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写中国古代各朝代的书分别有哪些?
《二十五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新元史》
还有《清史稿》、《资治通鉴》。
二、一生必读的六本历史书?
1、《万历十五年》
探讨历史应当或不应当如何展开没有意义,因为它一经展开就具有客观性和不可逆转性,无须人们从主观上加以想象或构造,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是历史何以如此展开。
2、《中国史纲》
整部书以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为纬,完整勾勒出中华民族上至商周,下至民国的历史进程。透过纷乱的乱象,直取事件本质。读过一遍,不同朝代的不同特质便跃然于心。
3、《从晚清到民国》
读这部书的感觉就像听课,唐德刚先生站在讲台上,热情洋溢地给你讲历讲识,有评有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口述历史”风格。他的笔下常带着感情,偶尔又忍不住再评论一下历史人物,发些小议论、小感慨。
4、《世界小史》
读史不是轻松的,但在浩瀚的历史书籍中却有《世界小史》这样的存在。
《世界小史》从“从前……”开始讲起,恩斯特用生动有趣、优美平和的语言勾勒出世界时而灿烂辉煌,时而暗夜茫茫的历史运行轨迹。
5、《20世纪简史:从无线电到柏林墙》
布莱内的叙述的历史透明得就像一块玻璃,干净通透,让过去的历史复活。
6、《菊与刀》
刀与菊,两者都是日本这幅“画”的组成部分。
日本人好斗而又温和,黩武而又爱美,自尊自傲而又彬彬有礼,顽固而又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心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欢迎革新。
1945年以后,日本发生了巨变,经过半个多世纪,日本和日本人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但人民仍然能读懂《菊与刀》,并从中收益,可见这本书的经典性。
三、什么书包含全部个朝代?
《国史大纲》包含全部个朝代。
《国史大纲》是中国近代历史学家钱穆所撰写的一本通史性论著,著于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6月,《国史大纲》正式完成,1940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国史大纲》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使用教科书体例编写而成。
全书在内容取材上详述汉、唐时期而略写辽、金、元、清,详写中原地区而略写周边少数民族,详于阐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制度而略于具体的人与事,力求简要,仅举大纲,删其琐节。
作者指出该书主旨则在发明其相互影响,及先后之演变发展,以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作根据之借鉴。
在政治制度方面,《国史大纲》将中国古代的政治演进划分为了三个阶段。一是到秦汉时期完成的封建集权大一统;二是从西汉中期到东汉完成的政府构成演变;三是到隋唐时期完成的科举竞选制度,至此,科举取代世族门第成为了中国延续千年的首要政治制度。
在经济发展方面,《国史大纲》强调了经济建设与文化、政治建设的相互谋和。三者的发展在整个中国历史中虽然并非每时每刻相互适应,但其总体趋势是在相互调和中的向前发展。
在文化学术方面,《国史大纲》认为前秦过后,中国的文化学术逐渐开始脱离于宗教与政治势力,以一种平民化的气象氛围一脉相承,历久弥新,这在北宋时期达到极盛。
作者在全书中以一种独特连贯的眼光来审视时代的变迁,往往能将一个问题进行跨时代的系统梳理,扩大延伸。如在论及中国古代田制的问题时,书中从晋朝占田到北魏均田,从唐朝的租庸调到两税法,进行了一个系统整体的概说。
四、关于中国历史的书籍?
