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老梁故事汇历史人物张仪,张仪的悲惨下场?

张仪悲惨的好像是被“割舌”。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出山之后,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说客。

在秦惠文王死后,张仪失去信任,最后逃去了魏国,一年后病死在魏国。

张仪的结局是逃离秦国,死于魏国。

张仪为秦国做了很多贡献,也立下过不世之功,可到头来却没有一个好结局,他的妻子被杀,幸亏嬴疾及时赶到才救下张仪,在这种情况下,张仪只能逃离秦国。

张仪在秦国的地位举足轻重,但那是秦惠文王时期,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继位,他本来就看不上张仪,所以张仪失去了宠信,出逃魏国,成为魏国的相国,没过多久,张仪就去世了。

历史上张仪最后回到魏国,在魏国病逝了。

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深受秦惠文王重用,为秦国崛起立下汗马功劳。

但在秦惠文王去世以后,继位的秦武王并不像自己父亲那样信任张仪。

所以张仪急流勇退辞去在秦国的官职,回到自己的老家魏国,最终在魏国病逝。

是一个好人,他是秦惠文王的宰相,因为芈月多次帮他化解了灾难,而且在智慧与谋略上两人都旗鼓相当,所以两人私底下是知音和朋友,后来每当芈月在紧要关头,都是张仪伸出了援助之手,助芈月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一生。

张仪结局出逃到魏国,成为了魏国的宰相,并在一年后因病去世。

历史上张仪结局不算惨,算得上是善终。

张仪本为魏国安邑人,早年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后游历列国后入秦,受秦惠文王嬴驷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连横”破“合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避免了秦国因列国合纵而陷入连绵战争,因功受封武信君。

张仪失宠后,向秦武王献策,表示自己愿意前往魏国,将齐国的仇恨引向魏国,而使齐国出兵攻打魏国,秦武王便可趁机攻打三川,进而直逼周王畿,秦武王于是命人送张仪至魏国。

张仪至魏后,齐国果然出兵攻魏,张仪则出谋划策巧使齐国退兵,魏王则以张仪为相。秦武王二年(前309年),出任为相一年的张仪,最终病逝于魏国。张仪不仅是善终,而且病逝于魏相高位,也算是落叶归根了。

张仪是山西人

张仪(?-公元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县王显乡张仪村)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早年入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之后,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

张仪是战国时期魏国人,著名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得到秦惠文王赏识,封为相国,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继位,张仪失去宠信,出逃魏国,担任相国,公元前309年去世。

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和纵横家张仪,于公元前309年,病逝于魏国,享年69岁。相比苏秦、商鞅等战国时期大名鼎鼎的谋士与他们跌宕起伏的一生来说,急流勇退的张仪,其结局无疑要圆满得多。张仪以他雄辩的口才及高瞻远瞩的外交眼光获得秦惠王赏识之后,立刻着手开展了辅助秦王,将各诸侯国逐一瓦解的计划。

张仪出生不详,但死于公元前309年。不过328年为秦国客卿。也就是差不多20年,而他同学苏秦比他晚死了25年,根据古人寿命推算,在再加求学时间和各国游历时间。大概推测45岁到50岁之间去世的。

对于张仪最为成功的一次连横战略,就是他拆散了齐国和楚国之间的合纵之势。

张仪收买了楚国贵族,从而成功用巧言骗取了楚怀王的信任,只是楚怀王被秦国许诺的六百里土地诱惑,而同齐国断绝关系。

后发现中计后的楚怀王发动了对秦国的战争,然而敌不过秦国,反被侵占了汉中。

后来齐国也加入了秦国的联盟中,攻占了楚国的大都,楚国自此一蹶不振。

古代张仪出生年月不详。

张仪(?-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秦惠王死后,因为即位的秦武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张仪出逃魏国,并出任魏相,一年后去世

《大秦帝国》张仪的结局离开了秦国,后病死

对于张仪这样的谋士来说,最让他伤心,对他打击最大的就是别人不采纳他的意见吧,在齐国对他无视之后,张仪好像得了一块心病,到魏国之后一年就死了,这也是这类谋士的最终结局吧。

张仪之死其实没有过多的解读,就是郁郁而终后自然死亡。

根据《韩非子》的记载,公孙衍与魏国的官员张寿积怨很深,田震对公孙衍心怀怨恨,田震就派人将张寿杀了,将杀人的罪扣在公孙衍的头上。魏王听信了小人的话,以为张寿就是公孙衍杀的,就把公孙衍杀了。从这可以看出,公孙衍在最后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最后还含冤而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t2024041411021193a7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