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五四的另一面读后感,生于青春——重温《五四的另一面》的些许感悟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用了很长的时间,改变了我对“五四”固有的认知,而今结合建党100周年的主旋律重温这本书时,把“五四”放入一个更长的历史维度里,让我经历了一次极为难得的情感投入。历史虽然说起来像常常带着线装书一般的厚重和古老,但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它却闪耀着属于那个时代的光彩。

1919年“五四运动”时,陈独秀40岁、鲁迅38岁、李大钊30岁、胡适28岁、毛泽东26岁、周恩来21岁。他们中大部分是一个个跑脱且冲动的年轻人,然后才是胸怀天下的革命者。他们所做的,也恰是应时代所需,发出年轻人本该有的呐喊,点燃黑暗中的第一丝火苗。只有回到平常岁月的细节里,历史才成为了历史。

进入到前人的精神世界,感受着他们的悲喜、愤怒,因他们的慷慨陈词而热血澎湃,为他们悍不畏死的精神而感动不已,他们追求真理的赤子之心,自然而然地激起了人们心中的热血,“信念感”“触动”“震撼”“使命感”让人产生共鸣,为之动容。

我一直认为“家国情怀”即是一种将个人成长“小我”融入到国家“大我”之中的使命担当,也是一种时刻怀有国家、民族、家人、同事深厚感情的人生格局。李大钊在“五四运动”的演讲中振臂高呼“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不爱,谁爱?”无不让人潸然泪下!

来时少年身,归去英雄魂,冷剑落龙华,热血绽桃花。一条路铺不完你们的艰难岁月,一段话描不出你们的万分风骨。初踏此路,不明世故,再踏此路,感慨由衷,只愿朝阳永洒国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u20220912094507d977.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