①
1、《资质通鉴》作者:司马光
2、《史记》作者:司马迁;
3、《汉书》作者:班固;
3、《三国志》作者:陈寿;
4、《宋书》作者:沈约;
5、《新唐书》作者:欧阳修、宋祁;
6、《金史》作者:脱脱、阿鲁图;
7、《北齐书》作者:李百药;
8、《周书》作者:令狐德棻、岑文本、崔仁师等;
9、《南史》作者:李延寿;
10、《中国通史》作者是:吕思勉
②
1.《诗经》卜中国诗史的源头
2.《楚辞》卜雄奇瑰丽的浪漫主义诗集
3.《左传》——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4.《论语》——我国最早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5.《孙子兵法》——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兵学圣典”
6.《老子》——先秦道家的基本典籍
7.《墨子》——墨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8.《孟子》卜气势浩然的语录体散文集
9.《庄子》卜诙谐浪漫的寓言散文
10.《荀子》谨严绵密的哲理散文
11.《韩非子》——先秦法家学说的代表作
12.《战国策》——国别体历史散文集
13.《史记》——世界上最早的传记文学
14.《乐府诗集》——乐章和歌谣的总集
15.《搜神记》——中国最早的文言志怪小说
16.《陶渊明集》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17.《世说新语》——中国最早的文言志人小说
18.《颜氏家训》——最早的家教名著
19.《唐诗三百首》——风行海内,几乎家置一编
20.《韩昌黎文集》——盛世中唐的瑰丽诗文
21.《柳河东集》——寄意山水与寓言的诗文佳作
22.《唐宋传奇集》——中国短篇小说成熟的标志
Z3.《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24.《宋词选》——建国以来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宋词选集
25.《窦娥冤》——感天动地的人间悲剧
26.《西厢记》——天下夺魁的爱情喜剧
27.《琵琶记》——被明清传奇奉为圭臬
28.《水浒传》英雄好汉的忠义悲曲
29.《三国演义》——章回小说中的开山之祖
30.《西游记》——我国古代浪漫主义神魔小说的最高峰
31.《封神演义》——一部充满科学幻想的神魔小说
32.《金瓶梅》——中国第一部长篇社会世情小说
33.《菜根谭》——囊括了5000年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
34.《牡丹亭》——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35.《三言二拍》——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集
36.《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环文集卜明代小品文的集大成者
37.《闲情偶寄》——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
38.《醒世姻缘传》——以家庭生活为中心的“世情书”
39.《长生殿》——帝王妃子的爱情悲剧
40.《桃花扇》——南明王朝兴亡曲
41.《聊斋志异》——一部“孤愤”之作
42.《儒林外史》——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杰出代表
43.《随园诗话》——真情流露的性情诗话
44.《说岳全传》——彰扬忠烈的英雄传奇
45.《红楼梦》——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46.《阅微草堂笔记》一谈狐说鬼的文言小说集
47.《镜花缘》——熔幻想、讽刺和游记于一炉的巨著
48.《曾国藩家书》——一部真实而又生动的生活宝鉴
49.《海上花列传卜狭邪小说的代表作
50.《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揭露社会丑恶的谴责小说
51.《官场现形记》——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
52.《老残游记》——一部补救残破国家的“哭泣”之作
53.《孽海花》——晚清的新闻小说
54.《人间词话》——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里程碑
55.《呐喊》——国民劣根性的揭露
56.《朝花夕拾》——回忆性的叙事散文集
57.《女神》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58.《沉沦》——震世骇俗的新文学作品
59.《徐志摩诗全集》——浪漫经典的华章
60.《朱自清文集卜清雅隽永的诗意杰作
61.《死水》—一沉郁奇丽的现代诗坛经典
62.《缘缘堂随笔:卜清幽玄妙的现代散文经典
63.《雅舍小品》——浓郁着生活气息的散文集
64.《子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社会分析小说
65.《林家铺子》——旧中国农村小镇的真切写照
66.《家》——一个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缩影
67.《雷雨卜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68.《骆驼祥子》——市民小说的代表作
69.《金粉世家》——20世纪的《红楼梦》
70.《边城》——“湘西世界”的灵魂
71.《死水微澜》——一部活生生的“华阳国志”
72.《吾国吾民》——对国民层层面面的阐释
73.《繁星》、《春水》——轻柔雅丽的心灵小诗
74.《传奇》——苍凉哀婉的女性传奇
75.《呼兰河传》——茅盾称它是“一串哀婉的歌谣”
76.《小二黑结婚》——一部歌颂婚姻自由的杰作
77.《围城》——人性的洞察与调侃
78.《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部反映土改斗争的优秀作品
79.《暴风骤雨》——饱含革命激情的土改篇章
80.《保卫延安》——革命战争的“英雄史诗”
81.《林海雪原》——一部革命英雄的传奇
82.《茶馆》——一幅旧北平社会的浮世绘
83.《红日》——军事文学上的一座丰碑
84.《李自成》——一幅色彩缤纷的历史画卷
85.《青春之歌:卜革命知识青年的成长
86.《创业史》——农村合作化运动的新篇章
87.《红岩》——一曲共产党人的正气歌
88.《傅雷家书卜盈满父爱的教子篇
89.《金庸作品集》——俗极而雅,、奇至而真的“金学”
90.《艾青诗选》一与时代一起跳动的滚滚诗情
91.《美的历程卜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
92.《高山下的花环》——自卫还击战最瑰丽的篇章
93.《钟鼓楼卜北京平民生活的当代画卷
94.《穆斯林的葬礼卜一个奇异而古老的民族哀歌
95.《平凡的世界》——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全景描写
96.《文化苦旅》——有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大散文
97.《白鹿原》——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
98.《活动变人形》——中国当代“家族文学”的开山扛鼎之作
99.《活着》——一部浓缩的人类历史
100.《长恨歌》
五、有详细记载中国古代每个朝代历史的书籍吗?
1、史记
简介: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六、要了解中国古代史,哪些书值得一读?
