偶然性的,只不过后人认为,张良早已看出刘邦不可共富贵,合情合理,符合张良一生的智慧,于是便都这样认为了。
六,项羽在楚汉之争中走错了哪步棋?
每一个成功的帝王,都存在着历史的偶然性。
我们看世界杯也是这样,比赛结束后,很多人进行分析,都认为冠军球队取胜存在着必然性。然而,如果时光可以倒退,再重新踢一次,他们还一定能够夺冠吗?未必。这与大家都认为项羽必败是一个道理,如果历史再重来一次,项羽未必是输家。
这只能用四个字来概括:时也,命也。
再具体来分析一下,项羽当时犯了哪三个错误。
其一,他应该听从谋士范增的建议,将刘邦杀了,但他为人仁义,没有杀刘邦。
其二,项羽出身于贵族,而领导的却是农民军,他本身是不太懂农民的需求的。
刘邦则不然,他虽出身于魏国官宦之家,魏亡国后,迁居于沛县,经历了乱世,长期与农民打交道,所以,他更懂得农民的诉求,喊出了“约法三章”来收拢农民的心。
其三,项羽出身贵族,遵守契约,而刘邦则不然,两家签了鸿沟盟约后,项羽遵守了,刘邦则突然杀了个回马枪,还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为自己开脱。
七,鸿门宴上,到底有项庄舞剑吗?
鸿门宴本来是范增的建议,借机杀了刘邦,并非是项羽的真心。结果刘邦看出了苗头,顺从地向项羽表忠诚,说,老大你不用多疑,咸阳我只是暂管,老大若需要,我随时奉送。
项羽也不过是想借此教训一下刘邦,训个话而已,好让他知道自己的威严是不容挑战的,既然刘邦这么知趣,项羽也很高兴,两人推杯换盏,喝得很是愉快。
鸿门宴上有项庄舞剑吗?没有的事,那只不过是后人杜撰的故事而已。两个人喝酒很尽兴,分开的时候,又是彼此握手,又是相互拥抱。刘邦临走时,还一再说,欢迎老大有空了光临我那,咱俩再喝个痛快。
鸿门宴故事上说,刘邦看势头不对,借小便的机会逃离了宴会。其实,项羽有大军四十万,把守得严严密密,连只苍蝇也飞不出去,刘邦一个人逃得出去吗?不可能的事。
八,项伯是刘邦的内线吗?
楚汉故事中,说项伯是刘邦的内线,刘邦参加鸿门宴之前,就得到了项伯的通知,但不得不参加。宴会上,面对范增布置的借机刺杀刘邦的项庄舞剑,受过刘邦救命,为了报答他的项伯也拔剑伴舞,借机保护了刘邦的安全。
这也是并不存在的事。
刘邦也不是项伯的救命恩人,他们俩直接的交集并不多。项伯是项羽的亲叔叔,在项羽的大军中,也属于项羽一人之下,万上之上的二号人物,连范增都得看他的脸色,这样的一个人物,自然不会偏向刘邦,他更希望的是项氏夺取江山。
在整个鸿门宴事件中,项伯充其量只是一个作陪,他在其中没有什么故事发生。
九,真的有四面楚歌吗?
影视剧中,楚汉相争的最后一战,楚军被汉军包围了,在绝望的时候,半夜听到了楚人唱的楚歌,内心被感动了,放弃了抵抗,归顺了汉军。
其实,那时候的兵士,真的只是农民,几乎都是大字不识的农民,连字还不认得,谈何会集体合唱出令人心动的楚歌?
楚军是怎么被消灭的?当然是围歼了,没有那么多的花样,只是惨烈的杀戮而已。
十,项羽带了虞姬上了战场吗?
霸王别姬的故事让无数人心动不已,勇冠三军的项羽,虽然在楚汉之争中,最终溃败,但是,在生命的结尾,上演了霸王别姬的故事,令人泣下。
项羽带军受挫,最后被追赶到了乌江边上,自觉无颜去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死时才30岁,正值人生的青壮年。
虞姬美吗?当然美,不然也不会让项羽爱上。作为那个年代的英雄,项羽也不止虞姬一个女人,更不会只爱虞姬一个人,妻妾成群,是项羽的真实生活。
霸王别姬只是后人想象的故事,为什么会想出这么一个故事呢?这是在给项羽落败找一个合适的理由。他之所以败给了刘邦,就是因为过于迷恋虞姬的美貌,长期在女人身边磨磨唧唧,伤了志向。其实项羽失败的原因,并不在于女人,前面我们也分析了,只是历史的偶然,加之个人的因素,如此而已,后人,真的想多了。
项羽会带着虞姬上战场吗?那是不可能的事,战场可是一场惨无人道的厮杀,闲杂人等,是不可能带上战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