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历史人物的理想实现了吗?历史上没有实现理想的名人?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汉文帝时,冯唐是一位大臣,他当初以孝悌而闻名,拜为中郎署。由于他为人正直无私,敢于进谏,不徇私情,所以时时处处遭到排挤,直到头发花白,年事已高,也没有得到升迁,还只是个郎官。

汉景帝即位后,由于冯唐性格耿直,不久又被罢官。汉景帝去世后,汉武帝即位,匈奴又来侵犯边疆,汉武帝又广征贤良,有人推举冯唐,可是冯唐已经九十多岁了,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再也不能出来任职。后来,人们就用冯唐易老来形容老来难以得志。

李广的名气要比冯唐大的多,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侵入,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

李广曾随从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抵御敌人,以及格杀猛兽的事,文帝说:“可惜啊!

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

”从这件事来看,皇帝还是很看重他的。

来,我来帮你枚举:

春秋:宋襄公、孔子(政治方面)、孟子、赵武灵王、白起、廉颇、李牧

汉代:项羽、冯唐、李广、邹阳

三国:祢衡、曹操、刘备、诸葛亮、姜维

晋代:阮籍、嵇康、祖逖、刘琨、桓温、谢灵运

南北朝:谢眺、庾信、苻坚、拓跋焘、宇文泰

隋唐:薛道衡、初唐四杰、陈子昂、李白、杜甫、李商隐、孟郊、贾岛、姚合、罗隐……太多,太多了

五代宋金:郭威、柴进、赵匡胤、范仲淹、王安石、苏东坡、柳永、辛弃疾、陆游、岳飞、文天祥、郑思肖、谢枋得……太多,太多了

元明:高启、于谦、唐寅、杨慎、夏言、杨继盛、沈练、戚继光、胡宗宪、张居正、徐渭、袁崇焕、史可法、李定国、冯梦龙、侯方域……太多,太多

对清朝不太感兴趣,非要说,也有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张謇、詹天佑等人吧

爱迪生从小立志 美国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小时侯只上了几个月的学,就被辱骂为“蠢钝糊涂”的“低能儿”,退学了。

他眼泪汪汪地回到家,要妈妈教他读书,并下决心:长大了,要在世界上做一番事业。

“爱迪生在家里喜欢捣鼓一些奇奇怪怪的小试验,有时免不了要闹点笑话,出点小乱子。

父亲就不许他再搞小实验,爱迪生急得直说,说:”我要不做实验,怎么能研究学问?怎么能做出一番事业来呢?“爸爸、妈妈听了他的话,感动得只好收回“禁令”。

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新学期开始,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问同学们读书是为了什么?于是有人回答说:“是为了家父读书。

”有人回答:“为明礼而读书。

”也有人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当魏校长点名要周恩来回答是,坐在后排的周恩来站起来,庄重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大部分的成名人物其实都经过一个立志,最后到实现的过程;在此之外,多的是立志但未实现者,还有些本无大志向,时势造英雄,一步一步走向原本不曾奢念的高度

以下几个人物,是笔者认为比较有代表性质的人物

苏秦——“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

(出将入相)

哪有去游说国君,却不能得到卿相之位的人

苏秦立誓后一年多,先是拿到赵国相印,后又逐步聚齐六国相印,风头一时无两!

项羽——彼可取而代之

(称霸天下)

始皇帝巡视天下于会嵇,项羽得见,豪情万千,加之秦楚多年的世仇,一句惊天之语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此时的项羽仅仅是个少年

几年后项羽成功了,秦朝在以他为主的各路诸侯的共同打击下灭亡了,而其中项羽博得头筹,以其强大的实力,分封十八路诸侯,自封西楚霸王(此时的项羽不过二十五六岁)

王阳明

(千古圣贤)

这是一个从小立志要当圣贤的人物(当然立下这种志向的人不在少数)

古代读书人讲究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这三者在阳明先生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创立心学,门徒众多,一派大儒风范的他,却曾经快速地剿灭了祸患多年的山匪,并高效地平息了宁王的叛乱;后世中有很多牛人以他的传人为傲,以他的理念来治理天下以及修身养性!他的学说为明清时期的主要流派,影响遍及日本和东南亚,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孔、孟、朱、王

1、说个最著名的,小学时候就学过的,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越王勾践,为复国卧薪尝胆,最后复活成功。

3、汉高祖刘邦决定干掉项羽自己当皇帝,最后真的当了皇帝。

4、还是汉高祖刘邦,要除掉异姓王,最后真的除掉了异姓王。

5、朱元璋下决心造元朝的反,自己当皇帝,最后当上皇帝了。

6、永乐皇帝朱棣决定把侄子赶下皇位自己当皇帝,最后真的当上皇帝了。

7、海瑞决定当一个清官,最后真的成了一代清官,死的时候家里一贫如洗。

8、武则天决定自己当皇帝,最后真的当了皇帝。

等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汉光武帝娶妻当娶阴丽华

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但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

天宝元年(742),李白已四十二岁,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

他满以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司马迁,遭遇宫刑,勇于面对生活,完成史家之绝唱《史记》, 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这些人都有曲折的人生,具体的事迹你再查下

陶渊明的社会理想:没有剥削、 没有战争,人人生活平等、幸福。在封建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的理想社会今天终于得以实现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分别是从自然环境、生活情态和社会关系三个方面去建构自己心中的理想社会的。

首先,在自然环境方面,陶渊明由外到内进行构建。

很多村落外部有大片美丽纯净的桃花林作屏障,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

中间有神奇、隐蔽的山洞作入口,里面有肥沃、平阔的土地良田和整齐洁净的房屋池塘以及桑竹环绕、鸡犬相闻的生态环境。

其所构造出来的是一个美丽、富饶,幽雅、和谐人居环境。

其次,在生活情态方面,很多的的村民“往来种作,自给自足。人们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老人熙养天年,小孩自得其乐。其所构造出来的是一个幼有所侍,老有所养,人们能够安居乐业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情态。

其三,在社会关系方面,村落的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人们和睦相处,没有阶级压迫,没有贵贱等级。其所构造出来的是一个平等、和睦、热情友好的社会形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t2023060413221382b6sg.html

为您推荐