要了解中国古代的真正历史,最好的著作是:《保训》、《道德经》、《系辞》。这三篇著作讲的都是中国文化在古代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以及古代圣人们用这个文化治理天下,让天下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情况。
简略概括的看,我推荐钱穆的书籍,他对于中国古代史会综合的分制度,文化等视角来分析豆瓣上有大把的推荐;
如果对于某个朝代有兴趣,以单个朝代来串起其他朝代,建议看吴晗的明史,或者24史里面挑一本来看,或者黄仁宇的书
对于历史人物有兴趣,当然史记!
③
先秦两汉史书目
1.原始文献:
经部:《十三经》,“清人十三经注疏”。
史部:《国语》《国策》,《古本竹书纪年》《世本》,《史记》《汉书》。
子部:各家子书,《诸子集成》《新编诸子集成》。
2.今人著述:
(1)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出版社,1999 年;
(2)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科学出版社,1960 年;
(3)蒙文通:《古史甄微》,巴蜀书社,1999 年。
(4)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文物出版社,1985 年。
(5)胡厚宣《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上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
(6)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年增订本。
(7)李学勤:《殷代地理简论》,科学出版社,1959 年。
(8)许倬云:《西周史》,三联书店,1994 年。
(9)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
(10)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科学出版社,1956 年;中华书局,1988 年。
(11)唐兰:《商周青铜铭文历代史征》,中华书局,1986 年。
(12)朱凤瀚:《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年。
(13)王晖:《商周文化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 年。
(14)(日)西嶋定生:《中国古代帝国的形成与结构——二十等爵制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
(15)阎步克:《品位与职位》,中华书局,2002 年。
(16)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齐鲁书社,1984 年。
(17)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年版。
(18)(英)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2 年版。
(19)田余庆:《说张楚》、《论轮台诏》,载氏著《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2004 年。
魏晋南北朝史书目
基本古籍
1、(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62 年;
2、(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 年;
3、(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 年;
4、(南朝梁)沈约撰《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 年;
5、(南朝梁)萧子显撰《南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72 年;
6、(唐)姚思廉撰《梁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73 年;
7、(唐)姚思廉撰《陈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72 年;
8、(唐)李延寿撰《南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75 年;
9、(北齐)魏收撰《魏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 年;
10、(唐)令狐德棻撰《周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71 年;
11、(唐)李百药撰《北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72 年;
12、(唐)李延寿撰《北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 年;
13、(唐)魏徵等撰《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73 年;
14、(宋)司马光等撰《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点校本,1956 年;
15、(唐)许嵩撰《建康实录》,张枕石点校,中华书局,1986 年;
16、(唐)杜佑撰《通典》,王文锦、王永兴等点校,中华书局,1988 年;
17、(南朝宋)刘义庆撰、(南朝梁)刘孝标注《世说新语》,余嘉锡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年;
18、(后魏)杨衒之撰《洛阳伽蓝记》,范祥雍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年新1 版;
19、(隋)颜之推撰《颜氏家训》,王利器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
20、(后魏)郦道元《水经注》,(民国)杨守敬、熊会贞疏,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年;
21、(南朝梁)萧统撰、(唐)李善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
22、(南朝梁)刘勰撰、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疏》,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
23、(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 年;
24、(清)严可均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影印本;
25、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 年;
26、(宋)张敦颐撰《六朝事迹编类》,张枕石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年;
27、(南朝梁)释慧晈撰、汤用彤校注《高僧传校注》,中华书局,1992 年;
28、(南朝梁)释僧祐编《弘明集》,四部备要本,中华书局;
29、(晋)常璩撰、刘琳校注《华阳国志校注》,四川巴蜀书社,1984 年;
30、(唐)陆方微撰、曹林娣校点《吴地记》,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年;
31、(宋)范成大撰、陆振岳校点《吴郡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 年;
32、(后魏)贾思勰撰、缪启愉校释《齐民要术校释》,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年第一版。
33、赵万里撰《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科学出版社,1956 年;
34、赵超编著《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年;
35、走马楼简牍整理组编著《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贰)、(叁),文物出版社,1999 年、2003 年、2007 年、2008 年。
现当代论著
1、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年;
2、何兹全《魏晋南北朝史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 年;
3、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年;
4、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纲》,人民出版社,1983 年;
5、万绳楠整理《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黄山书社,1987 年;
6、唐长孺《三至六世纪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年;
7、贺昌群《汉唐间封建的国有土地制与均田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 年;
8、韩国磐《北朝经济试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 年;
9、韩国磐《南朝经济试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 年;
10、李剑农《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三联书店;1959 年;
11、韩国磐《北朝隋唐的均田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年;
12、朱绍侯《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 年;
13、何兹全主编《五十年来汉唐佛教寺院经济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年;
14、余鹏飞《三国经济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 年;
15、高敏《魏晋南北朝经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年;
16、[法]谢和耐著、耿昇译《中国5-10 世纪的寺院经济》,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
17、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年;
18、[日]宫崎市定著、韩昇等译《九品官人法研究》,中华书局,2008 年;
19、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02 年;
20、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年;
21、[日]谷川道雄著、李济沧译《隋唐帝国形成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
22、严耀中《北魏前期政治制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年;
23、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卷一、卷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1964年;
24、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
25、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 年;
26、陈仲安等《汉唐职官制度研究》,中华书局,1993 年;
27、汪征鲁《魏晋南北朝选官体制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 年;
28、黄惠贤《中国政治制度通史·魏晋南北朝卷》,人民出版社,1996 年;
29、黎虎《汉唐外交制度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年;
30、谷霁光《府兵制度考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年;
31、高敏《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大象出版社,1998 年;
32、陈戍国《魏晋南北朝礼制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年;
33、程树德《九朝律考》,中华书局,2003 年;
34、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 年;
35、毛汉光《中国中古政治史论》,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年;
36、阎步克《乐师与史官: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论集》,三联书店,2001 年;
37、[日]池田温著、龚泽诜译《中国古代籍帐研究》,中华书局,1984 年;
38、张金龙《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04 年;
39、马长寿《北狄与匈奴》,三联书店,1962 年;
40、马长寿《乌桓与鲜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年;
41、姚薇元《北朝胡姓考》,科学出版社,1958 年;
42、马长寿《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中华书局,1985 年;
43、黄烈《中国古代民族史研究》,人民出版社,1987 年;
44、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年;
45、陈连庆《秦汉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姓氏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年;
46、白翠琴《魏晋南北朝民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 年;
47、王素《高昌史稿》(统治编)、(交通编),文物出版社,1998、2000 年;
48、林梅村《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文物出版社,1998 年;
49、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年;
50、孔繁《魏晋玄谈》,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年;
51、王晓毅《中国文化的清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年;
52、万绳楠《魏晋南北朝文化史》,黄山书社,1992 年;
53、葛兆光《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年;
54、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
55、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
56、曹文柱主编《中国文化通史·魏晋南北朝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 年);
57、鲁迅《魏晋风度及其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
58、王瑶《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
59、曹道衡《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年;
60、逯耀东《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中华书局,2006 年
61、胡宝国《汉唐间史学的发展》,商务印书馆,2003 年;
62、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华书局,1955 年;
63、方立天《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中华书局,1982 年;
64、郭朋《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齐鲁书社,1986 年;
65、(荷兰)许理和著、李四龙等译《佛教征服中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 年;
66、汤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年;
67、胡孚琛《魏晋神仙道教》,人民出版社,1989 年;
68、王承文《敦煌古灵宝经与晋唐道教》,中华书局,2002 年;
69、许抗生《三国两晋玄佛道简论》,齐鲁书社,1991 年;
70、齐涛《魏晋隋唐乡村社会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 年;
71、曹文柱主编《中国社会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 年;
72、葛剑雄《中国移民史》第2 卷,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年;
73、朱大渭等《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
74、金发根《永嘉乱后北方的豪族》,台北学术著作奖助会,1964 年;
75、毛汉光《两晋南北朝士族政治之研究》,台北学术著作奖助会,1966 年;
76、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拓跋魏文化转变的历程》,台北联经出版社,1986 年;
77、[日]谷川道雄主编《地域社会在六朝政治文化上所起的作用》,玄文社,1989 年;
78、侯旭东《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
79、刘长东《晋唐弥陀净土信仰研究》,巴蜀书社2000 年;
80、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年;
81、侯旭东《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商务印书馆,2005 年;
82、[日]前田正明著、李凭等译《历史地理学研究》,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 年;
83、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文物出版社,2002 年;
84、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
85、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
86、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 年;
87、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三联书店,1959 年;
88、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 年;
89、唐长孺《山居丛稿》,中华书局,1989 年;
90、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年;
91、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中华书局,1963 年;
92、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续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年;
93、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华书局,1985 年;
94、缪钺《读史存稿》,三联书店,1963 年;
95、何兹全《读史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年;
96、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 年;
97、万绳楠《魏晋南北朝史论稿》,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 年;
98、郑欣《魏晋南北朝史探索》,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 年;
99、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93 年;
100、谷霁光《谷霁光史学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 年;
101、朱大渭《六朝史论》,中华书局,1998 年;
102、黎虎《魏晋南北朝史论》,学苑出版社,1999 年;
103、甘怀真《皇权、礼仪与经典诠释: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喜马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2003 年;
104、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四卷魏晋隋唐卷,中华书局,1992年;
105、田余庆《拓跋史探》,三联书店,2003 年。
④
二十四史前四史一定要读,分别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这四部史书基本上是由个人独立撰写的史书,以后的史书基本都是成于众人之手。其中《史记》和《三国志》值得重点阅读。
鲁迅曾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开中国史学之先河,是最早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读了有一种美的享受。
题主对历史感兴趣想来也一定会对三国感兴趣,那陈寿《三国志》不可错过。看《三国志》你一定会发现真正的三国和《三国演义》中的三国大不相同。
司马迁的《资治通鉴》可以一读,这部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目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涵盖了16朝1392年的历史。
如果读不下去可以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纪事本末是以事为中心的,可以对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有整体的认识。
其余的纪事本末也可以读下。
也可以看看朱绍侯等编的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史上下册》,历史课本通俗易懂。可以对中国古代史有个基本的了解。
备注:《史记》等史书最好选择中华书局或者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版本。
⑤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诸子百家丛书:《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扬子法言》、《文子缵义》、《商君书》、《韩非子》、《淮南子》、《文中子中说》、《山海经》、《阴符经》、《关尹子》、《亢仓子》、《鬻子》、《公孙龙子》、《鬼谷子》、《子华子》、《尹文子》、《鶡冠子》、《穆天子传》、《十洲记》、《列仙传》、《抱朴子》、《握奇经》、《尉缭子》、《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盐铁论》、《说苑》十、《独断》、《傅子》、《神异经》、《博物志》、《神仙传》文、《六韬》、《司马法》、《吴子》、《邓析子》、《慎子》本);、《孔子家语》、《孔丛子》、《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太玄经》、《新语》、《新序》、《白虎通德论》、《风俗通义》、《论衡》、《潜夫论》、《申鉴》、《中论》、《人物志》廿五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宋书》、《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另外:《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还有三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等等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⑥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分上古、中古和近古。先秦(夏商周)、秦汉属于上古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属于中古史。宋元明清属于近古师。对应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历史记载书籍,通观的有《上下五千年》、《中国通史》等。经典的有二十四史加清史稿。具体列出:二十四史:
1 《史记》 西汉·司马迁
2 《汉书》 东汉·班固
3 《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
4 《三国志》 西晋·陈寿
5 《晋书》 唐·房玄龄等
6 《宋书》 南朝梁·沈约
7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8 《梁书》 唐·姚思廉
9 《陈书》 唐·姚思廉
10 《魏书》 北齐·魏收
11 《北齐书》 唐·李百药
12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13 《隋书》 唐·魏徵等
14 《南史》 唐·李延寿
15 《北史》 唐·李延寿
16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17 《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18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9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20 《宋史》 元·脱脱等
21 《辽史》 元·脱脱等
22 《金史》 元·脱脱等
23 《元史》 明·宋濂等
24 《明史》 清·张廷玉等
没有《清史》,只有《清史稿》。《清史稿》不在《二十四史》之内。
另外还有经史子集类的《四库全书》。
⑦
吕思勉的中国通史,系统的介绍了中国历史,从各个方面介绍,更好的认识中国历史。
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学说,本书从我国几个朝代的政治制度介绍,让我们认识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与不同。
⑧
很多人遇到这个问题都会推荐直接读史料或者陈寅格这种先生的长篇巨著。其实除非你是做某些特别的研究或者已经是骨灰级的研读者,这种著作如果没有足够的背景知识,反而会事倍功半。
如果只是希望在闲暇之余了解大概的历史的轮廓,个人觉得以下三本足矣。
1、 中国近代史
本书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这段时间的中国历史,对中国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以学术的形式表达了关切,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篇幅虽小,学术含量却很高。而且内容上没有拘泥于事件过程和细节的铺陈;方法上从总体把握演变趋势,显示了作者沉潜思辨的写作风格。
2、 中国通史
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分门别类地叙述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类;下册按历史顺序叙述了政治历史的变革。
3 中国哲学史大纲
按耿云志的说法,“此书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本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书……此书的出版,是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确实,此书的“预流”,不在于发现“新材料”,而在于运用 “新方法”,研究“新问题”。了解中国的历史无外乎了解古人,所以对于古人的哲学意识需要有所了解。
以上作为入门部分基本已经足够。读完以后如果仍有深入了解的意愿则可以进一步研读其他内容
七、各个断代史最好的书?
1、提到断代史,吕思勉的四部断代史便不可不提。
《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四部大作,从远古直至五代,不过文字是半文言,读起来还是有些吃力的。
2、以历史朝代为序的断代史推荐
传说时代
徐旭升的《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本书理清了炎帝、黄帝、蚩尤三大集团,大洪水和三皇五帝的历史脉络,廓清了中国古史时代的迷雾。
上古三代
胡厚宣,胡振宇《殷商史》
杨宽的《西周史》
童书业的《春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